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社会责任下的公司财务管理机制

2013-12-05

商业会计 2013年4期
关键词:相关者利益财务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 江苏徐州221116)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企业为了扩大规模,赚取财富,一直将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自己的经营目标,忽视了社会责任的承担。进入20世纪后,全球变暖、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环境问题频发,职工生活无法保障、顾客及债权人权益受到损害等社会问题也日益严重。人们开始反思:一味追求利润而忽视企业的社会责任是否是正确的?理论界也由此掀起了关于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讨论。在现实中,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以及人们的正常生活,为此,我国在大力倡导职业道德建设的同时,出台了一系列强制性法律规范来保障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2006年我国颁布的新《公司法》,首次从法律的角度规定了公司必须承担社会责任:“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这一法律的出台使整个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视程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2011年4月18日,温家宝总理在公开发表的讲话中强调商人的身上应该流淌着“道德的血液”,而道德正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与此相呼应,在经济学家的努力下,作为企业经营管理核心的财务管理理论也开始向企业社会责任的方向发展。

二、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理论依据

1776年,古典经济理论的代表亚当·斯密在关于“经济人”的假说中提出追逐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本质,应将利润作为评价公司管理水平与经营业绩的重要依据。这一观点自提出即得到了广泛认同和应用。长期以来,企业都将追逐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利润越多,股东得到的财富越多,相应的股东投入的资本也就越多,企业能够运用更多的资金去赚取更多的利润。表面上看来这似乎是一个完美无缺的良性循环,然而利润最大化目标的最大缺点在于没有考虑到货币的时间价值因素,且容易导致企业为追求短期利益而做出片面决策,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及世界各国对社会责任和相关者利益的日益重视,利益相关者理论出现并已成为企业治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利益相关者理论缘起于对股东中心理论的质疑与创新。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应该是利益相关者的企业,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对企业的发展进行投资,同时也分担企业的经营风险,因而都应该拥有企业的所有权。与传统的股东至上主义相比较,该理论认为企业的发展不仅仅依靠股东投入的财务资本,还依赖于其他利益相关者投入的专用性资产,如债权人投入的财务资本、经营者和员工投入的人力资本、供应商和客户投入的市场资本、政府投入的公共环境资本(如制定公共制度、优化信息指导和保护生态环境等)等。因此,在这一理论支撑下,企业不再仅仅只对股东负责,只片面地追求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而是对包括股东在内的利益相关者,如雇员、政府、社区等均承担相应的责任。

三、基于社会责任下的公司财务管理机制的变革

财务管理是企业组织资金运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其中财务关系包括由资金运动所引起的企业和各有关利益主体所发生的经济利益关系,处理好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就必须使利益相关者的经济利益达到均衡。不同的财务管理机制会影响企业向不同的方向发展,具有导向作用。因此,制定财务管理机制是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前提与核心,只有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制定财务管理方式并合理分配利益相关者的经济利益,才能优化企业的管理水平并引导企业重视其社会责任的承担。

(一)公司治理体系的变革——基于公司生态治理理论

生态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是公司治理在大自然中的体现,企业和整个社会环境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相当于公司治理生态系统,系统内的生物成份或者群落相当于利益相关者,即生态系统结构中的组分结构,不同生物成份或者种群之间通过食物网或者食物链会形成不同的网络结构,这就相当于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所形成的利益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公司治理生态就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企业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力相互分配、相互制衡以及信息相互传递所形成的治理结构和利益关系。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建立公司治理生态的多样性,是妥善解决企业与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重要内容。公司治理生态的多样性是指利益相关者种群在治理的过程中保持成员结构多样,使部分治理功能可以彼此替代,防止某一治理主体缺失或者退化后导致公司治理生态系统功能下降。要达到多样性的目标首先要扩大董事会的规模,有机会让不同利益者进入董事会,从而达到“共同治理”的目的;其次,债务融资过多不利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企业一旦存在债务,那么企业会谨慎决策,保证债务的按期归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会把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而较少考虑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另外还要注重对高级管理者的激励机制,可以建立股权和现金双重激励,股权激励将高级管理者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牢牢绑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样能够促使管理者更加关注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现金激励能够满足高级管理者的利益需要,保证其正常的生活水平,也只有这样,管理者才能够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管理企业,关注企业社会责任。

(二)财务评价指标的变革

财务管理评价体系是评价企业财务管理结果的基本标准,将利益相关者纳入财务评价指标体系至关重要。企业正常的财务评价指标包括负债能力、运营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负债能力包括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利息保障倍数、流动比率等;运营能力包括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周转天数等;盈利能力包括总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等;发展能力包括营业收入增长率、利润增长率、人均创利增长率等。但以上指标均是以企业的经济能力为核心,不能较好的评价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因而,为了保证职工的正常发展和企业缴税的正常进行,可以增加企业社会责任财务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小时工资率、工资支付率、法定福利支付率、社保支付率、资产纳税率、税款上缴率。

(三)财务报告内容的变革

将社会责任报告加入企业的年度财务报告中对外披露,真实、客观地反映公司在从事经营管理活动中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信息,推动与社会各界的广泛沟通和交流,社会各利益主体可以通过社会责任报告了解公司,加强认识,从而决定是否要将资金投入到公司中;同时也形成一种监督机制,让社会各界人士通过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来考核公司对整个社会的贡献大小,是否有虚假披露。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应至少包含以下内容:(1)公司的社会责任观及社会责任目标:针对公司整体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自我评价与反思,公司期望达到的社会责任履行目标。(2)职工权益的保护:保障员工合法权益,培育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否及时发放员工薪酬,是否根据社会经济形势提高员工薪资水平和福利待遇并为员工提供了充足的提升空间和发展机遇。(3)消费者、供应商权益的保护:按照诚实守信、互惠互利、合法合规的交易原则,与供应商和经销商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消费者提供了优质的产品和服务。(4)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通过宣传、贯彻公司环境保护政策,提高所有员工的环境意识,倡导人人保护环境,建设节约型社会;通过技术方面的改造使企业生产的产品对环境友好,并且原材料、废料可持续利用。

将社会责任报告加入企业的财务报告中有利于公司树立良好的信誉,实证研究表明,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比没有发布的企业更具有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强。

四、总结

本文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对财务管理机制进行了论述,认为在企业日益重视外部利益资源与世界性的社会责任运动的趋势下,财务管理机制必然会发生重大变革,“利益至上”、“股东至上”的财务发展目标已逐渐被淘汰,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将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不仅是有利于整个社会,也是企业长远的财务收益,应当纳入企业的长期战略规划中,为此,必须在公司财务治理、财务评价指标、公司财务报表内容等方面发生变革。

猜你喜欢

相关者利益财务
财务重述、董事长更换与审计师变更
回音壁:这篇文我很喜欢
校园篮球利益相关者的分类研究*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乡村旅游开发中利益相关者的演化博弈分析——以民族村寨旅游为例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I Love You, Dear China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商业模式设计:从共生体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