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招生就业研究
2013-12-12张宗胜李太斌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四川成都610213
张宗胜 李太斌 杨 维(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 四川 成都 610213)
一、高职院校招生就业研究的现有趋势和不足
近年来,高校理论界对于高职院校招生就业的研究十分活跃。许多学者已对高职院校招生就业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进行了严密的论述,形成了相对有效的研究思路与方法,这为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高职院校招生就业问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现有理论界对高职院校招生就业研究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个别化、个案研究相对较多,而对高职院校招生就业问题普遍性特质研究不足
理论界中,许多学者以各自学校招生就业问题为基础样本,试图从自身个案研究中发现普遍性规律,以便促使引导自身高职院校招生就业工作的良性发展。如万秀萍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结合自身学校经验,提出“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教育,招生就业工作是学校的生命线,是检验高职办学成效的硬指标”的观点。陈荐纪、王坚、王斐以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为例,提出“以社会需求为根本,以就业为导向做好招生和就业工作”的观点,其研究更多的是在总结本校招生就业的成绩。这使我们充分看到高职院校招生就业工作个案研究的巨大优势,同时也认识到其局限性。我们的研究必须突破个案研究的局限,找出高职院校招生就业问题研究中的普遍性。
(二)存在把“招生”和“就业”工作进行孤立、分开研究的趋势
许多学者在研究中人为地把“招生”与“就业”工作研究隔离开来。一方面我们看到“招生”与“就业”工作作为高职院校一前一后、一进一出的工作现实,二者工作的性质、方式方法的确不一样,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招生就业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孪生姊妹,二者之间有着强烈的内在联系。作为学术研究,把“招生”与“就业”分类叙述有一定适用性,可如果仅仅是简单地分点论述就存在是否合情合理的问题,但我们也欣喜地看到有学者将招生就业工作进行系统研究,试图找出二者的内在联系,如费小平在研究中把招生就业工作视为一种“系统”,认为二者能否形成良性循环,已成为学校生存、发展的关键。这为我们继续深入挖掘“招生”与“就业”工作的关系,系统分析高职院校招生就业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出现把现代企业的营销理念引进招生就业研究的新做法
许多学者将现代企业营销理念引入到高职院校招生就业工作的理论研究中来,试图以全新的研究思路来推进招生就业工作,这是高职院校走向市场化的一个趋势。如金钰敏在研究中引入现代企业营销理念,将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招生就业等都制定出相应营销策略,希望“高职院校应该设计出不同的服务(产品),来满足细分市场的需求,研究营销策略,以便在自己所选目标市场的心目中,创造出竞争优势来”,同时将高职院校的市场划分为生源市场、就业市场和需要提供服务的相关企业市场,并要求建立起相对应地的有效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同时余燕在研究中所强调的高职院校招生就业工作“营销”理念是以学校办学效益为中心,面向两个市场——生源和就业市场,以对教育产业市场规律的科学理解为指南,多手段、多层次、全过程、全方位把招生就业工作网络化、日常化、黄金客户亲密化、学院声誉普遍化、名牌化,大力推进推介学院品牌、建设营销网络、培植黄金客户、实施科学管理四大工程,最终做到生源主体稳定、生源扩张有力、就业渠道畅通、就业信息广泛等。这些很有创造力的研究为我们研究高职院校招生就业工作提供了理论创新的自信与视界。
二、高职院校招生就业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
(一)在高职院校中,招生及就业现状调查情况
本文以问卷调查为主要调查方式,调查对象为成都市高职院校在校学生。调查阶段从2012年9月下旬开始,至10月下旬结束。调查对象的范围涉及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商务职业学院、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等12所学校。调查问卷收发情况如下:
调查对象 问卷发出 问卷收回 有效问卷 有效回收率大一 200份 188份 185份 92%大二 100份 92份 91份 91%大三 200份 172份 166份 83%
(二)在高职院校中,招生及就业现状调查结果及问题分析
对于以上问卷的收回情况,我们做了认真分析和概括,最后总结出高职院校在招生就业工作中面临的四大问题。具体情况如下:
1、社会各界对高职院校的认识存在偏见
(1)选读高职院校最主要原因
(2)择校过程中的参考意见
调查表明,高职院校大学生选读高职院校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考上普通高校,部分学生在父母的提议下加之学费比普通高校低而最终选择高职院校。在社会各界中,高职教育普遍被认为是层次较低的高等教育,从而使学生认为就读高职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如果不积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了解高职教育,很容易出现低落情绪和自卑心理。面对这种情况,高职院校应在新生入学教育中通过班会、讲座等形式对学校进行详细介绍,增加学生对学校的了解、增强学习信心。
2、高职教育办学培养目标不清晰
(1)对学校所设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方案不了解
