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边战略扶贫 促进爱心资源更优配置

2013-12-08欧玮庆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电业局乐山电力公司

彭 晔 欧玮庆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 乐山供电公司 四川 乐山 614000)

一、马边扶贫背景简介

根据《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定点扶贫工作的通知》(川委厅[07]24号)的精神,2008年马边彝族自治县被确定为四川省纪委 (监察厅)、四川省电力公司定点扶贫联络县。四川省电力公司 (简称省电力公司)、乐山电业局根据四川省委、省政府扶贫工作的要求,积极建立三级联动扶贫工作机制,确保扶贫活动顺利开展。2008年四川省电力公司和乐山电业局全面启动马边县定点扶贫项目,成立定点帮扶马边彝族自治县工作领导小组以及乐山电业局、马边供电公司定点帮扶对接工作组,编制了《四川省电力公司定点扶贫马边彝族自治县实施方案》,采取“输血式”扶贫和“造血式”扶贫相结合的方式,着力发挥电力行业优势,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截止2012年,四川省电力公司累计投入马边县扶贫资金50865.87万元,其中:电网建设投资50492万元,希望小学、留守学生之家建设等惠民帮扶150.87万元,“挂、帮、包”活动投资223万元。定点扶贫成效卓越,实现了提高马边县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扶贫工作目标。2012年马边实现地方生产总值25.5亿元,较2007年11.09亿元实现了翻番,电力扶贫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对县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进作用。

按照《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2012—2015年对口定点扶贫工作的通知》(川委办〔2012〕12号)的文件精神,今后四年继续由四川省电力公司定点扶贫马边县。公司制定了《四川省电力公司2012年-2015年定点扶贫马边彝族自治县实施方案》,将进一步发挥电力行业优势、突出电力产业扶贫,为马边县加快发展推进跨越提供坚强能源要素保障,为马边县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做出积极贡献。到2015年,马边电网将形成以220千伏为电压支撑、110千伏为骨干的网架,达到一个工业集中规划区或相邻几个片区有一座110千伏或35千伏变电站的目标,为马边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劲电网”支撑。

二、模式总结及工作成效

乐山电业局通过五年实践,发挥电力行业优势,形成了特色显著的“马边扶贫”公益品牌:逐渐从最初的电力扶贫,拓展为“电力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三位一体的扶贫模式,以“输血”+“造血”式扶贫,扶贫与扶智并举,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国家电网“你用电,我用心”的责任理念,提升了国家电网的品牌形象,加强了全体员工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履责能力。具体做法和工作成效如下:

(一)电力扶贫

1.理顺电网管理体制。马边县电力公司于2009年3月完成股权重组,实现省公司控股管理。省电力公司加快对马边县供电区域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地方电厂及电力市场管理,建立规范有序的电力市场,从根本上解决多电网竞争的格局。利用改革契机整合电网,争取地方政府支持,构建马边供电公司与马边县其他电网企业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战略合作关系。

2.推进电网基础建设。乐山电业局编制了《马边县“十二五”电网规划》,为推动磷电一体化战略进程,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发挥了积极作用。全面完成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解决全县1681户无电户的用电问题,实现“户户通电”目标。实施西部农网完善和升级改造工程(含5个重点帮扶村),逐步改善农村电能质量。截止2012年底,建成220千伏天宫庙输变电工程、110千伏烟峰输变电工程、35千伏黄金坝输变电工程,三河口输变电工程,在建110千伏劳动输变电工程,有力支撑马边工业经济发展。

3.实施电网升级改造工程。根据马边县实际情况,继续加大对其农网建设的投入,切实提升农村地区供电服务能力和电网水平。建设一批新农村电气化乡镇和村,形成“户户通电、供电可靠、安全经济、供用和谐”的电气化发展格局。积极对接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彝家新寨建设、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规划,同步规划、同步实施马边县相关农网建设项目,为该县扶贫项目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撑。

马边农网工程的实施将对该县经济的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用电质量的提高将极大改善当地彝族同胞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彝家人脱贫致富奠定基础。

农网建设项目西部农网完善及农网改造 (2008~2012年)总投资 (万元)新建和改造线路10千伏线路 (公里)低压线路 (公里)安装改造配电变压器数目 (台)总容量 (兆伏安)实施户表 (户)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4771 341.2 678 129 4.99 1553 12425 177.2 861.64 233 19.69 11864成效截止2012年底,完成彝家新寨电力配套建设,解决1681无电户、共7651人的用电问题。至2012年底,改造完成124个行政村,占全县行政村61%。

