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局部桥”理论的区域图书馆集群战略:以连云港市图书馆区域集群为例

2013-09-18李明伟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3年3期
关键词:连云港市连云港集群

王 爱,李明伟

(淮海工学院,连云港222005)

随着新技术和网络的发展,用户对信息资源所在的地点已经不再关心,重要的是获取这些信息资源的途径、时间和费用。在欧美发达国家很多图书馆都加入2-3个不同层次的图书馆集群。因为人们渴望图书馆信息系统能够屏蔽内部组织、功能和流程的复杂性,迫切希望图书馆系统能够提供一站式、信息集群式的快速服务,快速、准确地将有用信息传递给信息需求者。欧美很多国家的图书馆都加入区域内两个以上不同类型的图书馆联盟,以最高的效率获得更多的文献信息资源,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的服务优化[1]。这就必须打破目前各个图书馆信息共享模式的体制和形式,按照不同的地域组成一个更具有竞争力的信息组织服务系统,将各种系统的图书馆联合起来建立一个统一体,对这个共同体内各个成员馆的信息资源集群管理,这个按照区域组成的统一体就暂且称为区域图书馆信息集群。

本文通过借鉴局部桥理论的基本观点,以连云港市图书馆区域集群建设为例,论述区域图书馆集群建设中的若干问题。

1 连云港市图书馆区域集群形成背景及现状

连云港地处江苏的北部,共有三所高校,包括淮海工学院、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其中只有淮海工学院是本科院校。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由于三所学校行政隶属的不同,基本上是互为封闭、各自为政,在资源建设方面交叉重复,特别是在数字资源的订购上尤其严重,都订购了的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同时在地方特色资源的建设方面有较多的交叉重复(如:西游记文献、徐福故里和连云港文献志等建设),使得本来就不充裕的文献购置经费更加捉襟见肘,给各个图书馆造成极大的浪费。

2008年江苏省教育厅又批准建设7个区域共享联合体,分别是:南京高校(江宁地区)文献资源共享服务网、淮安地区高校联合体文献资源共享研究、南通高校区域教学联合体文献资源共享研究、江苏高校教学联合体文献资源共享研究——以徐州高校教学联合体为载体、扬泰地区高校文献资源共享服务体系、常州科教城文献通借通还服务站点和纸质文献跨区域通借通还服务站点——苏北地区文献服务站。趁着全省构建区域共享联合体以及连云港高校教学联合体建设的东风,2009年7月连云港文献资源共享服务网在江苏省教育厅的资助下立项并开始建设。

1.1 连云港市图书馆区域集群模式概况

该区域集群首先在各个图书馆汇文系统的基础上,整合了三所学校图书馆的馆藏和读者信息,并建立了这两种信息的动态管理和更新制度。其次,在连云港当地相关部门的主导下,通过统一的信息门户来实施资源共享、管理运行、读者服务和信息发布平台,从而实现区域内高校各种载体形式的馆藏信息的集中揭示和检索,充分实现资源共知和读者信息的无缝对接。第三,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了三所学校之间的文献网上预约、通借通还,并且做到送书到馆、开放共享。第四,本区域内没有收藏的馆藏资源,通过平台可以进行链接到其他共享模式内进行馆际互借和文献互助。

连云港市图书馆区域集群以连云港图书馆学会、连云港情报学会为枢纽,三所高校联合连云港市图书馆和连云港市生产力促进局,根据目前丰富的数据库资源、特色资源以及连云港特色的历史文献资源和各个图书馆的图书情报专业人才资源,通过连云港“高校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为连云港地区提供文献信息服务。具体结构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连云港市图书馆区域集群结构图

