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科专科护士胜任力评价指标的构建

2013-11-23

护理研究 2013年2期
关键词:神经科评价者胜任

蒋 红

胜任力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 McClelland[1]提出,是建立选拔和培养优秀管理者科学体系的基础,可以为管理者鉴别、培训和评价提供具体的指导,护理领域中对胜任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护理教育、护理管理、临床护理等方面。目前,我国专科护士的培养刚刚起步,还没有形成统一的专科护士培训、考核及评价标准[2]。鉴于目前尚未见适用于测量神经科专科护士的胜任力的评价体系,本研究在借鉴国内外相关评价体系的成果和思路,构建了适合我国神经科专科护士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期对我国神经科专科护士的培养、使用和管理起指导作用,更好地展现基于胜任力的评价体系在促进专科护士的成长过程中的独特作用。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法 通过结合多年专科护士培养的工作实践,国内外相关评价体系的成果和思路,并查阅大量的有关神经科专科护士培养文献资料,以专科护士、胜任力模型、评价体系等为关键词查阅文献,进行相关研究的界定和分析,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1.2 质性研究 运用现象学研究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方法,选择高级职称、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临床和高校护理专家为访谈对象,访谈到第10位时资料达到饱和。专家一般情况:年龄50.45岁±4.35岁,本科5人,硕士研究生5人;副高级职称2人,正高级职称8人。访谈以半结构式、开放性问题的形式实施,全程使用录音笔进行录音,同时进行笔录,并认真倾听,仔细观察访谈对象的情感变化;访谈结束后,及时整理录音和笔录资料。而后对文字进行分类、编码、登录,最后形成主题[3]。在研究过程中,多次采用合众法,将原始记录资料及结果与访谈对象核对,以提高可信度。访谈提纲主要包含:“从您个人角度,你认为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让病人满意的护理工作,神经科专科护士应具备哪些能力?其中最核心的能力是什么?”“应具备什么样的知识?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要求?”

1.3 专家咨询法 将通过访谈得到的胜任力特征,经过对条目的频次分析和归纳合并后形成“神经科专科护士的胜任力专家咨询表”,本研究以长期从事神经科的医疗、护理的22位专家为咨询对象,年龄39.68岁±5.63岁,本科3人,硕士研究生9人,博士研究生10人;中级职称4人,副高职称8人,正高级职称10人。专家咨询表包括填表说明、专家基本信息和针对评价体系的咨询。在第一轮专家函询问卷全部回收后,研究者对专家意见进行了整理分析和统计处理。并添加了专家推荐的新标准条目,同时附上第一轮专家意见汇总和相应采纳及未采纳的意见,形成了第二轮问卷。第二轮问卷仍以条目的形式呈现,在继续征询专家意见的同时,首先要求专家对“评价体系”一级指标的相对必要性依据Saaty相对必要性等级表进行两两比较,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体系”一级指标的权重[4];而对于二级条目,要求专家根据其“必要程度”进行打分,打分等级采用Likert 5级计分形式,即非常必要(5分)、必要(4分)、一般必要(3分)、不必要(2分)、非常不必要(1分)。同时,采用360°评价法[5]从多方位对专科护士的胜任力进行评价。本咨询中,两轮专家的积极性系数平均为98.5%,说明专家对本研究非常重视和支持,积极程度很高。权威系数为0.87,说明本研究结果的可靠性程度较高。

2 结果

2.1 评价者重要性权重表 采用360°评价法,与被评价者工作发生联系的人都是评价者,对神经科专科护士进行多源、多侧面的评价。评价者包括上级、同事、自我、医生、病人。比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胜任力评价联系的紧密程度,可构建相应的判断矩阵,从而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到评价者重要性权重表。见表1。

表1 评价者重要性权重表

2.2 神经科专科护士胜任力权重表 本研究根据质性访谈及两轮专家咨询构建了神经科专科护士胜任力评价体系,该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分别为知识、能力、态度和个性动机。4个一级指标下又包含22个二级指标,同时一级、二级指标分别赋予相应权重值。见表2。

表2 专科护士胜任力权重表

2.3 神经科专科护士胜任力评价指标分级及具体实施 结合4项胜任力评价的一级指标,在每项二级指标中制订4个行为等级,分别对主体指标进行定义解析,再在每个定义解析下设定4个行为等级的含义及其对应的评分范围。对于神经科专科护士的考核包括5个考核主体,即上级、同事、自我、医生、病人。每一个评价者评分×权重值即为该评价者的得分,5个评价主体分数相加得出最后的胜任力指标得分。

