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文化的创新及其路径选择

2013-12-06徐春宁李玲华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体育精神体育文化

徐春宁 张 波 李玲华

(辽宁科技大学 体育部,辽宁 鞍山114051)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1]。高校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人类优秀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体育文化具有广泛的参与性、自身的独特性,可以直接为高校提供服务。高等学校的首要目的是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精英人才,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离不开体育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就像哈佛学者所说,虽然体育活动和课堂学习的特点和目的各不相同,但其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促使学生超越社会和经济的差异而最终走到一起的场所[2]。通过对优秀体育文化的传承以及创新会对学生形成不同的内在影响,进而形成对文化创新的认识和认同,并最终内化为自我的体育价值取向,促使学生不断形成终身体育能力的行为准则。

1 高校体育文化的界定

高校体育文化来源于校园文化与体育文化的糅合,是文化的下位概念。既具有校园文化的属性,同时有不可避免的带有体育文化的特征。校园文化是以师生为活动主体,以课内外活动为载体,以校园为活动空间,以校园精神为核心师生共同创造的校园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总称,是一种群体文化,同时也是一种亚文化群。对于体育文化,从起源到不断完善与发展,在加上近代以来以竞技体育为主导的西方体育文化的渗透,现在学术语系中的体育文化具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体育文化主要指体育在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体育物质文化、体育制度文化和体育精神文化的财富总和。狭义的体育文化主要特制体育精神文化的范畴。因此,基于校园文化和体育文化的融合,高校体育文化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高校体育文化的广义是指高校师生经过长期实践而创造出来的体育物质文化和体育精神文化的总和;高校体育文化的狭义是高校师生在长期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有一定特点的价值观念、体育生活方式、体育行为模式和体育意识等体育文化现象[3]。

2 高校体育文化的创新

2.1 高校体育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体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处在人类文化的不断变化之中,每一次文化的变迁都会对体育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也使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文化”是一个常变常新的概念,只要人类社会在不断前行,“文化”即始终是一个不断出新的“人化”形式,它既可以表现为体育文化自身的发展形态,又可以体现它的整体内涵[4]。受现代高校实用主义目的影响,高校体育文化的创新存在不足。

2.1.1 高校体育文化价值观念变异

高校体育文化价值观念,是指以自身需要为尺度、以体育实践为主体对体育客体价值层面的认识。不同的时代,受不同的核心价值思想的制约和影响,高校体育文化价值观念会出现变异。从最初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锻炼身体,保卫祖国”为核心的价值观;到现在“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更至如今的体育教学中“重形式轻内容”,体育评价“重数据轻学生的健康实际”。高校体育教学已经陷入了“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导致高校体育文化价值极度缺乏,进而出现变异。

2.1.2 高校体育文化发展趋同化

近几年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扩张发展,导致在校学生人数越来越多、校园面积越来越大,其相应的配套设施却相对滞后,尤其是作为校园体育文化传播重要载体的体育基础设施更是缺乏,缺乏统一性和多样性,而统一性和多样性恰恰是高校发展的生机和活力所在。高校体育文化的传播出现偏差,在体育课程的设置上过度追求片面化、盲目化、时髦化,而忽视一些具有民族传统的、健身价值高的基础体育项目;忽视自身发展实力,以追求竞技体育为发展目标,其结果往往成为竞技体育圈的看客。高校本身就是对青年大学生身心进行全方位塑造的过程,体育文化更应该彰显高校自身个性的发展。

2.2 高校体育文化创新的必然

体育文化是人类发展过程中优秀成果的积累,存在于高校校园中的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准则和价值观念更应该得到顺利的传递。高等学校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在理性审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基础之上进行不断的扬弃,并根植于肥沃的土壤才能实现体育文化的不断创新。高校作为当下最优秀文化的聚集地,必须具有“破与立”的勇气,在体育文化的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之间进行糅合,进而在高校师生的“文化自觉”中形成具有张力的文化特征。当今的世纪是创新的世纪,而高校体育文化创新的关键就是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以人为本”,让学生在参与中逐渐感悟体育文化的内在魅力进而养成锻炼的习惯,以学生身心全面协调发展为主线,在具有人文氛围的体育实践中认识体育的价值,培养适应社会竞争中所需的各种素质。

3 高校体育文化创新的路径选择

3.1 发展方式:优秀体育文化的传播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民族,在千百年的人类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丰硕的优秀文化成果。作为人类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有利思想武器,文化体现了本民族特有的实践方式。体育文化是人类在长期与社会互动过程中产生的改造自身最重要的武器,理应在高校得到广泛的传播。高校以其较为典型的开放性、传播性、辐射性以及对外部体育文化较强的吸收和融合能力,从而为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奠定了一个绝好的交流平台。如果把潜意识形态的民族传统文化提炼并融入到日臻完善的高校体育教育体系中去,不管是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还是对于发扬民族传统文化来说,都将受益非浅。汲取传统体育文化中“修身、养性”之功能,结合以奥林匹克精神中“更高、更快、更强”的的竞争精神,在高校这一培养社会精英人才的热土,彰显体育对于现代大学生强身健体的功能,并从中潜移默化的对大学生的内在体育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进行渗透。通过新闻媒介、学校宣传栏、纸质报刊和杂志,以及聘请体育领域取得优异成绩的世界冠军、奥运冠军与学生进行亲密接触,从校内外、运动技能和体育思想对学生进行影响,只有对优秀体育文化的再加工,才能转变为学生内在体育修为的逐步提升,达到高校体育文化的再传播。

