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学生中长跑能力的教学方法

2013-12-16李志祥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 2013年8期
关键词:中长跑动作教学

李志祥

【摘要】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我们在教学内容选择和教学目标的完成上,有很大的自由性,使得我们觉得中长跑已经过时,没有必要对此进行研究。在此,本文就中长跑项目教学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和认识,做到有的放矢,教学有条不紊。

【关键词】体育教学中长跑教学方法

在中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中,中长跑项目是中学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身体锻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对培养学生刻苦训练、顽强拼搏、吃苦耐劳、勇于进取的体育优秀品质,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往往最害怕的项目就是中长跑项目,因为它的路程长、消耗大、训练辛苦、枯燥、易疲劳,考试成绩往往都不理想。同时,学生又希望能考试达标,但平时又不愿意付出训练,不愿去练习中长跑,其主要是怕吃苦、怕累、思想畏惧的表现。如何让学生提高中长跑成绩,最关键的一条是体育教师必须严格地引导学生参加耐久跑训练,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正确的教学手段、教学原则进行教学,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训练热情,由被动式训练转变为主动式训练。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我想有必要对其进行探讨,因为在早上的晨练时间,各中学举行的校运会和学校的课余训练中,还有大批学生以此作为锻炼身体的手段。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与大家共勉:

1.中长跑项目

中长跑运动项目有: 800米、1000米、1500米和3000米。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常见的项目是男子1500米和女子800米。中长跑距离是发展耐长久的项目,长时间的连续的肌肉活动,是这个项目的特点。它一方面要求尽量减少能量的消耗,维持一定的跑速,另一方面要求在全程跑中能根据比赛的情况具有加速跑的能力。所以,运动员在跑的全程中,正确地掌握技术和合理地分配体力是非常重要的。要求跑得轻松协调,重心移动平稳,直线性强,有良好的节奏;要尽量提高肌肉用力和放松交替的能力,既讲究动作效果,又注重节省体力。这些要求,跑的距离愈长,它愈显得重要。各种距离跑的技术,基本上是相同的。但由于距离的长短和跑的强度不同,所以在跑的技术细节上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2.中长跑项目的训练原则

2.1全面发展原则。要使学生提高中长跑能力,仅凭单调重复的耐久跑训练那是没有效果的。中学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及全面增强学生各器官系统功能,为此,应该在教学训练中给学生身体各器官以全面影响,使各器官各部位都承受一定的负荷。因此要求锻炼内容要全面多样,方法灵活,使身体得到全方位发展,只有在身体得到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进行专项中长跑训练,才能有稳定扎实的基础作为保证,而不至于使学生训练成为只有某一方面发展的单一人才。

2.2循序渐进原则。中长跑的教学与训练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训练过程中运动动作的难易,技术动作的复杂或简单,运动量的大小等都应从易到难、由简到繁、从小到大。既不能急于求成,又不能踏步不前,既要循序,又必须渐进。对于初次进行中长跑训练的学生,其跑步姿态、姿势、呼吸和技术动作千姿百态、不合规范、既费力、且又不实用。同时由于初次训练,身体各器官以及能量系统没有能够适应中长跑强度的要求,而且出现训练成绩不好、效果不理想的现象。作为体育教师,就必须要有耐心,不能强加给学生过大的运动量,尤其在南方,以免造成对学生的伤害。如休克、中暑、低血糖、脸色青、呕吐等各种症状。因此,在中长跑的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必须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2.3区别对待原则。进行中长跑的体育教学工作,不能千篇一律、一刀切。要根据具体情况、学生特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体质以及不同训练水平进行区别对待。

