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院系资料室在与图书馆共建共享背景下的图书排架方法:以安徽师范大学院系资料室为例
2013-12-06李一梅
李一梅
(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芜湖241000)
在资料室与图书馆信息共享的背景下,资料室已将馆藏资源融入图书馆资源数据库管理系统,文献资源面向全校师生开放,进行科学、合理的文献排架,方便读者检索,提高院系资料室的文献资源利用率。众所周知,高校图书馆(以下简称图书馆)是覆盖全校学科建设需要的综合性的文献信息情报中心,而高校院系资料室(以下简称资料室)则主要针对本院学科专业的学术性较强的学科图书馆,不同学科资料室的馆藏特性不尽相同,因此,资料室的馆藏文献资料一般不能照搬图书馆的分类排架方法,如何将资料室文献资料合理地分类排架是文献资料管理的关键和根本。资料室在分类排架过程中,需要参照图书馆的分类排架方法,但更应该寻找针对不同学科资料室的特性分类排架方法。
1 资料室的特性与馆藏特点
资料室的服务对象比较特殊,主要是本学科、本专业教师、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及高年级本科生,资料室的工作应着重进行专业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并开展情报服务,使之成为本专业的教学后盾、科研基地和情报服务中心。资料室的搜集加工和整理都以专业文献为主,为教师备课、教学、科研提供专业资料,带有明显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它的服务质量的高低都直接影响到老师的科研和教学。由于它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本学科、本专业教师、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及高年级本科生,决定着资料室的服务内容向专且深的方向发展,服务要求也相对较高。资料室必须根据专业设置、教学和科研等具体内容来提供专题服务。由此可见,资料室的服务比图书馆的服务更具有专业性、学术性、针对性、灵敏性和时效性[1]。
资料室读者对象的不同决定了馆藏的特点:一方面体现在读者的针对性、专业性、学术性需求上,只有专业性、学术性较强的文献资源才能满足他们教学和科研的需要,才能解决教学和科研中遇到的问题。另一方面,体现在文献资料的采购途径上。图书馆95%的文献采购以书店和出版社、书展等形式为主,采购渠道较为单一,常常受到出版周期的限制,使得文献中的知识相对滞后,而资料室的采购途径则可以弥补上述不足。资料室可以利用参与所在院系举办的、或者参加全国性乃至国际学术会议的机会,了解和结识所在院系学科领域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和学者,把握相关学科领域学术发展的前沿动态,直接提供给资料室采购信息。再者,行政归属院系管辖的资料室可以组织骨干教师现场采购文献资料活动,这样的采购渠道决定了资料室文献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和学术性,且学科文献相对集中的特点。
2 资料室与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工程
图书馆学界多年来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关于高校院系资料室的存与舍,主张撤消者有之,主张加强者有之,主张合并者有之,主张归属图书馆者有之,等等,各有各的充足理由[2]。许多年过去了,不论重点院校还是一般院校,几乎没有大的动作。
随着数字媒体时代的到来,校园网和数字图书馆的快速发展,图书馆与资料室趋于文献资源种类多样化、信息传递网络化及文献利用共享化。如何使资料室与高校图书馆同步发展,共建共享,就显得尤为重要。资料室改变固有的封闭运作模式,向着开放式、互动式及网络式的结构发展,与图书馆建设相互协作、相互开放、资源共享的多层次、多功能服务的有机文献情报网络系统信息平台。建立统一规范的数据库,只有建成一个全校统一的书目文献数据库,才有可能做到校内资源共享。因此,以图书馆为中心,各院系资料室按照统一的分类编目规则,对全校文献进行加工处理并整合,形成集标准化、规范化为一体的全校性书目数据平台。再者,建立统一服务平台,改变资料室比较落后的管理方式,提高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3]。
