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煤尘浓度和粒度对煤尘燃烧爆炸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2013-12-16王育德曲志明

中国矿业 2013年8期
关键词:爆炸性煤尘灰分

王育德,曲志明

(河北工程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河北 邯郸 056038)

1 概述

煤尘是煤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直径小于1mm的煤粒。煤尘在浮游状态时,遇有一定温度的热源,能单独爆炸、传播爆炸或参与爆炸。煤尘在井下存在的状态有两种:一种是飞扬在井下空气中的煤尘,叫浮游煤尘或浮尘,直径小于1μm,在井下空气中基本不下沉;另一种是在井下空气中因自重沉降,附在巷道周边的煤尘,叫沉积煤尘。沉积煤尘爆炸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①煤尘本身具有爆炸性。一般来讲,挥发分指数Vr>10%才具有爆炸性。其中:Vr=挥发分/(挥发分+固定碳)×100%。②煤尘在空气中呈悬浮状态而且要达到一定浓度。根据试验,我国煤尘爆炸下限浓度是:褐煤为45~55g/m3,烟煤为110~335g/m3,上限浓度一般为1500~2000g/m3。③有足够能量的引爆火源。煤尘引燃温度一般为700~800℃。尽管煤尘具有爆炸性,但粒度大于1mm时,不能长期悬浮于空气中而不能参与爆炸;粒度极其微小的煤尘在空气中很快氧化,同样不会爆炸;只有粒度为0.075mm左右的煤尘,才是参与爆炸的主体[1]。

1.1 煤尘爆炸机理

煤本身存在着足够数量容易氧化的游离基,常温条件下容易氧化,生成更多的游离基,使链式反应得以持续。若煤被破碎成微细的颗粒,其总表面积显著增加,吸氧和氧化能力也随之大大增强。受到外界高温热源作用时,大约300~400℃时,就可以放出高温分解的可燃气体,其主要成分为甲烷以及乙烷、丙烷、氢气和1%左右的其他碳氢化合物。这些可燃气体集聚于煤尘颗粒周围,形成气体外壳。当这个外壳内的气体达到一定浓度并吸收一定能量时,链式反应过程开始,游离基迅速增加,发生颗粒的闪燃。若氧化放出的能量有效的传递给周围的颗粒,并使之参与链式反应,反应速度急剧增加,达到一定程度时,便发展成爆炸[2]。

1.2 影响煤尘爆炸的主要参数

1) 煤的挥发分。煤的挥发分数量和质量是影响煤尘爆炸的最重要因素。煤尘的不爆炸率,随挥发分的增加而下降。表1为不同种类煤尘的爆炸性鉴定结果[1]。

表1 煤尘爆炸性试验鉴定结果

2) 煤的灰分和水分。煤的灰分是不燃性物质,能吸收热量,阻挡热辐射,破坏链式反应,降低煤尘的爆炸性。煤的灰分对爆炸的影响,还与挥发分含量的多少有关。挥发分小于15%的煤尘,灰分的影响比较显著,大于15%时,天然灰分对煤尘的爆炸性几乎没有影响。适量水分能降低煤尘的爆炸性,因为水的吸热能力大,能促使细微颗粒聚结为较大的颗粒,减少颗粒的表面积,还能降低沉积煤尘的飞扬能力[3]。

3) 煤尘粒度。粒度小于1mm的煤尘都能参与爆炸,而且爆炸的危险性随粒度的减小而迅速增加,小于0.075mm的煤尘最危险。

4) 煤尘浓度。与甲烷类似,煤尘的爆炸浓度也有上限和下限。煤尘的爆炸下限变化很大,它决定于煤的挥发分和灰分。挥发分小于15%的不同灰分含量的煤尘,爆炸下限没有一定的规律;挥发分15%~30%和灰分小于30%的煤尘,爆炸下限随挥发分的增加而减少;挥发分大于30%时,爆炸下限近似为常数。

