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对高职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

2013-11-26朱涛席从文

学理论·中 2013年10期
关键词:法律意识高职大学生

朱涛 席从文

摘 要: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教育异军突起,在高等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越来越引起重视,特别是目前高职大学生存在法律意识严重薄弱的情况,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目标和学生的特点,培养高职大学生法律意识,促进社会的公平,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即法律课堂教学的规范和改革、营造法治校园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管理等措施来提高高职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以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成才。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法律意识;法律观念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9-0241-02

加强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做好学生工作的根本,加强对高职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的教育是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对高职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教育仍很薄弱,学生法律观念淡薄,校园内违规违纪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校园的安全和稳定。因此,加强对高职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是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成才的客观要求和迫切期望,对促进校园安全、和谐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

据调查,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越来越多的人走进高职的行列,高职大学生独立意识和平等思想有了明显的提高,诉诸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但由于自身法律知识及意识缺乏,不能更好适应高职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总体来看,高职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职大学生与本科生相比,有明显的不同,经过高考的洗礼,没有本科生在高中时的沉稳和好学,但是思想比较活跃,组织协调能力较强。

1.法律知识缺乏

目前,高职大学生虽然了解一些比较贴近生活的法律知识,对其他的法律了解甚少,更

谈不上深入理解,大学期间除了法律专业的学生外,大多数学生学习法律知识都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不是真正想掌握和运用法律的知识。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往往是知法而不能守法,

更不会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通过对高职学生的调查了解到85%的学生愿意了解法律常识问题,特别是大学生比较常见的民法、婚姻法、刑法、合同法等相关知识,渴望学校能开设大学生常见法律案例分析课程,使他们能更好地处理日常生活的法律难题,但是通过了解,这些学生所了解的各种法律常识问题知道的很少,即使有不少的学生能说出一些法律常用知识,但是基本上是以往废除的法律或是错误的,因为每年的法律知识更新很多,学生了解的只是一些印象知识而已。

2.法的价值理解不深

在对法的作用和效果理解上,多数高职大学生仅仅把法律理解为对人们行为的一种约束,是作为用以统治社会的工具和手段,是用来严惩犯罪、制裁违法的有力手段。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高职大学生从内心深处认为遵纪守法行为只是迫于国家和学校的强制性规定,并没有从内心上深入理解,认为法律只是政治和道德的一种附庸,是政府用来对民众实施统治的工具,并没有从根本上理解法是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的价值所在。所以高职学生对法律缺乏基本的情感和信任。

3.责任意识不强

目前,高职大学生违法犯罪和校园侵权案件时有发生,有的甚至因为日常生活琐事而大打出手,并造成严重的后果。他们对老师、同学不诚信、违背承诺,这一切都反映了当前高职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严重缺失,在校期间以个人为中心,把个人的利益放在首位,为了个人的利益不惜牺牲或损害他人和集体的利益。

其中有大部分学生权利意识偏差,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后,盲目采取“认命”,认为“权大于法”,自认倒霉,不会借助法律和学校的制度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1.从学生自身方面来看

高职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模糊多变,不能科学正视社会现实,科学合理的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缺乏对自己的专业和就业方向进行合理定位和理解,对本专业培养的相关要求了解甚少,从教育目的和大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来看,高职大学生要想取得成就必须遵守法律规定,不断提高法律意识和个人修养。

2.从学校方面来看

目前对高职大学传统法律教育薄弱。主要体现在:一是对学生法制教育的定位不准确。对高职院校重在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在培养学生技术水平同时,加强对学生义务和责任的宣传,而忽视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教育,使学生感觉为“法律就是要求公民尽义务”,不利于高职大学生健康法律心理的形成。二是重视知识的记忆,而忽视了知识的运用。目前对法律知识的考核还是通过考试的方式,要求学生理解和背诵法律条文,忽视了法律观点、法律理念、法律精神的宣传和培育,使高职大学生头脑意识中缺乏现代法律意识。法制教育缺乏应有的互动交流和案例讨论,引起高职大学生的普遍厌倦和反感,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课堂教学重视不够,对一些高职院校不重视公共课的教学,一味的强调学生专业实践环节。如《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没有发挥出这门课的作用,由于缺乏专业、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学方法还是单一的灌输,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3.从社会方面来看

