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五华区1997—2012年艾滋病疫情分析
2013-12-03王英
王 英
(五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昆明 650032)
艾滋病已成为当今首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截止2012年12月31日,全国报告现存活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385 817例,死亡114 787例,现存活HIV感染者240 174例,AIDS病人145 643例[1]。云南是中国艾滋病流行的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昆明市五华区自1997年发现首例HIV感染者以来,艾滋病疫情呈上升趋势,随着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不断增加,艾滋病的防治成为五华区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而艰巨的任务,为进一歨遏制艾滋病的疫情,现对历年来艾滋病的疫情动态作一个分析,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通过“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下载截止2012年的历史卡片,即1997年至2012年的数据,然后把数据库按“已终审卡保留,实验室诊断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保留,地区类别中剔除港澳和外籍,现住址编码保留”进行整理。
1.2 方法
数据资料使用Excel进行整理分析。
2 结果
2.1 时间分布
五华区1997年报告首例HIV感染者后,报告人数和发病人数不断增多,2005年开始出现死亡病例。截止2012年12月,累计报告HIV感染者/AIDS病人1717人,发病人数616人,死亡人数138人,详情见表1。
2.2 地区分布
昆明市五华区所辖10县(市)、乡(镇)均有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报告,其中报告较多的是莲华和黑林铺,详见表2。
2.3 性别和民族分布
男性占70.36%,女性占29.64%,累计报告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男女比例是2.37∶1。HIV感染者/AIDS病人以汉族和彝族为主(84.39%),其中汉族占76.53%,彝族从2009年开始比例增加。
2.4 年龄分布
年龄以18~39岁青壮年为主占(63.95%),其次为40~60岁人群。职业以家政、家务及待业较多,近年来干部职员、农民、工人所占比例增多,详情见表3
表1 五华区1997-2012年报告HIV感染者/AIDS病人情况
表2 昆明市五华区报告本地HIV感染者/AIDS病人情况统计表
表3 年龄和职业分布情况
2.5 传播途径经
总体以性传播为主。早期以注射毒品为主,从2009年转为以性传播为主,详情见表4。
2.6 样本来源构成情况
艾滋病自愿检测咨询(VCT)占 37.87%,医务人员主动提供艾滋病检测咨询(PITC)占23.36%,其他羁押人员体检占23.60%,其他占10.67%,专题调查占4.50%。VCT及PITC已成为发现HIV感染者的主要途径。
表4 五华区历年报告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传播途径 n(%)
3 讨论
五华区是昆明市主城区之一,总面积397.86 Km2,常住人口643 325万,流动人口40余万,辖区位于昆明市西北部,是全省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医疗中心。从历年来的疫情动态来看,流行形势严峻,防治任务依然任重道远。从时间分布来看,从2004后病例逐渐增多,主要是:(1)我国政府2003年提出了“四免一关怀”政策,明确在全国范围内为自愿者免费提供艾滋病咨询检测,为感染者提供免费治疗和生活救助,该政策的实施,人们主动检测意识增强。同时,2004年五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了性病艾滋病科,开始规范各医疗保健机构的艾滋病疫情报告工作,同时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及医务人员主动提供艾滋病咨询和检测(PITC)的开展,让更多的病例被发现出来。(2)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吸毒、卖淫嫖娼、性开放日益严重,加速了艾滋病的传播,使病例越来越多。
从地区分布来看,莲华和黑林铺办事处病例比较多,一方面是因为流动人口多,人员流动性大;另一方面,黑林铺办事处及莲华办事处辖区共有四家监管场所,其中莲华办事处占三家。因云南省司法厅要求云南省第二监狱和云南省第二女子监狱建立艾滋病监区,对全省各地的艾滋病犯人进行集中监管,目前已集中关押艾滋病犯人387人,所以感染率最高。
从人群分布来看,病例大部分是 18~39岁的青壮年,而且男性比例大,大部分是家政、家务、待业人员,性传播、注射吸毒为主要的传播途径。由于这部分人群收入低,流动性大,而且这部分人群处于性活跃期,社会关系都比较复杂、不稳定,容易发生婚外性行为和吸毒。其次,彝族从2009年开始增多,这可能与近年来监管场所开展羁押人员体检,大部分病例是贩毒、吸毒的外省的彝族人有关。以上结果提示,防艾成员单位需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扩大影响,提高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壮年人群和流动人口的知识知晓率和自我防护的意识。另外性传播比例逐年升高这也提示应加强女性性工作者、男男同性性行为者、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配偶和吸毒人群及其配偶/性伴的干预工作。这就需要卫生、公安、工商、文化等部门加强协作,定期对辖区 KTV、桑拿、按摩店、发廊、旅社、出租屋等娱乐场所进行检查,促进业主督促从业人员进行HIV检测,确保检测持卡率达到80%以上。
从样本来源来看,随着在对高危人群开展VCT以及监管场所对羁押人员的筛查及医疗机构的PITC开展,目前已是成为发现疫情的主要途径。今后应进一步加大HIV检测覆盖面,让更多的感染者被早发现,同时加强对AIDS的社会宣传力度及高危行为的干预,减缓甚至避免艾滋病病毒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的蔓延。20多年预防AIDS实践证明,行为干预能有效地改变人们的危险行为,减少HIV的传播[2]。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2年12月全国艾滋病性病疫情及主要防治工作进展[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3,(2):85.
[2]徐钟渭.我国艾滋病高危人群行为干预研究现状[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