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牛止嗽颗粒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研究*
2013-11-30陈丽娟蒋文钧程胜军
陈丽娟 蒋文钧 程胜军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中医医院,广西 桂林 541002)
本研究将麻牛止嗽颗粒用于感染后咳嗽的治疗,并与复方甘草口服溶液进行对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桂林市中医医院急诊内科感染后咳嗽患者200例,采用随机单盲方法分为两组。研究组100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55例;年龄 19~65 岁,平均年龄(37.9±12.1)岁;病程 15~59d,平均病程(34.7±8.4)d。对照组 100例,其中男性44例,女性56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35.6±13.1)岁;病程 16~58 d,平均病程(33.5±8.1) d;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病程等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病例选择 (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1]制定。胸部X线检查正常,血常规正常,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期症状消失后,咳嗽2周以上(含2周),迁延不愈,咳嗽突发时多有诱发因素,包括冷空气吸入、刺激性挥发性物质、油烟、运动等,夜间多作,有时伴有咽痒,痒即咳。(2)中医诊断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制定。临床表现为阵发性咳嗽,脉浮或紧或弦,舌苔薄白。(3)纳入及排除标准: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入选患者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年龄18~65岁。同时排除①外感发热、咽炎患者;②合并急性支气管炎患者;③对本次研究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④合并严重肺系疾病,包括肺结核、慢阻肺、肺癌等患者;⑤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和精神病患者;⑥1个月内参加过其他新药临床试验患者;⑦影响疗效或安全性评价的患者;⑧治疗过程中服用本方案以外的药物或中途停药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1)研究组:服用麻牛止嗽颗粒,药物组成为炙麻黄6 g,僵蚕10 g,炙百部10 g,白前 10 g,牛蒡子 10 g,橘红 12 g,蝉蜕 6 g,荆芥 10 g,甘草 6 g,炙紫苑12 g,桔梗10 g(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颗粒剂);每日 1剂,水冲服,早、晚各服 100 mL,疗程 7 d。(2)对照组:服用复方甘草口服溶液(广西南宁百会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提供,每瓶100 mL),每次10 mL,每日3次,疗程7 d。
1.4 观察指标 (1)安全性指标:对治疗过程中患者所有不良反应进行记录,并于治疗前后进行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检测。(2)疗效性观察:对用药前后相关症状、体征,包括咳嗽程度、次数、咽痒、咯痰症状评分进行比较。计分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0分为无咳嗽;3分为咳嗽间歇、短暂发作;6分为经常咳嗽,呈阵发性;9分为频繁阵发性咳嗽。(3)生活质量评估:采用莱切斯特咳嗽问卷(LCQ)[4],由患者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勾选,该调查问卷共19项(生理8项、心理7 项、社会 4 项)。(4)咳嗽敏感性观察[5]:通过单次定量吸入浓度倍增的辣椒素气溶胶,以诱发患者产生5次以上咳嗽的浓度作为咳嗽阈值(C5),对咳嗽敏感性进行判定。
1.5 疗效标准 采用尼莫地平法判定中医证候疗效。疗效指数 (n)=(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临床治愈:n>95%。显效:70%~95%。有效:30%~69%。无效:n<30%。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应用 t检验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见表2。比较两组感染性咳嗽患者治疗前后各症状积分显示,两组治疗前咳嗽次数、程度、咽痒、咯痰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各症状积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各症状积分比较(分,)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2.3 治疗前后LCQ评分及咳嗽敏感性比较 见表3。治疗前后LCQ评分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LCQ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研究组提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研究组咳嗽敏感性阈值(C5)浓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LCQ评分及咳嗽敏感性比较()
表3 两组治疗前后LCQ评分及咳嗽敏感性比较()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2.4 安全性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肝、肾功能等指标比较无明显变化,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病例。
3 讨 论
引起咳嗽的原因较多,其中呼吸道感染是最主要的原因[4]。当感染引起的发热、流涕等急性症状消失后,部分患者咳嗽症状仍持续发作,迁延不愈,临床对于血常规与X线片检查无异常的慢性咳嗽统称为感染后咳嗽[5]。本病发病率约为 14%~23%[6-7]。表现一般无痰或咯少量白色黏液痰[8]。大量研究已证实抗菌药物对其治疗无效[9]。
感染后咳嗽在中医上的病因为外感风邪,其病机是风邪束肺、他邪为患、肺失宣降。久治不愈患者多伴心肝火旺、痰湿内聚[10]。麻牛止嗽颗粒以炙麻黄、僵蚕、牛蒡子、桔梗等中药颗粒组成。全方不寒不热,温润和平,诸药相配,各显其长,互制其短,升中寓降,升降互济,充分体现了中医的辨证论治理论。本研究将麻牛止嗽颗粒和复方甘草口服溶液两种中药制剂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在症状改善方面,研究组治疗后咳嗽次数、程度、咽痒、咯痰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研究组C5浓度高于对照组,LCQ评分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麻牛止嗽颗粒是治疗感染后咳嗽有效的药物,并且从应用情况显示,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综上所述,麻牛止嗽颗粒治疗感染后咳嗽疗效好,治疗成本低,值得进一步研究。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 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9,32(6):407-41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J].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45-248.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38.
[4]刘治坤.使用LCQ调查问卷比较慢性咳嗽中西医疗效临床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
[5]张巧,马千里,龙舟,等.不同病因咳嗽患者的咳嗽敏感性测定[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33(21):2286-2289.
[6]叶新民,刘春丽,钟南山,等.感染后咳嗽及其神经源性炎症机制研究进展[J].国际呼吸杂志,2010,30(23):1459-1462.
[7]南丽娟.感染后咳嗽的中医药治疗[J].吉林中医药,2012,32(8):782-783.
[8]刘玉,唐雪春.感染后咳嗽的发病机制研究[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9(4):262-263.
[9]许志荣.谈中医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性咳嗽[J].中医儿科杂志,2013,9(2):27-28.
[10]蒋文钧.感染后咳嗽中医治疗概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10):203-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