安徽师范大学于2009年启动“校图书馆与学院资料室文献资源共知共建共享工程”。全校16个院系资料室参加了学校共建共享工作。经过一年多的非常繁重的编制MARC书目、重新排架等工作,资料室终于加入和使用了学校图书馆的统一数据库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ILASII服务平台。平台内容包括采访管理、典藏管理、编目管理、流通管理和信息开放等功能模块。2011年正式使用统一数据库系统平台进行文献管理服务,在数据库系统中可清楚查阅每种文献的收藏地点、流通状态。同时,实行全校师生一卡通借阅、归还及查询服务。这样,资料室改变了传统的手工操作状态,极大地方便了广大师生员工,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共知、共建、共享文献资源服务。
3 文献分类排架法与排架号
图书馆文献排架是图书资料界研究已久的课题。但是,在资料室与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共知、共建、共享工程中,对于资料室来说,文献排架是一个比较新的问题。资料室以前的排架方法已经不适应需要了,所以,资料室必须进行颠覆性的倒架工作,一切从头开始。
3.1 资料室文献排架法
如今,多数图书馆主要按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对文献资料进行分类排架。但是,资料室又不能完全照搬图书馆的编目方法进行排架。在使用“中图法”(第4版)(当时第5版还没有出版)进行分类编目的过程中,由于馆藏集中、专业性、学术性强的特点使得单一的内容分类法已经不能满足资料室的排架与检索需要。所以,需要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一排架法组合对它进行分类排架,即复合排架法。复合排架法一般选择2-3种单一排架法的优势,克服不足,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复合排架法因而成为一种较为完善的资料室之类的专业图书馆文献资料排架的方法。复合排架法分为二段法和三段法。二段法种类较多,比较常用,一般采取“内容排架+形式排架”的组合,诸如:分类-文献资料名称笔画笔顺法;分类-文献资料名称四角号码法;分类-文献资料名称音序法;分类-著者名称法;分类-地区号法等。三段法种类不多,主要有:分类-文献资料名称字顺-地区法;分类-地区-文献资料名称字顺法等。针对资料室的特点,资料室图书采用了分类-著者四角号码法二段排架法。
3.2 目录分类号与排架号的获取
图书编目与图书排架是密不可分的两个环节,这将直接影响到读者检索和索书借阅的服务效果。共建共享工程实施后,资料室采用图书馆ILASII服务平台数据库系统的MARC语言编目图书文献,统一使用“中图法”分类,给出目录分类号。MARC语言编目中,690字段是给出“中图法”目录分类号,涉及到文献的学科分类即目录分类号,一本书可能只有一个目录分类号,也可能涉及多个目录分类号,是可重复的。而905字段涉及到排架号(用来确定索书号),是惟一的,用于确定该书的排架位置。那么,如何从多个目录分类号中确定准确的排架号,既是难点任务,也是重点任务。
图书资料界、学术界观点有“两号合一”和“两号分离”之说,还有“细分细排法”、“粗分粗排法”、“定级分类、定级检索法”、“细分粗排法”等4种类型排架方法。另外,还有两号的分级之说,有说分到三级,或者还是四级[6]。根据资料室馆藏资源的专业性、学术性而又集中的特性,选择使用“两号合并”还是“两号分离”,“粗分细排法”还是“细分粗排法”,分到二级、三级还是四级等级别,资料室视具体情况而定,无论如何,都是尽量满足和提高“藏、借、阅、检”文献资料的服务质量。
4 资料室图书排架管理的方法
