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项针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观察
2013-11-24郭庆峰
郭庆峰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慢性脑供血不足(chronic cerebral circulation insufficiency,CCCI)是日本学者于1990年提出的,患者多见头晕、头痛、失眠、健忘、嗜睡、打哈欠以及视物模糊等症状,多呈反复发作性,头颅MR或CT等影像学检查均未提示有明显血管性或其他脑器质病变的改变,不属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范畴的一种疾病。中老年人群中患有慢性脑动脉供血不足的约占2/3,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导致老年痴呆症以及脑梗死[1]。随着工作的压力以及娱乐生活的丰富而引起的熬夜、休息不规律、不节饮食使得慢性脑供血不足有年轻化的趋势。导师高维滨教授通过多年临床观察发现电项针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为了进一步确定电项针对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疗效,本研究对60例患者的临床观察进行了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均为门诊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按照日本第16次脑卒中学会慢性脑供血不足诊断标准2000年最新修订版为诊断依据[2-3]。①头晕、头痛、头沉等自觉症状;②有支持脑动脉硬化的所见:伴有高血压、眼底动脉硬化改变等,或有时可闻及脑灌注动脉的血管杂音;③没有大脑的局灶神经体征;④CT/MRI无血管性器质性脑改变;⑤排除其他疾病导致的上述自觉症状;⑥年龄大于45岁;⑦脑血流速度确认减慢;⑧DSA或TCD提示脑灌流动脉有阻塞或狭窄改变。以上①~⑤点是必备条件。
1.3 排除标准
①生命体征不稳定者;②严重高血压服药不能良好控制者;③有严重心脏病或其他严重内科疾病者;④有血液病者;⑤晕针患者;⑥有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脑肿瘤、脑外伤、脑寄生虫病等;⑦精神病患者及重度认知障碍、痴呆者;⑧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
1.4 病例剔除和脱落标准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如降压药物、降糖药物等。
2.1 治疗组
选穴:双侧风池穴、供血穴。操作方法:病人取坐位,取28号毫针1.5寸针灸针,穴位常规消毒,风池穴针尖微向下,向喉结方向刺入1.5寸,供血穴(风池穴直下1.5寸)刺向对侧口唇处。将电针仪导线正极接风池穴,负极接供血穴,同侧相接,选疏波,以头部轻度抖动为宜,每次30 min,6次后休息1次。4周为一疗程。
2.2 对照组
口服养血清脑颗粒(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每日3次,每次4 g,疗程1个月。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4]。显效:头痛、眩晕、头晕重等症状明显减轻,睡眠障碍、情绪低落等现象消失,患者可正常生活和工作;有效:头痛、眩晕、头晕重减轻,仅伴有轻微的睡眠障碍、情绪低落等症状,患者生活和工作受到影响;无效:头痛、眩晕、头晕重等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3.2 观察方法
患者针刺前及针刺4周后各进行1次检测。应用TCD对比治疗前后大脑前动脉、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脑血流速度情况。
3.3 治疗结果
3.3.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3.3.2 两组脑血流速度比较 见表2。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P<0.05,表明两组方法均有疗效。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表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脑TCD变化(±s,cm·s-1)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脑TCD变化(±s,cm·s-1)
39.52 ±5.86 30.08 ±4.75 73.08 ±9.75(n=30) 治疗后组别 时段 大脑前动脉 基底动脉 大脑中动脉对照组 治疗前45.66 ±6.40 33.05 ±2.04 75.05 ±2.03治疗组 治疗前 38.17±5.49 31.13±3.00 73.13±7.01(n=30) 治疗后52.40 ±6.31 36.71 ±5.32 78.72 ±6.30
4 讨论
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多数以口服药物治疗为主,而且多需长期服用,其毒副作用对胃肠、肝、肾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问题。针刺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对症状的改善较为明显,临床上多针药并用[5-6],单纯用针灸治疗以及电项针治疗CCCI尚无相关研究报道。
导师高维滨[8]临床观察到电项针与改善脑血液循环有密切关系,还发现新穴“供血”穴(定位:风池下1.5寸,平下口唇处)。并且主穴风池穴位解剖深层有椎动、静脉,供血穴的穴位解剖深层也有椎动、静脉。电项针疗法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有显著的疗效。电针通过对穴位局部肌肉节律性牵拉,对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液循环有直接促进作用;进而通过大脑动脉环(Willis环)对颈内动脉的脑血流量起到辅助供血作用。另外电针对局部穴位的机械牵拉作用又能加速脑静脉回流,进而促进大脑动脉供血。
[1]刘汉兴,章军建.慢性脑缺血与认知功能障碍[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J].2004,12(4):278-281
[2]Yang RM.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andchronic cerebral circulation insufficienc[J].Clinical neurology,2002,15(4):247-249
[3]杨任民.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发作、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与慢性脑供血不足[J].临床神经病学,2002,15(4):247 -249
[4]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11
[5]蔡圣朝,费爱华,胡军,等.针刺结合舒血宁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62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0,29(2):39 -40
[6]张丽璇.针刺配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临床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7):154
[7]高维滨,高金立,吕方.神经疾病现代中医治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