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
——以X市为例

2013-12-08王银芹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经营主体土地

涂 红,王银芹

(1.湖北工程学院 新技术学院,湖北 孝感 432000;2.湖北工程学院 湖北小城镇发展研究中心,湖北 孝感 432000)

四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
——以X市为例

涂 红1,王银芹2

(1.湖北工程学院 新技术学院,湖北 孝感 432000;2.湖北工程学院 湖北小城镇发展研究中心,湖北 孝感 432000)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农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调查表明,X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主要存在八个方面的问题,即土地流转难、融资难、农技人才缺乏、政策资金整合难、规模小带动力差、经营创新缺乏、环保重视不够、食品安全意识不强。为解决以上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必须着力从破解土地流转难题,拓宽农业投资渠道,完善农技支撑体系,整合惠农政策与资金,推动农业规模经营,大力推进生态种养等六个方面入手,切实促进四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健康发展,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改革;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进农业现代化。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状;建议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农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这为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改革,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进农业现代化指明了方向。为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湖北工程学院湖北小城镇发展研究中心于2013年3月期间,以X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切入点,通过召开座谈会,深入部分部分经营主体考察,与农民访谈等方式,就X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了专题调研。基本情况如下:

一、X市四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与特征

根据X市农办提供的农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的统计资料,截止2012年底,全市四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业面积77.6万亩,从业人数近17万人,总投资144亿元,年产值413亿元,年利润31亿元。具体状态数据如下:

表1 X市农业专业大户主要状态数据统计表

表2 X市家庭农场(农庄)主要状态数据统计表

表3 X市农业专业合作社主要状态数据统计表

表4 X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主要状态数据统计表

调查表明,X市四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1.数量增长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自2007年7月开始登记,从无到有,2012年总数达到2766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由2008年的96家,增长到现在的193家,翻了一番;实现产值296.7亿元,是2008年的3.9倍,年均增长速度达40%,高于同期工业增速12个百分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带动了农村土地流转,全市土地流转总面积从2007年的26.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6.8%,发展到2012年底的77.6万亩、占比20%。其中5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由2007年的1366户、13.2万亩,发展到2012年的3825户、51.8万亩,户数、面积扩大了3倍左右。

2.带动作用增强。全市2766家农民合作社,成员总数2.5万余人,出资总额28.02亿元,带动农户26万户,占农户总数的28.6%。193家龙头企业中,产值过20亿元企业达到4家,产值过10亿元企业达到6家,产值过亿元企业74家。下属三县市三个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2012年分别实现加工业产值180亿元、110亿元和8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7.2%、25.7%和29.4%,促进了农业产业化聚集发展、规模发展、链条式发展。全市与龙头企业形成比较紧密关系的基地面积达350万亩,松散型基地200万亩,促进了全市农业板块基地的形成和提高;龙头企业带动农户45万户,占总农户数的44.3%。

3.扶持力度加大。农业产业化方面,湖北省财政去年安排X市1.85亿元财政调度资金,支持农产品加工园区和重点企业,今年增加到2.65亿元。各县市区整合财政资金,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两县市每年安排1000万元。开展银企对接,去年,10家商业银行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信贷资金44.4亿元。某农业企业借力“林权抵押贷款”信贷模式,实现了三次跨越式发展,成长为国内一家大型森工企业,目前正在积极争取上市。市、县各级政府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湖北省著名商标及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给予奖励。农民专业合作社方面,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扶持资金逐年增加,去年有30多家合作社获得330万元扶持;X市市委、市政府从2008年开始,每年表彰一批先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并给予奖励,累计有70家合作社获得奖励。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方面,下属各县市区从2012年开始,对经营流转土地年满3年,且规模经营面积达到500~1000亩的经营业主,政府一次性奖励1万元,1000亩以上的奖2万元。部分县市还拿出专项资金1000万元,对龙头企业基地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品牌创建和农民合作社等进行奖励。

