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化选择——图书馆服务工作的理性思考

2013-12-04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杜洁

办公室业务 2013年11期
关键词:馆内社会转型服务水平

文/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杜洁

对于当今社会发展的速度大家都有目共睹,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时期,图书馆服务工作也要有转变,应该要从以往传统的服务模式转变,要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脚步,对于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思考,个人认为应该从服务水平上下功夫,对于图书馆的服务一定要有创新,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来到图书馆,如果服务上不去,那么很多人是不会选择去图书馆的,这样无形就丢失了很多的客户,所以服务工作一定要有创新,接下来就从几个方面来说说创新服务的重要性。

一、图书馆服务工作创新的必要性

当前图书馆服务工作大部分还停留在很传统的阶段,就当今社会而言是很难满足的,必须要对图书馆服务工作进行创新和改变,要求图书馆要改变当前服务模式,研究新的创新模式,让传统的服务模式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步伐。图书馆的服务一切都要从读者的角度出发,最终的目标是要为读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所以如果图书馆的服务能够创新,自然就会吸引更多的读者。就目前来说,很多学校的图书馆发展时间不算太长,各方面的经验不足,而且相应的设备和设施并不是非常的完善,而且一直以来领导们对图书馆的改革都没有足够的重视起来,所以造成服务水平低下也是自然的。要想改变当前的现状,应该首先要提高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创新性,向现代社会的水平靠近,用更加现代化的方式发展自己,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只有创新服务,为读者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才能使自己在新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

二、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创新内容

(一)观念的创新

服务观念决定服务工作的内容,在新时期社会中,好的服务观念是非常重要的,以前的服务观念是被动接受读者的,图书馆也只是收藏和保管书籍。而当前的图书馆服务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逐渐改变了这样的一种状态,图书馆读者服务从过去的满足书刊借阅为主,变成了现代的以知识开发服务和满足信息需求为主,从“以书为主体”的服务转变为“以人为主体”的服务。

(二)服务的创新

随着社会发展脚步的加快,信息化的要求更加严格,人们对相关文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在这一点上图书馆的服务必须要能够跟上社会发展的节奏,必须要服务上进行改革和创新。有了更好的服务才能够得到更多读者的青睐,从最根本上解决服务的问题。

(三)管理的创新

在进行管理过程中管理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在管理中一定要以读者为中心,不能够仅仅只是考虑文献的管理和对馆内人员的管理,更多的是要放在读者身上。目前很多馆内管理人员只充当图书管理的角色,并不是为读者进行服务的,这样是肯定不行的,我们应该重视读者的需求,一切从读者身上出发,把读者看成是自己,了解读者,急读者之所急,想读者之所想,购读者之所需,解读者之所难,为读者提供多元化、多层次、多方位的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满足读者的一切需求,所以管理的创新对于图书馆服务是非常重要的。

三、图书馆服务对馆内人员的要求

对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变化,图书馆服务的管理工作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对于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来讲也要转变自己的工作形式,要把自己的服务意识进行更新,不能因为有了读者,就还是按照老一套的服务理念来进行,这样显然是不对的。作为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应该定期对自己的业务水平进行提高,培养自己的专业技术能力,把自己的整体素质提高起来,平时应该加强自己的工作经验积累,积极开拓更好的市场,而不应该只是满足于现状,应该有创造更多经济利益的能力。作为馆内工作人员一定要加强自己的水平,把信息能力提升一个档次,信息能力包括了如何获取图书馆相关业务以及处理方面的相关能力等各个方面综合素质能力,要想有一个好的图书馆服务,必须要有一个高素质的管理队伍,通过对馆内人员的严格要求加强图书馆的内部服务水平。

服务工作是整个图书馆的工作重点,要想提高整个图书馆的水平,就必须把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提升一个层次,应该要有自己创新的地方,同时,我们应该努力的去挖掘图书馆服务的创新点,争取能够有更好的方法来提高服务水平。只有把图书馆服务水平上升到一个制度层上去,那么就可以让服务水平更上一层楼,在新时期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图书馆才能在竞争中有一席之地,才能发展的更好。

[1]王现泽.浅论图书馆服务特点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换[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14).

[2]万里鹏,郑建明.超越传统:信息构建与图书馆服务再造[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05).

[3]王国生.图书馆的“第一”是服务[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01).

猜你喜欢

馆内社会转型服务水平
“三方四圈”工作法:提高社区服务水平
岳阳楼记
构建市(区)人才发展管理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寻宝博物馆记
一起跳
逛图书馆
《双城记》
《偷自行车的人》与《小武》分析比较
不同排班模式的比较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