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余杭区培养技能人才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2013-12-09余杭区人力社保局马金德

杭州科技 2013年2期
关键词:余杭区高技能总数

余杭区人力社保局 马金德

近年来,余杭区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技能人才短缺、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逐步凸显。

现 状:人才大幅增加,但结构问题凸显

2005年,余杭区全区技能人才仅有43832人,到2011年末达到了9万余人,年均增长14.1%。其中,高技能人才从2500人增加到11245人,年均增长58%;技师、高级技师从250人增加到950人,年均增长46%。但随着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该区技能人才的总量问题、结构问题逐步凸显,市场供给和市场需求矛盾突出。

1.人才总量规模偏小,高技能人才短缺。截至目前,全区技能人才有93974人,占职工总数(73.09万)的11.88%。其中,高技能人才仅为技能人才的13.3%,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仅为1.71%,与全国平均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21%和经济发达国家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30%的比例相比,相差甚远。与此同时,该区一些规模以上企业技能人才总量也不乐观,高技能人才则占很小比例。如,杭州西奥电梯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综合性电梯制造企业,目前从事生产的工人和技术人员约为200人,其中属技能人才的有50人,占总数的25%;高技能人才为6人,占总数的3%。

2.年龄结构不合理,老化现象比较突出,存在“青黄不接” 的隐忧。全区技能人才45周岁以上的约17100人,占总数的19%;35-45周岁的约59400人,占总数的66%;35岁以下的约13500人,仅占总数的15%。如,杭州西奥电梯有限公司技能人才总数为50人,45周岁以上的有8人,占总数的16%;35-45周岁的有36人,占总数的72%;35周岁以下的只有6人,仅占总数的12%。

3.从事传统行业多,新兴产业少。该区机械加工行业技能人才约56360人,占技能人才总数的60%;化工医药行业约1490人,占总数的1.58%;纺织行业约19018人,占总数的20.23%;电子行业约2458人,占总数的2.61%;其他行业14634人,占总数的15.58%。目前,该区正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努力实现工业的转型升级,将着力对传统的劳动密集型、高能耗、低技术含量、低产出的工业行业进行转型升级,逐步发展技术密集型、低能耗、高技术含量、高产出的新兴工业行业,如新兴的光伏、生物科技、物联网等产业。这就急需一批具有高新技术、创新性的研发型高技能人才和需掌握现代新工艺、人工智能、机械化、信息化操作的技能人才队伍。

4.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一方面,技能人才待遇普遍提高,部分技工工资可达3600元以上并享有优厚福利,月工资高的可达6000元。如在杭州奥坦斯布艺有限公司,其机修工的工资从2009年的月薪2000多元增长到2012年的5000多元。另一方面,技工需求量呈现上升态势。2011年,余杭区举办的招聘会上,技工岗位数占总数的比重达到34.5%,比2010年同期提高了7个百分点。目前,技术岗位“招人难”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如杭州诺邦无纺股份有限公司就急缺设备维护、维修技师,主要从事对相关设备进行日常的维护和管理工作,需要较强的职业技能,从2011年开始就以20万年薪的待遇面向社会招聘,但是到目前仍未招到合适的人选。

原 因:五大矛盾导致人才断层

社会存在市场需求与重视程度的矛盾。余杭区民营经济发达,劳动密集型企业、加工型企业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很大,技能人才的需求尤其明显,但对于技能人才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受传统观念影响,重学历教育、轻职业教育,重学历、轻技能比较普遍。目前,各行业都一定程度存在重高层次人才、轻适用性人才,重人才引进、轻人才开发,重人才即时效益、轻人才长远效益等现象。技能人才的经济待遇总体偏低,技能人才工作缺乏稳定、充足的经费支持。

职能部门存在市场需求与服务平台的矛盾。人力社保局作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职能部门,在有效利用资源服务市场方面比较欠缺。尽管制定了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相关政策,但还缺少对区域经济发展前景、劳动力结构、就业前景和岗位需求的分析和预测。虽然已建立用工信息、培训者信息、培训机构信息等数据库,但彼此之间缺少比对,信息还处于闭合阶段,企业、个人、学校还没有形成网络。政策宣传和推广方面也缺乏有效手段,宣传对象固定,发布范围狭窄,缺乏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宣讲,用人单位对有关政策的知晓度不高。

企业存在市场需求与自主培养的矛盾。由于技能人才具有应用性、手脑并用特征,其成长需要大量实践,企业应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主体。目前,尽管企业非常渴求人才,但自主培养意识十分淡薄,大部分企业舍不得在培训上下功夫,往往采取“高薪挖人”的方式。按照有关规定,企业应提取税后利润的2%作为职工培训教育经费,但该区大多数企业都没有达到。如,余杭区某纺织业公司2011年的税后利润达到了2600万元,而全年度的职工教育经费培训只有30万元,仅占企业税后利润的0.01%;还有的企业甚至没有设置专用的职工培训教育经费,只是对有一定职务的企业职工,在报考相关等级证书后,可报销其部分培训、考试费用。随着企业改制,大多数企业取消了职教科,职工教育处于无人管状态。其后果是用人、留人、培养人本为一体,但现实中却互相割裂,影响企业个体的长久发展。