两年的实践运行表明,连云港市图书馆区域集群借助网络和共享平台,极大地提高了各个图书馆之间互动的频率和工作效果。没有形成区域集群之前,连云港地区图书馆在市图书馆学会的组织下每年召开一次学术年会进行“碰头互动”,而现在由于要合作共享,共同面对本地区的用户进行信息服务,经常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沟通交流。该区域集群的共享平台更成为成员馆之间的交流平台,为本区域的读者更好地提供服务而群策群力。由于连云港地区图书馆联盟的物理优势,频繁互动带来资源共享的便利和各个方面的深度交流和合作,使得各个成员馆切实受益于区域集群的效益。

1.2 连云港市图书馆区域集群模式分析

1.2.1 具有区域信息集群的资源基础

该共享服务网包括三所高校、一个市图书馆和市生产力促进局,有两所高校新建了馆舍,软硬件设备以及藏书总量都有很大的提高。

表1 连云港高校文献信息共享服务网图书馆的基本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连云港地区各个图书馆共有馆舍面积78904 m2,纸质馆藏约240万册,此外还有16种电子资源,包括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优秀博硕士论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超星数字图书馆、读秀、Elsevier、Springer-LINK 和 EBSCOhost等等,这些丰富的电子资源完全能够较好地为该地区的区域共享合作提供各种文献信息资源保障。

1.2.2 具有政府主导的地缘关系

连云港市区域集群所包括的三所高校均聚集于连云港市东部新城区,具有良好的地缘优势。因此由于行政区域相同,三所高校的社会组织和经济文化背景是类似的,用户的需求也有相近性,因此各个成员馆容易达成共识,也容易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和扶持。

1.2.3 具有特色化的信息资源

该区域集群内的成员馆均具有自身的特色馆藏资源,淮海工学院图书馆承建了JALIS三期特色数据库项目建设——海洋专题数据库,是江苏省数字化图书馆海洋与核能文献服务中心。连云港师范专科学校以地方语言文化为主要专业特色,而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则以培养专业技能为主要的办学特色,因此,各个高校各有所长,具有各自特色化的信息资源[2]。

2 基于“局部桥”理论的区域图书馆集群“结点”战略

2.1 局部桥理论的概念

一般来说,连接两个群体的关系是弱关系,如果其数量很少,该关系则可能是桥或局部桥。在一个关系网络中,如果去掉某两个行动者之间的关系,那么整个网络就分为两个独立的子网络,我们就称这个关系为“桥”(Bridge)[3]。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搭桥”行为屡见不鲜。而“局部桥”(Local Bridge)的定义则是:如果n大于2并且是连接亮点的(除了已存的连线之外)最短途径的长度,该现存关系就是度数为n的局部桥[4]。由此可见,局部桥的度数最少为3。在图1中存在多个桥,如 AB、AC、AD、BE、BF、CG、DH、DI都是桥。

图1 桥

图2 局部桥

图2 中不存在桥,却包含很多局部桥。P1-P2之间不是局部桥,因为P1和P2两点之间除了现存的直线关系外,其余最短“路径”为2,因此不满足“局部桥”的定义。P1-P6之间是度数为6的局部桥。因为根据“局部桥”的定义,如果不考虑P1和P6之间的直接关联而去分析从P1出发最少经过6个“途径”(paths)才能到达P6。因此假设P1希望将某种信息传递给P5,则他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及P1→P2→P3→P4→P5或者 P1→P6→P5。途中经过的中间人越多,成本越高。因此,最理想的模式就是将信息通过P6传递给P5。

在现实网络中,桥和局部桥都是信息的通道,是资源共享与交换的关键环节,所涉及的行动者能够控制资源的传递,因此对于区域图书馆信息集群共享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2 “局部桥”理论促进区域图书馆集群服务过程功能优化

