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新疆基督教

2013-11-26刘向权李景

学理论·中 2013年10期
关键词:多元文化

刘向权 李景

摘 要:新疆地处祖国西北部,历史上是多民族、多宗教融汇之地。由于地缘优势,历史上多种文明在此碰撞融合,形成了今天文化的多元一体格局。新疆有13个世居民族,维吾尔族人口最多,信仰伊斯兰教。但基督教很早就在此传播发展,探讨在以伊斯兰教为主导,多文化多宗教并存格局下的基督教在新疆的发展历程对多元文化背景下新疆基督教的发展及怎样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多元文化;新疆基督教;伦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B9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9-0183-02

一、新疆基督教传入与发展

中国是一个多宗教并存的国家,宗教历史源远流长,信徒人数众多。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天主教,是我国现存的五大宗教。改革开放后,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落实及外来因素的影响,我国宗教发展较快。新疆由于地缘优势,历史上多种文明在此碰撞融合,形成了今天这种文化上的多元一体的格局。新疆主要宗教有伊斯兰教、喇嘛教(藏传佛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和萨满教,其中伊斯兰教是最主要的一个宗教,为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撒拉族、东乡族、保安族等十多个民族所信奉,在新疆社会生活中有较大的影响[1]。在以伊斯兰教为主导,多文化多宗教并存的格局下,基督教在新疆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基督教在新疆传播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1858年《天津条约》和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的时候,使传教权从通商口岸扩展到内地,西方传教士终于获得了在中国全境传教的权利后,基督教就开始了在新疆地区的传播。传播路线首先是从沿海传入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再传入新疆的。关于基督教传入新疆的时间,国内学者的观点大相径庭,不同观点中最早的时间是1878年,最晚的是1905年。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期,大批西方基督教传教士曾在新疆的喀什、伊犁、迪化地区传教。天主教和新教组织主要有比利时的圣母圣心会、德国的圣言会、瑞典传教团、美国的内地会等教会组织。基督教传入新疆的主要原因则与近代中国战乱、灾荒引发的人口大迁移有很大关系。近代中国社会由于战争不息,灾荒不断,各地百姓为躲避战乱和灾荒流动较大有直接关系[2]。

新中国成立后,虽经历了几次曲折,但是,总体上,在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指引下,基督教在新疆得到了有序的、正常的发展。信众人数与日俱增也是新疆基督教的一大显著特征。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新疆的基督教传播活动日趋频繁,活动区域日益扩大。据不完全统计,新疆现有基督教信徒3万多人,活动堂点280个,正式按立的牧师3名、教师2名、长老9名。目前,新疆基督教的传播活动区域已遍及全疆15个地(州、市)的绝大多数县市[3]。现有基督教两会(基督教“三自”爱委会、基督教协会)3个。目前,新疆信仰基督教的群众以汉族为主,但也有一些外国人在乌鲁木齐、喀什等地的维吾尔族人中传教,并有一些少数民族信徒。

二、新疆基督教的特点

过去新疆的基督教教徒,特点是“五多”:老年人多、妇女多,农民多、老少边穷地区多、文化程度低的人多。但现在教徒结构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据李建生、王瑞以新疆库尔勒市新城区基督教堂为调查点,通过个案分析,指出了新疆近年来基督教信众的特点是:年龄跨度大,年轻人有增多趋势;女性信众多,男性信众有增多趋势;退休人员、家属和个体户多,其他职业人数有增多趋势;低学历、文盲信众占主体状况已经改变,高学历信众有增多趋势;四川、河南籍信众多,其他籍贯信众有增多趋势;21世纪以来,出现阶段性“热胀”趋势等特点和变化趋势[4]。基督教在新疆的传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教徒发展迅速,活动区域不断扩大;打着基督教的旗号从事非法宗教活动日益猖獗和隐蔽,跨地区传教活动日趋突出;打着基督教旗号的邪教活动屡禁不止;境外基督教势力对新疆的渗透活动日趋加剧;基督教爱国组织和教职人员队伍建设十分薄弱。

新疆由于独特的地缘政治、地理位置、战略位置等一直是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宗教渗透首选之地。他们利用宗教进行渗透,争夺群众,争夺思想阵地,动摇我们党执政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破坏新疆近年来在经济、社会各方面取得的成就,企图牵制中国的发展。近年来海外基督教中有人盼望中国尽快成为一个“基督教国家”或“中国福音化”国家。本来“传福音”原本是基督教非常神圣的职责之一,可是一旦在“传福音”里渗入政治元素便增加了宗教社会作用的复杂性。即当“福音化”的背后渗透着“西化”或其他政治用心时,福音就不是纯粹的福音了,基督教就有可能存在着再度被“利用”的危险[5]。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支持下,美国、英国、韩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宗教组织和机构以经商、投资、文化交流、留学、旅游等机会在新疆进行非法传教,秘密开办培训班、义工办、建立地下教会,发展地下势力,传播方式更加多样且隐蔽。严重违反了我国的有关宗教政策和基督教的“三自”方针。

