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子残障投掷运动员赛前大负荷训练阶段生化特点及机能评定

2013-11-27滕津汝宋雅伟

浙江体育科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机能红细胞负荷

滕津汝,刘 坤,宋雅伟

(南京体育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4)

0 前 言

残疾人奥运会既是世界残疾人竞技体育最大的舞台也是全球残疾人最盛大的节日。随着残奥会投掷项目规则和运动员们技术的日益完善,各国在投掷技术上的差距越来越小,由此可见,运动员的个人身体机能状态对训练效果和比赛最终结果的影响却越来越明显。运动训练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能够准确、客观、定量地反映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态水平,教练员在及时的掌握运动员训练状态下才能及时地调整训练负荷,在不耽误正常训练的同时采取合理的恢复手段。因此选择敏感的指标对残障女子投掷运动员进行科学监控,对于提高训练效果具有积极意义[1]。

本文在国家残障女子投掷队备战2012年伦敦残奥会大负荷训练阶段,对运动员进行全面综合的身体机能监控,了解我国优秀女子残障运动员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以完善我国残障运动员大负荷训练阶段机能监控体系,同时,为国家投掷队在2012年9月伦敦残奥会取得七金六银两铜的好成绩提供了有利保证。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国家残障投掷队14名优秀女队员为研究对象,受试者经身体检查均无心血管、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等方面的疾病。其中,视力残疾2人,上下肢残疾8人,脊柱残疾3人,侏儒1人。

表1 国家残奥队女运动员基本情况

1.2 研究方法

根据训练计划安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任务是发展身体素质,重点集中在力量、速度和柔韧训练,规范投掷技术;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是针对参赛项目进行技术强化训练,使其在体能、心理上全面提升。)和调整休息期,选择每间隔两周的周六早上(08∶00—09∶30),进行运动员安静状态下的血样采集。并进行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酸激酶(CK)、睾酮(T)、皮质醇(C)指标的测定。测试方法及所用试剂见表2。

表2 各指标的测试方法及所用的仪器

1.3 统计处理

采用数据处理软件SPSS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运用M±sd来表示,并采用t检验的处理方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分析

2.1 残障女子投掷运动员血液红细胞相关参数在大负荷训练阶段的变化

通过为期3周的高强度训练,HB在第二次测试时就呈现下降的趋势(P<0.05),但是HCT和RBC却有明显的升高;经过3周的训练,在第3次测试时显示,HB仍持续下降,并与第一次测试和第二次测试均有显著差异,RBC和HCT较第二次测试呈显著下降(P<0.01)趋势;第四次测试显示,HB较第三次测试无显著性差异,RBC和HCT较第三次测试都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3。在整个大负荷训练阶段,可以看出运动员的红细胞相关参数总体上都在一个正常的范围之内,但也呈现出了一定的波动性,表明在大运动量的刺激下,运动员身体产生了一定对刺激的反应,并通过血液红细胞相关参数体现了出来。

表3 女子投掷运动员大负荷训练阶段红细胞相关参数变化情况

2.2 女子投掷运动员大负荷训练期间BUN、CK、T/C指标的变化。

在大负荷训练期间,BUN只有在第三次测试时与第二次测试结果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CK的变化具有明显规律性,四次测试交替出现上升和下降的情况,这与训练计划是相符合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T/C在第四次测试时,较第三次有显著性差异(P<0.05),较第一次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P<0.01),见表4。

表4 女子投掷运动员大负荷训练阶段BUN、CK、T/C变化情况

3 讨 论

在大多数对运动员的机能监控指标中,红细胞参数主要有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等指标。由于HB指标指数相对稳定,又能及时敏感的反映身体机能状态,因此,在技能监控中经常利用HB这一指标评定运动员的机能状态、训练强度和预测运动能力。HB的含量越高,运动员的机体就有越强的运送氧的能力,对于耐力性的运动员专项素质非常重要。在日常的训练和比赛期间,运动员的HB受很多方面的影响,如:运动负荷、膳食和休息方面等。大量资料证明,运动员在大强度训练起始阶段容易出现HB含量下降,可能是由于溶血增加引起的,部分HB参与合成鸡肉蛋白质和新生的红细胞[2]。我国女运动员正常波动范围为:HB为 110~150g/L,RBC为 3.5~5.6×1012,HCT为30%~47%。

本研究结果显示女子残障投掷运动员在大负荷训练阶段,起初HB有明显下降的趋势,但是RBC却有显著提高的现象。经过三个周的训练后HB持续下降,RBC和HCT较第二次测试显著下降。HB在第三次测试开始回升,RBC、HCT基本恢复稳定状态。总体呈现出的变化为:HB先下降后上升,而RBC和HCT先上升后下降。有分析认为,红细胞指标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运动员机体在经过大负荷、大强度训练的初期,由于储存在肝脏和脾脏血窦中的血细胞进入了血液循环系统,有效地弥补了溶血形成的RBC下降,并短暂的出现了代偿性反弹升高;另一个方面则可能是由于血红蛋白在合成时出现原料供给不足造成的,主要是缺乏铁,有研究表明当运动员出现铁、卟啉或珠蛋白供给不足时,也会出现红细胞血红蛋白平均浓度小于正常值的现象[3],这也与本研究不谋而合。通过分析可以得出在女子投掷运动员在进行大强度、大负荷训练期间,随着训练负荷和强度的增加,会引起运动员出现铁、卟啉和珠蛋白的缺乏,但是伴随着运动员对训练负荷和强度的适应,以及营养的补充,情况会有所好转,在第四次测试时运动员身体机能水平逐渐的得到了恢复。