(2)对课程教学内容与今后职业标准关系不清楚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许多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没有形成自身的办学专业特色,没有明确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致使专业课程内容与学生今后职业联系不大,并且学生对教学内容与今后就业或者将要从事的职业标准认识不清,从而抑制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也无法促使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发展与提高,从而影响学生的专业“对口”就业,进而影响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为增加高职院校竞争力,需要大力提升办学实力和办学特色,以就业为导向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计划和方案,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就业发展有机结合。高职院校特色办学的形成与发展,需要政府、学校以及每一位教职工的共同努力。
3、高职院校生源质量有待提高、宣传力度亟待加强
(1)学生高考成绩情况
(2)学生喜欢的宣传形式情况
(3)通过网站寻找院校介绍信息情况
调查显示,高职院校整体录取分数不高,因此,生源质量在高校中普遍偏低。同时,由于高职院校的生源还受到新生报到情况的影响,进一步促使学校在录取新生时过低地降低录取分数线,使得学校的生源质量无法得到相应的提升,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在学校招生宣传方面,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学生对信息获得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这对招生宣传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各院校招生部门采取更灵活、更多元化的招生宣传方式,让学生全方位、多渠道地了解学校信息资讯,最终达到扩大招生数量与提升生源质量的目标。
4、就业指导力度不足
(1)就业指导课程的开展时间
(2)对国家就业政策、学校相关就业信息及制度的了解情况
(3)就业指导内容的重要性
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一方面,许多学生要求就业指导能提前到大一,希望相关指导工作能一直持续到离校实习、直至就业;这说明了学生需要学校的实习就业相关部门和老师提高对他们的就业指导力度,尽量从大一开始就推进就业指导相关工作,并采取多元化方式持续进行到大三。另一方面,学生对国家、学校相关就业政策和制度了解欠缺。因此,学校相关部门和教师应加大对学生进行有关国家和学校就业制度的宣传强度,让学生清楚了解相关就业政策,从而提高就业针对性和实效性。另外,针对各专业特色,各院校应尽量为学生,特别是毕业生创造一些实习实训机会,并通过就业技能技巧讲座、心理讲座、现场模拟招聘等方式提高学生应聘技巧和现场反应能力,从而增加学生就业砝码,最终实现理想就业。
三、解决高职院校招生与就业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对高职院校的认知与理解
根据调查显示,不难以看出社会各界对高职院校的认识存在偏见。社会各界认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素质差、专业技术差、综合能力差,特别是一些企事业单位在招聘员工方面或多或少产生排斥高职院校和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摇篮,为改变社会对高职院校的认识与理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多渠道宣传,改变社会对高职院校的理解和认知
通过不同渠道、不同方式引导社会改变对高职院校不正确的认识和理解。首先,省级招生就业办公室应该在此问题上有所作为,在学生填报志愿阶段,增加对高职院校办学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就业方面的介绍,改变学生、家长和社会一向拿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相比较的思想,让大家充分认识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差别。其次,各高职院校在向录取的新生发放录取通知书时,应该注重宣传,可以在录取通知书里加上一封致家长的信,详细介绍学校的办学思路、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毕业后有关就业方面的相关内容,还可装入一份招生简章,让家长从整体上了解学校的专业设置、办学特色、就业去向等,引导家长不仅关注学生的专业学习,也关注学院的发展,这对学院也能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
2、多方面联系,加强与企事业单位建立校企合作关系
高职院校应该加强与企事业单位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首先,走出去,多与企事业单位交流,介绍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人才特点、专业特色等,了解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同时,高职院校应加强以应用型、技能型和操作型为重点的人才培养,练好学生的“内功”,注重专业技能的提高。其次,请进来,多邀请用人单位来校交流考察,充分认识、了解、观摩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所学情况,改变对高职院校的偏见。再次,多交流,要经常性地举办用人单位和学校人才培养情况的交流会,在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技能要求等等方面充分与企事业单位协商,使学校的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与市场充分接轨,以便学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最后,常互动,可以邀请用人单位来校开展讲座,介绍专业发展前景和学生发展方向,以及在学校应着重学习的知识与技能,从而让学生更好的做好就业定位,这样的双方互动会让学校和用人单位密切合作,形成“双赢”局势。最后,制度化,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应该在当地劳动部门参与的情况下,在制度上给于规范化,并作适当的要求,不能仅仅是一种因情感联系而建立的松散合作关系,只有“按章办事”,才能使校企合作真真正正起到促进双方共同发展的作用。
