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紫金牛属植物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2013-12-09张丽梅张应红郭凤根杨生超
张丽梅,张应红,郭凤根,杨生超
紫金牛属(Ardisia)属于紫金牛科(Myrsinaceae),为小乔木、灌木或亚灌木。全球有300~400种,分布于热带美洲、太平洋群岛、印度及亚洲东部至南部,少数分布于大洋洲,非洲不产,我国有69种,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1]。其中以云南种类最多[2],共36 种[3],集中分布于云南东南部、南部、西南部至西部。本属有的果实可食用,叶可作蔬菜;有的种子可榨油;多个种是民间常用中草药,对痨咳、风湿、跌打等疾病有良效;同时,还是很好的观赏植物[2]。其中,朱砂根(A.crenata Sims)等4 种植物早在明代就已入药并载入《本草纲目》,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民间药用历史[4]。
本课题对云南省紫金牛属植物资源展开调查可为其野生资源的人工栽培提供依据,其实际意义有:第一是可满足生产生活的需求。为本属植物资源的工业生产提供原料,防止商品性开发和采集;满足人类美化环境及日常生活需求。第二是避免了掠夺性开发所造成的种质资源流失,优先保护濒危物种。从古至今,人类历史上的天灾人祸造成了许多物种的濒危、灭绝。引种栽培工作能保存种源,一方面能制止人类继续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另一方面也不再威胁该种野生资源的生存,从而供给科学研究,再服务于人类。第三是保持生态平衡。人类在满足自身需求的时候,对大自然进行了几近疯狂的掠夺,造成了土地沙化,水土流失严重;气候、环境恶化,天灾渐趋严重,反馈于人类本身,带来的是无法预测的、可怕的伤害和后果。而一定规模的人工栽培满足了人类生产与生活的需求,可从一定程度上减轻大自然的资源压力,既保护了环境,也保护了人类本身。第四是继续研究本属中还鲜为人知的植物宝藏。
近年来的光谱解析技术从本属中发现了很多具生物活性的成分,如苯醌类、苯酚类、香豆精类、黄酮类等[5]。据报道已从该属6种植物中获得了岩白菜素,其含量在0.52% ~1.80%之间[6]。该属的活性成分紫金牛酚对多种人类癌细胞群具细胞毒性作用;岩白菜素和异岩白菜素具抗艾滋病毒作用,是寻找抗癌和抗艾滋病的新药源。多年来,国外尤其是日本研究了本属近20种。我国拥有丰富的紫金牛属资源,活性成分来源广泛,在本属内寻找已知活性成分的来源、寻找新活性成分都具有广阔的前景,但国内目前仅对不足10个种做了一定的化学和药理研究[7]。除此之外,紫金牛属还有更广泛的利用价值至今尚未完全被人们知晓,因此,值得做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8]。很多既有药用价值,又有观赏价值的种类至今尚未有引种栽培。为合理利用紫金牛属植物资源,使其达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对该属药用植物资源进行深入调查。
1 资源调查范围及方法
1.1 资源调查范围
云南省东南部的文山州、红河州,南部的西双版纳州,东北部的嵩明县。
1.2 调查方法
以海拔每升高或降低5米选择一次样地,直至待调查地区没有该属植物资源分布为止。采用样方或样线调查法、点四分法3种方式进行调查。在选定样地时,每个样地内做3个样方或者10条样线,样方面积为4 m×4 m或样线30 m[9]。
通过野外资源的调查,获取样地内植株相关数据后再运用样株法[9]估算出所调查到资源的蕴藏量。其公式为:W=X×Y
W:样方面积药材平均蓄积量,单位:kg/m2;X:样方内平均株数,单位n/m2;Y:单株药材的平均重量,单位:kg。
2 结果
2.1 紫金牛属植物资源的调查结果
2.1.1 紫金牛属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现状
本次资源调查共收集到4个种1个变种。所收集到的几种紫金牛属植物均分布于沟谷雨林或常绿阔叶林下,即壳斗科(Fagaceae)、木兰科(Magnoliaceae)植物的林下,是林下灌层的主要构成成分。土壤均为壤土,结构疏松,湿度为70% -80%左右,pH值为6~7。伴生植物大多为蕨类植物和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等。
由表1可知,在文山法斗分布的朱砂根的蓄积量相对于元阳新街镇分布的为少,分布于元阳的朱砂根主要集中于大新寨,该处朱砂根贮量约有100多株,株高可达1.5~2.0 m,但在其它样点上侧仅为零星分布;矮地茶仅在文山法斗有分布,蓄积量相对同一地区其它种为高;显脉紫金牛的蓄积量很少。分布于文山法斗的天青地红蓄积量最少,资源已濒临枯绝。柳叶紫金牛偶尔为小群落分布,其蓄积量在所调查的这几种中数量最多。
表1 紫金牛属植物的资源蓄积量
2.2.2 紫金牛属资源蓄积量评价
由图1可见:云南紫金牛属植物资源的蓄积总量不容乐观。天青地红在我们所调查的地区内仅见于文山州西畴县,蓄积量(鲜重)仅为6.18 kg;显脉紫金牛在文山州仅见于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资源蓄积量(鲜重)仅为306.52 kg。访问调查我们了解到了多年前该种植物在这个地区分布广泛且贮藏较大,如今已很难找到集中分布的植株。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本属目前贮量最多的种是柳叶紫金牛,但也仅分布于文山州小桥沟自然保护区和法斗自然保护区管理站内,这两个区域内的资源总蓄积量(鲜重)为1 898.48 kg。
2.2 紫金牛属植物资源现状评价
2.2.1 文山州紫金牛属资源评价