以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资料室(以下简称化材学院资料室)为例,由于属于省级重点师范类化学与材料专业院系,资料室的馆藏文献主要集中在教育(G)、化学(O6)、化学工业(TQ)及工程材料科学(TB38)四大类。文献类型主要有图书、期刊以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标准文献等特种文献。首先,按照图书、期刊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特种文献的类型对资料室的文献进行分室、分架排架,再对每种类型的文献资料利用不同的排架方法进行细分排架。
图书的排架,按文种划分为中文图书和外文图书分架、分室摆放,再按用途划分为一般图书和参考工具书分室、分架摆放。对于不同的图书采用不同的分类排架方法进行管理。主要方法是分类-作者姓名四角号码法的复合排架法,因此,首先要依据图书的目录分类号确定排架号,也是读者索取图书的依据——索书号。
4.1 一般图书的目录分类号和排架号
对于图书编目和排架的过程,首先,依据图书在版编目(CIP)标注的中图分类号来确定目录分类号,再给出著者的四角号码,与财产流水号一并输入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管理,输出书标。书标的内容至少包括排架号、著者四角号码和财产流水号三项信息内容,让读者一目了然。例如《高等有机化学》(裴文)一书,分类号是O62,只有一个分类号,以此确定排架号为O62,著者四角号为1100,财产流水号为HC99005980,其书标如图1所示。
图1 书标图示
根据资料室的学科特点,可能有些目录分类号并不能准确表达出学科分类要求而确定排架号,这时,可以参考查阅“中图法”简表确定大类分类号。由于资料室馆藏中教育、化学、化工、材料类的图书比较集中,仅仅以此还不足以达到细分和准确确定排架号的要求。需要对照查看“中图法”详表,结合通用复分表,甚至使用交替、组配等辅助符号,才能准确给出排架号,从而确定索书号。
4.1.1 目录分类号与排架号的粗分与细分
资料室馆藏集中、专业性强,不能笼统地按照“粗分粗排”、“细分细排”或“细分粗排”等任何一种方法的要求粗分、细分到何种级别,应该根据每本书的学科内容,结合藏书量而定。例如,《普通化学》一书,只能分到二级O6(化学),不可能再细分下去;而《杂环化学》一书,可以细分到二级O6(化学),但是还不够,必须至少细分到4级,O626(杂化化合物)。其他学科(如数学、物理、生物等)的图书相对较少,可以只细分到2、3级。所以,目录分类号和排架号的粗分与细分,应该视具体图书而定。
4.1.2 复分号的用法
对于馆藏比较集中、只能分到2-3级、数量仍然较多的一类图书,可以采用通用复分号加以细分。例如:《化学简史》、《综合化学实验》、《大学化学教程》、《基础化学例题与习题》、《大学化学化工课程报告论文集》之类的图书,只能细分到二级,目录分类号为O6(化学)。这时,可以使用通用复分表,结合通用复分号“-09”(历史)、“-43”(教材)、“-44”(习题、试题及题解)、“-53”(论文集)进行细分,最终确定排架号为:O6-09、O6-33、O6-43、O6-44和O6-53。再如,《有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教程》或《有机化学习题精解》的图书,只能细分到三级O62(有机化学),结合通用复分号“-33”(实验、试验方法与实验、试验设备)、“-43”(教材)、“-44”(习题、试题及题解)细分,最终确定排架号为:O62-33、O62-43或 O62-44,以便区别于一般有机化学的图书,达到细分的目的,便于读者检索查找。
4.1.3 索书号的确定
索书号包括排架号和作者四角号码信息。例如,《高分子电池材料》一书,CIP给出中图分类号是TM911(化学电池、电源、染料电池),这本书也可以分类于TB324(高分子材料),所以在书目编目690(可重复)字段添加了TB324分类号(如图2所示),便于读者根据内容类别进行网上书目检索。但是,排架号(排架位置)只能有一个,由于化材学院设有材料化学专业,材料化学图书藏书较多,并且集中摆放,所以,最终取用TB324作为排架号,再加上作者的四角号码,从而确定了索书号。
图2 MARC书目690字段显示
4.1.4 组配复分号的使用
对于一些交叉学科的图书,为了使读者查找图书方便和突出本专业的特点,灵活使用组配复分法,标记出该图书的组配复分号。例如,《化学化工文献信息检索》一书,既属于文献检索(G252.7)类别,又是和化学(O6)化工(TQ)有关。由于学院开设了文献检索课程,文献检索类的图书较多,集中归类在文献检索(G252.7)书架上,为了区分其他学科(如科技、材料、生物等)的文献检索图书,所以给予这本书组配复分为G252.7:O6,让读者看到书标后就一目了然,提高了检索效率。
