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纤维素酶提取冬枣叶中总黄酮工艺的研究

2013-12-08张圣燕

食品工业科技 2013年1期
关键词:冬枣黄酮用量

张圣燕,张 成

(滨州学院化学与化工系,山东滨州256603)

冬枣为鼠李科枣属植物,具有很好的医用价值,成熟枣果中的营养成分已被研究,并被提取出来[1-2]。而冬枣叶却被大量废弃,研究表明,枣叶中含有甜味抑制剂、黄酮类化合物和生物碱等有效成分[3]。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防癌抗癌、抗肿瘤、抗心脑血管疾病、抗骨质疏松、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等生理活性[4],在医药、食品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冬枣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可为冬枣叶的开发利用提供新的方向。目前,总黄酮的提取方法主要有溶剂浸提法[5]、微波提取法[6]、超声波提取法[7]、超临界 CO2萃取法[8]和酶提取法[9]等,而对冬枣叶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还较少。本文利用纤维素酶酶解细胞壁,采用纤维素酶提取冬枣中的总黄酮,研究提取条件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优化提取工艺,为冬枣叶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冬枣叶 采摘自滨州沾化冬枣园;纤维素酶(30units/mg) 日本;芦丁标准品(纯度≥98%)

购于北京世纪奥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无水乙醇、硝酸铝、亚硝酸钠、氢氧化钠、石油醚 均为分析纯。

Agilent8451型紫外分光光度计 美国Agilent;B-220型恒温水浴锅 北京泰克仪器有限公司;T203型电子天平 北京赛多利斯仪器系统有限公司。

1.2 实验方法

1.2.1 冬枣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冬枣叶洗净,烘干(50℃)至恒重,粉碎,过 40目筛,石油醚(60~90℃)浸泡30min后,超声脱脂20min,过滤。重复1次。残渣挥干溶剂后,密封备用。

准确称取预处理好的冬枣叶粉末1.0g,加入70%的乙醇溶液和纤维素酶,进行酶提取,提取后过滤,得总黄酮的粗提取液。

1.2.2 标准曲线的绘制 准确称取芦丁标准品10.92mg,溶解后,转移至50mL容量瓶中,70%的乙醇定容,制成浓度为0.2184mg/mL的芦丁标液。

准确量取芦丁标液 0.0、0.5、1.0、2.0、3.0、4.0mL于6支10mL容量瓶中,分别加入5%的亚硝酸钠溶液0.3mL,摇匀,放置6min,然后加入10%的硝酸铝溶液0.3mL,摇匀,放置6min,再加入4%的氢氧化钠溶液4.0mL,70% 的乙醇定容,摇匀,静置 15min[5]。以试剂空白为参比,在510nm处测吸光度,做芦丁浓度-吸光度标准曲线,得回归方程为:A=13.02913×C+0.033,其线性相关系数为R2=0.9994。

1.2.3 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将总黄酮的粗提取液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70%的乙醇定容,摇匀后,待用。准确吸取3.0mL定容液于10mL容量瓶中,加入显色剂(5%亚硝酸钠溶液0.3mL,10%硝酸铝溶液0.3mL,4%氢氧化钠溶液4.0mL)后,定容,摇匀,静置15min,以试剂空白为参比,在51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方程计算浓度,得出提取率。

总黄酮的提取率(%)

式中:C-总黄酮浓度,mg/mL。

1.2.4 单因素实验

1.2.4.1 提取温度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料液比为1∶40(g/mL),酶用量为3mg/g,提取温度分别为35、45、55、65、75℃,提取时间为 90min 的条件下,提取冬枣叶中的总黄酮,测定并计算提取率。

1.2.4.2 提取时间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料液比为1∶40(g/mL),酶用量为3mg/g,提取温度为55℃,提取时间分别为30、60、90、120、150min 的条件下,提取冬枣中的总黄酮,测定并计算提取率。

1.2.4.3 酶用量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料液比为1∶40(g/mL),酶用量分别为 1、2、3、4、5mg/g,提取温度为55℃,提取时间为90min的条件下,提取冬枣中的总黄酮,测定并计算提取率。

1.2.4.4 料液比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料液比(g/mL)为1∶20、1∶30、1∶40、1∶50、1∶60,酶用量为4mg/g,提取温度为55℃,提取时间为90min的条件下,提取冬枣中的总黄酮,测定并计算提取率。

1.2.5 正交实验 在上述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提取温度、提取时间、酶用量、料液比为因素设计正交实验,以确定冬枣叶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因素水平见表1。

表1 L9(34)正交因素水平表Table 1 Factors and levels of orthogonal test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因素实验

2.1.1 提取温度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由图1可以看出,总黄酮的提取率最初随着提取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当提取温度达到55℃左右时,总黄酮的提取率达到最高,继续升高温度,总黄酮的提取率开始降低。这是因为,温度较低时,纤维素酶的活性较低,提取效果较差,随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增强,提取率增加,但当温度超过55℃后,纤维素酶开始变性失活,导致总黄酮的提取率开始降低。

图1 提取温度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曲线Fig.1 Influence of extraction temperature on total flavones extraction rate

