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真空K2CO3脱硫工艺的主要指标
2013-12-11乔京改王聪河北旭阳焦化有限公司
乔京改 王聪(河北旭阳焦化有限公司)
一、前言
河北旭阳焦化有限公司自2012年开工投产以来,由于首次使用,操作经验缺乏,塔后硫化氢含量波动较大,直接影响到了甲醇生产中催化剂的寿命,增大了运行成本。为解决这一难题,我们从多个方面寻找突破口,优化操作指标,提高脱硫效率。
二、工艺原理
本套工艺的主要化学反应分为脱硫、和再生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吸收煤气中的酸性气体(H2S、HCN等),主要反应如下:
第二部分是对吸收了酸性气体的液体进行解析,反应是在真空状态下,发生解析反应,解析以后的液体返回脱硫塔内循环利用。反应如下:
三、主要指标分析
1.再生塔真空度的控制:真空度是此套系统在解析H2S的重要指标,再生解析的效果有直接影响贫液吸收硫化氢的效果。在开工初期,因真空泵的性能所限,真空度一直停留在-(80—83)KPa之间,导致贫液中的硫化氢不能完全解析出来,后改为再次增加一台高性能真空泵,真空度达到了-(84.5—86)KPa,增大了抽气强度,取得了明显效果。
2.各温度点的影响:
(1)入脱硫塔贫液温度:在脱硫塔内的主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所需的热量不是很高,,但又不能太低,否则使煤气中的焦油、萘等杂质结晶,导致堵塞。开工投产时只配备了两台130m2的贫液冷却器,在实际应用中却不能达到指标要求的27——30℃,后增加两台210m2的冷却器,大大改善了入塔温度高的问题。
(2)再生塔底贫液温度:再生塔的反应主要为吸热反应,需要一定的热源支持,热源主要来自于初冷器的余热水和外线蒸汽两部分。该温度太低不利于解析反应的进行,温度过高有影响真空度下降,仍然不利于解析反应。因此在实践中找到了合适的操作指标为58——61℃。
下表为以上几项指标的对比,明显看出在各项指标逐渐稳定的情况下,塔后硫化氢含量逐渐降低,取得了很好地效果。
附表:
(3)KOH消耗量的控制:KOH作为本套工艺的碱源,参与脱硫再生的反应,KOH消耗量过小,达不到反应所需,达不到吸收硫化氢的效果,但过量的消耗不仅产生费用浪费,而且有使副反应加剧,导致副盐K2S2O3与KCNS的增多,使影响脱硫液的组分发生变化,最终影响脱硫效果。
四、调整真空泵的运行指标
1.真空泵分离器液位:分离器的液位不易频繁波动,否则会影响真空泵运行的稳定性,并使再生塔的真空度不稳定。液位过高或过低会阻碍酸气的流动性并使真空泵负荷增大,泵体损坏,甚至使真空泵被迫停机;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我将此液位定在200——300mm之间,并对分离器的供排水优化,实现自动连锁,使液位稳定。
2.工作液温度:工作液的温度是靠真空泵机组所带的换热器来调节的,原设计的冷却水为循环水,换热后的工作液温度在38——43℃,而工作液的实际要求为33——38℃,不能达到泵体的操作要求。经考虑改为低温水换热,现在完全符合工艺指标。
五、副盐含量的控制
除主反应之外,还伴有副盐K2S2O3与KCNS的生成,随着副盐的增多会直接影响脱硫的效率。因此我们必须控制副盐在脱硫液中的含量在15g/m3,如果超过此值,必须对脱硫液进行部分外排。
总结:
综上所述,在碱源KOH的稳定加入下,我们必须保证真空泵的稳定运行,从而使真空度达到生产条件,并保证是各项温度指标的稳定从而减少副反应的生成,这样才能保证整套工艺的稳定运行,实现生产的最佳效率,达到脱硫的目的。
[1]曾之平 王扶明,《化工工艺学》.
[2]河北旭阳焦化有限公司,《岗位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