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氟化物
2013-12-10古旭辉
古旭辉
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人体50%的氟通过饮水摄入,适量的氟对人体有益,对牙齿和骨骼的形成和结构有重要作用[1]。人体摄入氟不足,可诱发龋齿;过量摄入会发生氟斑牙,严重的引起氟骨症[2]。因此氟化物成为我国生活饮用水常规检验指标。氟化物的分析方法有离子选择电极法、离子色谱法、氟试剂分光光度法等,其中离子色谱法分析成本高,分光光度法操作复杂,离子选择电极法分析成本低、干扰少,不受水样浊度、色度的影响,快速、灵敏[3]。本文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水中氟化物,对精密度、准确度进行分析探讨,为日常生活饮用水检测提供可靠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仪器与试剂氟离子选择电极与饱和甘汞电极;WD-DJL-3A型微处理离子计;电磁搅拌器;冰乙酸(ρ20=1.06 g/mL);氢氧化钠溶液(400 g/L):称取40 g氢氧化钠,溶于纯水中稀释至100 mL;离子强度缓冲液Ⅱ:称取59 g氯化钠,3.48 g柠檬酸三钠和57 mL冰乙酸,溶于纯水中,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为5.0~5.5后,用纯水稀释至1 000 mL,本试剂pH调至5.19;氟化物标准储备溶液:采用国家标准物质中心的标准溶液[ρ(F-)=1.000 mg/mL],有效期内使用;氟化物标准使用溶液[ρ(F-)=10 μg/mL]:吸取氟化物标准储备溶液5.00 mL于500 mL容量瓶中,用纯水稀释至刻度。
1.2样品制备检测水样均由国家标准物质中心的氟标准样品[ρ(F-)=1.00 mg/mL]稀释配制。
1.3方法
1.3.1标准曲线法 分别吸取氟化物标准使用溶液0.00、0.20、0.40、0.60、1.00、2.00和3.00 mL于50 mL烧杯中,各加纯水至10 mL。加入与水样相同的离子强度缓冲液Ⅱ。此标准系列浓度分别为0.00、0.20、0.40、0.60、1.00、2.00和3.00 mg/L(以F-计)。 放入小磁棒于电磁搅拌器上搅拌水样溶液,插入氟离子电极与甘汞电极,在搅拌下读取平衡电位值(指每分钟电位值改变小于0.5 mV,一般情况下约需2 min左右)。
1.3.2标准加入法 吸取50 mL水样于200 mL烧杯中,加入50 mL离子强度缓冲液Ⅱ,在搅拌下读取平衡电位值E1。于水样中加入一小体积(小于0.5 mL)的氟化物标准储备液1.000 mg/mL,在搅拌下读取平衡电位值E2(E1与E2应相差30~40 mV)。
2 结果
2.1精密度检验 用标准曲线法对5份不同浓度的水样分别平行测定6次,结果见表1。
2.2准确度检验
2.2.1回收率试验 用不同浓度的样品分别加入氟标准溶液做加标回收实验,结果见表2。
表1 不同浓度的水样精密度实验结果
表2 不同浓度的水样加标回收率实验结果
2.2.2采用标准曲线法与标准加入法分别对标准物质[ρ(F-)=1.00 mg/L]进行测定 结果见表3,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对该次实验结果进行处理和分析表明,相对标准偏差(%)为1.12%~2.45%;加标回收率为97.2%~102.6%,使用标准物质测定,两种方法结果没有差别,相对误差为1.8%和2.1%,说明精密度、准确度均符合分析要求[4]。说明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水中氟化物选择性好、线性范围宽,是测定生活饮用水氟化物首选方法,在基层值得推广应用。标准曲线法适合大批量样品的测定,标准加入法适合组成较复杂样品的测定[5]。
表3 标准曲线法与标准加入法测定结果比较
电极性能直接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对该次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应从以下几方面维护电极:①每次测定前后,氟电极在纯水中的电位值应当清洗至-340 mV以下。②为保护氟电极,测定水样浓度不宜高于40 mg/L,水样浓度过高应稀释后再测定,测定时应按先低到高的浓度顺序进行,以克服电极的“记忆效应”[6]。③氟电极晶片敏感膜应仔细保护,避免与硬物擦碰,晶片如沾污可用脱脂棉依次以酒精、丙酮轻轻擦洗,再用纯水洗净。④饱和甘汞电极内,填充液液面应保持在管体2/3高度以上,有适量的氯化钾结晶存在,盐桥应充满溶液没有气泡。⑤氟电极响应时间延长和失去稳定性与重复性是电极性能变劣的指示,可用0.5 mg/L的氟标准溶液浸泡30 min,进行活化,纯水洗净后再使用。⑥温度不仅影响电极的斜率,也影响电极电位及水样的离解程度,样品的测定应与标准系列在相同温度下进行。
参考文献:
[1] 金银龙. 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释义[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49-54.
[2] 姜红伟,杜利敏,赵建民,等.氟离子选择法测定水中氟的方法探讨[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9,20(5):382-383.
[3] 夏晓萍.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水中氟化物的研究与探讨[J].重庆环境科学,2003,25(9):71-73.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5—2006)[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69-70.
[5] 郭爱民. 卫生化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24-125.
[6] 张克荣. 水质理化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