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肝泻火汤治疗儿童病毒性腮腺炎气血两燔证的临床观察

2013-11-30刘化英任光明

中国中医急症 2013年12期
关键词:川牛膝泻火平肝

刘化英 任光明

(山东省菏泽市中医医院,山东 菏泽 274035)

病毒性腮腺炎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急性感染性呼吸道疾病,多由腮腺炎病毒或其他病毒引起。临床以腮腺非化脓性肿胀、疼痛、边缘不清为特征,多数伴有反复发热、咀嚼时颊部酸痛不舒及不同程度的全身不适症状。笔者总结多年的临床经验,采用平肝泻火汤结合基础疗法治疗病毒性腮腺炎,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所有入选病例均选自菏泽市中医医院儿科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门诊及住院病例120例,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儿科学》[1];中医诊断辨证标准参照《中医儿科学》[2]、《中医诊断学》[3]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辨证为气血两燔证。排除标准:不符合上述西医及中医诊断标准者;合并脑膜炎、胰腺炎、卵巢炎、睾丸炎等并发症者;患有其他传染病及对所服药物治疗不耐受及不能坚持服用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4例,男性38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6.26±2.23)岁。对照组56例,男性29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6.38±2.02)岁。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基础治疗,水溶性维生素每日 1 支,维生素 C 100 mg/(kg·d),入液静滴。治疗组予平肝泻火汤:川牛膝24 g,钩藤12 g,玄参9 g,知母9 g,生石膏15 g,菊花9 g,焦栀子9 g,生甘草12 g,地榆炭9 g,淡竹叶 9 g,当归 6 g,生地黄 12 g,柴胡 9 g,黄芩6 g,清半夏6 g。水煎不定时温服;3岁以下儿童每日1/3剂,3~6岁每日1/2剂,6岁以上每日 1剂,2周为 1疗程。对照组予利巴韦林 10 mg/(kg·d)入液静滴,1周为1疗程。

1.3 观察方法 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腮腺彩超、白细胞计数、血淀粉酶、尿淀粉酶的变化情况,并作组间比较。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4]拟定。临床治愈:临床症状及阳性体征消失,实验室各项检查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及阳性基本消失,腮腺彩超基本恢复正常,其他有明显改善。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有所改善,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有一定改善。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均无改善。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分类资料采用四表格χ2检验;采用 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 见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组治疗前中医症状积分为(23.19±2.33)分,治疗后为(11.56±2.98)分;对照组治疗前中医症状积分为(22.56±2.37)分,治疗后为(13.27±3.19)分。两组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

2.3 两组腮腺彩超疗效分析 治疗组治疗后腮腺彩超结果为恢复正常50例,改善14例;对照组恢复正常34例,改善22例,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4 两组治疗前后血白细胞计数、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水平比较 见表2。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淀粉酶改善明显(P<0.05);在白细胞计数、尿淀粉酶改善方面,两组疗效相当(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白细胞计数、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白细胞计数、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水平比较()

3 讨 论

病毒性腮腺炎多属中医“痄腮”范畴。中医理论认为,足少阳胆经起于目外眦,上行头角,下耳后,绕耳而行,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风温邪毒经表而入,循经袭于少阳,郁而不散,肝胆相为表里,胆经邪热移于肝经,肝胆共热,气血两燔,搏结成瘀,聚于耳下,结于腮部,发为痄腮。正气不足是本病内因,风温邪毒循表而入,肝胆共热,气血两燔,是本病发生的关键病机。在疾病急性期,常有热盛、烦渴、津伤等气血两燔证表现。可见,病毒性腮腺炎病位在肝胆,而气血同受病,搏结成瘀,聚于耳下,是前二者的必然结果。

平肝泻火汤治疗病毒性腮腺炎从平肝泻火立论,重在平肝胆之热,泻气血之邪,兼散在表之温毒,从而达到维持脏腑气血平衡的目的,使气血得平,瘀结得散,症状得到缓解。方中川牛膝、钩藤为君药,川牛膝性平甘微苦,入肝经,宣散降泄,破血通经下行;钩藤甘苦微寒、清热平肝,二者合用,共奏平肝宣泄之攻。菊花散风透热,助川牛膝、钩藤以平肝。生石膏、知母清气分之热邪,焦栀子、地榆炭散血分之火热,柴胡、黄芩清少阳之热,六者相合,使火邪得散,气血脏腑得平。另方中以玄参、生地黄补耗散之阴,更加辛散之药,当归以活血、清半夏以散结,阴阳相合,使全方泻而不滞。使以生甘草,调和诸药。全方以平肝泻火为主,而使肝胆得平,气血得清,瘀结得散。川牛膝中提取的牛膝多糖[5],硫酸化以后有抑制乙肝病毒HBsAg、HBeAg和单纯疱疹病毒的活性,具有一定的抗病毒的普遍意义;分离鉴定的阿魏酸[6],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5-SH的释放,对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能均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地榆中的药用成分主要为皂苷、鞣质和黄酮类,其提取物具有改善氧化应激和氧化损伤[7],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组织渗出等作用。柴胡中提取的柴胡皂苷,有明显的解热作用[8],能抑制病毒对机体损伤,增加机体对抗原的处理[9],对许多炎症过程包括渗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炎症介质释放等都有影响[10]。黄芩含有大量的黄酮类化合物,如黄芩苷、黄芩苷元、汉黄芩素等,从中提取的成分SBM可通过抑制免疫细胞的功能及促炎因子的产生发挥抗炎作用[11],对多种病毒具有抑制作用。本研究发现,平肝泻火汤在改善中医临床症状、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腮腺彩超、血淀粉酶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提示平肝泻火汤对病毒性腮腺炎急性期气血两燔证具有明显疗效,值得推广。

[1]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99.

[2]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78.

[3]朱文锋.中医诊断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90.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5.

[5]刘颖华,何开泽.川牛膝多糖硫酸醋的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 2 型活性[J].生物与环境生物学报,2004,10(1):46-50.

[6]耿秋明,金昌晓,王漩.川牛膝有效成分阿魏酸的分离与测定[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0,11(7):36.

[7]聂淑琴.地榆提取物对老化加速小鼠抗氧化保护功能的影响[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1,23(2):89-90.

[8]薛燕,白金叶.柴胡解热成分的比较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8,19(1):11.

[9]王胜春,赵慧平.柴胡的清热与抗病毒作用[J].时珍国医国药,2007,9(5):418.

[10]阴健,郭力弓.现代中药研究与临床应用[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542.

[11]朱伟,孙红光,朱迅.黄芩有效成分SBM对炎症模型机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8,24(9):1147-1150.

猜你喜欢

川牛膝泻火平肝
泻火化瘀通窍法对感音性耳聋大鼠HMGB1/RAGE信号通路的影响
菊花
清肝泻火 试试槐花入膳
口腔溃疡煎甘草黄芩
识别真假川牛膝
电子舌技术在鉴别川牛膝中的应用Δ
怀牛膝与川牛膝功效小考
川牛膝种子成熟度与发芽率、生活力之间关系的研究
滋阴平肝药粥两款
化痰活血平肝方联合西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3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