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块在二语认知加工中的优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13-12-02李丽娟

关键词:语块错误率透明度

周 榕,李丽娟

(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广东广州510631)

一、引 言

语块在语言使用和语言认知加工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学界关注。Biber等[1]通过语料库检索的方法,发现仅三字词和四字词两类语块就占了所抽取的口语语料的28%和学术语料的20%。在另一项类似研究中,Erman 和 Warren[2]发现大约 58.6%的口语和62.3%的书面语篇都是由语块构成的。语块在语言中的普遍性对基于规则的传统语法提出了挑战。有学者据此认为语言结构主要是由成语性原则(idiom principle)而不是开放性原则(open-choice principle)所决定的。[3]可见,探索语块的作用和认知特点对于揭示语言的本质和人类认知加工机制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提高语言习得和语言教学效应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目前,语块研究的热点涉及语块整体储存与提取的心理现实性问题以及语块加工优势的验证问题。[4]为证实语块的整体加工优势,国外为数不多的几个学者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5-10]他们通过严格控制变量的实验手段,采用计时口头听写、眼动技术、自定速阅读、在线语法判断等不同的研究范式来考察一语和二语者对语块的存储和加工情况。然而,这些研究得出的结论具有很大的差异。其中,仅 有 Jiang 和 Nekrasova[6]以 及 Conklin 和Schmitt[5]的实验证实了语块的整体假说;Underwood等[10]的研究只为整体假说提供了部分证据;而 Schmitt等[8],Schmitt与 Underwood[9]和 Nekrasova[7]的研究没能为整体假说提供支持性的证据。以上实验结论的巨大差异主要源于实验材料和研究范式的局限或不足。在实验材料方面,Underwood 等[10]和 Conklin & Schmitt[5]的研究采用的是成语和俗语这些几乎固定的语块,其抽样生态效度不高,研究结果缺乏推广性。Schmitt等[8]对影响语块加工的准确性和流利性的词长没有进行匹配。Schmitt和Underwood[9]的研究则没有有效地控制实验材料的熟悉度。在研究范式方面,Schmitt等[8]和Nekrasova[7]采用的推断一个词串是否整体存取的唯一指标在于产出的语块是否符合语音流利的特征,这种推断方式并非直接测量手段,导致实验结果缺乏说服力。此外,Schmitt和Underwood[9]的实验采用的逐字阅读模式是一种实验室环境下的不够自然的阅读任务,不能反映自然阅读时眼睛的扫视和回视情况。在Jiang和Nekrasova[6]的研究中,被试对语块进行的语法判断是在无语境的条件下进行的,没有把语境的作用考虑在内。此外,这些研究还忽略了不同的语言水平对语块加工的影响,也没有对语义透明度和熟悉度作较好的控制。

为了克服前人研究存在的问题,本研究采用跨任务验证(cross-task validation)研究范式,分别用无语境条件下的在线语法判断任务和有语境条件下的自定速阅读任务,通过两个实验来验证英语语块的整体加工优势假说,探讨语言水平、语义透明度和熟悉度对语块加工的影响效应,进而揭示语块在二语者心理词库中的表征方式和加工机制。

二、研究假设

语块的整体加工假说认为,语块是整体性地存储于心理词库中的,因而语块具有加工优势。据此,本研究提出了以下的研究假设:

(1)在无语境条件下,与词长和词频匹配的非语块相比,语块的在线语法性判断时间会更快、正确率会更高;

(2)在有语境条件下,语块的在线阅读理解时间快于词长和词频匹配的非语块的阅读理解时间;

(3)不同水平的二语学习者对语块的在线语法性判断的时间和正确率有所不同,不同水平的二语学习者对语块的在线阅读理解时间有所不同;

