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写实主义艺术的传承与演进
2013-11-25王刚徐小阳
王刚 徐小阳
近代以来的中国画坛,最具影响力的画家当属徐悲鸿先生无疑。徐悲鸿先生对于中国绘画艺术的贡献,在于他创立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新写实主义绘画艺术体系,从而一改宋代以后几百年间中国画坛陈陈相因的颓靡之风。这是近代以来中国绘画艺术领域乃至社会文化领域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事件——“中国民族文艺复兴运动”由此开启。
徐悲鸿先生的贡献还在于,他改变了中国几千年来师徒相授的传统美术教育模式,创立了中国的现代美术教育体系,从而确保了绘画艺术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性,造就了今天的艺术繁荣。事实的确如此,当今活跃在画坛的中国画家,绝大多数出自这一体系。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更是成为了徐悲鸿先生之后“中国民族文艺复兴运动”的骨干力量,推动了徐悲鸿先生肇始的“中国民族文艺复兴运动”继续向前发展。本文介绍的几位画家,就是其中不同时期的代表性人物。
戴泽,徐悲鸿先生的入室弟子,徐悲鸿之后中国写实主义绘画艺术的领军人物之一,著名画家,中央美术学院资深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徐悲鸿画室导师。
戴泽祖籍四川云阳,1922年出生于日本京都,1942年入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师从徐悲鸿、吕斯百、傅抱石、黄显之、秦宣夫、谢稚柳、陈之佛等名家。1946年戴泽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毕业后,受徐悲鸿先生邀请,赴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任教。与戴泽同时期在北平国立艺专任教的有齐白石、吴作人、李苦禅、艾中信、李斛、宗其香、康寿山等名家。
戴泽忠实地继承了徐悲鸿先生的绘画技法,融进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形成了强烈厚重的个人风格。他以油画著称,艺术造诣深湛,当今中国画坛能出其右者寥寥。油画《奚我后》是徐悲鸿先生创作的中国油画巨作。1953年徐悲鸿先生去世后,中央美院举办徐悲鸿遗作展时,该幅作品由于保存不善,整块画布已经腐朽不堪,画面油彩严重脱落,几乎已经看不清楚作品的本来面目了。经戴泽修复后,完整准确地再现了徐悲鸿先生作品原貌,顺利赶上了徐悲鸿遗作展。在后来出版的画册上也都采用了经戴泽修复后的《奚我后》。1982年徐悲鸿纪念馆新馆建成后,戴泽再次承担了“文革”期间损毁的《奚我后》的修复。这段往事,见证了戴泽的艺术功力。
在艺术创作中,戴泽一向遵循写实主义创作原则,他的艺术观是“自然高于一切”。为此,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深入生活,深入实际,写生创作的足迹遍布工厂、农村、建设工地、雪域高原、抗美援朝战场,因此,他的作品中充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厚重的人文主义精神,体现了艺术家对生活的思考。
戴泽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历史画、风景画、人物画、静物画均有创作,并且表现出了高超的艺术造诣。戴泽早年描写农村生活的油画《农民小组会》《牧民会》和《马车》等,人物形象质朴、真实;他的大型历史画创作如《淝水之战》《义和团》《南昌起义》等,显示出他很强的处理大幅构图的本领;他的肖像画如《画家徐悲鸿》《植物学家蔡希陶》《陈碧茵像》《雕塑家曾竹韶》《老汉》《毛泽东与廖承志》等形神兼备,从人物的瞬间动作可见其性格。他的风景画有强烈的抒情意味,静物画则质感和空间感都很到位。
戴泽对彩墨画也有很高的造诣。他的彩墨画是在很好的素描造型基础上敷上浓郁的色彩,别具风韵。
戴泽曾于1994年应邀在纽约“东方文化中心”举办个人画展。早年作品曾赴苏联、民主德国、波兰等国出展。他1950年创作的《和平签名》曾印制在民主德国小学课本上。他创作的现实题材油画《胜利的行列》、历史题材油画《义和团》《张献忠》《廊坊大捷》《太平军大败洋枪队》等多幅作品被国家博物馆收藏。《金银花》《紫薇》等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另有多幅作品被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美院美术馆、北京新文化纪念馆、龙美术馆等机构收藏。
杨先让,新中国第一代写实主义绘画艺术家,中国当代新兴版画艺术领域的领军人物。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主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间美术学会常务副会长。
杨先让是一位极具个性与创造精神的艺术家,他的艺术生涯极具传奇色彩。1952年,在中央美院师从徐悲鸿先生学习油画的杨先让,却以一幅反映农村生活题材的木刻版画作品《出圈》参加了当年举办的全国青年美术展,由此开启了半个世纪的版画创作。杨先让的版画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在表达出自己丰富的人文主义精神诉求的同时,具有了鲜明的时代感。他的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题材创作的作品如《贴心人》《雨过天晴》《怀念周总理》《实事求是》等,以艺术的形式记录了共和国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他以日常生活为题材创作的作品如《梦》《夏日》《吻》《三猫图》《新宅》等,忠实地记录了那一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所以,他成为了社会和时代的忠实写真者,他的作品也因此具有了非凡的历史意义和社会意义。
