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蝇王》自然象征物的动态演变看人性的堕落

2013-12-12甘小兰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3年8期
关键词:蝇王戈尔丁拉尔夫

甘小兰

从《蝇王》自然象征物的动态演变看人性的堕落

甘小兰

《蝇王》是当代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的处女作和成名作。《蝇王》中的人物、实物和情节描写等各方面都具有某种象征性。前人论文多将象征物从小说中抽离出来做固定不变的静态讨论,而且大多集中在对人物象征的探讨上。然而,《蝇王》一书中很多象征意象都是动态的,它们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不断变化。本文拟从动态角度入手,以文中主要自然象征物——海螺、野兽和火为例,详细探讨各象征物的寓意及其变化,从而揭示小说的主题:人性的堕落。

蝇王 动态角度 自然象征物 人性的堕落

一、序言

《蝇王》是当代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的处女作和成名作。1954年该书首次出版后,引起当时欧美文坛的轰动;60年代起,成为欧美大学校园里的畅销书。1983年,戈尔丁更因此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因为他的小说用明晰的现实主义叙述艺术和多样性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神话,阐明了当今世界人类的状况”。[1]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寓言小说之一,《蝇王》中的人物、实物和情节描写等各方面都具有某种象征性。英国著名文学评论家赛米尔·海纳斯称它为 “我们国家最重要的象征小说”。戈尔丁本人曾说过:“我认为,只有当象征手法完全渗入小说的事件、人物和基调时,它才真正奏效。”(interview with Kermode,282)

史玮璇在《论〈蝇王〉中涂花脸/面具的象征含义》中对负面象征意象涂花脸的探讨揭示了小说恶的主题。[2]李源在 《论〈蝇王〉中象征体系的构建》中对小说象征体系的重构从整体观的角度清晰地揭示了“小说里的种种象征,已经超出了手法层面而构成了一个巧妙、和谐和完整的象征体系”。[3]陈中秋在《罪恶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蝇王〉的象征艺术》中对小说中的各类象征意象做了初步的剖析,并着重分析了火的象征意义的嬗变。[4]前人论文多从传统方式将象征物从小说中抽离出来做固定不变的静态讨论,而且大多集中在对人物象征的探讨上。然而,《蝇王》一书中很多象征意象都是动态的,它们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不断地变化。本文拟从动态角度入手,以文中主要自然象征物——海螺、野兽和火为例,详细探讨各象征物的变化,从而揭示小说的主题:人性的堕落。

二、海螺:文明势力在逐渐衰落

海螺自古为佛教法器之一。鸠摩罗什 (343年-413年)译《妙法莲花经》卷一中提到“吹大法螺”:“若使人作乐,击鼓吹角贝,箫笛琴箜篌,琵琶铙铜钹,如是众妙音,尽持以供养。”海螺是《蝇王》中出场最多的正面象征意象,是秩序。既是权力的象征,又是民主和理智的象征;是文明的最好体现。海螺的势力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不断地从强到弱地发生变化,暗示着现代文明的逐渐衰落。M·肯哈德威克斯和I·格雷戈尔这样评价海螺的重要性:“海螺是有着丰富暗示意义的象征……它引导出了故事的悲剧过程,并使其意义浓缩。 ”

首先,孩子们是响应海螺号召,拥护其权威的。孩子们靠着海螺选出了首领……他是吹过海螺的人,现正坐在平台上等着大家选他…… “选那个有贝壳的”。[5]20

很快,以杰克为首的野蛮派开始质疑海螺的权威,文明派的首领拉尔夫也开始忽略持有海螺的猪崽子的存在。“我拿着海螺,”猪崽子恼怒地说道。“你们让我发言!”“海螺在山顶上不算数,”杰克说,“你还是闭嘴吧! ”[5]45

最后,以杰克为首的野蛮派公开反对海螺的规则,否定海螺的权威,最终摧毁海螺的实体。“杰克!杰克!你没拿着海螺!让他发言。”……“让规则见鬼去吧!我们是强有力的——我们会打猎……”[5]105

三、野兽:野蛮势力在逐渐增强

野兽是《蝇王》中的主要负面象征意象,代表的是人类的野性。野兽以不同的实物出现在小说中,首先以蛇的形式出现在一个有胎痣的小孩的梦中;然后小男孩帕西佛尔又说“野兽从海里来”;接着,一具落在山顶上的伞兵尸体又成为了孩子们惧怕的“野兽”。小说中的先知西蒙进入森林探寻究竟,途中遭遇万恶之王——“蝇王”。随着象征物的不断变化,其象征的人性的野性也越来越强。

在《圣经》中,蛇是堕落的天使撒旦的化身。撒旦化成的蛇引诱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导致人类被上帝赶出人间的天堂——伊甸园。在《蝇王》中,蛇样东西又悄悄地出现在小孩子的头中,野性慢慢出现,但是作为首领的拉尔夫并没有正视,反而由于自己的害怕而否定蛇样兽的存在。“蛇样的东西。好大好大。他见过。”……“在这么大点的岛上不可能有小野兽、蛇样的东西,”拉尔夫好心地解释道……“可我告诉你们野兽不在这儿! ”[5]37-38