(4)语义透明度会影响语块的加工速度和准确性,无论是在有语境条件下还是无语境条件下,透明度高的语块加工速度更快、正确率更高。

(5)熟悉度会影响语块的加工速度和准确性,无论是在有语境条件下还是无语境条件下,被试对语块的熟悉度越高,对语块的加工速度越快、正确率越高。

三、研究方案

为验证上述假设,本研究设计了两个实验。一个是无语境条件下,对语块和非语块进行在线语法性判断的实验。语法性判断任务要求被试对所呈现的单词串是否“正确”作出判断。之所以采用这一在线语法性判断任务,是因为这一判断通常涉及两个加工过程:先识别单个字词,然后对识别出的字词是否构成合语法的短语作出判断。就正常语块而言,第二步加工可以省去,因语块中的字词一经识别,马上可激活心理词库中的整体储存的相关语块,当后续输入的项目与激活的语块一匹配,被试马上就可作出正面判断,无需作句法关系分析。据此可假设,对语块的语法性判断时间应快于非语块的语法性判断时间,因前者不需要作语法分析,而后者需要作在线句法分析。此外,一些非语言的因素(如猜测策略和翻译策略)会对语法性判断任务的结果有干扰效应。为控制这些非语法因素的影响,最好限制给被试的时间,以便被试对呈现材料的最初反应不会受到语法外因素的影响。而限时的在线任务正好符合此要求。因此,采用在线语法性判断的任务比较符合本研究的逻辑,可帮助验证假设(1)。

另一个实验是有语境条件下的自定速在线阅读任务。自定速逐行阅读任务是研究语块认知加工的经典范式。句子各部分的逐行阅读可使语块和其对照的非语块分别在一行里单独呈现,方便记录其阅读时间,从而便于进行比较。该实验结果可望帮助验证假设(2)。

实验2关注语境条件下的语块效应,弥补了实验1无语境条件的不足,两者结果可相互印证,因而可更好地验证语块的加工机制。

已有的语块研究较少对有关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本研究的两个实验将语言水平、语义透明度和熟悉度也一起考虑进去,据此可望检验假设(3),(4)和(5),从而更加全面地揭示语块的加工机制和影响因素。

四、实验1

(一)研究目的

实验1旨在考查在无语境条件下,语块的在线语法性判断时间是否与非语块的时间不同,且不同的语言水平、语义透明度和熟悉度是否会影响其加工效应的不同。

(二)被试

随机选取某大学刚入学的非英语专业新生26人,由于他们刚高中毕业,英语水平还较低,故归为低水平组;另外26个通过英语四级考试的非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为较高水平组。两组被试性别人数比例相当,视力正常,实验后获得少量报酬。

(三)实验材料

为选择40个目标语块,我们先从语块研究的一些文献[11,6]和相关词典[12]获得 81 个语块。让20位不参加正式实验的研究生对81个语块进行了语块语义透明度评定,即从语块单词的形式和意义推断出它的整体意义的难易程度(1=语义透明度非常低,5=语义透明度非常高),22个不参加正式实验的非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进行了语块熟悉度评定(1=非常不熟悉,5=非常熟悉)。基于语义透明度和熟悉度评定数据,选择了40个目标语块。其中,10个为高语义透明度、高熟悉度(3<M≤5)的语块,10个为高语义透明度(3<M≤5)、低熟悉度(1≤M<3)的语块,10个为低语义透明度(1≤M<3)、高熟悉度(3<M ≤5)的语块,10个为低语义透明度、低熟悉度(1≤M<3)的语块。

对照项为40个合语法的非语块,其构成为:参照BNC语料库,用词频和词长上匹配的一个单词替换目标语块中的一个核心词,从而形成了与每个目标语块相匹配并且符合语法的40个非语块。比如,与语块“in the long term”匹配的非语块是“in the long hall”。虽然很难找到在词频和词长上都一一对应的词,但我们尽量确保语块组和非语块组在总体平均词频和词长上大体一致(语块的平均词频和词长为116.07和5.5,非语块的平均词频和词长为115.05 和 5.45)。

填充项为40个不符合语法的词串,由单词随机编制组成,如“THAT OF TOP ON”。

Perea和 Rosa[13]的研究表明,词的整体视觉形状(global visual shape)会影响对其再认的反应时,为控制被试可能由于熟悉某些词的视觉形状而对词序的辨认产生一定影响,实验中呈现的所有词都用大写。

