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233医教结合”模式在高职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2013-11-26巍,张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22期
关键词:医教工学课间

魏 巍,张 静

(通辽职业学院,内蒙古 通辽 028000)

1946年美国职业协会发表的《合作教育宣言》第一次提出“工学结合”这种高职教育模式。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提出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工学结合”是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它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校内外不同教育环境[1]。高职类院校不同于本科院校,它更重视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所以“医教结合”内科护理教学模式更加适合高职类院校教学的应用。目前在我国不少高职类院校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有部分院校采取一周2天理论3天实训或者3天理论2天实训的教学方法;有部分高校在校期间实施“工学结合”,将就业市场直接面向国外。“2+1模式”、“1+1+1模式”或者是“1.5+1.5模式”也在各大高校中试点进行。作为职业类院校,我们希望通过对此项工作的探讨与研究,能形成更适合我地区特色、学校特色的高职内科护理教学模式。

一个全新的“1233医教结合”模式在我院试行,即“一个平台”,“两个系列”,“三个循环”,“三个职业方向”。具体内容见图1。

图1 “1233医教结合”教学模式

“一个平台”即在校期间学习的整个过程,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上。让本地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高水平的临床兼职教师与我们一起进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研究,增强学校的实践教学与临床实践护理操作的可行性、正确性,从而充分发挥兼职教师在实践教学的作用。

“两个系列”即内科护理基本技能和内科护士职业基本技能。通过调整课时的比例,找到一种更适合护理专业学生的教学理念;让内科护理学专任教师与护理行业高水平的临床兼职教师共同进行实践教学研究,规范专业实践,采取各种不同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2]。

“三个循环”即内科病房课间见习、内科病房课间实习、毕业实习。充分利用本地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资源及优势,通过增加课间见习及课间实习的时间及学时,增强护理专业学生在内科病房对所见所学内科病例的认知性,从而对病人进行整体护理。坚持走“校院合一、工学结合”之路,利用医院的优势,突出实践教学,构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为基层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技能型卫生人才[3]。

“三个职业方向”即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家庭护理方向,是学生毕业后面临的职业选择。有了护理行业高水平的临床兼职教师参与实践教学改革,我们的教学就能与护理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紧密联系,做到实践教学改革与社会需求“零距离”、实践教学与岗位需要“零距离”,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

内科护理学专任教师与护理行业高水平的临床兼职教师共同进行实践教学研究,规范专业实践,采取各种不同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例如:第一学年由学院统一安排2周到3周时间到医院进行见习,初步认识临床科室的工作程序;第二学年在内科护理学各系统疾病的理论讲解后,进行内科病房的课间见习,由实践教学基地高水平的临床兼职教师完成,并由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结合病房病人讲授治疗、护理措施,真正形成一个全新的医教结合的高职内科护理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

[1]徐益荣.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外科护理教学改革探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1):68-69.

[2]毛春燕.新形势下卫生职业院校实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1):12-13.

[3]曾晓奇.“校院合一、工学结合”与中职卫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4):27-28.

猜你喜欢

医教工学课间
草鱼养殖难,“钱”途何在?老渔医教您如何握好“方向盘”,走上高效路
盐工学人
医教协同背景下研究生党支部书记成长体系研究
基于医教协同双主体的人才培养策略探索
医教协同视域下学生联合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快乐课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