首先,应从性别特征上区别对待。男女生的性别差异,是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必须注意的一个问题。在青春发育期,男女学生之间的性别差异指标差别不大,而从青春发育期开始,男女学生之间的性别差异日趋显着。女生生长发育开始年龄比男生早 2年,在11~12岁时,女生身高、体重均超过男生;到了14、15岁,女生各项形态机能指标开始低于男生;骨骼比男生轻;体重比男生低;力量素质比男生弱;心、肺重量比男生轻;心脏体积比男生小;胸围、呼吸差、肺活量都比男生小;吸氧能力比男生差。另外,在进行中长跑的教学训练当中,性别特征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女生月经期的问题,应当尽量避免强度过大的训练。综上所述,男女学生在性别特征上的种种差异,决定了在中长跑教学与训练中应区别对待、因人而异、合理安排运动量、男女学生的训练强度应当有所区别。同时又要根据不同的体质、健康状况及训练水平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因为,相同的刺激对不同的个体可能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同一班级的学生,用相同的运动量训练,就可能有人适应、有人过量、有人又嫌太少。从生理方面考虑,在中长跑教学中应积极创造条件做到健康分组进行教学,使学生生理负荷能够达到不同个体的生理范围,这样才能够收到最佳效果。

3.中长跑的速度和耐力训练

从运动生理方面来分析,中长跑的速度耐力依靠磷酸原系统供能,而且还更多的依靠肌糖元进行无氧酵解供能。在进行中长跑教学与训练中,必须着重发展无氧供能系统的能力,这种训练称为无氧训练,常用的训练方法有重复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

重复训练法是指反复多次进行同一练习,在各次重复练习之间安排一些间歇时间,能使身体生理负荷达到较高程度。

间歇训练法是严格规定各次练习的距离和强度以及每次练习的间歇时间。其主要的目的是不让身体各器官功能有足够的恢复就开始下一次练习,对机体负荷要求高,对发展心肺功能及提高抗疲劳能力效果显著。使用这种方法进行中长跑教学,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及训练水平差异,科学合理地安排每次奔跑的距离和间歇时间。

4.发展耐力素质方法分析

决定耐力素质最重要的基础是有氧供能能力,在中学中长跑教学中应发展有氧耐力的专门训练。尽可能采用强度较低、持续时间较长的持续练习。上课时可安排长距离的持续匀速跑和长段落的间歇训练。在耐力训练中,选择适当的强度最为关键。强度控制一般可用心率作为指标。中长跑能力强的同学可采用使心率升高到本人最高心率的 85%—90%的强度进行练习,一般的同学则用最高心率的60%—70%的强度则可达到训练目的。

众所周知,中长跑训练是一项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项目。受长时间耐力运动的影响,心脏出现运动性肥大,即心脏体积增大,心肌壁增厚,心血输出量持续维持较高水平,使心脏容积增大。长期参加中长跑训练的学生,特别是校田径队中的中长跑运动员,心搏迟缓,每搏输出量大。肺功能、肺容积也大于没有参加训练的同龄学生,这主要是由于与通气有关的呼吸肌力量增加的结果。同时肺的弥散能力也大于没有参加训练的同学。通过中长跑训练表明,学生的最大吸氧量、最大吸氧量的百分利用率也都大幅度提高了。

从能量供应方面来看,中长跑运动持续时间较长,运动强度适中,单位时间内能量消耗量不太大,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可保证每分钟需氧量的供应,所以能量绝大部分由有氧代谢供给。人体有氧代谢能力高,耐久跑的能力就越强。中长跑训练可以使肌肉的有氧化过程效率提高,能在不利的条件下提高氧的利用率。通过前人的实验已经证明了,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脂肪氧化供能的比例增大,提高了动用脂肪供能的能力。

中长跑训练对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也起着很好的改善作用。能长时间地保持兴奋抑制有节律转换能力,使肌肉活动节律化,节省神经劳动。同时能够提高各功能中枢间的协调关系。首先表现在各运动中枢的兴奋和抑制更为集中。各肌肉之间的协调配合更趋于完善,肌肉收缩与放松的节奏更为明显,很少出现多余动作,自动化成分增强,使动作进行得更经济、更节省能量消耗,肌肉活动的机械效率明显提高。其次,氧运输功能与肌肉活动情况更为相适应,使吸氧与需氧量能达到相对平衡,出现稳定状态,从而能长时间地坚持运动。