(四)实验设计

为避免实验中语块与非语块之间可能出现的启动效应,我们把实验材料分为两个词表单。每个词表单包含20个目标语块、20个非语块和40个不符合语法的词串,且每个语块和它相匹配的非语块不同时出现在一个词表单里。实验采用2*2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二语水平(低水平组、较高水平组)为被试间变量,语块类型(formulaicity)(语块、非语块)为被试内变量。

为了考察语义透明度和熟悉度对语块加工的影响,还作个2*2*2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二语水平为被试间变量,语义透明度(高语义透明度、低语义透明度)和熟悉度(高熟悉度、低熟悉度)为被试内变量。

(五)实验程序

采用E-prime心理实验软件设计实验,两组被试随机分派参加词表单1或词表单2的实验。为控制顺序误差,所有实验材料随机呈现,要求被试按“J”或“F”键判断它们是否符合语法。E-prime软件记录被试的反应时和正确率。所有数据用SPSS for Window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六)实验结果

在数据整理时,剔除了所有错误判断的无效数据。被试对每个项目的反应时若超出该被试平均反应时3个标准差的数据也被剔除。表1为两个水平组分别对语块和非语块的语法性判断的平均反应时(RT)、标准差(SD)和错误率。总体来看,被试对语块的平均反应时比对照组的非语块快92.77ms,错误率低2.11%。并且,二语水平高的被试比水平低的被试反应时更短,错误率更低。

表1 语法判断的平均反应时和错误率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反应时上,语块类型的主效应显著,F(1,50)=9.983,p=0.003 < 0.05。这表明,比起在词长和词频上相匹配的非语块,二语者对语块的判断确实具有加工速度上的明显优势,证明了假设(1)。二语水平主效应显著,F(1,50)=24.579,p=0.000 <0.05。二语水平和语块类型不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F(1,50)=0.108,p=0.744>0.05。在错误率上,尽管被试对语块的判断正确率比非语块高2.11%,这个差异在统计学上不具有显著性。语块类型主效应不显著,F(1,50)=1.636,p=0.207>0.05。但二语水平主效应仍然显著,F(1,50)=8.273,p=0.006 <0.05,证明了假设(3)。两因素间没有显著交互效应,F(1,50)=0.054,p=0.817>0.05。对高水平组而言,配对样本 T检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时数据上,高水平的被试对语块的判断显著快于对非语块的判断:t(25)=2.325,p=0.028<0.05;对低水平组而言,语块同样具有判断速度上的优势:t(25)=2.198,p=0.037 <0.05。

如图1和图2所示,二语者对语块、非语块的反应时和错误率在两种语言水平上变化趋势基本是一致的。这说明,语块类型和二语水平这两个因素独立地对反应时和错误率产生影响。

关于语义透明度和熟悉度对语块的加工影响,如表2所示,被试对高透明度、高熟悉度的语块判断时间比低透明度、高熟悉度的语块快187.19 ms;对低透明度、高熟悉度的语块判断时间比高透明度、低熟悉度的语块快77.74 ms;而被试对低透明度、低熟悉度的语块判断速度最慢,反应时为2 463.95 ms。此趋势在错误率数据上同样存在。

图1 对语块和非语块进行语法判断的平均反应时

图2 对语块和非语块进行语法判断的平均错误率

表2 对语块进行语法判断的平均反应时和错误率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反应时和错误率数据上,语义透明度、熟悉度和二语水平这三个因素两两间或者三者间没有显著的交互效应;但在反应时上,语义透明度、熟悉度、二语水平的主效应都显著:F(1,50)=13.449,p=0.001 < 0.05;F(1,50)=27.273,p=0.000 < 0.05;F(1,50)=23.561,p=0.000<0.05。在错误率上,语义透明度、熟悉度、二语水平这三个因素也分别具有显著的主效应:F(1,50)=16.133,p=0.000 < 0.05;F(1,50)=19.248,p=0.000 < 0.05;F(1,50)=5.669,p=0.021 <0.05。这些结果都为验证假设(3),(4)和(5)提供了依据。

五、实验2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考查有语境条件下,不同水平的二语学习者在自定速阅读任务中,对语块和非语块理解时间上的异同,进一步探索透明度和熟悉度在有语境条件下的影响效应。

