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运动员文化教育的缺失与发展对策*

2013-12-06于文谦丰子淇杨君子

体育教育学刊 2013年4期
关键词:竞技运动员体育

于文谦,丰子淇,杨君子

(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我国运动员文化教育的缺失与发展对策*

于文谦,丰子淇,杨君子

(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运动员文化教育不仅关系到运动员个体的未来发展,同时也关乎到我国竞技体育能否可持续性的发展。在对运动员文化教育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分别进行了制度层、思想层与物质层的解析基础上,提出了强化运动员文化教育制度、加大资金等物质资源投入、重塑运动员文化教育意识等发展策略,为我国运动员文化教育与保障体系的建立提供借鉴。

运动员培养;文化教育;保障体制;教育缺失

改革开放多年来,我国体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辉煌的成就,但在由竞技体育大国向强国迈进的进程中,在“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理念的指导下,竞技体育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水平问题以及运动员退役再就业等问题日益凸现,成为制约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运动员成长过程中“学”与“训”的矛盾,进而导致文化教育的缺失。有效解决运动员文化教育问题,不仅涉及到运动员退役后的前途,更与我国竞技体育能否健康发展休戚相关。如何保证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全面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成为当前体育人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1 我国运动员文化教育现状

竞技体育所产生的金牌数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尤其是在奥运赛场上。随着我国的崛起,已经彻底摆脱东亚病夫的羸弱状态,经济实力稳步提高,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GDP水平也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但是也应该清醒认识到我们在竞技体育方面的急功近利,只注重运动成绩,忽视了运动员的文化教育,这种“竞技教育”的“大跃进”虽使成绩大幅度提高,但是运动员的“软实力”也亟待提高。文化教育水平是制约运动员运动生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运动员的逻辑能力和理解能力相对较差,以至于当运动技术水平在单纯的技术层面达到顶峰时,心理素质和文化修养并未同时提高,从而导致行为偏差和运动成绩的不理想。例如,2012年12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国乒乓球文化发展论坛当中,中国乒乓球女队总教练施之皓在大会的主题报告中一再强调,“正常情况下运动员小学应该上完,但很多人连小学都没上完。运动员智商都很高,但如果文化程度低,乒乓球以外的东西知道太少,思想就太局限。”

另一方面,在社会与媒体将关注更多的聚焦于少数奥运冠军的时候,却往往遗忘了在其身后更为庞大的运动员群体。这些默默无闻的运动员,在数十年的光阴中为竞技体育事业做着不懈的努力,却往往由于机遇与伤病的原因未能登上最高的领奖台。甚至,落败后的退役也未能给他们带来相应的解脱与重生,社会上关于运动员退役后以卖金牌为生、街头卖艺度日的新闻不时出现,这些运动员有些是生活上遇到了困难,有的出现行为偏差的原因是为了炒作和报复。当这些现象发生时,我们不能一味的指责运动员,而更应该反醒种种问题的原因。

从运动员进入体校直到退役,其生活只有日复一日的重复着训练与比赛。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运动员没有获得优异的成绩,那就意味着失去了继续攀登竞技体育金字塔的机会,而另一方面却又耽误了学业,为其退役后的“出路”埋下了深深的隐患。在缺乏最基本的教育积淀和文化根基不牢的情况下,一旦运动员们走出单一刻板的竞技训练生活进入社会时,处处受到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的制约,最终在社会竞争中再次被淘汰。尽管部分高水平运动队为运动员提供了上大学的机会,然而所谓的“上大学”却也仅仅是讨得一张文凭而已。

2 我国运动员文化教育缺失的缘由

2.1 制度不健全,执行力亟待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为解决运动员文化教育问题,国家从政策上进行了完善,并制订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建立及时反馈评价体系,为运动员的文化学习生活创造诸多的便捷条件。这些政策、法规和评价体系的建立同时也使我国在运动员文化教育的保障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尽管如此,我们仍然面临着下级执行力度孱弱的问题。

