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省少数民族与贫困地区留守儿童体育活动参与现状分析

2013-12-10石硕张庭华

改革与开放 2013年19期
关键词:体育活动留守儿童贫困地区

石硕 张庭华

摘 要:通过实地调查,对海南省少数民族与贫困地区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体育活动参与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海南省少数民族与贫困地区留守儿童仅能完成学校体育锻炼要求,而课外体育活动开展不足。

关键词:留守儿童;贫困地区;体育活动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这一弱势群体的生活现状、教育现状以及健康现状已广受社会关注。随着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成为国家战略,在海南省少数民族及贫苦地区进城务工人数逐年上升,导致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规模不断扩大。相比其他同龄儿童,留守儿童由于经济、家庭等诸多因素制约使得其能更好地参与体育活动。

本文以实地调查、电话访谈等方式,对目前海南省少数民族及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在校参与和开展体育活动的状况与不足之处进行研究与分析。通过将这一弱势群体作为研究对象,提高该群体的社会关注度,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

一、研究本课题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

体育活动在儿童身心成长过程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对海南省少数民族及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在校体育活动开展现状进行调查,我们能够直观地了解到这些地区留守儿童体育活动开展实际情况,并能发现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有利于我们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切合实际解决弱势群体的民生问题,改善海南省少数民族及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开展和进行体育活动的环境,并在海南省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大背景下,促进社会整体的和谐发展。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预计找出我省少数民族及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参与和开展体育活动过程中目前存在的误区和盲点,提高相关职能部门和人们对这一弱势群体的重视,为海南省少数民族及贫困地区留守儿童的体育活动开展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根据,为更好地开展海南省少数民族及贫困地区顶岗支教师资培训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二、海南省少数民族与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参与体育活动的平均次数与时间

通过实地调研,海南省农村少数民族与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参与体育活动的平均次数与时间低于国家相关政策对在校学生体育活动的要求标准。对受访的5个地区,232名留守儿童参与体育活动情况调查显示,近73%的学生每次参加体育活动投入时间为30 分钟以下,且仅为学校体育课活动。有21%的学生每次参加体育活动在60分钟左右,活动时间超过1小时的只占总人数的6%,这与我国教育机构提出的每天活动1小时的目标相差甚远。而1小时及以上锻炼时间的学生锻炼目的也呈现多样化,并非单纯提高体质目的,绝大多数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为提高升学机会,摆脱贫困生活。

三、海南省少数民族与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对参加体育锻炼和体育教学的态度

海南省少数民族与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对上体育课和体育锻炼表现积极和感兴趣的学生达到42%,有58%的学生对体育课及体育锻炼持消极态度和不感兴趣。这反映出留守儿童不了解体育活动和体育锻炼的作用,对体育的综合功能认识不足,对体育锻炼的动机不端正。

四、海南省少数民族与贫困地区留守儿童选择体育活动项目

海南省少数民族与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在活动项目的选择上呈单一化状态,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为地区经济发展落后,教育水平低以及学生体育活动参与目的的局限性。海南省少数民族与贫困地区留守儿童的活动项目主要集中在球类项目、田径项目及民族传统项目上,这反映了当前海南省农村少数民族地区中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新课程课改领悟不透,对体育课程资源挖掘不够。

五、制约海南省少数民族与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参加体育活动的因素

学校体育运动场地、设施的类型、状况和规模,都将影响到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缺乏场地及器材是制约少数民族与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参加体育活动的首要因素,说明目前受经济水平落后的影响,少数民族与贫困地区学校体育器材、场地匮乏,场地器材不足是影响少数民族与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体育场地及器材设施是体育活动开展的重要条件之一。由于学校主管部门和学校体育组织及体育教师对中学体育新课程理解和实施不透,对体育课程资源挖掘开展比较欠缺,一些新兴类体育项目和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没有走进课堂,使学生锻炼可选项目较少。目前,少数民族与贫困地区中学体育师资数量和水平仍处于较低状态,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和锻炼无法得到有效地开展。

六、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海南省少数民族与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参与体育活动在时间和次数上与国家要求相差甚远,反映了目前海南省少数民族与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在参与体育方面出现时间短、次数少的局面,需要引起社会的重视。

(2)海南省少数民族与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进行体育锻炼的项目不多,海南省少数民族与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中学新课程体育教学中,新兴类体育项目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整理和利用。

(3) 留守儿童思想已接近成熟,对体育的健身功能有正确的认识,现时海南省少数民族与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其他形式的体育活动在农村难于开展,所以学校的体育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力较大。

(4)海南省少数民族与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体育运动水平很低,方式单一,较大程度地限制和制约了留守儿童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缺乏场地及器材”“缺乏指导和组织”“可选锻炼项目少”是制约海南省少数民族与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体育教师影响而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比例不大,体育教师必须对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进行全面提高。

2.建议

(1)教育和体育有关部门要加大阳光体育运动的宣传力度,学校要将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开展体育运动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开展,将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2)教育和体育有关部门要加大对海南省少数民族与贫困地区中小学资金投入,以保障学校用于建设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经费充足。学校和体育教师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正确引导,使其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行为。

(3)政府职能部门建立科学、合理的各项评价指标,完善奖罚制度和做好体育监督工作,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4)体育教师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能力,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活动,正确地引导留守儿童参与形式多样的体育运动,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张剑鸣.贵州40万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N].经济日报,2008-01-03: (9).

[2]王东宇.小学留守孩子个性特征及教育对策初探[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 (5): 354-355.

[3]范方,桑标.亲子教育缺失与留守儿童人格、学绩及行为问题[ J].心理科学, 2005(4):855-858.

[4]促进心理和谐,构建和谐社会.中国心理学界召开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座谈会[J].心理学报, 2007(1):1-8.

[5]茅鹏.运动训练新思路[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36-38.

[6]运动生理学教材编写组.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113-115.

[7]运动训练学教材编写组.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85-88.

[8]孙风华.短距离项目无氧训练时的体能补充[J].田径,2006(4).

[9]田洪霞.短跑运动的代谢反应及营养探讨[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

[基金项目:海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启动资助项目(编号:QN1221)]

(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体育活动留守儿童贫困地区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抗战时期迁黔军事院校体育活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