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探险家沃斯》中沃斯受难的“反英雄”形象

2013-12-12杨永春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3年3期
关键词:探险队沃斯嘉德

黎 娴 杨永春

帕特里克·怀特是澳洲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的作品被称赞“以史诗般的气魄和心理上深刻的叙事艺术,把一个新大陆介绍到文学领域中来”。《探险家沃斯》是他的第五部长篇小说,与《人树》并称为他的成名作。

关于《探险家沃斯》这部长篇小说,西方评论界的评论可谓汗牛充栋,但是对主人公沃斯形象的论述则主要是结合宗教和尼采的超人理论展开的。例如Shirley Paolini(1990)从宗教视角来分析主人公沃斯,结合沙漠的象征意义,还原了沃斯的耶稣救世主形象。Don Anderson(1990)结合尼采的超人理论将沃斯视为尼采式的英雄。然而本文另辟蹊径,试从反英雄的角度来分析《探险家沃斯》中的主人公沃斯,从而揭示其“受难”的反英雄形象。

美国评论家伊阿布·哈桑认为西方的英雄主义观念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古希腊时期的史诗式英雄介于神与人之间,英雄被神话了。从中世纪和17世纪以来,英雄日趋世俗化,他们是一些品格非凡、行为高尚的人物。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时期,英雄主义开始崩溃,出现了非英雄的英雄,即资产阶级的嘲讽式英雄。自然主义兴起后,涌现出下层阶级的英雄,但是他们大多在恶性遗传和无能为力的境遇中挣扎,这标志着英雄主义崩溃的另一阶段。“反英雄”则是在后现代语境下对于传统英雄主义的消解和对社会价值观念的重新建构。一个反英雄通常有属于恶人的人格缺点,但同时又具备足够的英雄气质。《探险家沃斯》里恰巧呈现了一个善恶并存、带有人格局限性的 “反英雄”形象,那就是性格孤僻的探险队长沃斯。

沃斯落落寡合,超然物外,心怀横跨澳洲大陆的伟大理想。在别人眼里,澳洲是发财致富的新大陆,而对于沃斯而言却是实现梦想的黄金之地。他远离自己的家庭和故乡,远赴澳洲只是为了带领一支探险队横跨澳洲大陆去探寻它的奥秘。他想向大自然挑战,与恶劣的自然决一胜负,磨炼自己的意志,获得精神上的升华,进而挑战上帝在精神领域的地位。即使深知澳洲内陆是广阔无垠的沙漠,他也像花岗岩一样的坚定,丝毫不会受到外界的动摇。他甚至想象过探测这无限空间的同时,自己可能会被烧死,会被撕得粉碎,或者受到许多原始的、可怕的折磨,但是他没有觉得害怕。他觉得人生想要成功,就有必要去毁灭自己。沃斯怀抱崇高的理想,身上散发着英雄一样的强大气质,但是他却不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英雄。

从准备探险的过程到真正深入内陆探险,沃斯逐渐显现出了自己人格的局限性。他是个物质匮乏、精神富足的幻想家,觉得只要靠维系心中坚忍不拔的意志就能取得成功。他认为未来要靠自己创造,意志决定未来。在探险准备前,他甚至都没有仔细研究过地图,只是在恩主波恩纳先生的提醒下,才幡然从自己的梦中惊醒,感觉到海岸线的无边无际。他高傲,过分相信自我,“他相信他能够带领一个探险队横跨这个大陆。他不信任那些毫无表情的脸。一切外界的东西他都不信任。他最喜欢寂静,它像空间那样无边无际,他还喜欢自己的潜力”。 (White,19)他觉得自己是个完人,自诩为神。无论是在临别时和罗拉的对话还是出发后与探险队成员的交谈中,他总是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他讨厌谦卑。本质上他狂妄自大,从来都是怀着骄傲的心情来礼拜上帝甚至觉得自己就是上帝。从不约束自我的他更是对探险队中的成员有着极强的掌控欲和领导欲,希望这些成员能唯他马首是瞻。当探险队行至吉尔德拉的时候,他自大的认为所有的人只要意识到他神的权威,早晚都会依靠他。

明明知道圣诞节即将来临,但是出于本能的捍卫和对上帝的反对,沃斯却避而不谈。当嘉德提议要庆祝圣诞节的时候,他只能不情愿地答应,然而内心却怒火中烧。他学不会谦卑,也不理解谦卑甚至从没想过要去学。圣诞节前夕,黑人偷袭了他们的牛群。当杜格尔德提议杰基去寻找牛群时,沃斯暂时采纳了这个建议。看着杰基一夜未归,沃斯带上嘉德去寻找他,路途中沃斯受伤。嘉德为沃斯包扎好伤口,警示他之后的路会很不好走,但是沃斯依旧盲目自信,声称对伙伴们很有信心。寻找到杰基和队友汇合之后,沃斯再一次遇险,而探险队中另一个队友特恩诺也发烧。面临探险队所遇的种种困难,嘉德果断地安排扎营,替沃斯治疗。可是沃斯却藐视一切疾病,藐视体力,甚至藐视嘉德服侍他时他感觉到的对他的同情。他觉得身体衰弱不会降低他的能力,反而调侃嘉德善于指挥,甚至怀疑嘉德有很大的野心。从那以后,沃斯对实干家嘉德怀有一定的戒心,害怕嘉德会取代他在队员心目中的那种高高在上的地位。