5.中长跑技术动作

中长跑技术动作可分为起跑、途中跑和冲刺三个部分。

起跑:在田径比赛中, 800米和800米以上项目的起跑规则采用站立式起跑姿势。发令时,“各就位”后,鸣枪出发。其技术是:两脚向后用力蹬地,后腿积极前摆,两臂配合两腿的运动向前冲出。在教学中,教师讲解动作要领,让学生听得清楚明白,并结合做示范给学生看,然后再让学生练习,通过观察,挑选动作做得好的学生来做示范或找个别反面示范亦可,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技术动作的认识,强化技术动作的概念,从而达到教学目的。途中跑技术是中长跑技术的重点部分,正确的途中跑技术能发挥人体最大的潜能,同时又能最经济省力。它要求身体的前倾角度、摆臂摆腿的幅度和后蹬的力量都较短跑的小,但是后蹬的角度要求较大,约为55度,在节奏上要求轻快、均匀,力求实效、省力。同时注重呼吸和跑的节奏相配合,比较理想的有“三步一呼气,三步一吸气”或“两步一呼气,两步一吸气”这两种方法。呼气时要求学生张口呼吸,增大呼吸量,深呼吸,更多更快地进行气体交换。另外还有中长跑的弯道技术:身体左倾,右臂摆幅必须大于左臂,左脚用外侧、右脚用内侧落地,以此获得向心力,克服直线运动的惯性,保持跑速。

6.如何克服“极点”现象和争取“第二次呼吸”

在进行中长跑的教学训练当中,学生会感到胸闷、呼吸困难、心率急增、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精神低落、眼睛出现“星星”而想终止练习的这种状态称为“极点”。出现“极点”以后,让学生们知道,只要依靠意志坚持下去,稍减缓跑速,不久这种难受的感觉就会减轻或消失,逐渐会变得动作轻松有力、呼吸均匀自如、心率较慢,这时候就出现了“第二次呼吸”。“极点”和“第二次呼吸”,可以当作衡量中长跑耐久能力的一个技术指标,可以告诉同学们知道这样一个标准:在中长跑训练的运动强度大且相同的情况下,“极点”现象出现得越晚,消失得也越快,这样的同学,他们的中长跑能力就越强。通过训练证明,经常参加中长跑训练的同学,他们的“极点”现象会变得越来越晚,从而提高了中长跑的成绩。

7.运用激励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训练兴趣

中长跑项目本来就是一项艰苦的训练,需要很好的心理素质,体育教师不仅要注意训练,而且要重视学生的心理活动。我认为应做到以下两点;

7.1在训练和教学中,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游戏吸引学生。兴趣是一个人完成某项任务或活动的内部驱动力。只要有了兴趣,那么我们的教学和训练就可以很好的开展。

7.2正确语言和肢体语言来激励学生。在教学和训练中,对学生取得哪怕一点点进步要善于发现,并给以语言或肢体语言鼓励。如对进步的学生说:“有进步,继续努力”等激励语言或走过去拍拍他的肩以示鼓励。

总之,中长跑的训练是一项科学的工作,需要通过各种训练方法、手段、综合学生各个方面进行训练和教学。如力量、速度、灵敏性、柔韧性、协调性等全面发展基础上才能够得以提高,不能盲目的从某一方面进行单一的、片面的、枯燥的训练,避免引起学生的厌学和恐惧心理。另外,还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指导训练,训练方式应灵活多变。在训练过程中,还应细心观察,不断总结,加以提高,只有通过正确的理论方法作为指导、科学的实践、不断地探索,才能够总结出更适合学生的实用的中长跑教学方法。

猜你喜欢

中长跑动作教学
如何提高中长跑成绩
提高中考体育中长跑成绩的分析与策略
浅谈怎样在中长跑教学中提高初中生参与的积极性及成绩
下一个动作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提高中学生中长跑训练效率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