4.重视程度提高。湖北省委、省政府将农业产业化、农村土地流转、农民合作社发展等,纳入对县市区党委政府“三农”工作目标考核范畴;各个县市区将农村土地流转纳入对乡镇的责任目标考核。孝昌县在今年农村工作会议上要求耕地面积4万亩以上的乡镇,土地流转要达到1万亩以上。X市一种粮大户说:“现在国家投资把田、渠、路都改造好了,种田的没有说政策不好的”。

二、发展四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存在的主要困难

调查表明,X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主要困难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土地流转有难度。农村土地流转面临诸多困难,而四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离不开土地流转及其规模经营。一是群众有顾虑,担心流转后失地,宁可长期抛荒也不愿流转;二是流转比较效益低,耕种社会化服务程度高的平原区,农户请人代耕收益比土地流转高,因此不想流转;三是流转不稳定:有的老板想流转,但解决不好与农民利益关系,土地纠纷协调难;有的农民种一季,荒一季,季节性流转,不利于长期经营;有的地方农民看到别人承包赚了钱,容易眼红,出现找茬毁约现象;不少地方农民外出打工普遍,农村空心化严重,开展一家一户流转商谈签约困难。四是政府及基层干部作为不够:农村土地流转体制机制不健全,部分干部尤其是村干部对土地流转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畏难情绪,不愿做群众的工作。

2.农业融资有困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都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我们在某县召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业主座谈会,人人都说缺资金,贷款难。该县涉农贷款中,农村信用合作社是主力,截止2012年底,该县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余额14.5亿元(包括非农贷款),其中小额农户信用贷款最高额度5万,高峰时曾达到3亿,现在逐年下降。座谈时普遍反映贷款利息高、贷款手续复杂、贷款难度大。其中邻县一农业专业合作社在信用社贷款180万元,信用社先扣利息,再要求存60万元在账上,不计息,实际可用资金只有上百万元,相当于利息翻了一番。

3.农业技术人才短缺。一是农业管理与公益服务部门人才缺乏。一方面缺乏人才补充,新人进不来;另一方面难留住,老人易流失。以X市某县为例,县农业局在岗干部中农科背景的只有3人,而且均年龄偏大,不仅多年难进新人,仅有的一个农科背景的“三支一扶生”干了一段时间就考公务员走了。乡镇农业技术队伍更是四分五散,自2005年湖北省实行乡镇机构配套改革以后,七站八所划入以钱养事体制,农技人员纷纷外出自谋生路。二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身人才缺乏。从该县调研座谈的几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业主来看,没有一位大学毕业生,所聘请的从业人员也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其生产经营主要还是依靠传统习惯和自身经验,经营管理能力不足,市场意识差,发展空间小。

4.政策资金整合不易。政策重点扶持不够,用电优惠落实很难。2012年,国家三补资金一万亿元,全部直接发放到土地承包农户一卡通上,造成种田的没有而抛荒和流转者受益。国家三农各种扶持资金多渠道下达,多部门掌握,资金分散,缺乏有效整合。农业、水利、土地、林业、畜牧、水产、环保等多部门各自掌握一块政策及项目资金自留地,各自为政,难以协调抓重点、办大事。电力作为典型的垄断企业,其设施建设实行项目制,哪里人多有钱赚它就进入,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处荒郊野外,电网覆盖和改造上存在问题,生产经营用电难以得到有效保证。

5.规模经营推进不够。首先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土地经营平均规模都不大。土地经营规模缺乏直接导致平均产值小,利润少,再发展能力和抗风险能力都显不足,辐射带动能力也弱。从表一至表四统计数据计算来看,X市农业专业大户平均年产值不足74万元,年均利润15万左右;家庭农场(农庄)户平均年产值134万元,平均年利润18万元;农业合作社平均年产值300万元,年平均利润不足63万元;龙头企业平均年产值15373万元,平均年利润447万元。四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人均从业面积4.56亩,人均年利润1.8万元,亩平均年利润3995元(均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市四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吸纳就业17万人,不到该市255万农民的6.7%,辐射带动能力严重不足。

