APP下载

《成人护理学》“串联式”实践教学活动效果分析

2013-12-18陈小萍陈三妹黄丹文徐水琴谢小燕

关键词:串联式评判教学活动

陈小萍 陈三妹 黄丹文 徐水琴 郭 靖 谢小燕 周 萍

(绍兴文理学院 医学院,浙江 绍兴312000)

评判性思维是个体在复杂情景中,能灵活应用已有的经验、知识,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最后做出合理的判断和正确取舍[1].评判性思维是培养护理本科学生(以下简称护生)核心胜任力的内容之一.《成人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如何在实践教学中培养护生评判性思维,使护生面对临床情景时,能结合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反思、分析,综合做出符合个案的判断和决定,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本研究以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2009级护理学本科8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年龄为21.06±0.35,从实验、课间见习、教学实习三个环节着手,以“评判性思维培养”为主线,在不同阶段设计并实施了“串联式”实践教学活动,最后对护生评判性思维形成效果进行评价与分析.

1 “串联式”教学活动内容

将80名学生分为6个小组,每组12~15人,在实验、课间见习、教学实习三个环节中,根据不同的教学特点设计“串联式”实践教学活动.课间见习和教学实习安排在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进行,每个教学活动和评价活动由医院和学校两个层面联动完成.

1.1 实验环节——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与情景模拟演练串联

以围手术期护理的模拟情景演练为主要内容,创新原有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即由教师确定4个典型疾病,每组学生抽签决定演示疾病种类,学生结合手术前后护理知识、手术室护理操作技能、系统疾病护理知识、护患沟通技巧等自行设计病例情景内容,分组练习后进行情景模拟,完成该疾病术前、术中、术后整个围手术期护理的综合演练,其所扮演的角色包括主管医师、病区护士、麻醉医师、器械护士、巡回护士等.

1.2 课间见习环节——床边病例小组讨论与护理病历书写串联

在每种主要系统疾病的护理理论教学后安排有2次的课间见习活动.在第一次见习活动中,带教教师选取与学习内容有关的典型病例,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进行问诊、体格检查,获取主客观资料;学生回校后进一步查阅资料,并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病例,提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措施.在第二次见习时组织讨论,由一名学生汇报,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带教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总结,最后每位学生撰写一份护理病历.

1.3 教学实习环节——非经典PBL教学查房与概念图串联

在教学实习环节,教师选取一病例,提出相应问题.选取的病例要求典型、有鉴别和分析的价值,并具有病情动态变化特点;所列问题包括回顾复习疾病知识,易被学生忽视的问题,新进展或临床上有争论、目前不确定的问题.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复习知识,查阅文献,收集病人资料,反馈教师提出的问题,同时也提出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在查房日按病史汇报、床边评估、实施护理操作等步骤进行教学实习.最后进行互动讨论,教师总结评价.在护理教学查房后,要求每位学生画出概念图[2-3],把查房病例涉及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治疗与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等高度浓缩在概念图里,通过层级结构形式表现,整合新旧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2 评价方法与结果

在“串联式”实践教学活动实施前后,我们进行了评判性思维倾向的调查.调查量表采用中文版本的评判性思维倾向性测量表(CTDI.CV)[4],有 7方面的特质: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评判性思维的自信心、求知欲和认知成熟度.将实践教学活动实施前后的调查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包进行统计,前后两组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

“串联式”实践教学活动前后护生评判性思维倾向的调查结果见表1.从表1可知,实践教学活动后护生评判性思维倾向各维度中,寻找真相、思想开放、评判性思维自信心、求知欲及总分与实践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践后得分高于实践前得分.

表1 “串联式”实践教学活动前后护生评判性思维倾向的比较(n=80)

3 讨论

3.1 “串联式”实践教学活动能将学生评判性思维向纵深引导

表1的结果显示,研究对象在实践教学前后评判性思维倾向的总分有显著性差异.在各环节教学活动中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串联”,不同的方法前后递进,有序结合,既能体现知识体系的连接,又能使教学双方在有限的时间内围绕一个病例将护理知识深化理解.因此,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能将学生的评判性思维向纵深引导,对护生评判性思维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3.2 “串联式”实践教学活动能帮助学生建立寻求真相、思想开放的思维模式

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在实践教学后“寻求真相”、“思想开放”分值有明显提高,与实践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非经典PBL教学查房中以问题为基础,教师充当指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护生主动评估病史,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相关护理新进展,护生在大量的资料中运用评判性思维去伪存真,寻找真相,提出自己的质疑,培养其独立思考的品质.在“串联式”教学活动中贯穿学生讨论和模拟演练情景,更易使护生进入角色状态,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活已有的各学科的知识,并将它们运用在讨论和模拟演练中.这些教学活动增强了护生的主体意识,提高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5].对不同的意见学会了采取宽容、思考的态度,尊重他人拥有不同观点的权利,增加了思想的开放度.

3.3 “串联式”实践教学活动能提升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

求知欲主要表现为对学习、了解、掌握新知识的渴望.“串联式”实践教学活动从多个途径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活跃了学习氛围.在面对各种临床复杂情景时,护生不断发现自己知识的局限性,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在“串联式”教学活动中“动”、“静”结合,如床边病例分析讨论后形成护理病历,在非经典PBL教学查房后进行概念图的练习,不仅能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进行有意义的连接,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分析、总结和归纳的能力,从而增强评判性思维的自信心[6].

3.4 医院-学校联动机制保障“串联式”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

本研究采用医院-学校联动机制,学生在医院中采集原始资料,获得感性认识,返回学校后进一步查阅资料,复习相关知识,并分析、讨论与整合知识,再回到临床情景中进行体验.在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路进一步扩展,思维得到进一步训练.而在教学和评价活动中,医院专家和学校教师分工合作,发挥各自知识和技能的优势,有利于双方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

4 结论

一个人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不是天生的,也不是由他的成熟度决定的,而是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训练才能得到提高与增强[7].“串联式”实践教学活动融多种教学活动于一体,能从多个角度、多个切入点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推理、分析、判断的能力.在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倾向特质方面,“串联式”实践教学活动比单独使用一种教学活动作用明显.“串联式”实践教学活动在强化对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专门训练的同时,强调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作用,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获得了学习和思考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闭晓君,张立力,谢红珍,等.急诊科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0):685-687.

[2] 胡筠丽,陈丽,文华.在护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J].护理学杂志,2003,18(1):50-51.

[3] 陈松兰,吴晓萍.评判性思维的教学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19(11):500-501.

[4] 彭美慈,汪国成,陈基乐.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的信效度测试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644-647.

[5] 王雯,画妍,吕衡,等.我国护理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7):108-110.

[6] 宋艳.涉外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态度倾向性的调查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9A):17-19.

[7] 张巧玲,杨金友.外科护理教学中培养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做法[J].考试周刊,2012(70):172.

猜你喜欢

串联式评判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不要用街头小吃来评判北京
基于学习的鲁棒自适应评判控制研究进展
微写作和阅读课堂有机契合的五种形式
小学数学“串联式”复习题组设计例谈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军用混合动力越野汽车技术特点分析
诗歌评判与诗歌创作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