4.助力彝家新寨建设。“彝家新寨”建设是由乐山市扶贫移民局牵头,市级各主要部门配合的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专项建设任务。根据《马边县“彝家新寨”建设规划》,“十二·五”期间,马边将建设150个彝家新寨,集中解决11180户5.59万人的居住问题。根据《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彝家新寨”建设2011年项目实施方案》的工作要求,以及马边彝族自治县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彝家新寨”建设实施方案,四川省电力公司和乐山电业局主动与县级相关部门沟通衔接,成立了“彝家新寨”电力建设对接工作小组,积极协调落实项目资金,建设标准超前、工艺规范,已完工的4个彝家新寨示范村电力设施建设,在2011年10月马边召开的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彝家新寨现场验收会中受到省、市领导的一致好评。至2012年底,已积极配合马边县委、县政府完成15个彝家新寨示范点电力设施建设。

(二)产业扶贫

马边彝族自治县建设乡高石头村为省公司的帮扶村,马边彝族自治县袁家溪乡庄家坝村、老鸦营村为乐山电业局的帮扶村。乐山电业局以种、养殖业两大农业主导产业为突破口,采取“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种植、养殖业,帮助对口帮扶村——高石头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积极与乐山市、马边县农业局及林业局协调联系,落实袁家溪乡庄家坝村、老鸦营村魔芋、柳杉及茶叶等种植产业,落实种植技术培训及种植后期管理。精心选择了马边孙二娘食品有限公司和马边金凉山农业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两家企业为农户解决技术难题,通过设置保护收购价模式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

乐山电业局共投入342万元,在高石头村建成核桃种植示范基地1个,种植1200亩核桃、500亩柳杉;生态养殖基地6个,投放鸡苗12500只、生猪360头、母猪12头、蛋鸡500只。乐山电业局多次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给村民举办种养殖技术培训,用3年时间形成养殖增产的良性循环,带动当地农民致富。2012年高石头村实现人均收入3560元,较2009年相比实现翻番。

未来将进一步促进高石头村核桃种植合作社与金凉山公司深入合作,积极协调金凉山公司和村“两委”,完成3000亩核桃种植项目,建设生态土鸡、生态猪养殖示范点。

(三)教育扶贫

1.改善学校环境和设施。2010年8月,高石头村小学被一场暴雨严重破坏。由四川省电力公司出资,四川马边供电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实施,投资35万元完成了高石头小学全面改造,包括操场硬化、校园绿化、墙体加固、旗台旗杆、地面排水处理和图书室、厕所的建设,购置书籍900余册、书架5组、课桌椅45套、电脑3台,安装了篮球架、乒乓球台等体育设施并购置了体育器材,为176名师生配发夏、秋季校服各1套和运动鞋。校园环境和教学条件极大改善。从2010年9月至2011年5月全面实施完成。该民生工程实施后,高石头小学学生首次参加升旗仪式、首次做课间操、首次有了图书室和电脑,初次有了篮球和乒乓球等强身健体的体育器材,切实改善了山区孩子的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增长了见识,丰富了孩子们的校园学习生活。

2.国家电网爱心希望小学。乐山电业局捐资135.87万元将建设乡三溪村小学迁址,新建成1005平方米的“国家电网爱心希望小学”。并新建图书室,配置电脑等学习用具,捐赠912册课外书籍,解决了300名学生的就学问题,200余名民族学生受益。

乐山电业局积极策划开展特色关爱。尽管通往三溪村的唯一道路交通极其不便,但“国家电网爱心希望小学”校区内教学楼和防洪堤基础等各项设施从建成至今依然安然无恙,经受住了山区恶劣天气的影响,真正做到了“8级地震震不垮,50年不遇的洪水冲不毁”。“与孩子们一起度个快乐的六一”、“青春光明行”、“关注留守学生”一个个主题活动相继在这些学校开展,课桌、电脑、文具、课外书籍、文体活动用品、校服、甚至高音喇叭等一批批捐赠物资送到了学生手中同时,也将文明的理念和生活习惯带到了这里。

3.川电留守学生之家。

(1)做好硬件和软件的保障。2008年6月投资5万元在县城东光小学建成“川电留守学生之家”。乐山电业局努力实现常态帮助,建立“川电留守学生之家”管理制度,与学校签署移交管理协议,明确各方在留守学生之家使用以及管理中的责任和义务。加强运作维护和联系,及时掌握留守学生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统筹合理规划全局“留守学生关爱”工作。加强“留守学生之家”阵地建设,积极筹措资金,在前期建设投入的基础上每年每点安排2000元以上运作经费,确保“家”正常有序运转。所有“留守学生之家”均按照温馨之家、影像室、阅览室、文体活动室、心理辅导室“五个功能室”以及一台上网电脑、一部亲情电话、一套青少年读物、一台29寸电视机、一台DVD影碟机的“五个一”标准,统一配备完善了教育娱乐设施,近千名孩子受益。抓好留守学生关爱志愿者队伍建设,开展志愿者专题培训,掌握关爱技巧,将“川电留守学生之家”作为全局团员青年的教育学习阵地,不断增强关爱能力和关爱效果。启动打造“亲情电力”主题服务品牌,将其作为基层单位志愿者活动重要内容,定期检查和考评,确保关爱效果。