3、多形式引导,增强学生自信心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自己因成绩不好才考进了高职院校。所以,从进入学校起,许多学生或多或少都存在自卑心理。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注重多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采取的形式可以是召开主题班会介绍学校发展、专业特色、职业规划,参观学校实践教学中心,了解成功校友事迹等,增强学生对学校、专业的了解和学习的自信心,改变其存在的不合理的自卑心理。
(二)准确定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办学目标的准确定位直接关系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设置与学生专业技能知识的发展,为增加高职院校竞争力,需要大力提升办学实力和办学特色,以就业为导向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就业发展有机结合。
1、以就业为导向,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应该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上与就业相结合。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社会的需要,进行调查研究。使专业设置、课程教学内容与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相结合,与职业岗位的要求相匹配,不落伍、不延后,并根据社会调查随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在校期间真正学到社会所需的、符合时代发展所要求的知识和与职业岗位相匹配的技能,以便提升学生“对口”就业率,提高其就业质量,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2、以特色为重点,促进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
高职院校要做到可持续发展与特色专业建设密不可分。同时,要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技能型和操作型人才,有吸引力的特色专业建设尤其重要。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结合社会所需专业人才,设置适应时代发展和需要的专业,并把该专业做强做大,形成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加强宣传,增大招生力度,扩大专业影响力,使之成为社会认可的知名专业。这无形中也宣扬了学校,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直接促进了学校招生就业工作的开展。
3、以实践教学为核心,提升高职院校内涵
高职院校在学校的内涵建设和发展上应该深下功夫,紧紧抓住“职业”二字,坚持搞好学生的实践教学,强化专业课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加强“教、学、做”一体化,与工作岗位结合,同时,研究国家和社会产业的发展状况,使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发展与产业相符合。这样,高职院校才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三)积极探索招生宣传工作新思路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和高校扩招的进一步深入发展,高职院校的招生工作难度增加。积极探索招生工作新思路是推动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动力。
1、注重宣传,扩大知名度,提高影响力
针对高职院校招生难这一现象,应当创新宣传形式,采取更灵活、更多元化的形式。一是加强对学院网站的建设,体现出学院办学特色、办学思路、办学理念、专业设置情况以及学院良好的发展形象等方面详细介绍;二是通过有影响力的正规的报刊杂志对学校进行宣传。比如招生考试报、普通高校报考指南、艺术类招生报考指南、招考指南等国家级和省市级招生汇编刊物做整版宣传。还可以在一些当地发行量比较大的报纸上进行学校的形象宣传,如西南片区的《华西都市报》等。三是充分利用现代的网络媒介进行学校介绍。比如中国“教育在线”, 雅虎教育、网易教育、人民网教育、考试院官方网等,并在这些网站上链接、视频展示学校。四是深入基层中学开展面对面招生宣传,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将学院最新招生信息渗透到每个地区的每所学校,这样,学院在各地中学的知名度也将会逐步扩大。五是重视各类咨询的接待工作,包括电话咨询、网络咨询、QQ咨询、考生家长来访等。
另外,在新生进校第一学期结束时,组织学生书写一封致高中母校的一封信,介绍自己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以及大学学习的专业特色与优势,自己所在学校的发展和详细概况。通过他们向更多的中学宣传学校。
2、注重就业,搞好“出口畅”促进“进口旺”