作为反映运动负荷指标的还有血尿素和血清肌酸激酶,伴随着运动量和强度的增加血尿素和血清肌酸激酶也会出现升高的情况。但绝大多数情况,血尿素还是用来反映运动量的指标,因为只有当长时间的运动负荷后,蛋白质和氨基酸才能大量的进行分解供能,引起血尿素上升。而肌酸激酶则是对运动员强度的反映更加敏感一些,因为通过大强度的训练很可能对肌细胞造成损伤[4]。血睾酮/皮质醇(T/C)是机能评定的敏感指标。当T/C的数值不变或者是升高时,则说明机体的分解代谢没有超过合成代谢,因此运动员的机能状态也就属于正常[5]。在恢复训练期的T/C比值高于大强度训练期,说明在大强度训练期的训练中,运动员很好地适应了训练,并且或多或少机体机能都有提高。

BUN是机体中的氨基酸在参与分解供能时脱氨基生成的。持续运动时间在30min以上,当体内糖和脂肪供能不足时,BUN的数值才会呈现升高趋势,当BUN的数值接近8mmol/L或是超过时,运动员就会出现一系列的过度训练症状[6]。CK的升高与运动时肌细胞膜损伤有直接的关系,肌细胞膜损伤细胞中CK进入血液所致,正常人安静CK含量是100U/L,CK数值的高低可以反映运动强度和运动后肌肉的恢复程度。作为反映运动强度和运动量的明显指标,BUN和CK在运动训练监控中的价值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实[7]。本研究中,BUN有规律的低范围波动,与训练量的变化大体保持一致。CK在大负荷训练过程中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水平,说明强度训练量比较大,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这样符合投掷项目的无氧代谢的特点。既能对运动员的机体达到一定的刺激效果,又能使很好地恢复运动员机能状态,有效地避免了过度训练。CK的数值在第3次测试出现了明显的升高,表明最初几个星期的训练强度的增加超过了运动员自身肌肉的适应范围,运动员的肌肉有一定的微细损伤,并出现累积效应,此时应时刻观察运动员的机能变化,并采取积极的恢复措施,及时防止过度训练发生。

有研究证明,T/C比值对运动负荷的反应灵敏,可作为运动员机能评定的指标[8]。经过一段时间大负荷的训练,T/C在第二、三次测试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但皮质醇却显著升高。研究发现,T指标能更好地体现运动员对训练负荷的适应情况。因此,上述的变化表明运动员的机能状况比较正常,基本上能承受前期的训练负荷,但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会有轻微的疲劳积累出现。在第四次测试时显示,运动员T和C均出现显著升高,同时T/C的比值也有一个小幅度的升高,这说明运动员机能状态良好,已经适应了当前训练的负荷,但是存在一定程度的累积疲劳,应进行适当的调整。

4 结 论

4.1 我国优秀女子残障投掷运动员在备战2012年伦敦残奥会赛前大负荷训练期间的HB、RBC、HCT的变化特点是:集训初期,HB持续下降,RBC和HCT在第二次测试开始下降。HB在第三次测试显示上升,并达到较高水平。说明在大负荷训练期间,运动员机体的氧运转能力有明显提高,对运动负荷强度比较适应。

4.2 我国优秀女子残障投掷运动员在备战2012年伦敦残奥会赛前大负荷训练期间CK值变化规律,且变化幅度不是很大。BUN在较低范围内规律性地波动,与训练量的变化基本一致。说明大负荷训练期间运动员自身的骨骼肌代谢水平较好,以及蛋白质的合成状态良好,对运动负荷强度比较适应。

4.3 在女子投掷运动员大负荷训练期间,运动员的疲劳积累状况可以通过皮质醇的指标明显地反映出来,睾酮则是比较明显地表现出运动员对训练负荷的适应状况和恢复能力。运动员在进行大强度和大负荷训练后必定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疲劳积累,要想对下一训练阶段不造成影响就必须进行一定的调整。在大负荷训练期间,T/C在第四次测试时有小幅度的升高,这表明运动员现在的机能水平良好,对大负荷的训练有了一定的适应,但前三次T/C一直处于下降的状态,说明机体有疲劳积累现象,应进行适当调整。

4.4 通过运动员的各项指标的综合分析,可以了解运动员身体机能处于怎样的状态以及疲劳的恢复时间,有利于教练员对运动员进行赛前调整和训练的合理安排。

[1]苟波,高炳宏,郭玉成,等.中国散打队奥运攻关研究报告-优秀散打运动员机能状态监控与评定方法的建立[J].体育科研,2008,29(6):45-51.

[2]叶燎昆,李涛,等.女子散打运动员大负荷训练阶段部分生化指标变化特点研究[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2(9):47-51.

[3]冯连世,冯美云,冯炜权,等.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246-251,331-333.

[4]黄兴.优秀赛艇运动员2008奥运会前多年度训练周期机能特征的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09.

[5]武桂新,蔡蓓蕾,周广科.山地越野自行车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9(3):26-30.

[6]Cyril Petibois,Georges Cazorla,Jacques Poortmans,et al.Biochemical aspects of overtraining in endurance sports.Sports Med.2002,32(13):867-878.

[7]冯连世,李开刚.运动员机能评定常用生理生化指标测试方法及应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44-46.

[8]孙太华.山西省优秀运动员长周期训练中部分血液生化指标的监控[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1(3):80-82.

猜你喜欢

机能红细胞负荷
红细胞的奇妙旅行
人体机能增强计划
再论机能的刑法解释方法论
防止过负荷时距离保护误动新判据
主动降负荷才是正经事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及防治
负荷跟踪运行下反应堆一回路控制系统仿真与验证
“三理”机能实验在中医药专科学校教学中的探索
Savitzky-Golay在含冲击负荷短期负荷预测中的应用
羊附红细胞体病的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