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势内容递增教育法对食管癌术后首次化疗患者焦虑的影响

2013-12-02

天津护理 2013年2期
关键词:教育法食管癌出院

王 莹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天津 300060)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治疗上常行手术联合放化疗的综合治疗。对于食管癌手术后首次接受化疗的患者,由于疾病本身的困扰、对化疗的错误认知等,往往出现焦虑情绪,导致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因此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正确认识化疗,减轻焦虑并积极配合治疗,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优势内容递增教育法是指从患者最希望获取的知识开始教育,并不断激发患者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使被患者忽视而在治疗疾病中必需掌握的知识逐步成为患者主动要求学习的内容,患者在较好的身心状态下接受健康教育,从而提高教育效果[1],缓解焦虑情绪。2011年1月至2011年11月,笔者运用优势内容递增教育法对30例食管癌术后首次接受化疗的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旨在探讨此教育法对患者焦虑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我院食管肿瘤科行食管癌手术后1个月、需首次化疗的住院患者60例,男49例,女11例,其中食管上段癌9例,食管中段癌32例,食管下段癌19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见表1,均行FP方案化疗,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健康教育方法

1.2.1.1 对照组应用科室常用健康教育路径从入院、化疗期间、出院的不同阶段对患者逐项进行相关健康教育,包含化疗前准备、药物知识、治疗期间饮食、特殊药物注意事项、药物副作用及应对措施、心理调节等。

1.2.1.2 干预组在常规健康教育路径的基础上应用优势内容递增教育法同样从入院、化疗期间、出院的不同阶段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具体方法为首先确立各阶段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化疗药物知识、饮食治疗知识、常见不良反应、应对措施、情绪对疾病的影响、自我调节方法等,各阶段健康教育内容后另设有3~5条空白格供患者补充所需健康教育内容。健康教育前先由患者从健康教育内容中选择自己最希望获取的知识作为优势内容,护士在评估患者的健康知识和学习能力的前提下与患者就优势内容共同制定教育计划,按排序实施健康教育。在实施程序中增加督导环节,由责任护士联合患者家属一起对患者健康观念的形成和健康行为的建立进行督导,检查教育效果并监督患者的健康行为,及时修改教育计划。实施、督导过程中让患者了解缺乏某些知识和技能会对自身疾病的康复产生不良影响,从而激发患者再学习的愿望,选择自己新的学习需求,使患者自我感觉在较好的身心状态下接受健康教育。

1.2.1.3 两组教育人员均由经过专职培训的护士进行健康教育,教育方式以一对一个别交谈为主。根据疗程天数,两组患者共接受5次教育,教育时间均为每天约15min。

1.2.2 测评方法及工具 采用 William W.K.Zung于1971年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本量表含有20个条目,每个条目按症状出现的频度分为四级评分,其中15个为正向评分。SAS的总分等于各条目评分之和,总分乘以1.25四舍五入取整数即SAS标准分。标准分<50分为无焦虑,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为重度焦虑。研究对象于入院当日及出院前l天分别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AS),要求在20min内完成问卷。

1.2.3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s)

组别 例数 年龄(岁) 性别(例)男 女文化程度(例)初中及以下 高中及以上干预组30 60.83±8.51 25 5 21 9对照组 30 60.67±9.29 24 6 19 11 χ2/t 0.072 0.11 0.30 P>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入院当天和出院前1天SAS评分 两组患者在入院当天SAS评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出院前1天SAS评分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干预组出院前1天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组出院前1天SAS评分较入院当天评分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出院前1天SAS评分与入院当天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化疗前后SAS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化疗前后SAS评分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入院当天 出院前1天t P干预组 30 53.83±6.11 49.04±5.34 3.23 <0.05对照组 30 54.42±5.66 53.92±4.65 0.37 >0.05 t 0.384 3.77 P>0.05 <0.05