本文主要讨论实验中煤尘的粒度和浓度对煤尘燃烧爆炸特性的影响。

2 煤尘浓度对煤尘-空气燃烧爆炸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根据煤尘爆轰参数的计算,当化学当量比为1时,封闭段需喷入煤尘87.6g,封闭段共34个燃料室,所以每个燃料室需加煤粉2.58g。考虑到煤尘的爆炸浓度特性,即煤尘的最佳浓度一般为化学计量浓度的3~4倍[4-8],所以取每个燃料室分别加入2g、4g、6g、8g、10g煤粉进行实验,此时喷入封闭段后的煤尘浓度分别为92g/m3、184g/m3、276g/m3、368g/m3、469g/m3。根据煤尘粒度对煤尘-空气燃烧爆炸特性影响的研究,取粒度为45~75μm的煤尘,进行煤尘在不同浓度下燃烧爆炸特性研究[9-12]。

实验条件:实验管道安装好两张泄爆膜,封闭段抽真空至-0.049MPa;封闭段34个燃料室加入煤尘后,用标准点火段进行实验;点火段10个燃料室,每个加入环氧丙烷10mL,高压气室充压至0.8MPa;所有44个电磁阀同时启动,喷入空气后,点火段压力1.4MPa,封闭段压力为常压,延迟0.32s后点火。

表2为不同浓度煤尘的爆压、爆速。表3为不同浓度煤尘的封闭段爆压参数。图1为不同浓度煤尘的爆压、爆速随管长分布图。图2~6为不同浓度煤尘下管道内不同测点处的压力-时间曲线。

表2 不同浓度煤尘的爆压、爆速

表3 不同浓度煤尘的封闭段爆压参数

图1 不同浓度煤尘的爆压和爆速随管长分布图

图2 煤尘浓度92g/m3下管道内不同测点处的压力-时间曲线

图3 煤尘浓度184g/m3下管道内不同测点处的压力-时间曲线

根据对表2、表3,图1~6中的实验结果,分析18.55m之后的情况,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每个燃料室加入2g煤粉时,爆压变化范围为0.34~1.55MPa;4g煤粉时,爆压变化范围为0.67~2.01MPa;6g煤粉时,爆压变化范围为1.49~3.67MPa;8g煤粉时,爆压变化范围为1.59~5.59MPa;10g煤粉时,爆压变化范围为0.78~2.02MPa。②每个燃料室加入2g煤粉时,爆速变化范围为618~1240m/s;4g煤粉时,爆速变化范围为956~1392m/s;6g煤粉时,爆速变化范围为1129~1561m/s;8g煤粉时,爆速变化范围为1152~1711m/s;10g煤粉时,爆速变化范围为896~1271m/s。③每个燃料室加入6g煤粉、8g煤粉后,爆轰效果明显,且8g煤粉爆轰效果更好;加入4g、10g煤粉后出现局部爆轰,在25.55m之后爆轰状态明显减弱。④通过分析可知,此种煤尘爆炸的最优浓度在368g/m3左右。

图4 煤尘浓度276g/m3下管道内不同测点处的压力-时间曲线

图5 煤尘浓度368g/m3下管道内不同测点处的压力-时间曲线

图6 煤尘浓度469g/m3下管道内不同测点处的压力-时间曲线

3 煤尘粒度对煤尘-空气燃烧爆炸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为了研究煤尘粒度对爆压、爆速的影响,选用了粒度分别为45~75μm、75~113μm、113~200μm的煤粉进行实验对比。

实验条件:封闭段抽真空至-0.049MPa;封闭段每个燃料室加入煤粉8g,煤尘浓度368g/m3;点火段10个燃料室每个加入环氧丙烷10mL;高压气室充压至0.8MPa;44个电磁阀同时启动,喷入空气后,点火段压力1.4MPa,封闭段为常压,延迟0.32s后点火。

