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上市公司与产业结构关系研究

2013-12-11

商业会计 2013年22期
关键词:苏南地区苏中第二产业

(江苏理工学院财务处 江苏常州213001)

江苏是我国的经济大省,作为东部沿海发达省份,肩负着率先发展的重任。大力发展好江苏省的上市公司有利于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和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国民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一、江苏省上市公司的现状分析

江苏省上市公司借助资本市场的投融资功能,不断拓展企业运营规模,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与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市场资本运作取得新的进展,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市场竞争优势和产业集中度的“江苏板块”群体。

(一)上市公司数量和筹资规模稳步增长

上市公司作为江苏省重要的投资主体和融资载体,为加速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发展动力。优先培育、做强上市公司,发挥其融资优势,以上市公司为示范,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产权制度改革,为江苏省经济发展注入活力,是促进经济实现新跨越的有效途径之一。

2011年,江苏省内首发上市的公司融资金额达477亿元,较上年增长2%,占全国总量的比重均超过了六分之一。2011年江苏省46家新增上市公司大部分属于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其中,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的达35家,共筹集资金275亿元。2011年江苏省有17家上市公司实现再融资,融资总额180亿元,再创历史新高。截至2011年底,全省上市公司累计融资总额超过2 600亿元,其中首发融资1 600亿元,再融资1 000亿元。

(二)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特征

江苏省内已上市的200家公司中与第二三产业相关的公司占大多数,共有134家,其中纺织类上市公司16家,占8%;医药和化工类上市公司37家,占18.5%;房地产上市公司11家,占5.5%;电信类上市公司28家,占14%;机械类上市公司42家,占21%。可以看出,多年来江苏省行业发展的侧重还是机械加工、化工医药等制造业。这种行业分布格局一方面说明江苏省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与江苏省的经济结构密切相关,但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江苏省上市公司传统产业所占比重较高,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转型。

(三)上市公司的地域分布特征

江苏省上市公司的地域分布极不平衡,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南通这5个地市共有上市公司161家,占江苏上市公司的80.5%。究其原因,一是历史原因,各个地方对资本市场发展认识的程度不一,存在滞后性,二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截至2011年8月,除了淮安没有上市公司外,其他12个地市都有了本地区的上市公司,但主要集中在南京、苏州、无锡、常州这几个经济发展水平高、产业规模较大的区域。南通由于受到上海的辐射作用,最近几年上市公司数量也有所增加。

二、江苏省产业结构的现状分析

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结构的优化可以带动经济的增长,经济的增长又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变化、演进和升级,二者相辅相成。

“十一五”规划以来,江苏省的经济总量保持着较高速度的增长,国内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18 598.69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40 903.30亿元,经济总量增长了约120%。三次产业结构逐步趋于合理,突出表现为第一产业比重稳中有降,所占比重由2005年的7.9%下降为2010年的6.2%;第二产业比重逐步下降,由2005年的56.6%下降为2010年的53.2%;第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由2005年的35.6%上升为2010年的40.6%。三大产业的结构由2005年的7.9︰56.6︰35.6变为2010年的6.2︰53.2︰40.6。这种产业结构的演进符合库兹涅茨标准,即随着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水平的不断上升,农业所占的份额会逐渐下降,工业和服务业所占份额明显上升。目前,江苏省在原有的第二产业为代表的制造业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配以第三产业的持续、加速发展,为江苏省的经济全面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自“十二五”以来,江苏省正在顺应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地方资源的利用率,使之能进一步带动地方经济的增长。

总体而言,江苏省的产业结构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着“二、三、一”的发展顺序,虽然第二产业的比重在逐步下降,但是依照国情第二产业依旧是现阶段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所占的比重也一直在50%以上,预计未来一段时间,第二产业对江苏省经济发展的作用将进一步下降,而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将进一步提高。

三、江苏省上市公司与产业结构吻合度分析

(一)从总体进行分析

江苏省200家上市公司中,152家主要从事第二产业,占总数的76%,46家主要从事第三产业,占总数的23%,2家上市公司主要从事第一产业,只占1%。这与江苏省的产业结构有一定的相似度,但是还不是高度吻合。这其中,有产业的局限性、筹资来源的局限性、政府的重视程度以及上市要求的不同等多种原因。

江苏省第二产业上市公司中主要从事制造业的有141家,占第二产业的92.8%,而在制造业中,化工板块43家,纺织板块16家,机械板块43家,电信板块28家,这四个板块的上市公司占整个江苏省制造业上市公司总量的92.2%。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而第二产业的重点优势产业是制造业,这些符合江苏省的经济发展规律和实情。按照江苏上市公司行业分布数量排序,仍然以加工制造业等重工业为主,这与江苏省仍处于工业化中期、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特征相一致。相对而言,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公司上市发展速度较慢,其数量在整个江苏省上市公司中占据的比重较小。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低是江苏省产业结构的一个弱点,并影响到经济的增长质量。行业分布明显过于集中,容易造成公司之间竞争的白热化甚至是无序化。而且,大部分上市公司处于行业的中下游,位于产业链的末端,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量不强。但是随着江苏省响应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的号召,各类上市公司也在进行着自身的产业结构调整,政府为各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随着江苏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政策的显现,促进资本市场发展政策的落实,在未来几年第三产业上市公司会大幅增加。

