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宁波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研究
2013-11-30方东华郑海江
方东华,张 英,郑海江
(1宁波市社会科学院,浙江 宁波 315000;2中共宁波市委宣传部,浙江 宁波 315000)
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主要是指从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现实基础出发,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和特色优势,跃过先行者文化产业常规发展过程中的某个发展阶段,从而实现对发展目标的赶超。
一、宁波文化产业总体发展评估
1.从发展实践上看,经过“十一五”时期的探索,宁波文化产业在产业格局、产业集聚、产业特色等方面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其一,新的文化产业格局正在逐步形成。文化产业已从较为单一的文具制造、工艺美术、出版印刷等,发展到初步形成现代传媒、演艺、会展、创意、文化旅游、动漫游戏等一批现代文化产业群。其二,产业集聚水平不断提高,特色产业集群初具规模。截止2011年底,宁波已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3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8个、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15家、省级文化出口重点企业10家、上市文化企业4家[1]。文具制造业、会展业、节庆活动产业等走在全国前列。其三,各县(市)区在区域经济特点和传统文化基础上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形成了一定的产业特色。如象山发展滨海休闲产业;慈溪作为全国五大收藏热点地区之一,着力发展了古旧家具业;鄞州已建成国家动漫游戏原创产业基地。综上所述,宁波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已经具备了良好的现实条件,形成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在这个基础上实现跨越式发展完全是可行的。
2.从发展阶段上看,宁波文化产业还处于初级阶段。
从2004年至今,宁波文化产业的规模总量持续扩大,在吸纳就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受国际金融危机等相关因素影响,产业发展过程中有较大波动(详见表1)。
从表1中,可以明显看出宁波文化产业的发展主要可分为三个阶段:
(1)快速增长期(2004年~2007年):这段时期,宁波文化产业一直维持着高速增长状态,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也在稳步提高。
表1 2004~2011年宁波文化产业发展状况
(2)缓慢发展期(2008年~2009年):文化产业发展速度出现明显回落,2008年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率以及2009年的文化产业总产出增长率均处于历史最低点,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也回落到3.4%。这一现象的发生,深层原因是我市文化产业的结构性矛盾所致:我市的优势文化产业主要体现在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及其销售上,但以内容产业、版权服务产业、创意产业为重点的“文化创造”产业还相对薄弱。
(3)调整成长期(2010年~):文化产业发展态势明显趋好,大幅增长。2010年的文化产业总产出的增幅达到了历史最高点,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增幅也较大,接近了历史最高点;2011年延续着2010年的良好态势,但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并没有出现增长,还是维持在较低水平。
根据“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的预期定位,到2015年,全市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00亿元,相应地,文化产业增加值至少应该达到700亿元,为达到这个目标,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率应在22.8%以上。
而“十一五”期间,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率只有14.3%(由每年的年增长率之和除年数得出)。这样的发展速度以及预定的文化产业增加值,依靠常规的渐进式发展方式难以实现,因此,宁波文化产业必须实现跨越式发展。
3.从发展水平上看,宁波文化产业在国内同类城市中居中下游水平,无论是发展规模、发展速度,还是占GDP的比重,都处于“洼地”状态。
在综合考量城市属性、城市区域、城市规模、城市资源等因素的基础上,我们选择了杭州、青岛、深圳、南京等城市进行分析。
在文化产业增加值方面,宁波与青岛、南京、深圳、杭州等地之间的比较,见表2。
从中可以看出,在2005年,除深圳外,其他四地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差别不是很大,其中宁波还略高于南京,但在2010、2011年,差距明显拉大,宁波的增加值处于最低位。深圳、杭州已经是其中的佼佼者,远远领先于宁波。青岛的文化产业经过几年培育,其增加值也翻了两番左右,达510亿元,高于宁波两倍有余。而曾经落后于宁波的南京则在2009年成功实现了赶超,其增加值高于宁波10亿元左右,并在2011年进一步与宁波拉大了差距,高于宁波46.5亿元。
在文化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速度方面,宁波与青岛、南京、深圳、杭州等地之间的比较如表3:
表3 2005年~2011年五地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比较(单位:%)
从中可以看出,2008年是一个拐点。2005年~2007年,各地的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宁波也不例外,但不是最快的,相比较而言,杭州、南京发展速度更快。但2008和2009年,宁波及深圳的发展速度明显下降,尤其是宁波,是发展最为缓慢的。深圳在发展速度上虽有所降低,但因前几年的积累,其总量规模仍然很大。青岛、南京的发展速度虽然较之前几年有所趋缓,但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没有出现大起大落,并且南京在2011年还出现高增长。而杭州的起伏虽然明显,但总体发展态势较好,其领先地位仍然不可动摇。在2010及2011年,宁波的文化产业发展速度明显提升,但总体发展规模一时难以赶上其他城市。因此,总体来看,宁波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在这五个城市的比较中处于劣势。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本地区GDP比重,宁波与青岛、南京、深圳、杭州等地比较见表4:
表4 2005年~2011年五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本地区GDP的比重(单位:%)
从中可以看出,宁波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大体处于 3.4%~4%之间,特别是2008~2011年四年间,均处于低位,明显落后于其他城市。青岛的比重除07年稍降以外,都是在逐年走高,不仅总体上一直高于宁波,而且还不断与宁波拉开了距离。在2005年,青岛只比宁波高1.1%,到了2011年,已经高于宁波4.3%。南京文化产业增加值占 GDP的比重虽然起点较低,但持续增长,在2008年以前还一直低于宁波,但在2008年已经超过宁波,并且还在逐年与宁波拉开距离,至2011年,已经高于宁波0.9%。深圳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较为稳定,一直处于6%以上,并且在2011年还高达8%,早已经成为其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杭州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经过统计口径的转换以及近几年的发展,一直处在高位。