杨先让的版画构图奇特,线条洗练,具有强烈的个性风格。用他自己的话说:“我的画好坏不说,但必须与别人拉开距离,坚持自己的‘这一个,而不是‘那一些。我藐视艺术上的‘大路货。”
中国版画协会主席李桦先生这样评价杨先让的版画:“他用锋利的刻刀在坚硬的木版上面细致地刻画所闻和所见的新生活。他满腔热情地深入到人民中间,去理解和熟悉一切新生事物,培育出自灵魂深处的感情,然后通过构思与构图,用缜密的木刻刀法、强烈的黑白对比,传达出他的思想和艺术意境。他的作品是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他在创作上巧用对比、烘托、讽喻、含蓄等艺术手法,使内容与形式协调和谐,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正是因为杨先让绘画作品中蕴含着强烈的时代感、丰富的人文主义情怀和强烈的个性,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巴黎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等多家世界顶级博物馆收藏。
杨先让的另一个卓越贡献是对中国民间艺术的抢救、发掘和保护。1986年至1989年,4年时间里,他率领女儿杨阳和一帮教授、研究生,扛着摄像机、录音机、照相机、画夹,14次出入黄河流域,潜心考察民间艺术,足迹踏遍了黄河流域的青海、甘肃、陕西、宁夏、山西、河南、河北、山东8个省,考察队历尽曲折艰苦,走访了上千位民间艺人,搜集到1000多件民间艺术品,创作完成了《黄河十四走——20世纪80年代黄河流域民间艺术田野考察报告》和中英文版的《中国乡土艺术》。“黄河十四走”的成果后来以“中国黄河民间艺术大展”的名义在美国展出时,引起轰动,被称为“一股中国民间艺术的旋风”。
1993年,杨先让旅居美国,在从事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同时,凭借厚实的艺术底蕴另辟蹊径,创造出一种新艺术样式——“彩绘”。作品中,他以“游子乡情”和“异国风光”为主要题材,巧妙地把油画的光影色彩、国画的笔墨情趣、版画的简练概括、民间艺术的朴素真挚糅合在一起,为中国绘画开创了更多元的艺术体系。
彭世强是一位有着厚重传统文化底蕴和深邃历史学养的当代中国画家、书法家,徐悲鸿先生的第三代传人。他是当代中国画坛少有的多能型画家,漆画、油画、版画、水彩、水粉、水墨、书法皆能,尤令人称道的是以京西明清古村落川底下村为题材的系列彩墨画作品,堪称当代中国写实主义彩墨画中难得的艺术珍品。作品创作过程中,他借鉴了元代著名画家黄公望创作《富春山居图》的成功经验,又吸取了法国画家洛兰和英国画家透纳的西方古典主义绘画技法的精粹,由书入画,把色彩融进画面,散点、焦点并用,色墨交融,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作品中,既有《富春山居图》的那种古朴典雅,又多出了几分现代感。
彭世强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他数十年如一日践行先师徐悲鸿先生的美术革新宏旨,坚持探索中西方绘画的融合之道,正如他的座右铭所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中西合璧,开拓前行。《伏尔加河颂》就是真实写照。此作是他用色墨结合中西合璧方法创作完成的一幅长卷,作品内容丰富,形象多样,画面充满时代语言,充分体现了画家高深的综合修养和很强的综合表现能力,是画家运用中西合璧画法的典范。
近年来,彭世强又将北京皇家园林、北京民居、北京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现代景区、建筑等题材纳入了创作。相信作为一个画历史、画文化、画前进、画发展的写实主义画家,彭世强会有更精彩的作品问世。
韩学军为徐悲鸿先生的第四代弟子,著名青年油画家。1991年考入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1995年毕业后从事独立艺术创作。
他是一位有深刻思想的艺术家,在他看来,绘画的最高境界在似与不似之间,期间的难点在于写实与写意的整合。做人的最高境界则是内在与外在兼修,否则人格就不会完全整合,就会产生分裂。
韩学军以人物画创作著称,作品如《山鹰》《康巴汉子》《百姓》《维吾尔少女》《信》《留住永恒的美丽》等等,都表现出了高超的艺术造诣,人物形象鲜活、质朴真诚而又不失辉煌壮丽,充满了生命力度,无论视觉还是精神都具有强烈的冲击力与震撼力。
“欧洲绘画之父”乔托等大师们引领的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造就了一批杰出的艺术家,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成为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而“中国近代绘画之父”徐悲鸿大师引领的中国民族文艺复兴运动,同样也造就了一批杰出的艺术家,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也同样是宝贵的文化财富。 责编 李挺
1. 1951年,徐悲鸿在家中创作《毛主席在人民中》
2. 戴泽 《一盆花》 设色纸本
1957年作
3. 戴泽《1950年的民主德国柏林旧景》 布上油彩
4. 杨先让《凌霄图》 纸本设色
133×65厘米 2010年作
5. 彭世强 《古堡民居村》 纸本彩墨
130×62厘米 2007年作
6. 韩学军《早春系列二》 布上油彩
90×90厘米 2012年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