4.1.5 丛书、多卷书的排架号
丛书、多卷书在书架上集中排放。丛书、多卷书的目录分类号不一定相同,尽量根据丛书的类别,选取排架号,为了达到集中摆放的要求,不一定选取该书的目录分类号作为排架号。例如丛书《生物高分子》共计7卷,每本书都可以细分到3级,具有不同的目录分类号,如果按照目录分类号取排架号,就会分散排架,所以每本书只取相同的排架号Q5,集中排架在书架上的一定视线之内,并且按照卷、册、集顺序排架,使读者能一眼看到丛书、多卷书的全部样本,以便管理和检索。
4.2 参考工具书的排架方法
参考工具书的特征是信息密集、内容广泛、完整、全面概括、简明扼要,具有普遍适应性、稳定性。化材学院资料室参考工具书主要包括字词典、百科全书、年鉴、手册、名录、表谱等(主要是化学和化学工业方面的工具书)。读者使用比较频繁,为了方便读者查阅,统一摆放在阅览室进行开架管理。参考工具书的排架方法与一般图书类似,区别在于,书标的正上方标注“R”字母以示区别于普通图书,便于管理。对于一些与专业有关的外文参考工具书,如英汉、日汉、德汉等辞典、词汇,根据本室的特色灵活使用组配复分法。例如:将《英汉化学化工辞典》组配复分为H316:O6,将《日汉化学化工词汇》组配复分为H366:O6。这样不仅方便了读者的查阅,提高了文献资料的利用率,也便于管理员对图书文献进行管理。
4.3 外文图书的排架方法
资料室没有使用外文图书与中文图书混合排架法。与中文图书相比,外文图书藏量较少,资料室采用单一的分类排架法就能满足需要。对于排架号的选取,由于外文图书CIP没有标注“中图法”分类号,只能按照“中图法”给出目录分类号,使用两号合一的方法确定排架号。每排书架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往右的顺序排架。
4.4 数字资源的排架方法
数字资源是文献信息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以数字形式发布、存取、利用的信息资源总和。化材学院资料室的电子资源主要有光盘和网络资源。对于本院资料室馆藏的数字资源光盘,按照“中图法”对其进行分类,开架排放在阅览室。资料室配有专供查阅网络资源的电脑设备数台,并且配置电脑及使用数字资源检索说明书,方便读者及时利用、查阅这些数字资源。教师和学生通过校园网可以直接上网进入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
5 结语
总之,院系资料室在与图书馆共建共享背景下,文献资料合理的分类排架是文献管理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不同专业的院系资料室应有自己特色的细分管理方法,灵活利用“中图法”详表,结合通用复分表,使用交替、组配等辅助细分,确定图书分类号及排架号,解决分类排架过程中遇到的一些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等问题,多从读者的角度出发,因专业而异,将会探索出更加适宜的图书文献排架管理方法,从而提高文献资源的管理和读者检索的效率。
注:我院化学专业2008级张强同学参与排架工作,在此表示谢意。
[1]张 静.高校图书馆与系资料室双轨发展的必要性[J].现代情报,2005,(1):32-33.
[2]徐兴余.高校馆系共建共享一体化资料室的新模式[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4,(1):102-103.
[3]朱静薇.高校图书馆共建共享的理论与实践——以合肥工业大学为例[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2):154-157.
[4]郁 洁.科技文献排架方法的种类和选择[J].兵工情报工作,1983,(5):36-41.
[5]韩立栋.论“优化”图书分类排架——兼与孟小宾同志商榷[J].图书情报工作,2005,49(1):138-140.
[6]梅国华.近十五年分类排架研究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2004,48(3):1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