2.1.2 提取时间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由图2可见,随着提取时间的增长,总黄酮的提取率逐渐增加,当提取时间达到90min后,总黄酮的提取率增加不明显。这说明在90min时,提取效果已基本达到最佳,再延长提取时间对黄酮的提取率无显著影响。

图2 提取时间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曲线Fig.2 Influence of extraction time on total flavones extraction rate

2.1.3 酶用量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由图3可见,总黄酮的提取率随着酶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当纤维素酶用量达到4mg/g左右时,总黄酮提取率增加变缓慢。这表明,当酶用量达到4mg/g时,冬枣叶黄酮的提取效果已趋于最佳,再增加酶用量,对黄酮的提取率影响不大,且造成材料浪费。

图3 酶用量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曲线Fig.3 Influence of enzyme amount on total flavones extraction rate

2.1.4 料液比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由图4可见,总黄酮提取率随着料液比中溶剂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当料液比为1∶40时,提取率达到最大。这是因为,溶剂量的增大,使得总黄酮的溶出量增加,引起提取率增加;但溶剂量的增加也引起一些醇溶性杂质、亲脂性强的成分溶出量增多,这些成分与黄酮类物质竞争乙醇-水分子,可导致黄酮的溶出量减少,从而降低总黄酮的提取率[10]。

图4 料液比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曲线Fig.4 Influence of solid-liquid ratio on total flavones extraction rate

2.2 正交实验

由表2结果可知,各因素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B>A>C>D,即:提取温度>提取时间>酶用量>料液比。最佳提取条件为A2B2C2D3,即:提取时间为90min,提取温度为55℃,酶用量为4mg/g,料液比为 1∶50(g/mL)。

表2 L9(34)正交实验结果表Table 2 Results of orthogonal test

2.3 验证实验

选用最佳提取条件组:提取时间90min,提取温度55℃,纤维素酶用量4mg/g,料液比1∶50(g/mL)重复实验3次,进行验证,实验数据见表3,3次实验的平均提取率为2.45%。

表3 正交实验优化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Table 3 Total flavones extraction rate under optimal condition with orthogonal test

由表3可知,A2B2C2D3条件下冬枣叶中总黄酮的提取率高于表2中的最高提取率(2.3040%),故A2B2C2D3为最优化实验条件。

2.4 对比实验

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分别采用乙醇浸提法(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4h,料液比1∶20(g/mL))和酶解法(提取温度55℃,提取时间 90min,料液比1∶50(g/mL),酶用量4mg/g)提取冬枣叶中的总黄酮,测定含量,比较提取率。

表4 提取工艺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Table 4 Influence of extraction technologies on total flavones extraction rate

由表4可见,在最佳条件下,酶解法的提取率为2.45%,乙醇浸提法的提取率为1.32%。可见,相对于乙醇浸提法而言,酶解法可降低提取温度,缩短提取时间,提高冬枣叶中总黄酮的提取率。

3 结论

本文采用纤维素酶提取冬枣叶中的总黄酮,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多因素正交实验,确定了纤维素酶提取冬枣叶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即:料液比 1∶50(g/mL),提取温度 55℃,提取时间90min,酶用量4mg/g。在最佳提取条件下,提取率可达2.45%。同时得到各影响因素对冬枣叶中总黄酮提取率的显著性影响顺序为:提取温度>提取时间>酶用量>料液比。

[1]李利峰,张锐,朱华,等.冬枣环磷酸腺苷微波辅助萃取工艺研究[J].辽宁农业科学,2006(3):24-26.

[2]胡迎芬.冬枣黄酮的提取分离及抗氧化、抗瘤活性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09.

[3]罗济文,陈宪明,黎中良,等.大青枣叶中黄酮的提取及其含量的伏安法测定[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5):15289-15291.

[4]延玺,刘会青,邹永青,等.黄酮类化合物生理活性及合成研究进展[J].有机化学,2008,28(9):1534-1544.

[5]贾长虹,常丽新,赵京,等.月季果中黄酮的提取及其对自由基清除作用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0,31(1):168-170.

[6]周达,罗成,鲁晓翔.玫瑰花总黄酮微博辅助提取及其抗氧化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0,31(4):269-272.

[7]苏雅静,孙爱东,高雪娟.竹笋壳总黄酮提取工艺的响应面设计优化[J].食品工业科技,2010,31(1):233-236.

[8]付玉杰,祖元刚,赵春健,等.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甘草黄酮的工艺[J].应用化学,2003,20(12):1217-1219.

[9]王岩岩,刘涛,张崇尧,等.纤维素酶提取苹果渣黄酮及抗氧化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0,31(2):252-254.

[10]毕洁,杨庆利,于丽娜,等.花生壳黄酮乙醇提取工艺探讨[J].现代化工,2008,28(2):316-319.

猜你喜欢

冬枣黄酮用量
2021年日本钛加工材在各个领域用量统计
冬枣深加工 延伸产业链
大豆种植意向增加16.4%化肥用量或将减少
“智耕牛”指尖“种”冬枣
一种锯齿状冬枣采摘装置
HPLC法同时测定固本补肾口服液中3种黄酮
MIPs-HPLC法同时测定覆盆子中4种黄酮
DAD-HPLC法同时测定龙须藤总黄酮中5种多甲氧基黄酮
Side force controlon slender body by self-excited oscillation flag
农户如何称取和配制小用量固体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