培训机构存在市场需求与教育模式的矛盾。该区有技校、职高、民办培训学校、职业技术单位16所,为社会输送了一些技能人才。目前,各类培训机构的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结合不够紧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比较严重,适应市场的能力还比较弱。在专业设置方面,往往专业趋同,没有优势和特点。在教学上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忽视职业和岗位的能力需求。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上因循少变,没有形成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的应对机制,许多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标准未能及时进课堂。近两年来,技工学校虽然在探索定岗、订单培训中取得一定成果,但仍不能完全克服教学设施老化、教育教学僵化等问题,未能实现与市场“无缝隙对接”。

职业教育存在教育和实践相脱节,对职业教育重视不够。目前的教育方式属于典型的应试教育,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工作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不能满足企业实际需求。此外,部分家长和职高学生把职业高中看成是考大学的升学平台,而不是引导学生向技能人才方向发展。这导致该区各大职高均把升学教育作为学校办学重点,而轻视职高教育的本质——技能教育。据统计,目前职高学生中,有一半以上要通过高考升学。职业技能教育并未充分发挥其技能人才培养的作用。

解 决:既要抓培养,又要抓管理

1.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1)构建多元培养基地格局。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机构的主渠道作用、技工学校的龙头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和社会培训的辅助作用,建立多层次的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职业教育机构要矫正“升学”化倾向,将职业教育成果更多地面向企业、面向市场。技工学校要以晋级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为契机,大力挖掘品牌专业、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全力开展“订单式”培训,并继续走校企合作之路。企业要注重开展技能提升和岗位培训,以及技术攻关、创新创效、观摩研讨、技能交流等活动。对社会培训机构的管理,要完善准入和退出机制,出台鼓励政策,加强日常监管。同时,积极开展职业院校、培训机构与企业联合办学或委托培养,推行校企结合,实现产学结合,使企业成为院校的实习基地,院校成为企业的培训、继续教育基地。

(2)完善职业技能教育。职业技能学校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职业技能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急需的技能人才;以培养余杭区的技能人才为宗旨,立足区域特色,重点培养余杭自己的技能人才;以走“校企合作”发展为理念,与余杭区的企业建立“订单式”培养模式,为企业定向培养技能人才;以特色专业树品牌,做大做强品牌专业,树立余杭技能人才培养的高地形象。同时,应通过宣传改变唯“升学是举”的职高教育模式,使职高教育真正服务于技能人才的培养。政府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为职业教育提供师资、场地和设备的支持。

(3)丰富市场导向型培养模式。加强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分析,瞄准企业生产急需的职业(工种),提高市场契合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重点培养适应现代产业体系发展要求的高技能人才。推行技能带头人制度,发挥高技能人才在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带徒传技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扎实开展职业技能大赛,加大培训力度,拓宽培训专业,在数控、营销、管理、服务、建筑等行业领域中,不断选拔出新秀。推进培训就业一体化,建立信息库,完善信息平台,实行职业介绍、供求信息、培训信息、办理劳动保险手续、代存档案等“一条龙”服务。

2.完善工作机制

(1)推行认定机制。根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积极推进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推行就业准入制,改进和规范技能人才等级评定和晋级办法,促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就业制度、职业培训制度、企业劳动工资制度相衔接。进一步加强企业和职校毕业生技能鉴定工作,完善企业在职职工培训鉴定模式,开发指导职校鉴定工作的技术标准和工作流程。积极开展技能人才直接认定,以及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拓宽技能人才培养途径。

(2)建立投入机制。督促企业按规定提取税后利润的2%作为职工培训教育经费。多渠道筹集资金,建立国家、企业和劳动者个人三方分担的技能人才培养投入机制,为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提供资金保障。

(3)健全激励机制。参照先进地区做法,试行部分岗位工资指导价,按照受教育者的修业年限、职业资格建立有明显梯度的最低工资标准,引导求职者和用工者,着力提高技能人才福利待遇。认真贯彻执行关于高级工、技师工资补贴和福利待遇的规定,鼓励用人单位对做出贡献的技能人才实行股权和期权激励。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单位奖励为主体、社会奖励为补充的高技能人才奖励制度,对获得省、市“技术能手”称号的人才,可以破格晋升技师或高级技师,并享受政府奖励。

(4)建立和完善评价体系。完善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政策体系和组织实施体系,逐步形成以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为主体,以企业业绩评定和学校课程考核为补充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格局,培育科学规范和公开、公平、公正的技能人才评价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重点骨干企业在特定职业工种资格标准制定和鉴定评价方面的作用。■

猜你喜欢

余杭区高技能总数
余杭区为城市新中心建设展现排头兵担当
读迷作品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我国“三品一标”产品总数超12万个
哈哈王国来了个小怪物
“一半”与“总数”
补齐高技能人才“短板”
现代学徒制培养焊接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能喝到几瓶可乐?
余杭区:“523”计划推进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