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对降低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并发症的研究
2013-12-04王彩霞
王彩霞
(宁波市第二医院,浙江 宁波 315000)
内镜下胰胆管造影(ERCP)术是常见的一种用于诊断和治疗胆总管结石方法。因其具有疼痛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被普遍应用于临床治疗胆总管结石中,但是在操作过程中对医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1]。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系统疾病,目前临床上常采用ERCP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ERCP术相对于传统的治疗方法具有显著的优势但若在术后出现并发症同样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在术前及术后施行预见性护理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期间,选择来我院就诊患有胆总管结石需进行ERCP术的80位患者,其中有男性52位,女性28位,平均年龄为47.9岁,平均体重为59.3 kg。其中有47例为单颗结石,15例有两颗结石,11例有3颗及3颗以上结石,另有7名患者合并有胆囊结石。80位患者的身体素质相近,不伴随有其他可能影响研究的合并症。
2.方法。将这80位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各40人,对照组进行正常的手术护理,观察组除进行常规手术护理外另加预见性护理。常规护理的内容主要包括手术前准备、手术过程中与医生的配合及及时了解患者情况、手术后观察患者体征及恢复情况等。预见性护理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着重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并进行针对性地护理。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患者在男女比例、年龄、体重、自身身体素质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观察指标。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情况如是否出现高淀粉酶血症、急性胰腺炎、胆道继发感染、消化道出血及穿孔等现象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等各项临床指标。
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软件包处理分析数据,术后并发症和满意度情况采用x2检验比较,其余指标采用t检验比较,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 果
1.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手术成功率的比较。由统计所得数据可知观察组结合预见性干预的患者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患者少,且手术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显著意义。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住院时间及手术成功率的比较
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的比较。有所得数据可知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术后具有不同的并发症出现,但总体而言采用预见性干预的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且程度较轻。P<0.05,差异具有显著意义。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术后并发症情况的对比
3.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比较。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均较为满意,施行了预见性护理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并且受到医护人员的高度 重视,因此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相对较高。具体数据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比较
三、讨 论
1.经统计所得的相关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这可能与在术后的护理过程中预见性护理能够较全面的护理患者的生活,提高了术后的恢复效率。并且由于预见性护理注重患者术后并发症,一旦发现可及时给予治疗,减轻了患者的术后疼痛及负担。
观察组的手术成功率也明显大于对照组,这可能是因为施行预见性护理后对手术的准备更为充分,护士与医生在手术过程中能够得到更好的配合。
在所有临床指标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最为显著。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且被及时发现与治愈。总体而言,80位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均较高。
2.预见性护理。(1)高淀粉酶血症。对患者进行,ERCP术前应详细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胰腺炎并进行血、尿常规检查。若患者并发有胰腺炎应给予患者生长抑素等预防性给药,且在手术过程中注意避免高压过量,随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一旦发现高危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做出相应的处理。(2)急性胰腺炎。在手术过程中恰当地安放患者体位,在头高脚低位取出结石,并在术后12小时及24小时分别对患者进行血尿常规检查,若出现明显腹痛合并持续高热或呕吐即刻报告医生及时有针对性地治疗。(3)胆道继发感染。为预防胆道继发感染的出现,术前术后合理应用抗生素,严格按照无菌原则护理患者。(4)消化道出血。手术过程中未能彻底止血是造成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术后若患者出现黑便、咖啡色呕吐物等现象时,应立即报告医生,使用适量的止血药物。
[1]张晓清,于永立.ERCP在胆道疾病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1,16(9):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