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评估理论框架体系研究
2013-11-27余炳文姜云鹏
余炳文 姜云鹏
(江西财经大学 资产评估研究中心,江西 南昌330013)
西方国家的资产评估因市场交易需要而逐步发展,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我国资产评估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是借鉴西方国家较为成熟的经验发展起来的,最初是为了在国有企业改制时,防止低价转让国有资产而对国有资产价值进行评估,具有典型的外生性和强制性。后来发展到市场主体根据特定的经济行为和特殊目的而进行评估,形成了不同资产类型、不同服务领域和不同交易目的交叉多元化的评估格局。随着经济发展和对资产认识的深化,为特定经济行为如跨国并购、知识产权入股、海洋资源定价等而进行的评估已经成为资产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评估理论的研究并没有随之发展,基础研究尚处在探索阶段,现有的理论框架体系并没有被广泛接受,还存在一定的争议,主要原因在于理论框架体系本身的逻辑关系尚未理顺,体现在逻辑起点模糊、评估要素层次关系不清、框架结构不明确等。为此,本文重新对资产评估理论体系进行梳理,根据评估的现实状况,尝试构建资产评估理论框架体系。
一、资产评估理论的逻辑起点设定
(一)逻辑起点综述
资产评估的逻辑起点是资产评估理论的基础,是资产评估中最本质、最一般的质的规定,我国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资产评估的逻辑起点进行了阐释。从现有文献来看,国内较早对资产评估理论的逻辑起点进行研究的是余海宗,他认为资产评估的逻辑起点是评估目的,目的是评估的开始,也就是评估的起点[1]。而伍中信等借鉴会计的理论框架体系认为,资产评估以评估目标为逻辑起点,构筑资产评估的概念结构[2]。王景升将资产评估环境作为逻辑起点,依据是环境影响和制约各个评估要素,是评估理论与实务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动因[3]。郑炳南认为,资产评估的逻辑起点是资产的价值,资产评估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价值的测算、判断、分析等问题展开,将资产的价值作为资产评估的逻辑起点符合评估的根本宗旨[4]。崔西和王建中采用科学研究纲领方法,将资产评估的各要素进行重构,构建了“硬核”和“保护带”的二维模型,逻辑起点包含于硬核之中,但具体是什么并未明示[5]。汪海粟和张世如按照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范式对资产评估理论进行研究,认为资产评估的逻辑起点是经济环境,并遵循界定经济环境、设定行为假设、给出制度安排、选择均衡结果、进行评估比较的内在主线[6]。
总体来看,关于资产评估的逻辑起点有五种观点:经济环境论、评估环境论、目的论、目标论、资产价值论。这些观点基本从两个视角来构建:一是从大的范围框定研究内容,并以此开始进行研究;二是从点开始,逐渐扩散,延伸至所要研究问题的层面,进而涵盖整个研究领域。两种观点形成了对逻辑起点的截然相反的认识,并形成完全不同的理论框架构建秩序和层次走向。
(二)逻辑起点的设定
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看,逻辑起点是一个理论的起始范畴,往往以起始概念的形式表现。它必须具备以下四个要件:其一,有一个最基本、最简单的本质规定;其二,此逻辑起点构成研究对象最直接和最基本的单位;其三,其内涵贯穿于理论发展全过程;其四,其范畴有助于形成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据此,资产评估的逻辑起点应该从点开始,延伸扩展至理论体系的其他方面。
上述五种逻辑起点中,经济环境论是从经济学的视角考察逻辑起点,界定经济环境来涵盖所要研究的内容,便于框定评估的属性范围,实际上,资产评估的价值分析不仅仅与经济环境有关,还与其他因素相关,如政治环境、法律环境、文化环境等,以经济环境作为研究起点虽然能够确定属性范围,但又显得失之偏颇。而评估环境论以整个资产评估的环境作为逻辑起点,使得理论框架从一开始就陷入模糊状态,而自然辩证法中逻辑起点的一个特征就是最基本、最简单的本质规定,显然资产评估的环境并不具备资产评估中质的特点,因此,由范围来框定逻辑起点值得商榷。目的论和目标论是借鉴财务会计的理论来构建资产评估理论体系,这两个逻辑起点符合自然辩证法中逻辑起点的四个要素,目的论和目标论在本质上存在一定的趋同性,目的解决的是为什么要进行资产评估,目标解释的是长期的动力机制,目的是短期愿望,目标是努力的方向。目的论用获得资产价值来考量逻辑起点,而目标论将一个方向作为逻辑起点,这两种观点都存在合理性,但一项事物在对它“定性”之前,是不可能有所谓的“目标”定位的,这与李心合的观点一致[7],以此作为逻辑起点就显得过于草率。资产价值论从资产的价值角度构建逻辑起点,是目的论和目标论的进一步深化,直接以“资产价值”作为逻辑起点,显得简单、直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它只是一个静态的概念,没有突出资产评估对价值发现的过程。