3 讨论

3.1 食管癌患者化疗时产生焦虑的原因 癌症患者中焦虑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是食管癌患者在经历过大手术的创伤后,在心理上已经受到打击,临床观察发现术后患者首次来院复查接受化疗时,其中部分患者仅知晓术后复查,对化疗并不知情,在得知需要化疗时,心理打击较大,心理转换慢,较难接受化疗的事实,再加上以往对化疗的误解,往往出现焦虑情绪,从而加重了化疗副反应症状,降低了生活质量[2]。两组患者入院当天的SAS评分超过50分,属于轻度焦虑。恶劣的情绪和负性心理可以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减弱杀灭癌细胞的作用,而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调整和平衡机体的免疫机能,利于防止恶性肿瘤的发生,同时可使已存在的恶性肿瘤处于自限状态,或最终被机体的免疫作用所消灭[3]。因此患者的心理状况需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重视,使患者在化疗期间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护理人员工作中的一个重点。

3.2 优势内容递增教育法可降低食管癌术后首次化疗患者的焦虑 应用信息支持的方法,可以在不同时段对患者进行信息传输,及时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孤独、寂寞、焦虑、抑郁的不良心理[4]。健康教育是信息支持的一种,以往的研究已经指出,患者有着广泛的信息需求,渴望尽可能多地了解有关疾病进程、治愈可能性、治疗方案及副作用等方面的信息[5]。护理人员对疾病相关信息的讲解、健康教育,会使患者明白化疗并不是疾病已无法控制,帮助患者在认知上形成准确的期待,减轻不良情绪,增加治疗的依从性。干预组患者接受优势内容递增教育法的健康教育后,出院前1天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较入院当天有明显下降。究其主要原因是优势内容递增教育法是在护士引导下由患者自己选择健康教育内容、教育目标和执行学习计划,使健康教育从护理人员的单纯灌输向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教育过程转化,有效提高了健康教育活动主体-患者的参与意识,客观支持与主观参与融为一体,使原先被动接受健康教育的患者群体演变成有改变自身行为愿望的群体[6]。通过此种教育方法可使患者学会运用有效应对方式来分析和解答与疾病有关的问题,从而能很好地自我控制,心理适应性良好,减轻了焦虑情绪。对照组仅用常规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宣教,以灌输方式向患者单向传播,未能建立有效刺激框架。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会感到目标难以达到而失去尝试的信心;对具有一定医学知识或文化水平较高的患者,则不能完全满足需求。上述情况均会影响教育效果,也无法激发患者的学习积极性,往往使健康教育流于形式[5]。

4 小结

通过对60例食管癌术后首次化疗患者应用优势内容递增教育法和常规健康路径教育法后的焦虑测评,认为优势内容递增教育法可使患者在健康教育中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有效地改变患者的健康行为,激励患者配合治疗,减轻焦虑情绪,能使患者更加积极地去认识、接受治疗和护理,有利于患者康复和远期治疗,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推广。

〔1〕 吴媛,曾玉萍,陶雪斌,等.优势内容递增教育法对胰岛素注射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内科,2011,6(4):385-387.

〔2〕 张金梅,宋亚兰,郭占茹,等.首次化疗肺癌患者心理反应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09,9(2):20-22.

〔3〕 武好文.高龄食管癌术后辅助化疗40例心理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6):23-24.

〔4〕 王灵,王艳.信息支持对喉癌术后病人压力应对能力影响的相关研究[J].护理研究,2009,23(3):718-719.

〔5〕 金学敏,朱毅平.健康教育对抑郁症患者近期疗效的影响[J].天津护理,2007,15(6):347-348.

〔6〕 文旭东,秦钟媚.优势内容递增教育法对肾病综合征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07,6(10):651-653.

猜你喜欢

教育法食管癌出院
思考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miRNAs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
MCM7和P5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食管癌术后远期大出血介入治疗1例
第五回 痊愈出院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
VEGF、COX-2 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
《职业教育法》重要问题修订意见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