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号朋 师者的坚守

2013-12-05

北京观察 2013年5期
关键词:参政议政房屋论文

文/本刊记者 张 涛

“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别人如何看待他,苏号朋也计较不了许多,不过我想对于苏号朋而言,倘若学生们都能明白他的良苦用心,他才会真正地欢喜不尽吧。

“性恬淡好古,弗趋荣利”。这段话用在苏号朋的身上再贴切不过了。的确,青灯苦读、南山怅卧、竹林谈玄、河畔问天,那些中国传统士大夫最宁静、最渴望的归宿,苏号朋无一例外地都憧憬过。在他的眼里,人生不需要多么壮怀激烈、独步一时,只要有一间安静的小屋,一张平整的书桌,能够让他静静地读书就已经足够了。

我的世外桃源

“我是山东济宁人,从1988年到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上学,从本科读到硕士,又从硕士读到博士,一共在那里上了十年,毕业之后就到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工作,可以说一直就没离开过学校。”苏号朋这样为我介绍说。

苏号朋是北京市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民商法法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还是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法学会旅游法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房地产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北京市仲裁委员会仲裁员、朝阳区青联委员。如此之多的头衔,使我万料不到他的经历竟是如此简单,既没有上山下乡,挥汗如雨的艰辛,也没有求学还是下海,何去何从的彷徨。从学校到学校,从学生到老师,一切都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平静得不能再平静了。

“我记得在我读完硕士将要考博士的时候,曾经想要离开中国政法大学,并非是因为那里不好,只是在一个地方呆得久了想要换一个环境,多积累一些人生的阅历。我当时报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法学研究所,虽然我也考上了,但是因为那里要我每年缴纳一万多元的学费,由于我当时还担负不起,于是就仍然留在了中国政法大学。”苏号朋的这段回忆,大概可以算作他许多年中最大的波澜了,虽然我知道他也为了积累更丰富的人生阅历努力寻求过改变,可是平静的命运天然选择了他,他也天然地选择了这种命运。

其实,苏号朋的人生原本可以有许多选择的。早在他读博士的时候,博士还是凤毛麟角,整个中国政法大学的博士加在一起,也不过十余人而已。当时年轻的他前景广阔,进入国家机关部委、高级法院,让事业得到更高更快地发展完全不是什么问题,但是他选择了学校。苏号朋是民主党派成员,参加工作之后也接到过许多邀他去政府机关和司法机构任职的邀请,他也都婉言谢绝,依然选择留在了学校。

“相对于机关中诸多的应酬,我还是更喜欢学校这种安静的环境,在现在如此浮躁的社会环境下,我觉得学校就是我想追求的那种清净、简单的世外桃源,在这里,我能够真正的潜下心来去读书、做学问,思考问题,而这些正是我想要的。记得朱基总理退休之后曾说过:‘这么多年做下来,我还是觉得想当一名大学教授。’而我现在就是一名大学教授,我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苏号朋平和地说道。

最严苛的老师

我初见苏号朋的时候,恰逢他在给学生指导论文。起初,我并没太在意,直到那位同学离开之后,苏号朋提起这事时才说到,他已经让那位同学把论文改了四遍了。

“都四遍了,您对学生论文都这么严格吗?您的学生一定都非常恨您吧。”我半是认真半是开玩笑地说。

苏号朋略显尴尬地说道:“估计是吧,我对学生的确是比较严厉的。现在大学招生比较多,学生的整体素质一直呈下降趋势,学校里厌学风气日盛,有的学生恨不得今天上学来,明天就想上班挣钱去。这样的风气让他们很难沉下心来学习,我要是再不对他们严厉一点,他们就更一无所得了,也就失去了上大学的意义。”

苏号朋对学生的严格是一贯的。以毕业论文为例,不管在别的老师那里是什么情况,也不管学生认为他如何迂腐、不知变通。只要是他带的学生,论文不合格就必须修改,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三遍,直到把论文修改到他认为合格了为止。他曾在回复一位学生的邮件中写道:“做事是做人的表现。”从他的这句话中,我们不难看出他的良苦用心,他并非想为学生的学业设置无端的障碍,而是想通过他的严苛,将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的人生观念传达给每一位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认真、负责的人。