6.主体创新意识不够。一是农业技术缺乏创新。在X市四类型农业经营主体以传统粗放生产经营为主,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应用缺乏,尤其是绿色环保的生态种养技术应用少,技术研发不够。二是农业生产经营形态缺乏创新。四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主要还是局限在农业领域,缺乏与其他产业形态的对接和融合。例如能够有意识地将现代工业、人文艺术、民风民俗等引入农业生产经营、开发新的农业产品形态,以现代创意农业大幅度丰富农业产品种类、延长农业生产经营链条、提高农业生产经营附加值的没有一家。

7.环境保护意识不强。从畜禽养殖来看,X市下辖某区年出栏万头以上养猪场7个,50头以上426户,年出栏2000只肉鸡饲养场28个,500只以上蛋鸡场101户,规模化养殖小区15个,市级标准化养殖场17个。其中规模以上的建有无害化处理设施的约占50%,规模越大,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比例越高。而规模以下的散户基本上没有无害化处理设施,废弃物直排现象比较突出,畜禽养殖造成的局地污染情况比较严重,同时也带来更多矛盾纠纷。从农业生产经营来看,由于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土地微生物环境破坏严重,水生生物群落生态失衡,相当部分物种资源绝迹,几乎丧失自我修复能力,农村土地、水体污染恶化,地力退化,地表水已经基本丧失饮用功能。

8.食品安全需要加强。一是新型农业生产主体缺乏食品安全意识,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化肥、农药、化学激素与添加剂使用普遍。从区县有关部门反映的情况来看,水产养殖产量从上个世纪世纪八九十年代亩平500至1500公斤一路提升到现在的亩平3000至4000公斤,核心在于“大量采用养殖新技术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些“新技术”就是各种激素和化学添加剂地广泛使用,使得“泥鳅长得像鳝鱼,鳝鱼像黑鱼,鲫鱼像鲤鱼”,产量翻了几番。在畜禽养殖领域,同样经常使用生长激素,使得生猪、肉鸡等畜禽出栏时间从原来至少一年缩短到三个月以内。这些都给食品安全带来隐患。二是对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食品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及监管缺乏。农业生产分散,生产时间也不确定,因此监管困难。加上监管体制机制不健全,监管意识不到位,农业生产缺乏安全生产标准,亩平化肥、农药投放量难以控制,食品生产环节安全问题突出,隐患重重。

三、促进四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主要对策建议

1.破解土地流转难题。各级党委政府重在探讨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土地流转政策性强,事关广大农民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农民土地流转之后的权益保障机制创新、流转规范制定大多数不是县乡基层党委政府能够做到的。对农民土地流转后权益保障问题,可借鉴建筑行业农民工工资支付办法,实行农业管理部门代收拨付;建立县一级的农村土地流转公积金,每年从流转土地收益中强制征收一定比例作为农民权益保障基金;制定农村土地产出效益评估办法,制定不同地区、地形、地力土地流转费用标准,为土地流转提供科学依据;建立县一级土地流转信息平台,为土地流转搞好供需对接服务。基层党委政府尤其是乡镇党委政府要主动作为。首先是要加强宣传,营造促进土地流转的良好舆论氛围。其次乡镇党委政府要积极介入土地流转工作,指导各村党支部村委会耐心细致做好群众工作,不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对待土地流转。

2.拓宽农业投资渠道。首先要优化四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环境。党委政府要制定地方金融企业支持四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金融政策,采用财政贴息支持金融机构贷款;金融机构要简化贷款手续,主动服务、优质服务。其次要鼓励工商资本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层党委政府要像重视工业企业招商引资一样重视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另辟渠道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资金不足难题;同时绝对禁止工商资本假借投资农业之名囤积土地或投资农业生产经营以外的产业领域,确保农村良田和林地资源只能用于农业生产经营。三是探索农民自己筹资入股组建特色农产品联户规模化生产经营模式,积小钱办大事。这需要政府和农村基层党组织主动作为,积极引导有威信的农村明白人、能干人牵头,结合本地本村实际,适时发展规模化联户特色农业。

