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改革途径研究
——以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为例
2013-12-12宋晓霞
宋晓霞
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改革途径研究
——以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为例
宋晓霞
当前,高职院校普遍开设了普通话课程。纵观近些年来各大高职院校的普通话教学,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这与普通话在课程设置中的地位、学生普通话学习意识和传统教学模式无法适应学生的需求有关。针对这一现状,文章提出通过营造普通话学习氛围、加强教学软硬件设施建设、科学设计普通话教学模块和加强心理素质等途径来提高普通话教学效果。
高职院校 普通话教学 改革途径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一项重要内容。这里所称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就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自2000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以来,各大高等院校早已纷纷开设普通话课程。这既是对推普工作的支持,更是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新要求。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只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才能无障碍地与人沟通和交流。但是,从高职院校十几年来的推普工作来看,普通话教学工作取得实效仍将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
二、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中的问题
(一)高职生对自身普通话水平缺乏理性认识
笔者在连续四年的普通话教学中发现,高职生对普通话学习普遍缺乏应有的认识。一是近九成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普通话说得很标准或比较标准。二是对开设普通话课程不理解,认为没有开设的必要。三是在普通话学习的初期有近一半的同学认为可学可不学,但随着课程的深入,几乎所有的学生认为越学越难,心理上有畏难情绪,缺乏必要的信心。四是寄望于通过课堂听讲和训练就能大幅提升普通话水平,课下却难以坚持练习。五是缺乏基本的语言知识,学生词法和语法知识欠缺,遣词造句错误不断,语言选择随意性大。
(二)不同方言区学生普通话语音水平存在差异
通过招生部门调查,笔者所在学校招生以安徽省生源为主,在数量上农村学生多于城市学生。根据掌握的资料,这一现象在安徽省各大高职院校里具有共性。大体上来看,在安徽省域内目前存在着北方方言区、赣语区、吴语区和徽语区四大现代汉语方言区。从笔者调查来看,来自北方方言区如宿州、淮北地区的学生普通话发音水平整体较好,但方言口音特色明显。来自其他三个方言区的学生由于受当地方言的影响,如安庆地区的学生在发音中存在的问题较多,纠正起来也很困难。但从词汇和语法的掌握情况来看,安徽不同方言区的学生没有明显的差异。
(三)普通话教学软硬件资源建设尚属空白
安徽省高职院校很多是在中专学校的基础上升格而来的,从办学投入来看,前期更多是投入在基本建设上,在高职教育初具规模后高职教育开始尝试走内涵发展之路。办学投入由基本建设转向专业建设,办学条件特别是强势专业及其核心课程的教学设施、资源开发等软硬件资源建设投入大大增强。然而,对于一些公共基础课程的投入不仅没有增加,反而有所压缩。普通话教学仍然停留在教师一支笔、一块黑板和一张嘴“三个一”阶段。教学设施落后,教学手段陈旧。普通话的学习缺乏必要的语音设施,如语音室、录音机、普通话训练软件等,教师在讲台上费劲口舌予以示范,但很多语音间的细微差别学生学起来感到很茫然,难以体会和把握到学习的要点。
(四)学生心理素质不强、自信心不够
语言学习尤其是语音学习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强调训练和实践。在课堂语音训练中,很多学生无法摆正心态,比如认为发错音会被人笑话而不愿开口。在命题说话训练中,有的学生词不达意、磕磕巴巴,有的学生过于紧张而说不出话等等。这些现象事实上是高职生心理素质不强的突出表现。通过观察,笔者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在命题说话环节都难以正常发挥自己应有的普通话水平。
三、普通话教学改革途径
(一)积极营造普通话学习的氛围
目前,高职院校开设普通话课程虽然很普遍,但课程涉及的专业面仍然较窄。笔者所在学校仅有与旅游、酒店、文秘等相关的专业开设了普通话课程。在课时安排上多的是一周 2课时,少的是一周1课时。然而,普通话水平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学习者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自觉加以实践才可能达到的。从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增加普通话课时仍有很多困难。这就需要高职院校转变教学观念,比如将普通话设置为选修课,让有兴趣的学生主动参与到普通话学习中去。也可以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校园文化活动,将普通话学习融入活动开展过程中。语言学习离不开好的语言环境,好的语言环境有助于学生将学到的普通话知识运用到语言实践中。因此,可让学生“在乐中学,在乐中练”,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于潜移默化中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二)加强教学软硬件资源建设
普通话教学重点就是听与说,其中,学生“听”的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到“说”的水平。在普通话教学实践中,传统的讲授方法主要依靠教师反复示范的方式进行,效率低下,效果不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高职院校应为普通话教学创造条件,提供帮助学生听说的语音设备。从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学硬件条件来看,出于外语学习的需要基本上都建有专门的语音教室。高职院校可以从资源共享的角度出发,适当给普通话教学安排语音课,并安装普通话训练软件。有条件的甚至可以为学生提供录音设施,让学生在标准读音与自身发音的对比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同时,高职院校也需要重视对普通话教师的培养,给予必要的政策和经费支持。从当前高职院校教师普通话水平来看,高职院校对普通话教师的培训力度远低于中小学校。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教授普通话课程的教师没有一名是普通话测试员。从其他高职院校来看,情况也相似。因此,高职院校急需加大普通话师资队伍培养,应多多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普通话培训和普通话测试员考证。
(三)科学设计普通话教学模块
目前,高职院校教学均是大班教学,由于师资有限,目前仍无法做到小班教学。一个班级的学生来自各个方言区,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都存在着各具特色的差异性。而普通话教学的关键点在于有针对性地纠正学习者的主要语言错误后,再逐个纠正小的、非规律性的错误。针对来自不同方言区的语言特色,教师要找到不同方言区学生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的主要缺陷,将学生分类进行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模块教学,有针对性地进行普通话训练,教学难点逐个击破,效果会更好。
(四)把握学生心理,培养学生普通话学习的自信心
在普通话课堂训练和测试中,很多学生有害羞、紧张、说错没面子、不自信等心理障碍。克服这些心理障碍,除了学生本身发挥主观能动性外,教师的引导作用也至关重要。每个个体在普通话训练中的心理素质虽然不一样,但也有一些共性和规律可循。教师如果能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找到问题存在的原因,不仅对学生普通话学习有益,还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个性心理,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效果。以说话训练为例,学生在命题说话环节常常面红耳赤,过分紧张。究其原因,这类学生大多性格内向,不喜爱参加各类活动,缺乏足够的公开展示自我的经验。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鼓励和引导这类学生多参加能在公开场合说话的活动,如座谈会、辩论赛、情景剧表演、文艺演出等等,一回生二回熟,多参加几次胆量、自信自然会提高。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人与人的沟通与交流离不开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高职生能否熟练地运用普通话将直接关系到其今后的就业和发展。高职普通话教学要取得实效,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良好效果。转变观念、加大投入、因材施教才是开展普通话教学的有效途径,唯有如此,普通话教学才能真正成为高职院校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不可或缺的助力器。
[1]宋晓霞.文化强国战略下高职生语言文字素质培养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12,7: 175-176.
[2]李宇明.强国的语言与语言强国 [N].光明日报, 2004:7-28.
(作者单位: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