三、新疆基督教的伦理作用

基督教是一个讲爱的宗教。《圣经》说:“上帝是爱”。爱是《圣经》真理的总纲。《圣经》记叙,当一个文士问耶稣律法中的诫律哪一条最大。耶稣说:“——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上帝。其次就是说,要爱人如己;再没有比这两条戒命更大的了。”“独一上帝”的信仰,决定了专一爱上帝的要求,专一爱上帝产生爱人如己的伦理。人有上帝的形象,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这样一个“己”,所以,人爱上帝,敬畏上帝就要懂得自尊自爱,也要同样懂得尊重别人。推己及人,以爱己之心去待人,以恕己之心去恕人,必然带来人际关系的和谐,从而带来社会的和谐。

基督教有很多优秀的教义和文化,在新疆的经济文化建设中也发挥着积极作用。基督教要求人首先爱上帝,其真正目的还是要人与人之间相爱。如果没有人和人之间的爱,那么对上帝的爱也就只是一种空谈,也就是说基督教把人对人的爱,视为上帝和耶稣之爱的真实表现。基督教积极创办学校、医院、助贫、助困等慈善事业也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爱的表现。圣诞节、复活节等基督教节日已成为新疆青少年所喜爱的节日,办西式婚礼也已成为一种追求。基督教的一些节日和礼仪之所以受到喜爱,一方面是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基督教的有些节日和礼仪夹杂着基督教的浪漫主义。基督教“重情感轻理性”、“注重想象力”、“崇尚大自然”、“渴望无限美”等浪漫主义特征,也促进了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历来肯定文化的多元,能够允许各种文化的共同发展。在中国不仅有宗法性国家宗教、土生土长的道教,还有外来的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以及一些民间宗教,这构成了中国宗教的多元性、包容性特点。正如,费孝通所倡导的“各美其美,美人其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是一贯下来的传统,显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和包罗万象的特征。中国各地呈现出的五大宗教的基本格局在新疆也不例外地存在着。

四、新疆基督教的问题

当前,新疆基督教界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国外有关基督教会通过各种途径在新疆传播基督教,使基督教在新疆地区快速发展蔓延,现在,基本上已经遍布全疆所有地州市和大多数县(市),呈现出从首府向边远县市,从城市向农村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从过去的老年家属、退休职工、社会弱势群体而向大学生、干部职工发展的态势。其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督教非法出版物传播迅速。品种类数量增多,传播范围广,出现大量维文宣传品。二是网上基督教宗教渗透态势明显。外国有关网站专门针对新疆进行宗教渗透。三是强化空中电波渗透。随着美国势力染指中亚,境外宗教势力电台前移,对新疆进行近距离宣教。四是境外经济组织成为传教的急先锋。境外非政府组织以留学任教、教授英语、扶贫求助、学术交流、经商办企业等为掩护,以传播基督教为载体,在新疆从事宗教渗透活动。五是加速向少数民族传教。一些经济组织在新疆招收的员工大部分为少数民族,在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群众发展信徒态势严重。六内地基督教组织来疆活动逐年增加,并制定了培训在疆传教人员的计划。

在此种情况下,我们既要始终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原则,在始终坚持和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时坚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基督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新疆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郭换平.石河子市基督教徒宗教认同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10.

[2]王欣瑞.近代基督教传入陕西及陕西农民入教原因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2004.

[3]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组织部课题组.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新形势下新疆宗教问题的调查报告[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1,(2).

[4]李建生,王瑞.新疆基督教信众的结构特点及成因分析——新疆库尔勒市新城区基督教堂调查[J].新疆社会学,2008,(2).

[5]单渭祥.对基督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的一些思考[J].金陵神学志,2006,(4).

(责任编辑:宋 佳)

猜你喜欢

多元文化
多元文化素质教育探索与课程的实践
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国际学校主题班会模式研究
基于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模式探讨
基于多元文化背景的艺术理论课程教学模式略论
多元文化背景下音乐教育的意义和挑战
多元文化语境下的民歌之功能
论教育与多元文化的关系
浅析BJD人偶的艺术性
现代室内设计的多元文化表现探究
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