“我在读书的时候,老师对我的言传身教让我终生受用不尽,他们严谨认真的态度和求真务实的作风深深地影响了我,我也希望通过我延伸他们的影响,让我的学生也都成为做事认真负责任的人。我之所以让他们总是修改论文,是想让他们明白,成功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他们应该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当然,或许有的学生不会理解,认为社会大环境如此,这样的老师太不跟形势了,但我想总会有人理解的。”苏号朋不无失意地说。

其实对待学生苏号朋也不是一味的严苛,他所展现出慈和的一面同样让人感佩不已。据了解,曾经有位东北的学生,大学毕业之后失业在家,仅靠媳妇卖菜微薄的收入维持生计,在他无路可走的时候,苏号朋给予了他极大的鼓励与指导,支持他考上了研究生,改变了家庭的窘境。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只不过苏号朋不愿多谈而已。

“我可能天性比较喜欢帮助人,就拿政协委员来说吧,委员参政议政是很耗精力的,但是委员们依然有热情去参政议政,其实这也是在帮助别人,只不过一个是帮助个人,一个在帮助整个社会而已。”苏号朋这样解释说。

感言政协

据了解,苏号朋在担任政协委员期间,他一直积极建言履职,发挥自己参政议政的作用。曾多次就法律、民生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在参政议政多年之后,苏号朋也积累了丰富的履职经验。对于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政协委员,如何提出高质量的提案,也有了许多独到的见解。

苏号朋认为:参政议政首先要有深度。不能像新闻一样跟风,出现了某个热点,所有人就一窝蜂的都去关注,致使忽略了许多其他问题,造成更多的弊病。只有比别人看得更远一点,想得更高一点,参政议政的质量才能得到保障。第二,参政议政需要与自己的专业相结合。政协每年的调研课题很多,包罗了北京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为委员们参政议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素材,但兴趣和参政议政是两回事,委员的专业领域有限,不能因为自己对哪一方面有热情就去讨论和建言自己所不懂的领域,这样参政议政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只有把参政议政与自己的专业领域相结合,才能提出更高水平,更具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苏号朋还对他目前所关注的房屋租赁市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北京市一直比较关注房屋市场的买卖问题,但是对于租赁市场则关注不够。房屋的买卖市场与使用市场是一体的,房屋买卖市场的调控必然会影响到房屋租赁市场。目前,北京对外来人口实行限购政策,对于许多不符合购房标准的外来人口来说,只能选择租赁房屋。而当大量的外来人口选择租房的时候,必然会致使房屋的租金上涨,进而形成一种无序的状态。所以在房屋租赁市场方面也需要加强监管。

“现在有些刚毕业的学生,留在北京工作,本身收入很低,租不起大的房子,于是就有许多房屋中介公司把房屋随意隔断,甚至将一个好好的两居室隔断成七八间,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了火灾逃都逃不掉。这些问题都急需得到重视。”苏号朋举例说。

中国的传统文人往往有一种嗜好,他们不领官俸,不入庙堂,却甘愿为乡里或来自四方的学子们教授经史百家、人伦物理,他们甘守清贫以立身,言传身教以立德,或许他们不能大名播于海内,但其德操却足以为万世所仰。不知怎的,我乍见苏号朋时,便觉得在他的身上颇有这种先贤遗风,那种高雅幽逸、超然物外的理想化人格在他的身上尤为明显。在喧嚣的现代社会,能够不改初衷,矢志不渝地坚守自己的信念,珍视自我人格本已属难得,更何况他还有教化学生,感染他人的素志,有为国家保留一股清新之气的宏愿,如此心性,怎不让人感佩。

心乱是因为身在尘世,心静是因为身在道中。在喧嚣的世间,只有坚守最本真的自我,才能够宁静怡然地安于所处之境。只是“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至于别人如何看待他,他原也计较不了许多,不过我想对于苏号朋而言,倘若学生们都能明白他的良苦用心,他才会真正地欢喜不尽吧。

猜你喜欢

参政议政房屋论文
UMAMMA历史房屋改造
房屋
关于开展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政治效能研究的若干思考
转租房屋,出现问题由谁负责?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既要把握正确方向又要“接地气”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当前民主党派参政议政面临的困境及对策思考
奇怪又有趣的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