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党报主体地位研究——以《宁夏日报》生态移民报道为例
2013-12-12冒建宏
□ 刘 姝 冒建宏
一、引言
报纸是最传统也是历史最久远的媒介,虽然在经济和需求都飞速发展的今天备受考验,但依然占据着信息传播的主导地位。在喻国明、张洪忠、靳一发表的《报纸仍然是最有影响力的媒介——基于中国首次传媒公信力全国性调查的报告》一文中,用数据表明了报纸仍然是媒介中最具有影响力的。
地方党报对于民族地区来说有着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引领主流思想等艰巨任务,尤其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党报在社会的变迁中更是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李晓燕在《论新闻媒体对“和谐社会”的传播作用》谈到,“新闻媒介可以利用自己在信息传播、思想交流和舆论引导方面的这些特点和优势,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许多方面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并且不断提高自己的传播与引导水平,以正确的思想理论和价值观念去影响社会和凝聚群众,真正当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宣传者和促进者”。
为此,本文以《宁夏日报》生态移民报道为例,以收集到的资料与数据为基础,对《宁夏日报》与《新消息报》中关于“生态移民”这一民生热点的相关报道进行整理,从中查找并分析作为新闻媒介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地方党报在现今的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主体地位以及自身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发现的问题结合宁夏地方媒介发展的实际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宁夏日报》生态移民报道的特性
(一)篇幅及版面占主导地位
图1:《宁夏日报》生态移民报道篇幅统计
图2:《新消息报》生态移民报道篇幅统计
图1和图2为2011年6月1日至2012年9月30日《宁夏日报》和《新消息报》关于“生态移民”新闻报道各自篇幅及所占版面的对比分析。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宁夏日报》在生态移民的报道中占绝对的主体地位,就报道篇数而言达到265篇,而《新消息报》仅有61篇。就刊登版面而言,《宁夏日报》主要刊登在1、2、3版,而《新消息报》则刊登在2、3、4版,其中1版基本没有生态移民的相关报道内容。
(二)报道角度更加多样化、丰富化
1.关注民生的报道角度。记者王建军在《搬出的百万富翁》报道中讲述了10年前叶汶由盐池县苏步井乡搬迁至花马池镇城西滩,从一穷二白变成了10年后的百万富翁这样一个民生故事。这篇新闻报道抓住生态移民报道的核心,全面体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生态移民理念,也让更多即将加入生态移民大军的移民者看到自己的出路,也为生态移民的下一步推动做好积极正面的宣传。这样贴近民生的报道,读者更乐于接受,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舆论引导的作用。
2.强调人情味的报道角度。在2012年7月1日“财经科教”版上,吴少男的《宁大牵手红寺堡“壹基金”》的报道呈现了《宁夏日报》生态移民新闻报道中的“人情味”。这是对爱心活动的一种宣传和弘扬,期望唤起更多的青年大学生加入爱心资助和帮扶的行列。选用人情味这一报道角度,用真情实感打动读者,会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
3.选取时空的报道角度。李军的《国家1.8亿元助推我区生态移民工程》报道很好地把握“接近性”这一新闻价值学中强调的内容,记者努力将报道的时间与受众贴近是选择新闻角度最佳的有效方式之一。在他的报道中谈到:“记者昨天从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地区处获悉: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下达了易地扶贫搬迁工程201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下达我区生态移民工程专项资金1.8亿元,比上年增加0.4亿元,主要用于移民安置区住房、基本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我区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
(三)记者队伍较为庞大
表1:《宁夏日报》记者队伍统计
由表1可知,《宁夏日报》有关“生态移民”报道的记者队伍比较庞大,在出版发行1年多的报纸统计中,先后参与生态移民报道的记者共计71人。《宁夏日报》关于生态移民报道的记者不仅仅是人数多,更为重要的是其中不乏一些资深记者,如王建宏、沙新、尚陵彬、冯舒玲等,这些都是《宁夏日报》时政新闻的记者,他们有着丰富的报道经验,他们的加入也使得生态移民报道向纵深方向发展。
三、《宁夏日报》生态移民报道存在的不足
(一)电子版的技术缺陷给读者造成困扰
通过阅读《宁夏日报》电子版(数字报)不难发现,一些报纸电子版无法阅读,经常会出现“显示失败”等字样,不论是换台式机还是笔记本或者是换ID都不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很多期电子报对新闻报道的收录都不是很全面,导致读者不能够完整阅读电子报。并且《宁夏日报》电子版只有通过宁夏新闻网登陆查看,才能准确定位到当天的报纸,如果通过百度搜索查看到的报纸,日期较为陈旧,并且按照当下日期查找时显示失败。