(2)用活动提升关爱水平。乐山电业局努力打造“亲情之家”,以马边三所川电留守学生之家为平台,针对留守儿童开展“孝道”和“感恩”文化思想引导、“亲情家书”等主题活动,逐步实现“家”志愿服务、扶贫帮困、服务社会的常态社会功能。每年定期安排留守学生之家慰问活动,为留守儿童赠送慰问品、书籍以及文体用品,每逢节假日还组织志愿者走进留守学生家中,为他们送去节日的关爱和祝福。启动“孝文化进校园”特别活动,开设“孝”文化讲座,志愿者们用各种生动的“孝”故事帮助孩子们深刻理解父辈们的那份艰辛和不舍等。

(3)寻求社会力量共助“家”成长。乐山电业局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利用各种平台发布关爱留守学生的倡议和活动项目,累计在市级以上媒体发布信息120余篇;增强对全市留守儿童特别是家庭非常困难和特殊的留守儿童群体信息掌握程度,主动上门关爱,扩大对留守儿童关爱的范围。实施“爱心中介”项目,实现对口帮扶。由局团委牵头收集确认全市留守孩子中家庭困难并且品学兼优的帮扶对象,对内加大宣传动员和牵线。在团市委指导下积极探索“留守儿童之家”关爱平台打造,努力扩大“留守学生之家”规模,让更多的留守学生不再孤单,通过不断地努力,让全社会都来用真情关爱帮助孩子们,让他们得到思想上的引导,学习上的辅导,心理上的疏导,生活上的教导。

(4)工作成效。第一,促进了留守学生的全面发展。留守学生的生活习惯明显好转,不良习惯得到有效矫正,吸烟喝酒、出入游戏室网吧等场所的留守学生明显减少;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养成,违规、违纪现象大幅度减少;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持逆反心理和具有厌学倾向的留守学生明显减少,学业成绩明显上升。第二,唤醒了家长的责任意识。出现了可喜的“三增三减”现象:就近打工的增多,双方外出的减少;常回家看看的增多,不问不管的减少;参加学校活动的家长增多,不管不问的家长减少。第三,提升帮扶活动效果和影响力。主动邀请媒体走进留守儿童关爱活动,积极配合团市委以及各级媒体组织的儿童公益活动。六年多来,通过与团市委和社会各界的一起努力,乐山电力局“川电留守学生之家”已经打造成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响亮品牌。

4.建成标准化党支部活动室。投资21.94万元建成高石头村党支部活动室,占地面积280平方米,建筑面积136.30平方米。办公室和会议室内电视、影碟机、文件柜、办公桌椅、电脑等办公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自活动室建成以来,干部、党员和群众常到活动室内谈论工作,看书看报,观看远程教育节目。一间会议室可容纳数十人开会,还有电视机、投影仪,想借助现代的影音技术向村民上个课讲讲致富知识完全不成问题。党员还有专门的“党员之家”,“农家书屋”、上网的电脑都设在这里面。党员们开会,村民们查阅致富信息,都可以在这里完成。

省电力公司在为村委会配齐配足办公用品的同时,还从实际出发,帮助该村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基础资料,为该村筹集党建理论、种养殖技术、普法知识、民族文化、少儿读物等共6大类400余册图书,为村民们自学成才、提高科学文化水平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

5.提高村民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根据高石头村、庄家坝村及老鸦营村种养殖业发展需要,通过课堂讲解、观看录像、实地参观学习等办法措施,对村民进行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举办技能培训班,重点对高石头村农户进行种植业、养殖业、电力知识等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村民技术技能水平。联系农科所、畜牧局等机构和部门,对村民种养殖业的发展进行科学指导把关。四川省电力公司和金凉山公司利用3年的时间在马边碧桂园职业中学联合定项办班,培养50名种植、养殖业的专业能手,3年后这50名学生将就地在金凉山公司就业。提供政策法律咨询,帮助处理高石头村内相关经济合同、物权法等问题,提高村民法制意识。

引导干部及村民开阔视野,转变观念,提高谋划发展思路的能力。根据村民劳务输出意愿,组织进行技能培训,培训后符合条件的村民可优先作为省公司系统电力建设短期临时工使用。

马边战略扶贫工作一方面可以提升国家电网、乐山电业局的品牌形象,另外,针对扶贫工作本身来讲,还可以传播扶贫经验,展现扶贫成果,宣传马边优势资源,吸引更多的项目和更多的力量参与到扶贫工作中来,做到马边扶贫可持续,马边扶贫项目可持续。

猜你喜欢

电业局乐山电力公司
文化遗踪——峨眉山—乐山大佛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创新成果展示
乐山师范学院特殊教育专业介绍
巨怪电力公司面试中
旗帜的力量——国网建三江电业局有限公司党建工作纪实
食在四川,味在乐山
《赠乐山五言律诗轴》
大型电力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
电业局做好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县级电力财务稽核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