本文认为,构建资产评估理论的逻辑起点,必须把握资产评估的本质,也就是在定性的基础上结合目标来确定其逻辑起点,以资产评估的价值发现作为逻辑起点符合资产评估的特征。价值与价值发现的区别在于价值是一个名词,属于静态概念,而价值发现是名词加动词,强调价值分析、判断和估算的过程,评估过程实质上是价值发现过程,价值发现包含了资产评估最本质的内容,同时又能将其概念贯穿于资产评估的理论框架体系,无论以后资产评估是随市场边界的延伸而发展,还是根据资产形式的不同而发展,都会遵循这一资产评估的本质。因此,本文认为,资产评估的逻辑起点是资产评估的价值发现。
二、资产评估理论框架的构建
(一)理论框架的文献综述
理论框架体系的构建是行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国外对资产评估学科和理论的研究并没有像国内一样给出严格的逻辑框架和结构,而是依据资产评估的本质属性给出一些概念和评估程序,如国际评估准则(第八版)分为八个部分:导言、公认评估原则的基本概念、行为守则、财产类型、国际评估准则、国际评估应用指南、国际评估指南[8](P1-3),它们之间并没有严格的逻辑关系,各部分内部也只是罗列出各个组成部分,并未构建理论体系。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认为,我国构建的资产评估理论体系,对国际评估界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国内的资产评估理论体系,不同的学者给出了不同的理论框架,王景升认为资产评估的逻辑顺序为:资产评估理论的起点、前提与导向到资产评估基本理论,再到资产评估的规范理论,最后是资产评估的应用理论,它们之间是导向、基础、规范到应用的关系[3]。汪海粟和张世如则从经济学的视角将其分为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基础理论包括评估环境的界定和经济主体行为的假设,应用理论包括评估制度安排和评估结果的比较[6]。余海宗按评估步骤将评估理论分为评估目的、评估标准、评估方法和评估结果四个部分,依据程序划分逻辑层次,列出了基本概念、评估原理、评估准则和评估方法的框架[1]。而在崔西、王建中的硬核和保护带二元模式中,硬核部分勾勒了资产到假设再到价值之间的框架体系,但有的地方值得商榷,如公开市场价值与清算价值是否是并列关系,得出的结论又都归结为公允价值,而保护带部分的涵盖范围广,没有具体指明包含哪些内容,边界尚未框定[5]。郑炳南将资产评估理论分为目的层、标准层、方法层和结果层四个部分[4]。
综上所述,我国资产评估的理论研究体系尚处在探索阶段,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多位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理论体系进行了探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需要厘清:一是各个评估要素在评估中的作用容易定位,但要素之间的关系模糊不清;二是资产评估理论各部分包含哪些内容需要进一步阐述,不同的学者对此有不同的认识;三是评估理论框架的边界如何界定。
(二)资产评估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资产评估的要素是理论体系的基本组成元素,要构建理论体系,首先要明确有哪些组成要素,其次要界定要素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最后才是建立评估的理论框架。
