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的一些设想

2013-12-16江苏省苏州中学215007

地理教学 2013年4期
关键词:课标课程标准人类

江苏省苏州中学(215007) 陆 炯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自2005年开始实施到现在已经有7个年头了,它所引入的模块课程理念使高中地理教育的面貌焕然一新。课标充分突显了对学生素质培养、能力提升的重视。在其指导下,各种新型有效的教育形式在各类课堂上缤纷呈现。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来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状态。无疑这一版课标是具有开创性的、较为成功的课程标准。

但是我们不得不看到经过了7年的时间,社会在进步,地理事物在发展,学生基础在变化,这些都要求我们对课标进行重新审视,并提出一些具有时代性背景的修改意见。作为长期在教育第一线的地理教师,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和学生的反馈在此浅谈一下自己对课标必修与选修内容设置的修改建议。

一、必修与选修模块关系的理解

现行课标的必修部分由三个模块组成,涵盖了现代地理学的基本内容,体现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联系与融合。选修模块由七个模块组成。选修模块涉及地理学的理论、应用、技术各个层面,关注人们生产生活与地理密切相关的领域,突现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与应用价值,以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笔者认为选修模块是为达成学生个性发展而创设的在必修模块基础上的学生“自主选择”的模块。选修模块较之于必修模块应体现出能力要求更高、知识内容更多、专业程度更强。可以理解为必修是选修的基础和前提,选修则是对必修的延伸、拓展、补充和巩固。两者是一种渐进关系,要想学好选修内容必须要夯实必修基础。随着选修课程的深入,学生反过来又会对必修课程进行反思和再学习,从而形成对基本地理学理念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内化。

二、必修与选修交叠中的问题

纵观高中地理课标十个模块,很容易发现模块间的内容交叉情况。如必修1中“宇宙中的地球”与选修1“宇宙与地球”的内容便存在这种关系。我们不妨将所有存在交叉的模块内容列表

交叉知识点 必修表述 选修表述宇宙、地球基础 宇宙中的地球 选修1《宇宙与地球》海洋基础 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选修2《海洋地理》人地关系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选修6《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选修7《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可见必修与选修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样设定课标的目的一方面是让不选修地理的学生在学完必修三册教材后能对整个地理学科的基本体系有所了解并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也是在为将来选修地理的学生铺垫基础地理素养,为他们日后学习选修课程进行知识和能力储备。必修到选修遵循循序渐进、逐渐加深的原则。

这样的设计思路虽然无可厚非,但是在具体内容安排上却未能很好地体现这样的原则。尤其是“环境问题”主题在必修和选修课标中层次的递进关系不够清晰的问题最为突出。必修一、必修二、选修六三大模块中都有关于环境问题的论述,对比三册中具体知识点的要求,会发现很多是重复的。

必修一 必修二 选修六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发展的意义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归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个人应具备的可持续发展态度和责任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环境污染与防治

从必修1强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开始,到必修2阐述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人地思想观,再到选修6的具体探讨环境伦理观、生态破坏问题、环境污染问题、资源问题甚至环境管理概念的呈现,看似层层推进,专业性突显的背后却是内容重复、深度不够的现实。如果说必修1和必修2所论述的环境问题角度是从自然和人类社会两个主体出发分别对另一方造成的影响,那么选修6的重点就应该是如何解决这些环境问题的具体对策和措施。但从课标设置的内容来看,仍然是停留在环保理念的形成、问题成因的分析,即使是一些对策的阐述也是停留在比较宏观层面,缺乏专业性。

三、实际教学中的问题

必修与选修在环境问题主题上层次差异不大,对实际教学造成两个影响:一是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在选择选修的内容时都会倾向于选择选修6;二是学生学完选修6后,觉得学和没学基本没有区别。

教师之所以大多会选择选修6作为选学内容,也正是由于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在这部分内容上较多的重复性决定的。我们细看选修6的主要章节内容,是围绕形成正确环境伦理观、环境问题现象、产生的宏观原因及危害等方面做的阐述。这些内容实际上在必修2的“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节部分都已经有过论述,而且深度上也没有体现出选修与必修间的明显差异。在如此背景下,教师选择选修模块6进行教学,实际上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进行讲解,只需要完成类似于复习的工作。教学时间的节省、教学难度的降低、教学效果的突显,都对一线教师产生了极大的诱惑力。而这样带有很强功利性的模块选择状况应该不是课标制定团队希望看到的,大家更希望看到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长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模块。

我们对学生做过关于选修课体会的调查,发现大约有75%选修地理的学生认为选修模块6的内容比较浅显,不需要花较多时间学习。25%左右的学生认为学习这部分内容,让他们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在平时的训练中我们也同样发现了这个问题,如让学生回答“你觉得城市产生的大量固体废弃物应如何处理?”无论是否选修地理,学生们的回答出现很强的雷同性,答案都是诸如: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减少浪费、提高科技控制垃圾产生等等。这样的回答,在现在环境保护宣传已十分深入人心时代背景下,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很多初中学生都可以实现。

学生学习了选修6后,知识能力水平还是停留在一些大众化的意识层面上,并不能提出较之于他人更深刻的理论及实践途径。学生缺少选修知识所应该带来的专业体验和成就感,兴趣自然无法激发,积极性难于调动。那么我们高中阶段的环境保护教育,特别是对选修环保模块的学生来说显然是不到位的。

四、课标修改建议

必修是基础,选修需要更加深入地阐述地理知识和原理,甚至需要传授更体现技术层面的知识与技能。特别是在环保教育已不仅停留在校园、科普活动等等当中,而是走到了日常生活很多角落的时代背景下,对选修6的课程标准制定不能再维持在环保意识培养、喊口号的层面上。选修模块需要更深入地探讨如何具体解决主要环境问题的途径和技术手段。

如在“4.环境污染与防治”部分,笔者做了如下设想:

标准4. 环境污染与防治●根据相关环境污染事件资料,说出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及其成因、危害。●了解城市污水源头,说出其防治的主要措施、技术手段及流程。●了解固体废弃物污染来源,说出防治措施及具体实施方法。

基本知识点涵盖到位,课程容量不做大幅增减,强化环境问题具体技术层面和操作层面知识是笔者的基本修改思路。目的是改善必修选修课程间同质化的现象,同时加强地理选修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以上观点只是笔者根据一线教学中的切身感受产生的一些很不成熟的想法,希望能给新课标的制订敬上微薄之力。

猜你喜欢

课标课程标准人类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人类第一杀手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