二、推动宁波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路径探索
(一)管理模式上:整合资源,构建统一高效的管理模式
1.在现有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再增加经信委、旅游局、外经贸局、国资委、贸易局、金融办、大活动办等相关部门,扩充为宁波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正、副组长由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担任。其主要职责是加强对全市文化产业发展与体制改革的统一领导、统筹规划。参照杭州市成立文创办的经验和做法,成立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体制改革办公室,并定岗定编。建议各县(市)区也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
2.整合各方力量。通过联席会议制度、联合办公会议、专门工作小组等方式,形成共同推进合力。同时成立影视、演艺、动漫、传媒等各分行业协会,发挥其行业自律、规范和协调作用。
3.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聘请国内外文化产业及城市建设、交通、规划等领域的知名专家、企业家及社会代表,组成宁波文化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宁波文化产业的战略部署、规划布局、发展定位等重大问题提供决策咨询。
(二)产业政策上:构建“1+X”的政策体系,提升政策组合优势
1.“1”是制定文化产业中长期规划。尽快研究制定我市文化产业中长期规划,重点明确今后的发展目标、产业重点、产业布局以及重大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各县(市)区根据市级规划,制定本区域的文化产业发展综合规划。
2.“X”指推动中长期宏观规划的相关配套政策。进一步完善政府投入政策,逐年增加市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支持战略性、先导性、带动性和成长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文化建设用地要纳入各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编制之中,符合法定条件的重点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园区用地实行优先、优惠的供地政策,经批准后可按基准地价政策确定出让起始价。进一步完善文化经济政策,落实文化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文化企业通过参与发展总部经济做大做强,制订“一园(企)一策”政策以促进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进一步完善金融支持政策,创新贷款融资模式、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扩大信贷投放,支持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和通过债券市场融资。进一步完善文化贸易政策,支持文化企业“走出去”开拓市场,减少出境出口审批程序,加强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
(三)发展方向上: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文化产品生产机制
1.激发文化消费需求,培育文化消费市场。随着生产由“供给的生产”转向“需求的生产”,“制造消费者”应成为宁波文化产业的生产重心和核心功能。其一,政府要积极发挥对文化消费的经济调控能力,通过政策扶持、消费补助、丰富产品等多种方式激发潜在的消费需求;其二,文化企业要重视和加强市场调研,为文化产品策划、生产、营销等各环节提供充足的市场信息,从卖方市场转向完全的买方市场,[2]使生产与消费需求紧密挂钩。
2.壮大民营文化企业,丰富文化市场主体。一要放宽市场准入,按照“非禁即入”原则,鼓励和引导法人、自然人或其他经济组织创办文化企业或从事文化个体经营;二要积极探索国有文化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发展道路,打破地区、行业、所有制界限,鼓励企业法人交叉持股,吸引外资、集体和个体、私营经济参股;三要推进《宁波民间资本投资发展文化产业指导目录》的及时更新,有目的、有重点、有步骤地引导民间资本的投资方向。
(四)发展路径上:以创意为先导,以科技为动力,推动形成“创意+科技”的发展路径
1.注重对文化创意的培育和保护,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源动力。首先,要结合文化产业人才政策,在创意人才的培养、引进、借用、奖励等方面制定扶持政策;其次,在现有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基础上,增加对创意权的关注和保护,对创意权的内涵外延作出界定,对创意权的取得方式、权利内容、保护期限等方面进行合理的制度设计,使文化创意更好地纳入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第三,要营造良好的城市创意氛围,扩大城市的宽容度和融入度。
2.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提升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其一,重视文化科技发展的战略研究与顶层设计,包括加强对重点文化领域及其相关产品的研究,制定研发规划,促进文化与科技相融合;其二,推进文化产业发展重大科技项目的攻关突破。明确文化创新科技攻关项目,加强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攻关和应用推广;[3]其三,成立宁波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促进有利于文化与科技创新资源和要素互动衔接、协同创新的良好环境的形成。
(五)发展模式上:以产业园区为载体,以延伸产业链为导向,推进产业集聚发展
随着不同产业、不同门类间联系的加强,一个相互关联的产业网络平台正在不断形成和强化,在这一趋势影响下,文化产业越来越注重集聚发展。
1.围绕主导产业,推进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明确产业园区发展重点、产业特色,着重引进和发展有利于完善产业链的重点文化项目,引导国内外知名文化企业(集团)、文化中介组织和研究培训机构把总部或地区总部、高附加值的制造环节、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和服务外包基地入驻园区。
2.推进强强联手,建立产业发展战略联盟。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引导和支持相关核心企业和行业组织跨企业、跨区域合作,建立产业发展战略联盟,充分发挥联盟在完善产业标准体系、制定技术标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市场秩序等方面的作用。[4]
3.加强公共平台和产业配套支撑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集聚环境。政府相关部门要改善文化产业园区及周边的配套基础设施,同时,建立和完善集聚发展所需的各种中介机构,形成有利于企业分工协作的联系网络,构建物质、信息保障系统和以共享机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
[1]陈朝霞.文化产业连续三年保持近20%的增长[N].宁波日报.2012-11-12:A2.
[2]范周,齐冀等.中国城市文化消费报告(总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5.
[3]赵玉海.加强政府引导支持,促进文化科技发展[EBOL].(2011-12-23)[2012-10-12].http://opinion.people.co m.cn/GB/159301/16694325.html.
[4]徐明亮.宁波市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研究[J].经济丛刊.201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