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曹植诗文中的悲剧化生命体验

2013-12-12郭莉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3年2期
关键词:建安曹丕曹植

郭莉

受时代因素的影响,建功立业、扬名后世是建安时代文人们共同的生活追求。素有建安之杰的曹植,诗文中流露出一种悲剧化生命体验,哀民生,叹友人,悲自己,他这种浓郁的悲剧意识和自己的人生际遇密不可分,而且随着时间的变化愈发深刻浓烈。

曹植(192-232),字子建,生于乱世,长于军中,童年时代随父兄四处转战,诗文天赋极高,文思敏捷,才华横溢,“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写得一手好文章。植“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深得父亲赏识。邺城时期(204-218),曹植基本上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在后来的立嗣之争中,终因权术不周,败给了矫情自饰的长兄曹丕。其后的日子里,一直在长兄的猜忌和打压下艰难求生。延康、黄初(220-226)年间,曹植仰人鼻息,频频受到迫害。“举挂时网”事件,①已将其逼到了死亡的边缘,精神及生活负载着难以言说的痛苦。太和六年(公元232年),曹植在悲愤中含恨而终,终年41岁。

曹植在建安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历代对这位命途多舛的贵家子弟的成就多有评述。丁廙说他“文章绝伦”;刘勰说“陈思之表,独冠群才”;张戒断言“古今诗人推陈王及古诗第一”;范文澜先生指出:“代表建安文学的最大作者是曹操和曹植,大抵文学史上每当文学创作旺盛时期,常常出现两个代表人物,一个是旧传统的结束者,一个是新作风的倡导者。曹操、曹植正是这两个人物。”曹植生命短暂,却著述颇丰。赵幼文的《曹植集校注》载其流传下来的诗、赋、书、表、论、章、颂、赞及其他文共有二百六十余首,诗赋在三曹中无论数量还是艺术成就,均高出一筹。

政治失意,生活困窘以及精神痛苦玉成了曹植文学上的非凡成就,他把愤懑忧思诉诸笔端,饱含浓郁的悲情色彩,用绮丽的文风加以表现,更平添几分悲壮美,正如钟嵘评价:“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苑,体被文质。”总的说来,在曹植的文学作品中,悲剧大致可以分为哀民生,叹友人,悲自己三类。

(一)对生灵屡遭荼毒、民不聊生的慨叹

邺城前期,作为建安文人集团的核心人物之一,这位翩翩公子,在父王的庇荫下热情高唱生活赞歌,内容不外乎富家子弟无所事事、消磨光阴的颓废生活,如《斗鸡》、《箜篌引》、《公宴》、《芙蓉池》、《侍太子作》等篇什。但曹植并非不问世事的纨绔子弟,他对于战乱造成的生灵涂炭、哀鸿遍野的惨状倍感痛心,对百姓生活的困苦、无助感到心酸。如《送应氏二首》②第一首:

步登北邙坂,遥望洛阳山。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不见旧耆老,但睹新少年。侧足无行径,荒畴不复田。游子久不归,不识陌与阡。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念我平生亲,气结不能言。

这是曹植20岁时随父亲西征路过洛阳留下的名篇。诗中用沉郁愤激的情绪描绘出战火焚烧下的洛阳城荒凉破败之景,农田荒芜,杂草滋生,远行归来的游子不辨阡陌,满目疮痍的中原之都杳无人烟,此番景象和董卓纵兵“烧洛阳城外两百里,又自将兵烧南北宫及宗庙、府库、民家城内扫地殄尽;又收富室,以罪恶没入其财物;无辜而死者,不可胜记”的历史事实相印证。曹植在诗的结尾气结不能言,对战乱造成民不聊生的惨状痛心疾首。

再如《梁甫行》: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目前大多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仍处在被动接受的状况,偏向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参与课外实践活动的意识比较淡薄,参与实践少,动手能力差,创新能力不强,而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核心内容,大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其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人的创新意识可以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并通过一定的手段来加强,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

这是曹植据乐府曲调《泰山梁甫行》而作,反映汉末以来军阀混战给劳动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和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边海人民生活本就不富裕,只能靠打鱼狩猎为生,而长期的战乱无疑使他们的生活雪上加霜,妻儿老小只能像林中禽兽一样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寄身于草野丛林,这些都是无情的战火带给人民的巨大灾难。曹植生于王侯之家,能够把百姓的疾苦写入诗文,实属难能可贵。

此外,对于征夫怨妇的心酸苦痛,曹植也在诗文中加以描述,《杂诗》六首、《七哀》、《闺情》等篇实为例证。在这些篇什中,曹植广泛地反映现实生活,抒发百姓疾苦,其成就和现实意义远高于同时代其他诗人。因此,曹植“可以当之无愧地被称为建安时代的杰出歌手、建安诗人的卓越代表”。

(二)对亲友身陷囹圄而无法援救的哀叹

自建安二十五年曹丕称帝后,曹植的处境就危如累卵,因之前争立太子的事端频频受到胞兄的猜忌和迫害。曹植被迫离京去国,削官贬爵,短短十一年中,“号则六易,居实三迁。连遇瘠土,衣食不继”。(《迁都赋序》)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曹植身边的亲信友人也屡遭劫难,丁仪、丁廙先后被杀;杨俊因在曹操密访群臣时说了曹植的好话,曹丕借故将其杀害;孔桂因亲于曹植也难以保全性命。曹丕的报复历来为史家微词相讽,陈寿就评曹丕:“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贤主,何远之有哉。”