(二)被试

被试52人,分别为随机选取的刚入学的非英语专业新生26人(低水平组)和通过大学英语4级的非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26人(较高水平组)。所有被试都没有参与实验1。

(三)实验材料

分别把实验1的40个语块和与其对应的非语块嵌入句子语境中,并且对包含目标语块的每个实验句和包含非语块的对照句在词数和可理解度上一一匹配。全部实验材料分为两个句子表单。每个句子表单包含20个实验句,20个对照句,实验句和其匹配的对照句不能同时出现在同一个句子表单里。为避免某些被试不认真阅读句子,被试阅读完每个语句后,要求回答一个阅读理解问题。实验材料举样如下。

实验目标句:

Never would Frank idly

beat around the bush ,

but instead he would get straight to the heart of the matter,

addressing the crowd of audience and reporters.

阅读后回答的问题:

How would Frank deal with the matter?

A.He distorted it.

B.He directly dealt with it.

C.He idly dealt with it.

对照句:

Never would Frank idly

drive around the bush ,

but instead he would get straight to the heart of the square

to meet the crowd of audience and reporters.

阅读后回答的问题:

Who would Frank meet?

A.Fans

B.His family

C.Reporters and audience

(四)实验设计

实验采用2*2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一个自变量为二语水平(分低水平组和较高水平组),属被试间变量,另一自变量为语块类型(分语块和非语块两个水平),属被试内变量。为了进一步考察语义透明度和熟悉度对语块加工的影响,还作一个2*2*2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其中二语水平为被试间变量,语义透明度(高语义透明度、低语义透明度)和熟悉度(高熟悉度、低熟悉度)为被试内变量。因变量为阅读反应时间。

(五)实验程序

采用E-prime心理实验软件编程,两个句子表单随机分给两组被试。被试熟悉实验程序后,电脑屏幕中间出现注视点,持续200ms后出现语句的第一部分,被试按“J”键逐行阅读。一按“J”键,之前的语段消失,下一语段呈现。阅读完整个语句后屏幕出现多项选择阅读理解题,被试通过按“1”,“2”或“3”给出答案。之后开始下一个句子的阅读。为控制顺序误差,所有实验句随机呈现。E-prime软件自动记录阅读时间和阅读理解正确率。每个被试完成实验时间为12至20分钟不等。

(六)实验结果

按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分别统计其在有语境条件下阅读目标语块和非语块的时间,结果见表3。

表3 语块和非语块的平均阅读时间(ms)与标准差

如表3所示,在句子语境下,二语者阅读语块的平均时间比非语块快79.04 ms,且阅读语块时间的标准差低于阅读非语块的标准差(287.15 vs 317.63),表明被试对语块的反应情况比非语块更一致。方差分析显示,语块类型的主效应显著,F(1,50)=18.579,p=0.000 <0.05,这进一步表明了语块的整体加工优势,验证了假设(2)。二语水平的主效应也显著,F(1,50)=4.217,p=0.045 <0.05,高水平的被试比低水平的被试的阅读速度更快(3 346.66 vs 3 673.26 ms)。但相比对照组的非语块而言,低水平组被试对语块同样具有阅读速度上的优势,t(25)=2.617,p=0.015 <0.05。这表明,无论二语者的语言水平如何,他们对语块的阅读时间都显著快于对非语块的阅读时间,体现了语块的整体加工优势。语块和语言水平两因素间没有显著的交互效应,F(1,50)=0.056,p=0.814 > 0.05(见图3)。

图3 阅读语块和非语块的平均反应时

为考查透明度和熟悉度的影响,本研究比较了不同透明度和熟悉度条件下的语块阅读时间。如表4所示,被试阅读高透明度、高熟悉度的语块速度最快(1 487.55ms),其次是低透明度、高熟悉度的语块(1 649.38ms),再其次是高透明度、低熟悉度的语块(1 831.65ms),阅读低透明度、低熟悉度的语块最慢(1 923.45ms)。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阅读时间上,语义透明度、熟悉度和二语水平这三个因素分别具有显著的主效应,F(1,50)=12.928,p=0.001 < 0.05;F(1,50)=72.904,p=0.000 <0.05;F(1,50)=5.124,p=0.028 < 0.05,进一步证明了假设(3),(4)和(5)。但这三个因素两两间或者三者间没有显著的交互效应。总体来看,实验2的结果基本上与实验1相同。