在建立了多层次、多渠道的运动员文化教育体系的同时,也解决了运动员进入大学学习方面的困难。在相关政策下有了体育单招、优秀运动员免试入学、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等措施。这些措施大大缓解了运动员上大学难的问题,使他们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些措施虽然给运动员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渠道,方便了运动员的文化学习,但是也由于历史及体制等因素的影响,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运动员在文化教育和运动训练之间的矛盾,运动员依然承担着大运动量的训练任务。教练员的思想依然落伍,很多运动员退役后进入教练员队伍,使得科学化的训练难以进行,运动队水平难以提高;金牌至上的训练观念依然普遍存在,即使运动员按照相关政策进入大学学习,其文化水平离相应的文化学习要求也相差很远。对于退役的大部分运动员来说,因文化基础太差往往没有能力学习相关课程。运动员的文化素质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很多运动员因为文化素质水平低造成了就业难、适应社会难的现象,运动员退役后的出路成为体育系统难以解决的顽症。

2.2 物质投入失衡

计划经济时代,为争金夺银而进行的三级训练网络体制是最为典型的问题。由于我国当时的经济实力并不是很强大,为了短时间内有所突破,便选择以“物质刺激”、“金钱诱惑”、“利益挂钩”作为激励手段,导致全国各省、市、区的体育类院校开始投入大量的时间在训练上,而忽视了大部分运动员的正规文化教育。在相对较为“机械”的运动技术习得的过程中,运动员本身的“器物化”、“工具化”现象日趋严重,运动技术精湛与精神文化匮乏的强烈对比,俨然使运动员已经成为金牌利益和锦标主义驱使下的“单向度的人”。对于运动员而言,“物质的刺激”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金钱的诱惑”也能使其不遗余力奋勇拼搏,“利益挂钩”更是使运动员和教练员共甘共苦克服困难,但这样的手段也直接导致了教练员和运动员训练思想的异化。在举国体制所遮蔽的利益支配下,运动员“文化教育”的投入实际只是一种附属环节,各个基地和相关学校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实际上只是打着教育的“幌子”,而真正传授给运动员并能为运动员所接纳的文化教育内容收效甚微。

回首我国早期的竞技体育,由于科学技术的短缺,不得不依靠国家的人口资源优势,采取人海战术来不断扩充竞技人才基数,巩固项目优势,这便直接导致某些项目高水平运动员的过早退役,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再者,现如今国家和各基地对于各训练和各种比赛的投入是巨大的,从省级比赛、锦标赛、大运会、全运会再到亚运会和奥运会的比赛成绩的获得往往投入巨大。另外,运动员与教练员之间则普遍存在着产权分配的认知差异,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奖金分配的纠纷。尽管我国在优秀运动员培养的文化教育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进行保障,教育模式也由单一化逐渐转变成多层次、多样化、多渠道的新模式,但依旧存在着诸多问题,致使我国运动员文化教育难以与社会需求很好地结合起来。

2.3 技术提升与精神匮乏的单向度发展

竞技体育的超越理念是其存在于人类竞技体育精神层面的核心基石,然而人类社会与人类文明的组成元素是多样的,五彩缤纷的,正是因为不同的精神文明才形成了波澜壮阔的人类文化与人类历史,超越与竞争固然助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车轮,但人性中的真、善、美,团结互助、和平与发展等具有人类共识性的品质才使得这架马车行使得更加平稳。运动员在追求卓越的时候更应学习人类社会几千年来形成的文化精髓。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竞技运动员唯一的目的在于追求体能、技术上的超越,这一动机在金牌主义、锦标主义、利益、金钱等诱惑的助推下更显突兀。

我国竞技体育在政府的管理下,从国家到地方全面实施:奥运会战略、全运会战略、省运会战略、各市运会战略等为金牌、成绩而制定的“战略”,而在精神层面的指导政策、方针等缺失严重,基本忽略运动员的精神诉求。衡量各基地、院校竞技体育实力、教练执教能力、运动员能力的唯一评价标准是金牌的数量,夺取金牌成为各基地、院校的主要工作目标。而背负这些“金牌”的人的精神家园却一片荒芜,长年累月的备战和各地区分站赛使得运动员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文化学习,何谈对竞技体育基本精神的领悟。“学与训”的矛盾久而久之,导致形成了“只管训练,不管文化,无暇精神”的极端人才培养理念,导致社会对运动员产生偏见。不科学的人才培养理念,不仅造成了运动员的文化素质低下与精神层面发展失衡,还导致近年来我国多个项目后备人才成绩提升较慢而不能成为高端的竞技体育人才。