表4为不同粒度煤尘的爆压、爆速结果,图7不同粒度煤尘爆压、爆速随管长分布。

表4 不同粒度煤尘的爆压、爆速结果

从表4、图7中可以看出:爆压随着煤尘粒度的减小而增大,45~75μm粒度煤尘出现稳定的爆轰过程;在75~113μm煤尘也出现爆轰,但爆轰状态不稳定,逐渐减弱;113~200μm煤尘出现局部爆轰,在23.45m之后呈爆燃状态。根据上面分析,采用45~75μm粒度煤尘进行燃烧爆炸特性实验研究是非常合理的。

图7 不同粒度煤尘爆压和爆速随管长分布

4 结论

1) 每个燃料室加入2g煤粉后,爆压、爆速很低,说明一直处于较弱的爆燃状态;加入4g煤粉、10g煤粉后,爆压、爆速变化呈逐渐减小趋势,说明是局部爆轰,爆轰波没有稳定传播;而加入6g煤粉、8g煤粉后,爆压、爆速出现正常波动,未象其他浓度一样出现逐渐减小趋势,且爆压、爆速明显偏高。所以在本实验条件下,当煤尘浓度368g/m3时,煤尘出现稳定爆轰。

2) 爆压随着煤尘粒度的减小而增大,45~75μm粒度煤尘出现稳定的爆轰过程。根据分析,采用45~75μm粒度煤尘进行燃烧爆炸特性实验研究是非常合理的。

致谢:论文受到横向课题《煤矿井下主动抑爆技术研究与应用》资助,特此致谢。

[1]艾存慧.煤尘爆炸特征及预防措施[J].煤炭技术,2005(7):57-58.

[2]李润之.瓦斯爆炸诱导沉积煤尘爆炸的研究[D].北京: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7.

[3]李文民.煤尘爆炸的特征及控制初探[J].山西煤炭,2005(3):6-8.

[4]张奇,白春华,梁慧敏.燃烧与爆炸基础[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5]Liu Qingming,Bai Chunhua,Li Xiaodong,etal.Coal dust/air explosions in a large-scale tube[J].Fuel,2010(89):329-335.

[6]Qingming Liu,Chunhua Bai,Xiaodong Li.Deflagration to detonation transition in aluminum dust-air mixture under weak ignition condition[J].Cornbustion and flame,2009,156(4):914-921.

[7]Qingming Liu,Chunhua Bai,Li Jiang.Deflagration to detonation transition in nitromethane mist aluminum dust air mixtures[J].Combustion and flame,2010,157(1):106-117.

[8]Cashdollar K.L.Coal dust explosibility[J].Journal of Loss Prevention in the Process Industries,1996,9(1):65-76.

[9]林柏泉.瓦斯爆炸动力学特征参数的测定及其分析[J].煤炭学报,2002,27(2):164-167.

[10]浦以康,胡俊,贾复.高炉喷吹用烟煤煤粉爆炸特性的实验研究[J].爆炸与冲击,2000,20(4):303-312.

[11]Gardner B.R,Wintey R.J,Moore M.J.Explosion development and deflagration to detonation transition in coal dust/air suspensions[J].21stSymposium on Combustion,1988,21(1):335-343.

[12]毕明树,王洪雨.甲烷-煤尘复合爆炸威力实验[J].煤炭学报,2008,33(7):784-788.

猜你喜欢

爆炸性煤尘灰分
温度对煤尘水分蒸发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正压房间结构和功能要求
瓦斯-煤尘混合爆炸中煤尘因素的影响广义化研究
基于灰分回控的智能密度控制系统在寨崖底选煤厂的应用
灰分在线检测对选煤智能化建设作用的思考
基于单种煤成焦灰分预测焦炭灰分的研究及应用
不同重量僵蚕总灰分含量的比较研究
爆炸性环境用内燃机阻火器防爆性能试验研究
煤尘云着火敏感性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浅谈农药产品爆炸性初步筛选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