高职院校好的就业形势和好的招生形势是相辅相成的,有好的就业必然会促进招生形势的乐观,所以良好的就业形势对高职院校至关重要。首先,建立“一把手”工程,成立由书记、院长亲自挂帅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各教学单位也分别成立由院系一把手为组长的就业工作小组,召开专题沟通会,对就业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研究,以形成学院、各教学院系齐抓共管的局面。其次,完善工作机制,做好就业工作的目标考核和奖励措施,以及困难学生的帮扶、毕业生就业跟踪服务等。再次,做好毕业生就业政策和心理准备的宣讲,以消除他们的盲目性和不良的就业心态。第四,注重就业信息的收集和及时传递,收集有效的就业信息和及时传达给学生,是大学生求职择业成功与否的一项重要的工作。第五,组织开展专业对口的专题招聘会,使学生有的放失地寻找就业单位。第六,加强实习就业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宽广的实习就业平台。最后,加强学生实习实训教学,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并将自主创业的典范大加宣扬,扩大学校影响力,提高学校吸引力。
(四)努力增强就业指导力度
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力度还欠缺,要想较好地推动大学生就业工作,就业指导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
1、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设置
据调查,很多高职院校把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设置在大学一年级阶段,这个时间段的对这门课程的开设,让学生从进入大学学习阶段开始就在心里有职业规划的这样一个朦胧意识,这很好。但是, 这门课程的学习只是在这一段时间学习了就不再开设了,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发展方向还未确立就中断了,这使得学生在思想上就会出现混乱,找不到方向而每天浑浑噩噩地学习和生活。所以该课程可以一直延续到毕业实习就业阶段,使学生有针对性和方向性地学习和了解自己所喜欢的职业状况。
2、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
加强学院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经常性地学习和了解国家、地方、部门、行业等的有关学生实习就业方面的法律法规和信息,并经常性地参加职业指导培训,考取“职业指导师”证书,持证指导,开展讲座,使学生随时了解各种就业政策和信息,及时解决和解答学生在择业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增强就业信心。
3、开展创业教育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应十分注重学生的创业教育。虽然有不少高职院校很早就开始了创业教育的探索,但普遍处在较低水平,大多数是培养技术含量较低的“小老板”、“小商铺“式的教育。高职院校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其目标要素包括专业意识、创业品质、创业能力和创业社会意识;要注重培养学生“白手起家”创办小企业的精神和能力,使更多的谋职者变成职业岗位的创造者。与传统的就业教育相比,它不是直接帮助学生去寻找工作岗位,而是重在教给学生寻找或创造工作岗位的方法。
4、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1)做好交流会:邀请社会成功企业家及优秀毕业生或者成功校友来学院给毕业生做专场讲座与交流会,让毕业生借鉴成功经验,少走弯路。
(2)用好假期:在假期(主要是寒暑假),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使学生接触社会,融入社会中,了解社会各种职业状况。还可以邀请专家、企业负责人来校或至合作单位进行模拟招聘面试,积累面试经验。
(3)关注个别:就业指导时应注意关注个别问题比较突出的同学,通过各种方法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良好的就业意识,做好就业前的各种准备,为顺利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4)联系家长:可以以系或专业为单位召开毕业生家长会,通过向家长介绍就业形势与状况,分析学生存在的不足与问题,进而取得广大家长的支持和对学生就业工作的大力配合,从而达到学校和家庭在就业工作上形成合力,使学生顺利走向社会。
5、建立多种就业信息渠道
招聘信息平台的建设是帮助学生就业的重要环节。高职院校要想获得最大量的招聘信息,就必须加入到当地就业工作网络里面去,建立校园就业工作网站,加强与单位的合作与联系。还可通过公关、组织开展毕业生的宣传、推广策划活动等方式搭建一个与企业、行业等衔接渠道,以便获取更丰富的招聘信息。同时通过现代化通讯工具MSN、QQ、飞信及学院就业网站等方式,把信息及时传达给学生,要求学生自己也主动出击,经常性地注意浏览学院信息,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交错纵横、全面覆盖的就业信息传递网络,使毕业生们能第一时间知晓就业信息,及时抓住就业机会。
总之,解决好高职院校招生就业问题不仅事关学校的前途,同时也关系到高职院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特别是就业问题,不仅是关乎民生的问题,也是关系到社会的稳定进步。因此,深入研究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招生就业问题, 对于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学生的就业、社会的稳定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万秀萍.试析高职院校招生就业工作[J].企业导报,2010(11).
[2] 陈荐纪,王坚,王斐.做好招生就业工作,提高办学竞争实力[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6).
[3] 黄永青.近年来理论界关于高校招生宣传研究的综述[J].滁州学院学报,2008(01).
[4] 金钰敏.高职院校招生就业工作中营销策略的探索[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2).
[5] 余燕.运用现代企业营销理念与手段,推进高职院校招生就业工作[J].成人教育,2006(12).
[6] 刘清亮,陈玲,王吉祥.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