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川锭“捐输·国宝源流”
2013-11-25祁建铭
祁建铭
笔者藏有清代四川10两银锭一件,重358克,正面有两方官铸砸印戳记,铭文为“捐输·国宝源流”六字(见图)。
捐输是清代名目繁多的税种之一,魏源《圣武记》卷十一:“国朝捐输助饷,始于康熙初三藩之变。”康乾盛世时期,凡遇国家浩繁开支,巨商富民自愿捐款的行为统称捐输。
道光末年,西方列强掠夺;咸丰初年,加之太平天国兴起,朝廷内外交困,财政困窘。在此状况下,四川奉旨开捐,拟定捐输章程,实施了绅捐、劝捐,广增乡试举人、儒学生员,永广学额,每年从中获得巨额输银。咸丰晚期,义军袭扰蜀地,时任四川总督骆秉章为筹集军饷,开征了按粮捐输。同治二年(1863年),蜀中义军乱事得以平息。次年,骆秉章推行的按粮捐输,朝廷获准。据《富顺县志》载:“常捐输,同治三年开办。”捐输川锭理应开铸于咸丰时期,但迄今为止,川锭未发现咸丰纪年的捐输实物,最早纪年的川锭实物有“同治元年·富顺捐输”“元年匠张宝和·捐输”,另有“三年匠裕成贞·按粮捐输”,这就进一步证实了《富顺县志》的记载。按粮捐输,随粮开征,作为一种摊派,殃及到了中小农户。
综上概况,川锭“捐输·国宝源流”又是何时何因所铸?根据其铸锭工艺、锭形、蜂窝孔状、铭文砸印戳记风格等判断,与咸丰至光绪早期四川官锭吻合。铸锭原因有以下几种可能:一、捐输开炉吉语锭;二、代表咸丰时期捐输流通锭;三、巨额捐输馈赠、赏赐锭;四、按粮捐输朝廷获准,官铸纪年锭。总之,由于资料匮乏,实物甚为少见,要弄清真相,尚需进一步研究。
“国宝源流”一词普遍认同归类吉语范畴,取财源广进之意。但笔者认为稍有牵强,尤其是和“捐输”相伴出现,意义更加深远,这就要从历史背景及捐输初衷去理解领悟“国宝源流”字义。捐输是大爱,是报效国家、拯救民族的一种实际行动。“国”是指国家,“宝”是指财富,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源”是指能量之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流”是指流向与流通,无限循环。实际这是有志之士的呐喊,意在唤醒民众,当国家民族存亡之际,捐献你们的财富,释放蓄积的能量,前赴后继抵御外来侵略,护国守家,这才是川锭“捐输·国宝源流”要表达的真实目的。
认知川锭,并非仅限于研究中国近代史,铭文砸印戳记受到越来越多的人赏识,特别是精品官锭,铭文字体古风古韵,“捐输·国宝源流”也不例外,字体浑厚,苍劲霸气,这当与晚清文化氛围相关。在当时,上至皇亲国戚,下到乡村寒儒,寻觅青铜彝器,搜求古碑石印,追宠金石文化成为时尚。而蜀地文化积淀丰厚,古有太阳神鸟、巴蜀图印,自然就有了借助银锭作为载体的川锭,有了打造一方文化特色的铸锭工匠和监银官吏。正因为有了他们,琳琅满目的中国银锭(铤)货币中,才有了四川银锭的一席之地。 责编 陶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