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高中人文地理教学资源的开发策略

2013-08-02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15004

地理教学 2013年4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学科教材

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15004) 嵇 瑾

在高中人文地理的课程标准中常出现“举例说明、运用实例……”等描述方式,课标要求教师充分利用专业案例向学生讲解各种抽象的规则、原理或观点。各种各样的专业案例不仅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地理知识和原理,还有利于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但是,教材中的案例有一定的局限性,很多时候难以满足教学中的不同需要。因此,如何根据教学要求和课程标准主动开发教学资源,对于地理老师来说,就显得格外重要。笔者认为,高中人文地理教学资源开发的关键在于科学解读课程标准、深刻领悟教材内涵、形成资源开发意识、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科学有效的教学资源开发策略是教师提高教学有效性、拓展教学丰富性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教师完善自身专业素养、促进专业成长的有效方式。

一、参透用活,充分利用教材已有资源

在人文地理教学中,有效开发教学资源的基础是充分利用教材已有的各种素材。新课改推出的“一标多本”的教材体系,无论是哪一个版本的教材在为教师精选素材方面都下了功夫。因此开发教学资源过程中,首先应该从研究课标和教材开始,教材是课标要求的具体落实,不同版本的教材在编写时选用的教学素材不同,知识结构也存在差异,比较、借鉴不同版本的编写思路,有利于突破一本教材的局限性,从不同版本的教材中找到共同的关注点,找到有价值的拓展点,结合学生实际,深度挖掘教学资源,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平时常说的“用教材教”,指的就是如何用活、用透教材资源,最终达到超越教材、发展教材的目的。

以人教版必修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一节为例:

1. 课标要求:

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2. 不同版本的教材编写思路比较:

(注:这部分内容在有的版本教材中不作为独立的一节教学内容,而是依附在相关内容中。)

3. 教学目标:

①结合城市实例,认识城市的(外部)空间形态特征,例如条带状、团块状等;

②分析城市空间形态与交通运输线的关系,如沿河、沿公路、沿铁路等延伸分布;

③运用城市简图,分析城市交通运输线的变化与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关系;

④结合等高线地图,分析交通运输条件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

⑤运用城市简图,分析城市商业中心的分布特点及布局原则;

⑥比较不同时期的城市商业网点分布格局,理解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兴衰的影响。

在比较的基础上发现了各个版本的优势,基于实际、取长补短,确定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开发出适合的教学资源,使教学任务更合理,教师个性发挥的空间也更大,最终受到学生的欢迎。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十分重要,但不是唯一的资源。为了更好地满足教学需要,需要教师主动开发教学素材,本课教学中“拓展点”用到的素材资源来自当地的旅游交通地图、学术论文、地方文献资料等,来源十分广泛。因此教师要重视平时的点滴积累。

二、动态生成,重视开发过程性教学资源

开发教学资源,除了搜集各种各样的教学素材外,还需要重视课堂教学过程中各种过程性资源的开发。长期以来,课堂教学重结论的学习,忽视对知识生成过程的探究。如果能与学生一起亲历知识的生成过程,为学生及时有效地理解地理知识提供必要的“脚手架”,不仅能创造出新的教学经验,而且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发挥学生认知的主动性。教材设计中时常会忽视知识的形成过程,那么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可以进行补白,使知识活化、生命化。

在《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中,书本上使用的株洲、嘉兴等城市略图与市场上发行的城市交通地图不同,是经过简化加工的地图,突出显示了交通运输干线和城市外部形态轮廓线等相关信息。笔者在教学中也打算设计一张本地的城市略图,那么是把制作好的简图直接呈现给学生,还是带着学生一起来设计、完成简图?教师与学生都是地理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应该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过程。在教学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提供给每位学生一张城市交通图,按历史发展顺序,在图中查找并描出护城河、主干道、环路、高速公路、高铁线路、地铁线等交通干道,学生通过绘图,对城市主干道的分布形成了清晰的空间概念,非常有利于今后的交通出行。其次,仔细观察这些主干道的延伸方向、周边的商店和居民点的分布,能进一步认识到它们作为城市的主要发展轴,影响着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变化和商业网点的布局。通过学生的自我体验,有效提升了地理素养。

地理教学中适宜用图像来呈现的内容十分丰富,又如在选修2《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的教学中设计如下活动,给每位学生一张世界地图,让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将知道的海洋环境问题及时在图上表示出来,学生可以根据环境问题的不同特点设计合适的图例,如点状、线条、柱状等形式。一幅个性化的世界海洋环境问题分布图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成果,这种学习方式受到学生的喜爱。

地理教学中过程性教学资源有绘制地图、地理实验、自制地理模型等,实践性较强。通过这些既动脑又动手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形成鲜明的认识,保持长久的兴趣。学生地理思维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

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增进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还需要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尝试开发相关学科的教学资源。

三、互动融合,有效整合相关学科教学资源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学习涉及到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学习者总是以自身的经验建构知识。地理学科综合性强,与其他学科存在密切联系。人文地理教学中常常渗透历史、政治、语文等学科内容。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相关学科知识来理解和构建地理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知识面,培养学以致用的精神。

如何整合?整合什么样的知识?怎样发现其他学科中与地理相关的知识?关键在于以地理学科的视角来审视其他学科的知识。

本课的教学内容与历史学科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京杭运河的运输地位影响着沿线城市的兴衰,扬州、济宁等城市就是最好的写照。宋代的《平江图》为我们展示了古代苏州城市的总体框架、骨干水系、路桥名胜,图中反映出古城基本保持着古代“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小桥流水、古迹名园”的独特风貌。在课堂教学中,对苏州城旧貌的重温,唤起了学生对古城强烈的保护意识和对城市规划中人地协调思想重要性的认识。

案例“不同时期苏州商业中心与交通的发展变化”,以苏州商业中心的位置变化为线索,追溯了春秋秦汉~宋朝(A图)、明清时期(B图)、民国时期(C图)不同阶段苏州的商业中心演变历史。

回顾苏州商业中心发展历史的目的是让学生站在历史的长河中去思考商业中心变化的来龙去脉,从而增强地理教学的时间性和趣味性,客观全面地总结苏州城商业中心演化的一般规律和特点。这种历史变化规律影响深远,在本市现代的商业布局中依然发挥着影响力。由此可见,相关学科资源的介入丰富了地理课堂教学的内容,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有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在整合其他学科的教学资源时,要充分关注内容的针对性、知识的准确性和讲授的适宜性等问题。

开发教学资源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便于学生理解抽象的地理原理和概念,在教学中要避免为了开发资源而使用资源。在根本上讲,资源只是一种手段,是帮助学生理解的“先行组织者”或“脚手架”。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学科教材
【学科新书导览】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