社会环境影响学生的法律意识,如果社会上处处弘扬法律公平公正的风气,则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法律的信赖;否则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法律的追求和信任。目前社会上追求公平公正的风气越来越强烈,这种思想有利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增强。

三、加强高职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途径和措施

为提高高职大学生法律意识,必须认真分析高职大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寻求行之有效的解决制约学生法律意识提高的原因。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把学校作为开展法制教育工作的主阵地,坚持依法治校,优化法制校园文化氛围,逐步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

1.加强思想引导,树立法律信仰

只有在法律信仰的基础上加强高职大学生的教育,他们才能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如果高职大学生缺乏对法律的信仰,法律规范就不能内在化,不能落实到学生自发的行为之中。在高职大学生眼中,法律看上去就是一些规则和条文,但其背后却隐藏着道德关切和信仰问题,当高职大学生对法律产生认同并逐步建立了法律信仰之后,就会自觉的遵守法律。对高职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时,要加强引导大学生使用现代理念来理解法律规范和条文所体现出的法的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使高职大学生对法律的感情和其发自内心的对正义的信仰达到一种心灵的契合,他们才会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去遵守法律、尊重法律,最终完成法律意识的理念升华。

2.充分发挥法律教育课堂的主阵地作用

首先,学校一方面要配备专业的、高素质的法律教师来担任法律教育教学,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教师的法律修养。随着立法的工作的不断深入,每年法律知识更新太多,作为授业解惑的教育者应首先受教育,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和修养,这是增强高职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内容。教学内容要重点培养学生对法的价值和法的精神的理解,在教学方法上要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其次,加强对高职大学生对法的价值的理解和现代法律意识的提高。在教学内容选择方面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与需要,对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要有针对性的讲解,重在“少而精”,侧重于讲授与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有一定关联的部门法,如民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劳动法、合同法等。

再者就是通过采用多种方法展开教学。教学方法上要符合高职大学生的特点,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为教学服务,不断提高高职学生兴趣、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比如鼓励大家在课堂讨论,通过典型案例或本校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不断提高高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增强法律教育效果,从而也使学生通过法制教育了解法律,懂得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让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营造法治校园文化氛围

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全面增加课外知识讲座及专题报告,开设各部门法律选修课,鼓励学生辅修法律专业。因此必须逐步让学生参与学校各项管理和相关的民主决策,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权利意识、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

充分发挥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不断深化校园内部的管理机制的改革,改革过去以人治为特点的管理模式,逐步建构以法治为特点的管理和培养理念,加强对学生遵纪守法教育,鼓励学生公平、公开的参与学校的管理,努力营造透明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的各项评优、奖励以及处罚都要严格按照法规程序来进行,让学生维护权利途径更加畅通。

学校应该严格遵守和执行教育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法来开展学生工作,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按照规章条例办事,不因人而异,对违法违纪行为严肃处理。经常性开展法制教育活动,通过举办法律知识竞赛、学法守法演讲比赛或组织学生旁听法庭审判、模拟法庭、开展法律心理咨询和法律社会调查等形式,形成浓厚的法制教育氛围,促进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形成。

参考文献:

[1]王萍.论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培育[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2).

[2]陈大文,陈锦文,吕新.关于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调查与思考[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3]丁建军.网络时代开展高校法制教育的新领域[J].理工高教研究,2005(1).

[4]高淑芬.论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法律意识[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6).

(责任编辑:许广东)

猜你喜欢

法律意识高职大学生
法治意识融入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策略探究
加强高中生法律意识教育的对策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论提高中学生的法律意识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提高法律意识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