在第五章中,小孩帕西佛尔再一次提到野兽,声称野兽从水中来,这是野性在小孩们头脑中潜意识的表现。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是精神活动的主要方面。每一种意识最初都是潜意识的。对于潜意识和意识的关系,弗洛伊德是这样描述的:“潜意识的系统可比作一个大前房,在这个前房内,各种精神兴奋都像许多个体,互相拥挤在一起。和前房相毗连的,有一较小的房间,像一个接待室,意识就停留于此。但是这两个房间之间的门,有一个人站着,负守门之责,对于各种精神兴奋加以考查、检验,对于那些他不赞同的兴奋,就不许它们进入接待室。”[6]人类的野性正在增强。先知西蒙似乎开始意识到这一点,试图提醒众人却失败。他踌躇地说:“大概是有一只野兽的。”孩子们尖声乱叫,拉尔夫惊讶地站了起来……“我是想说……大概野兽不过是咱们自己。 ”[5]101-102……

在第七章中,野兽又幻化为人形进入孩子们的视野。此刻,野兽已经幻化为人形实实在在地进入孩子们的眼中……在他们面前,那东西抬起了脑袋,直挺挺地盯着他们的是一张破烂不堪的怪脸……[5]144

西蒙为了探寻究竟,单身深入森林寻找野兽,在去的途中遇到猪头幻化成的蝇王——万恶之王。通过蝇王与西蒙的对话揭示出了野兽其实就是人类自己,把小说的情节推到了高潮。人类的野性在男孩们将前来告知真相的西蒙当成“野兽”活活打死的情节中暴露无遗。“你心中有数,是不是?我就是你的一部分?”……“——不然,”蝇王说道,“我们就会要你的小命。明白吗?杰克、罗杰、莫里斯、罗伯特、比尔、猪崽子,还有拉尔夫他们都要你的命。 懂吗? ”[5]169-170

四、火:文明在向野蛮转变

在西方,火既有积极象征意义又有消极象征意义。积极象征意义如《圣经》中的《出埃及记》记载了上帝白天用烟柱、晚上用火柱指引以色列人安全地出逃埃及,通过荒原,到达目的地。弗伦认为:“升向天空的烟好比圣徒祷告时的香,与上帝相连。”[7]消极象征意义如但丁的《神曲地狱篇》中,只有通过一条烈火缠绕的河流才能靠近天堂,火是恶魔,让人恐惧和害怕。在《蝇王》中火具有双重象征意义,实现了从积极意义到消极意义、文明之火到野蛮之火的质的转变。

起初,火是作为文明之火出现的。首领拉尔夫召集第一次大会时,就提出了点火生烟的建议,立即得到了大伙的拥护和支持,未来的野蛮派头领杰克甚至率领众人一起生火,而且还是第一个想到用眼镜生火方法的人。这时候的烟火堆主要象征着希望之火,是孩子们对求救回到文明社会的希望。“一堆火!生一堆火!”一半孩子立刻站了起来。杰克在当中鼓噪着,一时忘记拿海螺了。 “来吧! 跟我来! ”[5]40

后来,文明之火嬗变成了野蛮之火。以杰克为首的野蛮派很快与以拉尔夫为首的文明派决裂,他们放弃获救的打算,沉迷于打猎的野蛮游戏。为了取得火种升起火堆来取暖烤食,他们夜间偷袭窝棚,抢走猪崽子的眼镜。在故事的结尾,火的象征意义完成了由文明向野蛮的质的转变。人性也在男孩们点火烧岛,围捕拉尔夫中堕落到了极点。现在他真正是个头领了,他手持长矛东戳戳西刺刺。悬挂在他左手摇晃着的,是猪崽子破碎了的眼镜。[5]200-201

五、结论

戈尔丁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我曾相信作为社会一分子的人是可以完善的……到了战后我不再相信了。我发现人是可以对人做出多么可怕的事来……”戈尔丁关于人性的堕落的观点在《蝇王》中通过各种象征手法的运用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在 《蝇王》中,出现最多的文明象征意象“海螺”从最初男孩们对它的崇敬到最后亲手将它砸碎,文明的力量在逐渐地减弱;最典型的野蛮象征意象“野兽”从开始的蛇样兽到水中兽到空中兽再到“蝇王”的演变,野蛮的力量在不断地增强;而既具有文明又具有野蛮象征意象的“火”也从最早的希望之火转变为了地狱之火,从文明到野蛮完成了质的变化。这些主要自然象征物无论如何变化,都逃脱不了正面向负面的转变,无不反映了小说的主题——人性的堕落。

本文从动态角度对《蝇王》中的自然象征物的演变做出了论述,以此揭示了小说的人性恶的主题。戈尔丁在《蝇王》中使用了大量的人物、实物、景物、甚至是情节象征意象,值得探讨。本文鉴于篇幅有限,只能挑出其中几个有代表性的自然象征物进行讨论,这是本文最大的遗憾。

[1]诺贝尔文学颁奖演说集[M].毛信德,等,译.北京: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2:142.

[2]史玮璇,苏擘.论《蝇王》中涂花脸/面具的象征含义[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5):98-100.

[3]李源.论《蝇王》中象征体系的构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5):149-153.

[4]陈中秋.罪恶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蝇王》的象征艺术[J].名作欣赏,2011(25):125-127.

[5]威廉·戈尔丁.蝇王[M].龚志成,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6]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高觉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133.

[7]Marijke van Vuuren.Good Grief:Lord of the Flies as a Post-war Rewriting of Salvation History[J].Literator,2004,25:2.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乐山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蝇王戈尔丁拉尔夫
跟着拉尔夫闯世界
威廉·戈尔丁作品在中国译介中的问题分析
浅析《蝇王》人性命题的哲学意义
从“牯岭街”到《蝇王》:儿童之恶的文化思考
少年的回声
论文化视角在英文小说《蝇王》中的体现
性依存叙事曲
捕捉爱的摄影师
一个承诺
一个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