3.2 发展载体:体育教学、群体活动和体育文化节的举办

高校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离不开高校体育教学、群体活动和体育文化节的举办,要以逐步提高体育教育教学质量为依托,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群体活动为路线,以校园内蓬勃兴起的体育文化节、健身健美操、武术热、球迷协会等多种形式的俱乐部和休闲体育运动项目为突破口,对校园体育文化进行再创造。

3.2.1 重视校内竞赛的辐射作用

高校校内竞赛是对某一阶段学校体育共组的大检验,校内竞赛的主要表现形式有综合性运动会、个单项体育竞赛和教职工体育比赛。通过各种竞赛的举办,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攀高峰、挑战极限和战胜自我的意志品质,再通过体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引导,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对体育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3.2.2 重视学生体育社团的引领作用

体育社团是在高校领导部门的宏观指导下学生有组织成立的、以健身和丰富课余文化生活为目的的课外体育活动小组,是学生扩展视野、健身娱乐、交友的理想天地。它是实施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途径,积极开展课余体育社团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学到不少知识,而且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应该认识体育社团在校园文化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学校应在政策、场地、器材和资金方面给于倾斜,确保体育社团顺利开展。这会无形中营造一种人人参与、人人收获的良好体育风气,更会带动更多的学生投身在体育文化建设中来。

3.3 发展目标:再造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现阶段,受竞技体育金牌化的影响,高校体育课的发展陷入了困境,这种唯金牌论的思想正在成为当代大学生体育价值观的核心思想。因此,应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弘扬体育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文化观念,应该采取积极措施加强体育文化理论研究,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开设体育人文素养修为方面的专业课,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评价上,优化评价体系,“轻技能、重品行”,着重提高大学生的内在修为和良好的健身方式。

3.4 发展归宿:大学生终生体育能力的形成

大学生体育能力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既包括自身的体育运动技能、自我体育锻炼能力、自我体育评价能力,更包括优秀体育文化的传播能力,因此,对于大学生体育能力的养成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多渠道、全方位、长时间的潜移默化才能形成。

4 高校体育文化创新应注意的问题

4.1 注重民族性与时代性的融合

当代中华民族体育精神是我们在引进、消化、创新和发展现代体育运动实践中,逐步产生和积累的体育文化精神成果。在高校体育文化传播上要注意民族性和时代性的融合,不应盲目夸大自身民族所特有的体育文化,更不应该对外来体育文化持排斥态度,切实汲取代表中华民族体育精神的民族体育文化。在传播主体上应立足本民族的特有文化,并对西方体育文化加以糅合;在传播方式上,始终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体育精神摆在体育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在传播路径上适当的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体育文化成果和人物,注重民族性与时代性的融合。

4.2 注重人文关怀的生命价值取向

高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以及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彰显人文关怀的生命价值取向。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体育工作要切实把满足全体师生对体育的内在需求出发,切实尊重和保障全体师生的体育文化权益。体育文化发展归根到底是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因此,体育文化发展战略必须具体地体现人的全面发展,既要关注人的体育精神需要的良好满足和体育文化潜能的良好发挥,又要关注人的体育道德和体育文化素质的提高,为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当代大学生做出贡献。

4.3 注重文化认识和文化认同

文化认识也称之为文化触动,文化认同也称之为文化感动。高校体育文化的创新需要大学生对优秀的体育文化产生文化触动;其次就是感动者需要具有极高的人文修养。低层次的生活人群对于触动只是表面的迎合,而非内心的悸动,而人文修养高的人群往往会被优秀的体育人物和事迹产生触动,只有对体育文化产生触动,才会进而产生文化感动。

5 结语

高校体育文化的创新是新时期体育文化与高校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是统一于社会文化发展大背景下时代精神的进一步升华;是体现以民族文化为核心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再发展。高校体育文化的创新要处理好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社会文化的关系;要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要培育师生员工的体育文化创新意识,培育独具特色的大学体育精神,并使其渗透到高校崭新的校园文化建设行为主体和各种文化载体中。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十七大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莫顿·凯勒,菲利斯·凯勒.哈佛走向现代:美国大学的崛起[M].史静寰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57.

[3]蒋国勤,翟春.科学发展观视阈下高校体育文化创新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29(6):37-38.

猜你喜欢

体育精神体育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拼搏热血的灵动之美
年味里的“虎文化”
真正的体育精神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谁远谁近?
我们的“体育梦”
真正的体育精神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