看到友人频频被害,曹植内心悲痛不已,可是他连自身安危都难以保全,又怎有能力保护自己身边的人呢?面对着曹丕的暴行,他不敢公然反抗,只有将满腔愁苦倾注到笔墨中,把内心积压的悲痛火山喷发般爆发在笔端。如《野田黄雀行》: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全诗用了比兴手法,“高树”象征曹丕政权;“悲风”指法制的严峻;“海水”比喻群臣;“扬其波”是指推波助澜,扩大迫害之意;“利剑”象征着权力;“罗家”指布罗之人;“少年”指期望中的援助者。全诗可以说是曹植对白色恐怖时期自己无力挽救挚友安危的沉痛自述。好友身陷囹圄,自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在封建王权的罗网中像被捕的黄雀一般垂死挣扎。作者内心的愤慨之情难以掩饰,幻想侠义少年挥利剑斩罗网,解救受害者。

此外在《赠白马王彪》中,诗人也在暗中为被欺凌、被损害的灵魂呐喊,对任城王曹彰暴薨的痛悼,对亲友骨肉离间的痛述,对皇权在握者滥杀无辜的悲愤,对生命短促、骨肉分离的慨叹,都在诗文中真情流露:“苍蝇间白黑,馋巧令亲疏。”(其三)“存者忽复过,亡殁身自衰。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其五)“变故在斯须,百年谁能持?离别永无会,执手将何时?”(其七)情真意挚,死生之戚,离别之思洋溢于笔墨之外,令人为之叹惋。

(三)对自己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叹

东汉末年动荡不安的时局,兵连祸接的境况促使有志之士政治热情高涨,渴望拯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是建安时代群雄共有的决心,曹植也不例外。正如他在《与杨德祖书》中所言“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充分表达了他为国为民的政治理想。曹植在前期还写了大量的论赞文章,对历史上王侯将相的历史功绩给予中肯的评论:“罚叛柔服,祥应仍至。诵长反政,达夫忠义。”(《周公赞》)“朱旗既抗, 九野披攘”;(《汉高祖赞》)“以德攘民”;(《汉文帝赞》)“风移俗易”;(《汉景帝赞》)“功越百王”;(《汉武帝赞》)从这些论赞文中,我们可以看出,曹植所评论的都是一些明君贤相,身为皇室成员的他,有志于向这些人学习,完成自己建功立业的伟大理想。

但是,曹丕继位后,曹植抱负成空。黄初二年被贬安乡;三年,再贬鄄城;四年再贬雍邱,颠沛流离,衣食不继的生活状况使他身心饱受摧残。在《吁嗟篇》里,作者以“转蓬”自况,抒发自己的悲惨遭遇:“吁嗟此转蓬,居士何独然”,开篇以一“独”字暗示自己的境遇像转蓬一样,居无定所;在《远游篇》、《九咏》、《九愁赋》等篇章中,他更是借屈原的遭遇,浇胸中块垒。但即使这样,他的政治热情依然不减,亲自上疏求官职,在《求自试表》中,曹植渴望君上能给自己一个机会,他不期望能统率三军,挥斥方遒,只希望能有一官半职“效臣锥刀之用”,“若东属大司马,统扁舟之任,必乘危蹈险,骋舟奋骊,突刃触锋,为士卒先”,可就是这样言辞恳切的上书也没能打动曹叡的心。

满腔壮志却报国无门,他当然知道个中因由,但他不能直接说出口,只能委婉陈述。在《蝉赋》里,蝉在其笔下象征着安分守己、中正平和的高洁之士,可是在它的周围却聚集着黄雀、螳螂、蜘蛛、草虫等一大群天敌,还有姣童千方百计地追捕,可谓是四面楚歌。在《赠白马王彪》中,手足离异是因邪恶之徒从中挑拨离间,“苍蝇间白黑,谗巧令亲疏”,作者的政治抱负化作浮云,原因不言自明,却只能委曲陈词,空发嗟叹,浓郁的仕途之悲让人痛彻心扉。

曹植的诗文和他的人生遭际密切相关,从赵幼文先生的《曹植集校注》来看,曹植的创作有着明显的分期,建安时期的快意,黄初、太和年间的愤懑都在其诗文中有所表现。但曹植终其一生都没有放弃过对建功立业的追求,无论处境多么艰难,他都执著于自己的理想,而他的理想在当时根本不可能实现,所以他的悲剧化生命体验随时间的延伸而愈发深刻,反映到诗文中也愈能打动人心。

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③虽不免有些夸大其词,但是确也说明曹植的才华非一般人所能及。清刚劲健、阴柔缠绵的迥异风格统一于曹植的诗文中,这位建安之杰留给后人的,远非这些珠玑之语,他在对政治理想的追求中表现出来的执著和坚韧也应是后人学习的典范。

注释

①王巍.三曹评传[M].辽宁古籍出版社,1995.

②本文所引用的诗文均出自:赵幼文.曹植集校注[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③典故出自:(南朝·宋)无名氏.释常谈·八斗之才[M].

[1]陈寿.三国志卷十九·魏书·陈思王植传[M].北京:中华书局,2007.

[2]陈寿.三国志·魏志·任城陈萧王传[M].北京:中华书局,2007.

[3]刘勰.文心雕龙·章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4]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A]//四库全书·集部[Z].

猜你喜欢

建安曹丕曹植
曹丕组织“驴叫葬礼”
建安区
论曹植对于形式美的追求
“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谫识——从不合时宜楔入
给曹丕的建议
曹丕:武功比文采更好
七步诗
曹丕的击剑比赛记载
在不幸的婚姻里抱团取暖
论曹植与《古诗十九首》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