1.资产评估要素。资产评估的要素有资产、评估目的、评估时点、价值类型、假设前提、评估方法、评估对象、评估结果、评估原则、评估程序以及评估管理,共11个部分。目前,资产评估中的资产已经脱离了其字面意义,不仅包括资产,还包括权益和负债,一切能够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都可以看成是资产。评估目的被认为是“为什么”评估,同一资产不同的目的,其假设前提条件就有差异,评估结果也会不同。评估时点是资产价值对应的时间点,不同时点的价值也会存在差异。价值类型是资产价值的属性,因资产评估目的而异,同时按照不同的视角又有不同的分类,基本分类是市场价值和非市场价值。假设是资产评估关键的前提条件,评估价值是一系列假设前提的结果,如果没有假设前提则评估出的价值将毫无意义,假设一般分为技术性假设和使用假设,这样可以明确报告的使用条件。评估方法是获得评估结果的技术途径,基本方法有收益法、成本法和市场法。评估范围是评估资产所涉及的领域,即评估的对象资产是在评估范围之内,界定资产评估范围有助于把握评估的对象。评估结果是最后的评估结论,可以为某一特定的数值,也可以是某一数值区间或者专业的价值意见。评估原则是在评估执业过程中应该遵守的执业操守和技术规范,评估原则约束、规范评估行为,以得到客观公正合理的结论。评估程序是评估的规范化表现形式,是按照资产评估本身的特性有序进行评估的基础,是每一个评估行业人员必须遵守的基本规范,对评估结果的公正客观合理起到制度上的保证。
评估管理是规范行业行为的重要手段,包括机构管理和评估人员的管理,具体有监管、考试、培训、行业研究、注册、惩戒等内容,属于规范性的外生制度安排。除此之外,影响评估结果的因素还包括制度环境、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及政治、军事等。
2.资产评估要素之间的关系。逻辑框架体系的构建,需要明确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追根溯源,资产评估的要素是围绕资产的价值发现展开的。本文认为,在确定某一评估资产后,为了分析资产的价值,需要明确假设前提、评估对象、评估目的和评估时点。假设前提影响评估程序和评估原则,间接影响评估方法和结果,如资产价格资料不易获得时,可能需要增加程序,通过间接方式获取;在保险评估时需要增加谨慎性原则等。评估对象影响评估程序、评估原则和评估方法,不同的对象其程序不完全一样,如无形资产评估注重对权属的分析,不一定需要现场勘察,而对于实物资产在关注权属的同时,也关注实体状况,所以现场勘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评估原则也受到对象的影响,保险的评估需采取谨慎性原则,房地产评估需采取最高最佳使用原则等;评估对象对评估方法的影响体现在不同的资产有时需要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如企业价值评估通常采用收益法,因为企业价值考虑的是整体资产价值,而成本法只是将单项资产价值相加,一般情况下采用成本法对企业价值评估的结果小于收益法评估的结果,采用成本法就显得有失公允。评估目的直接决定价值类型,进而影响评估程序、评估方法和评估原则,如企业破产时只能采用清算价值类型,而交易时采用市场价值类型,清算价值类型和市场价值类型的评估程序不完全一致;在评估方法上,清算价值类型多采用成本法,而市场价值类型则不限于成本法;在评估原则上,清算价值类型多采用谨慎性原则,而市场价值类型则采用其他原则。评估原则也影响评估方法,评估方法影响评估程序,同时假设前提和评估时点对评估方法也有一定的影响,当假设前提不满足某种方法时,就应该放弃该种方法的使用。估价时点如果是过去,一般不宜采用收益法,如损害保险赔偿等。最后根据评估程序、评估原则等限制条件,以最佳方法进行测算,得出评估结果。资产评估要素之间的关系见图1。
图1 资产评估要素层次关系
图2 资产评估理论框架层次关系
(三)资产评估理论框架的构建
一般意义上,逻辑框架要包括该学科最基本的概念和理论要素,这些概念和理论要素界定了该学科研究的对象、功能和范围,并按照一定的逻辑连接成一个首尾一贯的体系,指导着实践层面上的规范或制度的建立。在这个概念框架中,有两点需要强调:一是理论框架应有一个逻辑起点,这一点至关重要,它决定了整个体系的架构和逻辑层次、逻辑顺序的延展,前文已经进行了讨论;二是框架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虽然其基本要素的位置或者作用会发生变化,受到外部力量的冲击,但它可以通过内部的自我修复能力,不断调整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以适应外界的变化,从而维持基本的理论体系有序运行,也就是通常所称的自组织功能。
根据资产评估的概念元素与资产评估本质的紧密程度,结合哲学、系统学和科学纲领方法论的思想,本文构建的资产评估逻辑框架由四个层次组成,构成一个由点及面的四个嵌套的同心层,如图2所示。下面对理论框架作出解释。