(二)记者队伍较为庞大但出稿量低
在文章的前面已经论述过,《宁夏日报》在出版发行1年多的报纸统计资料中,先后参与生态移民报道的记者共计71人,记者队伍是较为庞大的。但是,由图3可知,在这较为庞大的记者队伍中,每一位记者出稿量较低,如只刊登过1篇关于生态移民稿件的记者占到记者总数的32%,刊登过2篇稿件的记者占到记者总数的22%。
图3:《宁夏日报》关于生态移民报道篇数和记者人数对比统计
(三)报道内容“喜多于忧”
在《宁夏日报》关于生态移民的报道内容中,几乎找不到任何关于生态移民的负面报道,这就给读者造成了一种生态移民在实施过程中没有任何问题的错觉,在潜意识里干扰了读者的准确判断。但是作为都市报的《新消息报》却有关生态移民的负面新闻报道。如记者王宇菲7月19日的报道《红寺堡一移民村3年不通水电》,主要讲述了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搬迁3年来,这个移民村只有11户村民定居;他们照明靠蜡烛,饮水从灌溉渠中提取。李荣华11月4日刊登的新闻《良田镇部分留守儿童盼“关爱”》,就谈到了银川市金凤区良田镇中心幼儿园有185个孩子,全是泾源县移民的孩子,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家庭贫困,即便一顿2.7元的午饭,大部分孩子也吃不起,对于多数孩子来说,午饭只有馒头和白开水。
(四)缺乏对比性的生态移民报道
在《宁夏日报》生态移民报道中几乎没有关于外省区生态移民新闻的报道,这样受众只能了解到宁夏本地区生态移民的现状和走向,而对于全国其他地区的报道只能从别的渠道了解有关新闻动态,这样使得读者信息阅读不够全面,也使得相关政府部门制定生态移民政策时缺乏相关的参考资料。
四、探索《宁夏日报》生态移民报道新路径
(一)加强《宁夏日报》电子版的编辑与系统维修
在信息化媒体盛行的今天,想要符合读者的信息需求又要满足读者的阅读习惯,电子版的报纸是许多人的最佳选择。党报是政府的喉耳鼻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引导政治舆论走向的最佳选择,所以加强党报电子版的编辑与系统维修不仅可以确保读者的阅读质量,符合信息时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同时还确保了新闻媒介对于热点政治信息的传播更加广泛化、深刻化。
(二)调动记者积极性,提高出稿量
记者过多但是出稿量却不乐观,造成了“资源浪费”。应该充分合理地做到资源分配,提高记者的积极性,提高出稿量,确保稿件质量。
(三)确保信息全面化
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使得受众对于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想要了解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新闻媒介要做到对重点事件的全面报道,而且注意不能仅限于本地的报道,对实施同样政策、发生相同事件的地区也需要做一些报道,让受众能够对本地的事件发展与其他地区的发展状况作出对比,对事件本身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
(四)对本地区的新闻进行多元化报道
在新闻报道中如果长时间对一个地区做单方面的报道难免会使读者感到厌烦,要使读者对事件保持新鲜感,需要进行全方位的、深入的报道,所以多元化发展是新闻媒介的发展道路。只有让读者全方位地了解实时动态,才能使读者保持新鲜感,实现媒介的积极功能。
《宁夏日报》生态移民的报道应尽量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对报纸来说,应当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加强消息、通讯、言论等文字宣传报道的同时,还要运用照片、图表、美术等形式宣传大开发。同时,《宁夏日报》的报道应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让群众感到生态移民就在我们身边,生态移民关系到个人利益和发展,努力使我们的宣传政策入耳入脑,真正为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谐富裕的新宁夏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我们坚信通过《宁夏日报》的积极探索,《宁夏日报》的主体地位将更加坚固,《宁夏日报》的发展只会越来越好。(本文系2012年宁夏大学新华学院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成果)
[1]康泽民.试论新闻媒介的信息传播及其反馈[J].社联通讯,1988.
[2]高炜.社会公器与新闻媒介[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
[3]李晓燕.论新闻媒体对“和谐社会”的传播作用[J].理论园地.
[4]喻国明,张洪忠,靳一.报纸仍然是最有影响力的媒介——基于中国首次传媒公信力全国性调查的报告[J].新闻与写作,2007(7).
[5]谢明辉.民族地区党报构建主流媒体舆论场的策略与方法[J].探索,2010(6).
[6]皮海峰,吴正宇.近年来生态移民研究述评[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
[7]谢静,徐小鸽.媒介的组织传播模式及其与新闻生产的关系——上海与新加坡报纸的比较研究[J].新闻大学,2008(4).
[8]樊亚平.试论新闻媒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J].社科纵横,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