(二)分地域进行分析

1.苏南地区。大部分上市公司都集中在苏南地区,主要从事第二产业的上市公司多达111家,三大产业分布的数量比为1︰111︰37,而苏南三大产业结构的比例为2.9︰53.7︰43.4,可以看出,苏南地区上市公司产业分布并不是很合理,与实际的区域产业结构有着一定的差距,这说明苏南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有着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2.苏中地区。第二产业比重大于第三产业,且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低,从实际情况看,苏中地区工业经济起步较早,玩具、机电、医药、汽车等传统产业具有明显优势,是支撑苏中经济增长的特色产业,也是提高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基础,苏中地区大部分上市公司也是主要从事这些产业。苏中地区土地、耕地面积数量充足,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和矿产资源,对资源短缺的江苏和华东地区具有重要的开采价值。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是苏中跨越发展的潜力所在。但从苏中目前的产业结构状态看属于低收入国家的产业结构形态,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2010年只有37%,大大低于苏南地区的水平。产业结构演变虽趋向良性循环,但仍然存在诸多不协调,处于低级状态。

3.苏北地区。苏北地区受经济基础、思想观念、市场经济意识等因素的影响市场化改革滞后。长期以来,苏北对外开放水平低,思想观念保守,企业普遍缺乏国际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或出口商品雷同,或结构单一,制约了苏北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和经济潜力的有效发挥,因此苏北地区的上市公司数量远远少于苏南地区。

四、改善江苏省上市公司与产业结构之间的互动措施

(一)苏南地区的改善措施

1.以上市公司为龙头,优化苏南地区产业结构。苏南地区的工业和上市公司都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为此,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突出重点,寻找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同时,依靠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技术水平,使传统产业上市公司焕发新的生机,增强竞争力。上市公司应借助资本市场融资的独特优势,努力发挥中坚作用,推动江苏省产业升级。

2.积极培育上市公司后备资源,稳步推进企业上市。从经济发展总体战略和做大做强骨干企业的要求出发,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对主导产业资产和资源整合的力度,实现区域内、行业内优势资源合理地向上市公司有效集聚,引导上市公司做大做强主业,增强核心竞争力,推进上市公司重组和资源整合,鼓励上市公司创新资本运作模式。

(二)苏中地区的改善措施

1.发挥区域优势,加速国际化发展。苏中三市各具特色,南通有沿海交通枢纽、腹地广阔等潜在优势,可在全球范围内承接造船、精细化工等产业转移,发展临港大工业。泰州是商务部批准的全国首批医药出口基地之一,科技部批准的国家火炬计划医药产业基地,有扬子江药业等4家企业入围全国医药百强,为此,应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重点发展医药产业集群。扬州作为重要的历史文化古城,旅游业发达,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物流业。苏中三市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可根据各自的特色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

2.为企业分担成本,大力扶持企业上市。扬州市采取了税收减免、直接拨款、减免手续费、鼓励本地上市公司收购兼并本地企业等政策。辖区应研究、讨论有效激励方案,对拟上市公司企业在股份制改造时,从上市程序、上市成本补偿、土地使用、税收优惠、会计政策、股权激励、融资奖励、项目申报、信贷支持、财政补贴等方面予以倾斜和支持,加快苏中地区企业上市步伐。

(三)苏北地区的改善措施

1.提升第一产业规模化程度,带动相关农业企业上市。苏北地区在拥有充裕的自然资源条件下,应该重视农林渔牧业的发展,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提高优势高效农业的规模化水平和产业化水平,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对于第一产业而言,苏北地区的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当地要适当扶持一批上规模、上档次、具有较高附加价值产品的农业上市公司,以带动农业经济规模化、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发展。

2.支持上市公司做大做强,培育一批龙头支柱企业。培育龙头支柱企业,充分发挥示范引导作用,从辖区上市公司中选择一批有较强辐射力和带动力的企业作为龙头,在挖潜改造资金安排、项目等方面进行重点扶持,支持他们进行主导产业资源整合,集中优质资源,拉动辖区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形成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群。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江苏省正处于产业转型期,应以上市公司为龙头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上市公司与产业结构的良性互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资源占有特点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决定了本区域的产业结构水平,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升级,反过来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准确把握江苏省产业结构的演进历史和发展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推动产业结构向合理化和高级化方向发展,对于统筹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共同发展,进而实现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意义重大。

猜你喜欢

苏南地区苏中第二产业
苏中革命历史纪念馆被授予“扬州市华侨文化交流基地”
苏中少年英雄——周银海
苏中掘港的悠悠年昧
国土空间治理视角下苏南地区农用地生态修复分区
凝侨心 聚侨力 助推盐城高质量发展走在苏北苏中前列
在长江经济带战略背景下安徽省沿江城市带第二产业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的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苏南地区商业插画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家庭农场发展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