1.质。质是资产评估的逻辑起点,将价值发现作为资产评估的逻辑起点既符合哲学关于逻辑起点的规定,也符合资产评估的工作属性。从资产评估的概念来看,它是专业机构和人员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资产评估准则,根据特定目的,遵循估价原则,依照相关程序,选择适当的价值类型,运用科学方法,对资产价值进行分析、估算并发表专业意见的行为和过程。此定义是围绕如何对资产价值进行评估展开的,最终的结果是求取资产的价值,因此,将价值发现作为资产评估的本质,符合资产评估的定义,体现了资产评估固有的属性。
2.内核。内核由假设前提、评估对象、评估目的、评估时点、价值类型、评估方法、评估原则、评估程序和评估结果9个部分组成,它们构成了资产评估学科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研究范围,其层次关系如图1所示。
假设前提是依据有限事实,通过一系列推理,对所研究的事物作出合乎逻辑的假定说明,具体分为市场条件假设、评估对象使用状况假设、评估对象作用空间假设、宏观经济环境假设以及技术性条件假设,假设可以让委托方更清楚评估价值的存在前提、报告使用限制条件和风险,在资产评估中需要关注假设前提的变动性、预测性和限制性。评估对象是指被评估的资产,包括无形和有形资产,随着资产评估业务的拓展,评估对象的范围不断扩大,除了传统的房地产、机器设备、专利、商标、森林、矿业权等资产外,企业海外并购、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物业税、新能源资产、文化创意资产以及海岛资源等将都是资产评估的对象。评估目的分为一般目的和特殊目的,一般目的就是给交易双方提供价值参考意见,即公允价值评估;特殊目的则包括资产涉税、涉案、清算和保险等的评估,给特定部门提供鉴证意见。
估价时点是指资产价值对应的时间点,由委托方与评估方商定。价值类型是指资产评估结果的价值属性及其表现形式,依据目的设定,按照估价标准分为重置成本、收益现值、现行市价和清算价值,按评估假设划分价值类型则可分为继续使用价值、公开市场价值和清算价值,按评估目的划分价值类型则有抵押价值、保险价值、课税价值、投资价值、清算价值、转让价值、保全价值、交易价值、兼并价值、拍卖价值、租赁价值、补偿价值等,最新的国际资产评估准则(2012)将价值类型分为公允价值、投资价值、特殊价值和协同价值,价值类型的定义和划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资产价值的含义,笼统地说资产的价值是多少是没有意义的,价值类型实际上就是一个限制条件,规定了资产的价值是在什么条件下的价值[9],因此,不管价值类型如何划分,都可将其归入到限制条件中去。随着资产评估业务的发展,价值类型还会出现变化,但其对价值限制的属性不会发生改变。
评估方法是获得资产价值的技术手段,基本方法有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除此之外,还有经济利润法、现金价值增加法、二项式模型法、B-S模型法等。随着资产评估业务的发展,估值技术也会不断发展,未来还会出现新的评估方法。评估原则是资产评估过程的行为依据,分为最高原则和一般原则,最高原则是独立、客观、公正;一般原则分为技术性原则和特殊原则,技术性原则有估价时点原则、合法原则、替代原则,也有学者将其分为结构原则、比较原则、预期原则,特殊性原则有谨慎原则、最高最佳使用原则等。可见,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对象其评估原则可能发生变化,但最终的目的是客观、公正、合理地反映出资产的价值。评估程序是指在资产评估过程中应经过的环节,这些环节可以从程序上保证评估结果的合理性,避免评估师在分析、判断和测算资产价值时随意主观,使测算结果产生误差。评估结果是资产评估得出的结论,是评估师在资产分析、判断和测算后发表的专业意见,当然,评估结果的使用有较严格的限制条件。
3.外核。外核是对评估过程和结果起间接作用的要素,包括法律制度、考试培训、行业自律、准则、后续教育以及会员管理等内容,它是对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的行为规范、执业能力、道德水平的约束和提升,进而间接保证资产评估过程和结果的公正性。法律制度中《公司法》、《国有资产管理法》等法律规定了评估业务范围、惩戒原则等事项。行业协会对考试培训、行业监管、后续教育以及会员管理等都有明确规定,旨在加强资产评估机构、评估师的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的规范,这些内容也构成了资产评估的框架体系,目前正在起草的《资产评估法》也必将对行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准则是外核中的主要内容,从纵向来看,准则可分为四个层级:基本准则、具体准则、评估指南和评估指导意见,基本准则又分为资产评估准则基本准则和职业道德准则基本准则,资产评估准则基本准则对评估师执业提出基本要求,对操作进行原则性规范;职业道德准则基本准则对遵纪守法、恪尽职守及胜任能力提出要求。