3 我国运动员文化教育缺失的对策

3.1 以健全的制度保证为基础

面对运动员文化教育这一长期困扰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发展的问题,获得政府部门的支持并制定相关政策,无疑是极为重要的。2010年3月《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这一政策文件的出台,已经提出了拓宽体育运动学校运动员培养输送渠道、构建和完善运动员职业转换社会扶持体系等更为明确的政策要求。而《国家队运动员素质教育方案》则更是在对运动员文化教育现状进行深入调研分析基础上提出的更为具体的改善措施。此外,田麦久曾经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出了解决退役运动员安置问题的提案,呼吁社会关注运动员的就业问题。邓亚萍也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采取切实措施,做好退役运动员安置工作的建议》的提案。虽然各总局都在大力支持,但只有提高我们培养人才的质量、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才能使这项工作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不可否认的是,现有政策文件的颁布与实施,对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性。然而,竞技体育发展环境的日趋复杂化、运动员群体的加速扩充等现实问题的增多,也使运动员文化教育与保障机制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现实困境。因而,有关政策文件与相关法规的构建与实施,也必须顺应现实的发展变化,力应进一步确立运动员文化教育与退役保障长效机制。

3.2 加大对运动员文化教育的投入力度

有了完善的相关政策与思想观念的转变,对运动员文化教育与保障体系的构建而言,更为直接的措施便是政府资金投入这一经济基础的确立。毋庸置疑,在举国体制的大环境下,我国运动员培养体系的构建一直都是国家关注和扶持的重点,但在资金的投入和分配上还有失偏颇,过多的偏重于运动员训练的投入而令文化教育工作备受冷落。据了解,我国业余训练人均经费约为2800元,而同期我国教育经费支出中高等教育年人均经费15000元,高中3800元。国家对一个运动员的投入仅相当于一个高中生的3/4,还未达到一个大学生的1/5。在体育经费和教育经费的年增长率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对于业余训练的经费投入与对优秀运动员的投入,特别是教育的投入差别日益增大。全国业余训练经费普遍不足、经费紧缺导致教练员和文化课教师工资待遇低下和体育场馆器械陈旧等,已严重影响到业余训练的质量。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于运动员人才培养的资金分配与财政扶持工作,既为运动员文化教育的开展奠定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也为日后更为成熟的运动员文化教育体系的构建提供更为可靠的物质保障。

3.3 培养运动员主动学习的意识

多年的摸索和实践经验证明,解决我国运动员退役后发展问题的办法有很多,但最为根本和实际的办法应从运动员本身出发,做到以人为本。从生物学的角度上看,人类体能开发的潜力是有限的,而智能的潜力是无限的,当运动员体能达到极限时,智能的补充对运动成绩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而我国目前的训练体制在金牌和利益的趋势下,一味的注重开发运动员的体能,忽视了其智能的开发,导致运动员文化水平的低下。因此,整体训练环境的改善则是目前的主要任务,最为关键的就是提高运动员学习的主动性。

[1]宁克强,魏如芳.人类文明的呼唤: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当代审视[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9.

[2]马思远,卢元镇.中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链断裂和倒置现象研究[J].运动,2011(9):1-4.

[3]熊晓正,邹月辉,刘媛媛.以科学发展观审视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经验[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8):5-9.

[4]楼燕.浙江省优秀运动员职业生涯指导与规划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54-56.

[5]孔祥.高校体育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反思[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92-94.

Education Deficiency of Athletes in China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YU Wen-qian,FENG Zi-qi,YANG Jun-zi
(Sport Dept.,Liaoning Normal Univ.,Dalian 116029,China)

The paper analyses the problems of the current education of the athletes in China in the aspects of sys⁃tem,thought and material and proposes to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of the athletes,raise more investment and re⁃shape the education awareness of the athletes.

athlete development;culture education;guarantee mechanism;education deficiency

G80-05

A

1672-268X(2013)04-0024-03

2013-05-1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2CTY005)。

猜你喜欢

竞技运动员体育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我们的“体育梦”
花与竞技少女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
同台竞技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