表4 不同透明度和熟悉度条件下的语块阅读时间和标准差

六、分析和讨论

(一)语块的加工优势

从以上实验可以得出两个重要的发现:第一,无论是较低水平的被试还是较高水平的被试,对语块的反应都比对照组的非语块的反应快得多;第二,无论是在有语境还是无句子语境条件下,语块的加工优势效应都存在。实验1和实验2的“跨任务验证法”结果一致,都验证了 Pawley和 Syder[14]提出的语块整体加工优势假说。

显然,对一般的词串进行语法判断,被试首先要辨认出词串中的每个单词,然后再进行句法规则分析,最后才能作出是否符合语法的判断。而对于语块这类特殊的词串而言,其组成部分里的某个核心单词或者某些单词组合,可以激活整体存储在心理词库中的相应语块,因而不需要进行句法分析就可以快速地作出相应的语法判断。但非语块在心理词库里没有预存的表征,词与词之间没有稳定联系,不能快速相互激活,对其进行语法判断时,需要一一分析词与词的关系,因而对非语块的的语法判断比语块的判断慢得多。

根据记忆理论,长时记忆可以存储大量的信息,而短时记忆的容量非常有限。在短时条件下,只有一部分的信息可以在工作记忆里得到加工处理。由于语块是经过预先编码后存储在长时记忆里,当被试进行有时间压力的在线任务时,这些存储在长时记忆里的预制语块就发挥相应的作用。被试可以直接提取到长时记忆里对应的语块,避免了耗时费力的、根据句法进行计算的控制加工过程。可见,大脑依靠预先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词串克服了短时记忆的限制,对语块的加工遵循整体加工原则,这使得语块的处理更经济快捷,比起根据语法规则进行即时分析性加工的非语块具有明显的加工优势。本实验结果还与 Sinclair[3]提出的“成语原则”相一致。“成语原则”认为“大多数话语都是以多词形式的‘语块’预先构建好存储在大脑里”,其相对稳定的结构和意义便于提取使用,缓解了工作记忆的加工压力,提高了加工处理效率。

McDonald和 Shillcock[15]的研究发现,对词组的阅读速度会受到单词之间转变性概率(transitional probability)的影响,阅读者阅读单词间高转变性概率的词组比阅读低转变性概率的词组快得多。在学习者学习语块时,他们会无意识地存储语块各单词间的转变性概率。因而在实验2中,当被试遇到语块里的某个单词或者某些单词组合时,可以利用这种潜在的概率机制(即预存在心理词库中的统计信息)来快速地预测其他的组成成分,激活整体存储在心理词库中的相应语块,这也是“日常语言加工的基准策略”[16]。

在实验1里,尽管被试对语块进行判断的正确率比对非语块判断的正确率高2.11%,但这个差异并没有体现出显著的语块类型主效应。原因可能在于以下两点:根据一些被试实验后的报告,他们对一些符合语法的非语块进行语法判断的任务感觉相对简单。因而,对一些熟悉度高和相对简单的非语块,被试并非完全依靠显性的语法规则来进行控制加工,而是部分依靠内隐知识来进行自动加工。另一方面,一些被试在规定时间内,可依靠句法规则来监控判断的准确性,因而提高了被试对非语块判断的准确率,但同时也使得语法判断变慢。这意味着错误率可能不是区分语块和非语块加工的重要指标,“反应时上的差异更能反映心理过程”[17]。因而在本实验里,反应时可能会是一个更好的指标。

(二)二语水平、语义透明度和熟悉度对语块加工的影响

两个实验都出现了二语水平主效应,表明二语水平的不同会影响语块在二语者心理词库中的表征,高水平组比低水平组更容易提取相应的语块。原因可能在于,低水平者主要依赖以规则为基础的分析性体系(rule-based analytic system),而高水平者的加工则倾向于依赖以记忆为基础的整体性体系(memory-based holistic system)。低水平组的被试没有像高水平组被试那样在心理词库中存储大量的固定语块。当他们遇到心理词库中没有存储的词串时,会根据语法规则先进行分析再进行判断,所以反应时会慢很多。在即时压力下进行判断更是如此。

