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011行为动词的变化

2013-12-16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10032

地理教学 2013年4期
关键词:电子地图课标实例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10032) 龚 倩 赵 媛

2011年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11版),并决定自2012 年秋季开始执行,这意味着使用10年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01版),得到进一步修订和完善。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也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课程标准作为量度教育质量的一条准绳,作为评价的依据,应该是具体明确、可操作的。课标中的行为动词表示的是具体、明确、可观察、便于测量的动作或行为,是课程标准明确性、可操作性的直接体现,是课程标准对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估依据。本文较为全面地比较了《课标》(01版)与修订后的《课标》(11版)中行为动词的变化,为地理教师更好地把握课程标准的变化特点,更好地实施课程标准提供参考。

一、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

国家课程标准主要按结果性目标与体验性目标来陈述,并确定相应的学习水平,规范适当的行为动词。结果性目标的学习水平包括了解水平、理解水平、应用水平、模仿水平、独立操作水平和迁移水平;体验性目标的学习水平包括经历(感受)水平、反应(认同)水平、领悟(内化)水平。表1列出了与各学习水平相对应的行为动词。

表1 与学习水平相对应的行为动词

二、《课标》(11版)中行为动词的变化

1. 行为动词的变化数量

本文统计的对象是《课标》(01版)和《课标》(11版)中“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部分的行为动词。从变化数量来看共有28处不同,其中:“养成”变为“增强”;“形成”变为“积累”;“辨别”变为“辨识”;“用实例说明”变为“了解”;“描述”变为“归纳”;“归纳”变为“比较”、“简要分析”;“知道”变为“理解”、“举例”、“归纳”;“说明”变为“简述”、“分析”、“说出”、“认识”;“说出”变为“认识”、“解释”、“理解”、“简要分析”、“用实例说明”、“概括”、“归纳”。表2为这些变化的具体次数。

表2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行为动词变化数量

2. 行为动词的变化程度

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对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的界定,将两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发生变化的行为动词对应的学习水平进行比照(表3),发现在28处变化中,行为动词对应的学习水平“提高”的有15次;行为动词对应的学习水平“降低”的有5次;行为动词对应的学习水平“不变”的有8次。

表3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行为动词变化程度

学习水平要求提高的知识点有:对某一地区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的要求由描述变为了归纳;对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的要求由描述变为了归纳;对国际合作的意义的要求由知道变为了理解;对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的要求由知道变为了举例;对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关系的要求由说出变为了解释;对我国的人口国策的要求由说出变为了理解;对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的要求由说出变为了简要分析;对四大地理单元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的要求由说出变为了用实例说明;对该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的要求由说出变为了概括;对我国地形、地址的主要特征由说出变为了概括;对世界气温分布的特点的要求由说出变为了归纳;对世界降水分布特点的要求由说出变为了归纳;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的要求由说出变为了归纳;对某国家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的特点的要求由说出变为了归纳;对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的要求由说出变为了归纳。

学习水平要求降低的知识点有: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的要求由用实例说明变为了了解;对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要求由说明变为了简述;对家乡人口数量、人口变化的基本情况的要求由说明变为了说出;对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的要求由说明变为了认识;对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的要求由说明变为了认识。

学习水平要求不变的知识点中: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变为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地理表象变为了积累丰富的地理表象,运用地图辨别方向变为了在地图上辨识方向,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别变为了认识不同地域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归纳出某一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相互关系变为了简要分析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相互关系,使行为动词的表述更加的精准;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变为了举例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的实例,说出各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变为了用实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使行为动词的表述更加具有可量测性;说明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变为了认识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举例说明自然条件对家乡的社会、经济、环境、生态、文化、生活诸方面的影响变为了举例分析自然资源、自然灾害对家乡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使行为动词的表述更加明确。

三、《课标》(11版)行为动词的变化特点

1. 变化的行为动词数量较少,且相对集中

《课标》(11版)中发生变化的行为动词共有28处,相对于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所使用的众多行为动词,这只是相对较少的一部分。因此,整体上《课标》(11版)对行为动词只是进行了“微调”。发生变化的行为动词集中在养成、形成、辨别、用实例说明、描述、归纳、知道、说明、说出这9个词汇,其中,“说出”一词的变化数量达到了12次。

2. 变化的行为动词在表述上更为精确,更具有可量测性

行为动词的变化,更加体现出行为动词具体、明确、可观察、便于测量的特征。如由“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修改为“举例”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的实例;由“说出”各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修改为“用实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相较于“知道”、“说出”,“举例”和“用实例说明”更利于教师对教学深度的把握以及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

3. 变化的行为动词所对应的学习水平总体趋于提高

对应学习水平,由“了解水平”提高到“理解水平”的行为动词占54%,由“理解水平”降低到“了解水平”的行为动词占了18%,28%的学习水平仍为同一个层级。 由此可见,行为动词发生变化的知识点,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要求在总体上是提高的,均是从“了解水平”提高到“理解水平”,跨越了一个学习水平层级。

通过对课程标准修订中行为动词的变化分析,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课程标准,实施课程标准,合理设置知识点的学习水平要求,契合学生认知特质,真正做到“依标施教”,推进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

猜你喜欢

电子地图课标实例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基于灵活编组的互联互通车载电子地图设计及动态加载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电子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天地图·驻马店公众版电子地图配图方案
完形填空Ⅱ
完形填空Ⅰ
电子地图多尺度显示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