通过访问调查和实地调查可知,紫金牛属在文山州主要集中分布于西畴县小桥沟和法斗两个自然保护区管理站、文山县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个地方。由于当地居民常偷采偷挖;保护区所占面积较大,管理局无法完全杜绝当地居民进山盗挖药材;本属尚未列入国家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名录中,当地政府无力制止农民的过度采集行为等因素,使该属野生资源贮量近年来急剧减少。如朱砂根(叶背为紫红色)原在西畴县保护区有大量野生,甚至林缘亦有分布,但近年来各个管理站内已很难找到种源。此外,周边生境的破坏也是造成资源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如天青地红在西畴县原有大量分布,近几年来由于其周边蕨类植物和草本植物的破坏,现在该种已极为罕见。
图1 紫金牛属六种植物单位面积内的资源蓄积量
2.2.2 元阳县紫金牛属资源评价
国内外各类公开发表资料中均尚未见有关于本属在云南省元阳县的具体分布情况的报道。本次实地调查和访问调查表明本属在元阳县仅有朱砂根的分布,且集中分布于大新寨、黄草岭、坝达、大鱼塘水库等几个地方,因生境条件较好,故在当地形成了小型的优势群落,其它几个点上仅为零星分布。调查中尚未发现有本属其它种的分布。
2.2.3 西双版纳州紫金牛属植物资源的评价
据《西双版纳高等植物名录》记载,本属在西双版纳州内共有14个种,且部分种在州内有丰富的贮量[10]。我们于2009年8月底实地调查了西双版纳的景洪、勐罕、勐养、勐仑等几个地方,均未发现本属植物。可能与西双版纳周边大量栽培橡胶树和澳洲坚果,而这两种植物的根系均有较强的化学他感作用[11-12]有关。访问调查得知:目前该属植物在西双版纳州仅分布于人迹罕至的大沟谷中。
3 讨论与结论
3.1 云南紫金牛属植物资源破坏严重,贮量正在缩减
由于云南省各地的环境破坏严重、资源保护不力及盗采盗挖情况严重,西双版纳州内原紫金牛属产区现在已很难找到该属植物;该属植物资源在保护较好的文山州国家自然保护区内的贮量也已较二十年前大为减少,在多个调查点上都仅为零星分布;仅元阳的大新寨尚有较丰富的野生紫金牛属植物资源分布。
就所调查到的几个种而言,分布于文山的矮地茶、柳叶紫金牛及分布于元阳的朱砂根蓄积量较大,可供短期的生产使用。但因本属植物更新周期较长,一旦无序开发,这三个种也将同样面临资源量的减少,甚至枯竭的命运。应在有较大力度保护的前提下,再适当对这三个种进行开发和利用。分布于文山的天青地红和朱砂根(叶背面为绿色)两个种的资源贮量已濒临灭绝,应出台相应的措施和政策,尽快加强资源保护,以免造成资源的枯竭,甚至是该物种的消失。对于不在自然保护区内的紫金牛属植物,应圈定小区就地保护,控制人为活动,为该属植物繁衍生息创造良好的生境条件。
3.2 云南紫金牛属植物资源分布带狭窄,生境要求严格
紫金牛属植物资源生境要求严格,仅分布于阔叶树杂木林下。属内各种对坡向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如柳叶紫金牛仅分布于东南坡;矮地茶则仅分布于西北坡。同时,该属植物的各个种的分布地点具有特异性或可能是独占性,即在相同的地段尚未发现有同属其它植物的分布。
云南紫金牛属植物开发前景广阔,应加大以上这些种类的引种栽培力度,对其进行人工快繁研究或实生苗繁殖技术的研究,加快本属植物大田栽培的进度,以满足本属植物的科研需求和市场需求,同时有效地保护好该属的野生植物资源,为后代留下宝贵的种植资源。
致谢:本次资源调查得到了云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办、文山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热心帮助和支持,在此表示真诚的感谢!
[1] 陈介.中国植物志:第58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35.
[2] 吴征镒.新华本草纲要:第1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382.
[3]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植物志:第1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7,332 -361.
[4] 李时珍.本草纲目:Ⅰ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827 -828,1427.
[5] 江香梅,叶金山,幸伟荣.紫金牛属植物的药用、观赏价值及其研究进展[J].江西林业科技,2003(5):30-33.
[6] 刘姩,李颖,郭济贤,等.中国紫金牛属的分类及其岩白菜素的含量[J].上海医科大学学报,1993,20(1):49 -53.
[7] 靳志娟.紫金牛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5):3432 -3436.
[8] 李景秀,管开云,扬鸿森,等.云南紫金牛属植物资源调查研究[J].广西植物,2009,29(2):236 -241.
[9] 王文全.中药资源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
[10] 李廷辉.西双版纳高等植物名录[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6.
[11] 杨华庚,陈惠娟.橡胶树他感作用初步研究[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5,11(4):1 -4.
[12] 林武星,洪伟,郑郁善,等.森林植物他感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生态学报,1995,16(4):69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