在实验1的反应时、错误率数据上和实验2的阅读时间数据上,语义透明度都呈现出显著的主效应,F(1,50)=13.449,p=0.001 < 0.05、F(1,50)=16.133,p=0.000 < 0.05、F(1,50)=12.928,p=0.001<0.05,这充分证明语义透明度会影响语块的加工速度和准确性,透明度高的语块加工速度更快、正确率更高。Slobin[18]曾指出,学习者更喜欢编码明晰、意义清晰的语言,而意义晦涩的语言,因不能直接从其组成部分得出整体意义、造成习得上的困难,从而不为学习者所青睐。在本研究里,语法判断和逐行阅读任务是计时的,被试需要快速准确地进行阅读判断,有一定的时间压力。对于语义透明度高的语块,只需从字面结构直接阅读判断就可以完成任务,不需要进行额外的分析或推理,因此反应速度快、正确率高。而对于语义透明度低的语块,加工过程需要耗费更多的注意力资源。若被试直接采用逐字分析策略,在时间紧迫的状况下容易错误判断,导致判断的错误率增高。

王春茂、彭聃龄[19]进行的一项关于中文复合词的首字、尾字以及词素相关的重复启动实验也发现,语义透明度表现出显著的效应,透明词的启动量显著大于不透明词。这表明复合词的表征受语义透明度的影响。本实验考查的语块与复合词有一定的相似性,即都涉及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问题,并同样发现了透明度效应,这似乎表明透明度是影响整体表征的重要因素。对于语义透明的语块,其整词在心理词库中有稳定独立的表征,其组成成分能容易地激活存储在心理词库中的整个词块。而对于语义透明度低的语块,组成部分与整词之间的连接非常弱,因此在词汇通达过程中,其组成部分很难激活整词表征,使得加工速度变慢,增加了语法判断的错误率。

本研究发现,熟悉度会影响语块的加工速度和准确性。被试对语块的熟悉度越高,对语块的加工速度越快、正确率越高。这可能是因为人们通常根据已知来认识未知。本研究的二语学习者已习得并内化了一定量的语法规则和词汇搭配知识,他们可利用已掌握的规则和知识来帮助其完成在线加工任务。对于不熟悉的语块,被试只能在实时任务下根据句法规则进行分析阅读,不熟悉性增加了额外的加工负担。但对于出现频率高的词块,学习者熟悉了这些语块,使得整词表征的语块已经在心理词库中作为一个独立的词条存储,在加工过程中享有突显地位。二语者通常更喜欢利用此突显性作为节省加工资源的策略。当二语者遇到熟悉的语块,只需要直接把输入的信息跟心理词库里的词条相匹配就可以完成加工任务,大大减轻了在线语法分析的繁重加工负担。

总体来看,两个实验都发现了显著的二语水平、语义透明度和熟悉度效应,但是三者并没有显著的交互效应。这似乎表明,三者是独立地对语块的加工产生影响。但另一种可能性是,透明度和熟悉度是同源概念。透明的往往也是熟悉的,它们本质上是一个共同体,至少是密切相关的。至于它们的关系,以后的研究应再作深入的探讨。

七、结 语

本研究显示了语块在二语认知加工中的优势,比起非语块而言,二语学习者对语块的加工速度更快。这为语块的整体存取假说提供了支持性的实验证据。本实验还同时考察了影响语块加工的三个因素:二语水平、语义透明度和熟悉度。实验结果表明,二语水平的不同使语块的在线语法性判断的时间、正确率和在线阅读理解时间有所不同,但无论低水平者还是较高水平者,对语块的加工都快于非语块的加工;语义透明度会影响词块的表征和二语者对语块的提取,语义透明的语块的整词意义和组成部分之间兴奋性的连接促进整词加工,利于其更容易提取和使用。不透明语块的组成部分与整词之间的弱连接使得组成部分在词汇通达过程中难以激活整词表征,导致加工速度变慢、正确率降低。而熟悉度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语块的加工速度和准确性。熟悉度越高,对于语块的加工速度越快、正确率越高。