“局部桥”理论的本质体现在非同质区域图书馆集群建设中,由于条块分割、行政区划导致的“信息孤岛”,这些“信息孤岛”之间缺乏联系,如果馆与馆之间产生联系,就需要通过一系列的途径,因此会出现“链接”冗余。如在连云港市文献信息共享服务集群中,虽然该区域集群覆盖了全市所有的图书情报机构,但是淮海工学院图书馆属于省教育厅院校,职业技术学院和师范专科学校均属于市属院校,市图书馆属于市文化厅主管,而市生产力促进局属于市科技局主管,由于行政归属以及各自服务的读者主体和层次的差距,因此区域内的图书情报机构要刻意在各个“信息孤岛”之间建设很多中心节点来“搭桥”、“建桥”和“护桥”[5]。

2.2.1 搭桥

在区域图书馆集群建设中,通过建立专门的信息共享平台来实现区域内机构的连接。连云港市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服务网通过文献信息共享网络平台进行区域内各个机构文献信息共享和原文传递,为本地区著名的四大药企(恒瑞、豪森、天晴和康缘)科研工作者“搭桥”[6]。

2.2.2 建桥

现代化的各种信息交流平台和工具都可以实现建桥的作用。如通过淮海工学院的“科技查新”工作,与本集群内的其他机构进行连接建桥,实现整个区域集群的文献联合战略,为整个区域内的科研工作者服务。

2.2.3 护桥

建立的桥梁关系是否需要维护?这与很多因素有关,与各个桥的性质有关。需要对桥进行持续的维护。如以淮海工学院图书馆为主要承担者的连云港市区域信息集群要始终主动跟踪本地区的信息需求,主动维系各个机构之间已经存在的桥梁途径,利用自身的信息资源和教育资源优势,为连云港地区教育和经济服务。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区域图书馆集群通过实现“结点”战略,能够实现集群内信息功能的最大化,从而实现本集群内资源较强的网络连接度。

3 有效维护局部桥、跨越结构洞,实现资源共享

区域图书馆集群由于缺乏高效、良好的组织协调管理机制,在管理上存在条块分割、自成体系、相对封闭,同时由于各个成员馆各自的行政性投入差别很大,有的还存在很多资金协作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目前的图书馆区域集群仅仅依靠签署共享协议,没有任何约束及激励机制,因此整个机构一般处于零散状态,难以协调和应付区域图书馆集群共享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情况,难以保证其有序性运行,更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需要对区域图书馆集群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对连云港区域发展提供有利的文献保障。同时由于区域图书馆信息集群内部存在局部桥,作为区域图书馆信息集群应该尽力跨越这些局部桥,消除局部桥内部存在的结构洞穴,以更好地推动区域图书馆信息集群的共享发展,笔者认为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连云港市政府部门出台相应的政策给予行政支持。使得区域集群内的每个成员馆在各自纵向共享的基础上,实现区域横向的跨越、互相联合,最大限度地实现集群内的资源共建与共享。

(2)在本区域内的各个企业和科研院所中,扩大本区域集群的宣传力度,特别是咨询企业和网络,提高在本区域内的知名度,并且帮助这些机构在本区域集群的共建共享活动中受益。

(3)正式成立本区域集群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委员会,委员由成员馆的领导担任,在领导层面上负责沟通与协调,使得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每个成员馆的利益不受损害,在行政业务层面消除结构洞的鸿沟。

[1]高 凡,徐引篪.图书馆联盟的社会网络资源配置[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3):14 -16,27.

[2]朱 红.对地方高校图书馆参与重点学科建设的探讨[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3):20 -23.

[3]Granovetter M.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73,78(6):1364.

[4]Granovetter M.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73,78(6):1365.

[5]刘 军.局部桥和结构洞:意义、测量及拓展[A].改革开放与中国社会学年会获奖论文集[C].2008.

[6]宋海沂.区域图书情报机构联盟嵌入人际网络的信息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11,(3):90-95.

猜你喜欢

连云港市连云港集群
连云港杜钟新奥神氨纶
连云港市实施“智云安全护航工程”
5.连云港卷
江苏连云港:为农民工送上“寒冬暖查”
连云港:为农民工讨薪“撑腰”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莲年有鱼》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