3 讨论

3.1 基于胜任力评价体系的意义 本研究通过对神经科专科护士胜任力的研究,建立了一套科学、规范、合理的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用于测量临床神经科专科护士胜任力,该评价体系不仅可为神经科专科护士岗位招聘与选拔、能级培训与薪酬、绩效考核、职业生涯管理等工作提供测验和评价工具,还可以构筑专科护理人才梯队和储备护理骨干,有利于护士个人与医院的发展,达到个人目标和医院经营战略之间的共同成长,为现代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方法。

3.1.1 基于胜任力的评价体系使专科护士的评价更标准化在我国传统的专科护士评价体系中,评价内容往往偏重于专科护士科研成果的数量和级别(主要以公开刊物发表论文为衡量指标),而忽视了能力、态度和潜能等方面的评价;在指标选择上,往往容易出现极端情况,要么是纯粹的定量评价,要么是单一的定性评价。基于胜任力的评价体系是关注神经科专科护士职业生涯全过程的一种发展性评价,使专科护士的评价更标准化,并体现实用性、科学性,更关注专科护士与工作有关的相对稳定的个性特征、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科研能力等采用定性、定量评定方法相结合丰富了评价体系的完整性:定性访谈、行为事件访谈法与专家咨询法的有机结合,使基于胜任力的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合理。

3.1.2 360°评价方法使评价结果更具可信度 不同的评价者具有不同的评价价值取向,首先要保证评价者的多维性,避免纯领导型的单一评价,实现评价的科学、客观和全面。应用360°评级方法进行神经科专科护士胜任力评价,可对专科护士进行多源、多侧面的评价。全面考虑了被评价者的上级、同事、本人、医生及病人的意见,在量化处理的方法上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减少了传统评价体系确定权重过程中的主观随意性,避免上级对下级进行单项评分,弱化评价主观性等问题,从而使评价结果有较高的可信度,更具全面性、客观性和科学性。

3.1.3 为基于胜任力的神经科护士培训提供科学根据 本研究通过建立神经科专科护士胜任力评价体系,确定了专科护士的素质要求,可为研究与之相适应的护士培养模式,构建新型的、操作性强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专科护士培养体系提供科学根据,以充分增强岗位的适应力及胜任力,同时通过调整教学计划、合理设置课程、加强师资培养完善神经科专科护士培养架构,更有效地提高神经科专科护理技术人才的整体素质,更好地构筑神经科专科护理人才梯队。

3.1.4 神经科专科护士胜任力评价体系的权重及内涵分析本研究最终得到知识、技能、态度和个性动机4个一级指标及22个二级指标。从其权重分布来看,技能相对知识、态度和个性动机而言,对神经科专科护士的胜任力起着相对重要的作用,即技能精湛的神经科专科护士在岗位上将表现得更出色、更具发展潜力。本课题组其他成员做过神经科专业护士、专科护士及临床护理专家胜任力的纵向比较,结果显示:专业护士的4个一级指标权重系数都相同,说明神经科专业护士的知识、技能、态度及个性动机都很重要;临床护理专家的4个一级指标中知识的权重系数最高,说明临床护理专家更侧重国内外专科高端知识的研究进展。而专科护士更应注重技能的发展,突出神经科专科护士的专科特色。

3.2 今后研究方向 胜任力理论可以帮助我们从另一个视角更科学地观察和改进专科护士评价中的问题,它是改进和完善我国现行专科护士评价体系的手段之一。但胜任力理论并不是为神经科专科护士量身定做的,且本研究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和具体实施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需要建立与之配套的专科护士认证机制,以对专科护士认证及评价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提供保证。专科护士胜任力评价并非是不变的过程,每个医院护理管理者应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对评价指标的选取或者是每项指标的权重进行适度调整。

[1]McClelland DC.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J].Am Psychol,1973,28(1):1-14.

[2]乔安花,席淑华.临床专科护士胜任力的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2):179.

[3]李峥.护理研究中的质性研究(一)[J].中国护理管理,2007,7(4):78-80.

[4]孙振球.医学统计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510-515.

[5]王建安.建立战略型医院绩效管理体系[J].中国卫生人才,2011,4:21-23.

猜你喜欢

神经科评价者胜任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考虑评价信息满意度的群体信息集结方法研究
基于评价信息满意度的群体信息集结方法
案例教学法在神经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临床药师参与3例神经科临床药物治疗的体会
综合医院神经科焦虑、抑郁障碍的识别与治疗
学习者为评价者的国际汉语教材评价标准预试研究
基于胜任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探讨
临床目标策略教学路径在神经科新护士培训中的设计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