本研究结果对外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启示:首先,教学重心应从关注单个单词的词汇学习转移到在适当语境下的多词短语学习上;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块意识,选用多种策略来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语义透明度较低的语块,并增加相对低频的语块的输入和练习以提高学生对这些有用语块的熟悉程度。总之,依靠语块的加工优势作用,可望提高二语运用的流利性和选词的地道性。

由于篇幅有限,本研究只初步设计了两个实验来探讨了语块的加工优势及三个影响因素,尚有不少未解决的问题。比如,在加工过程中,同一语块下各单词之间的关系如何?组成语块的哪类单词或者单词组合可以更好地促进整个语块的识别?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日后作更为深入的研究,以获得对语块存取加工更多的认识。

[1]D.Biber et al.Longman Grammar of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Harlow:Longman,1999.

[2]B.Erman,B.Warren.The idiom principle and the open-choice principle.Text 2000,20(1):29-62.

[3]J.M.Sinclair.Corpus,Concordance,Collocation.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4]黄四宏,詹宏伟.语块认知加工研究的最新进展.外国语,2011(2):64-71。

[5]K.Conklin,N.Schmitt.Formulaic sequences:Are they processed more quickly than nonformulaic language by native and nonnative speakers?Applied Linguistics,2008,29(1):72-89.

[6]N.Jiang,M.Nekrasova.The processing of formulaic sequences by second language speakers.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2007,91(3):433-445.

[7]T.M.Nekrasova.English L1 and L2 speakers’knowledge of lexical bundles.Language Learning,2009,59(3):647-686.

[8]N.Schmitt et al.Are corpus-derived recurrent clusters psycholinguistically valid?//N.Schmitt(ed.).Formulaic Sequences:Acquisition,Processing and Use.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2004:127-151.

[9]N.Schmitt,G.Underwood.Exploring the processing of formulaic sequences through a self-paced reading task//N.Schmitt(ed.).Formulaic Sequences:Acquisition,Processing and Use. 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2004:173-189.

[10]G.Underwood et al.The eyes have it:An eye-movement study into the processing of formulaic sequences//N.Schmitt(ed.).Formulaic Sequences:Acquisition,Processing and Use.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2004:153-172.

[11]J.R.Nattinger,J.S.DeCarrico.Lexical Phrases and Language Teaching.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

[12]J.Crowther et al.Oxford Collocations Dictionary for Students of English.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6.

[13]M.Perea,E.Rosa.Does“whole-word shape”play a role in visual word recognition?Perception and Psychophysics,2002,64(5):785-794.

[14]A.Pawley,H.F.Syder.Two puzzles for linguistic theory:Nativelike selection and nativelike fluency//J.C.Richards & R.W.Schmidt(eds.).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London:Longman,1983:190-269.

[15]S.A.McDonald,R.C.Shillcock.Eye-movements reveal the on-line computation of lexical probabilities during reading.Psychological Science,2003,14(6):648-652.

[16]A.Wray.The Focusing Hypothesis:The Theory of Left Hemisphere Lateralised Language Reexamined.Amsterdam:John Benjamins,1992.

[17]A.Juffs.Psycholinguistically oriented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2001,21(1):207-220.

[18]D.Slobin.Cognitive prerequisit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rammar//C.A.Ferguson & D.I.Slobin(eds.).Study of Child Language Development.New York:Holt Rinehart Winston,1973:175-208.

[19]王春茂,彭聃龄.重复启动作业中词的语义透明度的作用,心理学报,2000(2):127-132.

猜你喜欢

语块错误率透明度
小学生分数计算高错误率成因及对策
中国FTA中的透明度原则
正视错误,寻求策略
解析小学高段学生英语单词抄写作业错误原因
股权结构与信息透明度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透明度的对策
提高基金会透明度 促进慈善事业发展
英语语块在汉英翻译中的积极作用
降低学生计算错误率的有效策略
从语块类型看英语专业大学生语块获取能力与听力理解能力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