3.完善农技支撑体系。要让内行管理农业,让专家服务农业。农口干部选拔任用要明确要求农科背景,各级农口部门要完善农业技术支撑体系,充分发挥本地高校农业人才、技术、设备资源集中的优势,整合现有农业人才技术资源,构建市县乡一体化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队伍,鼓励、扶持专业农业技术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要不断充实农技人才到基层,使农业技术人才不断档。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业人员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业技术水平、市场意识、经营管理能力,提高他们抗风险能力,不断做大做强。

4.整合惠农政策与资金。尝试建立由分管县市长负责、农办牵头的涉农政策资金协调整合机制,统一调度涉农政策资金,提高政策资金利用效能。同时要加强政策资金使用监管,实行涉农项目资金公示制度,搞好信息公开,确保政策资金用到实处;实行政策项目资金绩效评估制度,确保政策资金使用绩效。将农田改造、农电改造、水利建设、村村通工程与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条件相结合。尝试谁种田谁受益的粮补资金发放机制,使粮补资金真正促进农业生产。

5.推动农业规模经营。一是鼓励在外成功人士回乡投资农业。这些人有资金,有乡情,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资强度高、规模大,加上思想活跃;视野开阔;熟悉市场;善于经营;容易做大做强。二是支持城市优势资源投资农业。城市优势要素的聚集是资本逐利性决定的。随着国家惠农政策力度进步一加大,农业将是未来较易获利的领域。而且随着市场竞争更趋激烈,一般工业领域投资回报进一步压缩,一些大的投资公司纷纷转向农业领域,这对推动农业规模经营、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一个重要机遇。三是重点抓好农业品牌工程,打造市县独特农业品牌群。现代农业本质上还是品牌农业,就是农产品要获得市场的高度认可,市场占有率高,消费者认同感强。各级党委政府要重点扶持市场需要、前景看好、社会认可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改进市级品牌认定办法,加大消费者评价比重,推动品牌晋级。

6.大力推进生态种养。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也直接关乎百姓健康,关乎子孙万代,关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也直接关系到四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身发展。农口、环保、卫生、质检等政府部门要搞好协调与整合,把农业生产环节中的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当作天大的事来抓。首先农口部门要联合科研院所研究制定地方性生态种养强制性规范,先从四类规模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手,通过政策资金重点扶持、强制性无害化生产设施配套、生产经营环节定期与不定期检查、农业生产资料采购、农产品的市场准入等多角度多环节加强引导、监控,确保农产品食品安全和环境友好生产。同时加强农村散户生态种养知识宣传指导与监督管理,引导农民发展生态农业。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EB/OL].(2013-08-10)[2013-01-03].http://www.gov.cn/jrzg/2013-01/31/content_2324293.htm.

(责任编辑:胡先砚)

TheCurrentSituation,ProblemsandSuggestionsforFourSubjectsofNewAgribusiness:TakingXCityasanExample

TuHong1, Wang Yinqin2

(1.CollegeofTechnology,HubeiEngineeringUniversity,Xiaogan,Hubei432000,China; 2.HubeiTownshipDevelopmentResearchCenter,XiaoganHubei432000,China)

The Central Document number one offered to foster subject of new agribusiness,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professional investors, family farms and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 and expand agricultural leading enterprises. Result of a survey shows that there exist eight problems in the new agribusiness of X city, namely the city has difficulties in reverse land, financing, and the integration of policy funds, insufficiency talents for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with small size and poor driving force, lack of creation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The party committees and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should begin with the six aspects to solve the above problems,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four subjects of new agribusiness, the structural reform of agribusiness,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modernization.

subject of new agribusiness; current situation; suggestions

F321

A

2095-4824(2013)05-0122-05

2013-07-05

湖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2012GDA02401);湖北工程学院2012年度校级课题。

涂 红(1975— ),女,湖北大悟人,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教师。王银芹(1974— ),男,湖北孝昌人,湖北工程学院湖北小城镇发展研究中心、湖北省高校新农村研究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经营主体土地
我爱这土地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我省加强烟花爆竹经营安全监管放宽经营限制
分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