具体准则分为程序性具体准则和实体性具体准则,程序性具体准则有评估报告、评估程序、业务约定书和工作底稿等,实体性准则有企业价值、无形资产、机器设备、不动产、珠宝首饰准则等。评估指南目前有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指南和企业国有资产评估报告指南等。指导意见有商标、专利、金融不良资产、评估对象法律权属、价值类型以及投资性房地产指导意见等,这些共同组成了资产评估的准则体系。截至2012年共有23项规范出台,包括2个基本准则、9个具体准则、4个评估指南和8个指导意见。在逻辑关系上,一般认为,只有制定制度才会导致后面的监管,否则监管就失去了依据,对评估师而言,由制度衍生出考试、培训、注册、后续教育、会员管理等一系列活动。
4.环境。环境因素是指对资产评估行为和结果产生影响的外部因素,包括制度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制度环境指法律法规、部门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形成的环境,如《物权法》、《房地产管理法》,它们对资产评估的职业行为等作出了规定,对弄虚作假、出具虚假报告的行为进行惩罚,从而进一步加强行业的自律。经济环境是指构成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国家经济政策,如经济周期、经济发展水平和宏观经济政策,经济环境反映经济基本面,间接作用于资产评估。社会文化环境包括企业所处的社会结构、社会风俗习惯、信仰、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生活方式、文化传统、人口规模与地理分布等因素,它对资产评估的影响更多是间接和渐进式的,属于大视角的影响因素。上述三类环境与资产评估的联系从密到疏的顺序为制度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当然,还包括其他的一些环境,如政治环境、军事环境等,这些与资产评估的关联度较低,但如果一旦发生联系,将会对资产评估结果产生重大影响。
表1资产评估理论体系
三、结论
本文认为资产评估行为的真正目的是发现资产价值,为委托方提供公正客观合理的价值参考意见。以此为起点,我们对资产评估的要素进行了梳理,发现资产评估各要素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但彼此之间的逻辑关系分两种:一种是决定关系,由上一层次要素决定下一层次要素,如评估目的决定价值类型(图1中用实线表示);另一种是影响关系,如评估对象影响评估程序和评估方法(图1中用虚线表示),要素之间的这些关系使资产的价值发现过程变得较为复杂,但总体上属于技术规范和管理约束过程。同时评估环境对资产价值的发现过程及结果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是影响价值发现的重要因素。
本文构建了质、内核、外核和环境为框架的四层级理论体系,各层级的定位、内容、作用和逻辑关系较清晰,结构较严谨,较好地阐释了资产评估的学科属性和理论体系,为资产评估理论体系的构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1]余海宗,骆红艳,王萍.论我国资产评估理论体系的构建[J].四川会计,2001,(2):9—11.
[2]伍忠信,吴战篪.在会计理论基础上构建资产评估理论体系[J].财会通讯,2002,(10):41—42.
[3]王景升.我国资产评估理论结构问题研究[J].理论界,2005,(11):68—70.
[4]郑炳南,刘永清.论资产评估结果——关于公允市价、价值、价格的思考[J].暨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82—86.
[5]崔茜,王建中.资产评估理论结构模型构建[J].财会通讯,2008,(4):27—28.
[6]汪海粟,张世如.关于专业判断原则与资产评估方法的辨析[J].中国资产评估,2010,(7):15—18.
[7]李心合.论公司财务概念框架[J].会计研究,2010,(7):33—39.
[8]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国际评估准则2007(第八版)[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9]刘玉平.价值类型理论的应用与完善[J].中国资产评估,2009,(3):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