经历了一些困难之后,沃斯仍旧不懂得谦卑。面对其黑人成员杜格尔德的忠告“不是现在,还没到时候,到时候你就得死”,(White,243)沃斯只是觉得这忧伤的话语很有趣,全然没有在意。而且对于这位黑人队员要回吉尔德拉的请求,沃斯也爽快答应了,只是要求替他带封信给波伊勒先生。可是这位黑人土著最后却背叛了他跟随了自己的同族。过分相信土著黑人也为此后沃斯要遭遇的种种险境和困难埋下了伏笔。随着季节的变换更替,冬日脚步的来临,探险队被连日的大雨困在山洞之中,热病在队员之中弥漫开来。队员特恩诺开始抱怨沃斯 “那个魔鬼不相信上帝,把我们陷进这样一团糟的境界”。(White,292)在探险队陷入困境,给养日益缺乏的时候,沃斯好似幻化成魔鬼,不顾队员的反对一意孤行射杀了自己的爱犬。也许他想以这么冷酷的手段来锤炼自己的意志,可是在队员眼里这种举动却实在难以理解。虽然当诗人勒·墨舒尔饱受热病折磨的时候,沃斯学会了施予爱,对他进行无微不至的照顾,就算他大小便失禁,沃斯也不顾脏臭地帮他清洗干净,甚至决定只带杰基这个土著男孩去找一个比较合适的地方来帮他治疗,但他之后依旧没有摆脱他的刚愎自用。在行进过程中,对于嘉德先生种种实用主义的做法,沃斯仍然嗤之以鼻,甚至预感他们俩的分歧越来越大,最后可能分道扬镳。

冬去春来,就在探险队成员从冬天的魔爪里逃脱出来的时候,他们又陷入另一种危机。等他们从疾病中恢复过来重新整装待发的时候,他们却被一群黑人土著跟随了。队中成员劝说沃斯小心谨慎,沃斯却心存信念,妄图直接和他们进行交谈,最后用胜过语言的同情去征服他们,独自坚定地保持着一种属于自己的乐观态度。对于队员波尔费雷曼一路探险旅程所表现的谦卑,沃斯也嗤之以鼻,并评论道:“对男人来说谦卑是丢脸的,我为你感到耻辱。”(White,386)就在他们随身携带的斧子、笼头、罗盘不见的时候,嘉德怀疑是跟踪他们的黑人土著干的,并提醒沃斯和黑人亲近会带来许多的麻烦,可沃斯却固执己见,一意孤行。由于沃斯错误的判断,被派遣前去和黑人交涉的波尔费雷曼因此命丧黄泉。意识到未来的旅程将是无间的地狱,嘉德与沃斯分道扬镳,队中成员勒·墨舒尔、哈利·罗巴茨和黑人杰基继续跟随沃斯前进。虽然沃斯很信任杰基,杰基却选择了他的黑人同族,背叛了他。在杰基的帮助之下,黑人土著部落俘获了他们三个白人。相继,墨舒尔自杀,哈利被土人屠杀,而沃斯最终也被杰基用他送的折刀给斩杀了,成为了斩了首的上帝。由于沃斯的狂妄自大,三个队员丧命,最后自己也沦为黑人土著刀下魂。

肖恩·奥法兰认为“英雄完全是社会的产物,英雄代表了一个被社会认可的典范,因为他适应了社会的需要,所以他就冠之以英雄的称号”。(肖恩·奥法兰,14)而面临着精神危机和社会困境的现代西方不可能有一个普通认可的价值观念,因而社会的典范也就难以确立,文学作品也就只能塑造接近普通人的“非英雄”和反传统英雄品格的反英雄。一般来说,反英雄一般都处于某种困境之中,往往充当受难者和牺牲品,他们的困境一般也包含着内在的或者外在的。而怀特笔下所展现的沃斯刚好充分体现出了“反英雄”的矛盾特征。他心怀崇高理想,具备英雄坚韧的气质。他深入沙漠探险只是受尽苦难,锤炼自己的意志,获得精神上的救赎,灵魂的超越。但是他也集反英雄的品格于一身。探险过程中他不懂谦卑,狂妄自大,刚愎自用,固执己见,以自我为中心,最后以死亡告终。沃斯的行为深刻地诠释了“反英雄”的内涵,证明了在现代社会里“英雄”的消亡,同时也揭示了现代人的困境。

[1]Anderson,D.A severed leg:Anthropophagy and communion in Patrick White’s fiction[M].Boston:G.K.Hall&Co.,1990.

[2]Paolini,S.Desert metaphors and self-enlightenment in Patrick White’s Voss[J].Antipodes,1990,4(2):87-91.

[3]White,P.Voss[M].Great Britain:Vintage,1994.

[4]P.White.探险家沃斯[M].刘寿康,胡文仲,译.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91.

[5]肖恩·奥法兰.隐没的英雄[M].伦敦:伦敦出版社,1956.

[6]伊阿布·哈桑.当代美国文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0.

猜你喜欢

探险队沃斯嘉德
30岁的嘉德正当年
自己的歌
安迪·高兹沃斯——塑造自然的艺术家
跟踪导练(三)
5年11季41亿:中国嘉德拍卖的香港之路与战绩
量一量你的热爱
雨天
探险队长 DAKOTA CUSTOMS定制版牧马人改装
站在市场的最前沿
“老”嘉德有了新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