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生自杀的风险因素和保护性因素

2013-11-22何玉初聂平莉

商品与质量·消费研究 2013年9期
关键词:自杀风险因素高职生

何玉初 聂平莉

【摘 要】 本文研究了引起高职生自杀的风险因素以及防范自杀的保护性因素。对风险因素和保护性因素的认识可以为防范自杀提供重要的启示。减少和防止高职生自杀现象发生应当把重点放在探究引起自杀的风险因素、防范自杀的保护性因素上。

【关键词】 高职生; 自杀 ;风险因素; 保护性因素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09 -0141-02

高职校园里的大学生自杀事件多年来一直困扰着人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已采取许多措施,但需要做的还有很多。一些人认为高职生自杀事件并不常见,然而,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其危害却是毁灭性的。本文将研究与大学生自杀事件相关的引发自杀的风险因素以及防范自杀的保护性因素。

一、风险因素

传统意义上,高职生正处在由青春期到成年的过渡阶段。在此阶段,他们远离了家庭和中学的支持,而去寻找新的支持。这种突然的过渡涉及到方方面面,包括社会、学术、心理和存在意识等。高职生成长过程中的变化,以及引起自杀的单一或多个应激事件,这两者的结合是造成高职生自杀的主要原因。笔者接下来将探讨一些特定的风险因素。

(一)封闭的性格

近几年的高校自杀案例表明自杀者大多性格内向、孤僻、偏执、强调自我,缺乏与人沟通的认同,难以与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因而在遇到困难时常不愿相信有人会帮助自己,或根本不愿寻求帮助。如果再缺乏家庭的温暖和爱护,缺乏朋友师长的支持与鼓励,就会变得越来越孤独,直至进入自我封闭的境地,失去自我价值感和集体归属感,唯有以死来解脱目前或将来的困境。

(二)绝望和无助

绝望和无助是导致高职生自杀的重要因素。大学阶段是进入社会的准备阶段,处于心理的断乳期,生活、学习、情感、人际关系、理财能力都面临着巨大的改变和考验,高职生在获取外界关心和帮助的能力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个体对改变和考验知觉尚不敏感和清晰,应对改变和考验仍在摸索阶段,不可避免出现不受自己能力控制的事件发生,而对事件发生的结果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绝望和无助自然而然地发生,当高职生感到无力控制自己的生活和感到绝望时,他们通常会情绪不稳定、容易出现焦虑和绝望感,在个人危机来临时,自杀的风险会大大增加。

(三)沮丧的心情

对于人们来说,沮丧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自杀风险因素。沮丧的心情使得当事人将注意力更加专注于个人感受,而忽视外界的注意、关怀和帮助,他们更倾向于挑选从沮丧心情中解脱的负面价值,而大众媒体对自杀事件的关注,或多或少的在传播自由虚无主义和厌世哲学。对西方自由观念理解的拼接或误解更是直接冲击道德对蓄意结束个人生命的约束和谴责。值得注意的是,心情沮丧的大学生会认为:自杀是个人行为,并没有危害他人和社会,道德上并没有错。因此,不单是沮丧,而且由沮丧引起的一些其他态度,都可能增加自杀风险。

(四)应激性事件

应激性事件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大多数自杀案件表明应激性事件是导致大学生情绪剧烈波动的刺激源。应激性事件反映在学业压力、情感困扰、紧张的家庭关系、人际关系紧张、就业竞争、经济窘迫等方面。高职生处于从学校走向社会的特殊时期 对未来时间的期许伴随着个人发展的茫然,使得大学生面临更多的应激和压力,应激性事件相对应于其他人群更容易发生,处理应激性事件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或塑造大学生将来的个性和行为模式。因此,高职生重视自己在应激性事件中的个人表现,以积累作为促进个人成长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但是基于个体的成长差异,大学生活对每个高职生都是全新的,解决应激性事件的能力参差不齐,不能完全避免对应激性事件处理不当,依个人能力和阅历而无法解决,导致自杀事件的发生。同时,应激性时间的随机性和突发性更是提醒人们其危险性,必须加以重视。

(五)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个人处理紧张事件问题的潜在资源 是通过社会关系、个体与他人或群体间所互换的社会资源。在大学阶段,社会支持更多的来自于学校和家庭两个方面。家庭在此阶段更多的局限于对高职生物质和经济方面的支持,只是作为高职院校发挥支持作用的补充。高职院校作为教育和监督的场所和主体,是对高职生支持的主体,应主动了解大学生生理、心理、行为变化,适时采取措施支持高职生摆脱负面心境,引导他们看到希望,走出困境,更重要的是首先要让大学生认同,自觉接受引导。而当今的高职院校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和学历教育的模式,在提供支持主动性方面由于学生数量和师资力量对比悬殊出现无心无力或有心无力的情况,在支持内容方面没有细致入微、区别对待,说教意味较浓,高职生获得的支持无法真正得到认同或者深入到学生思想中去,也就无从谈起支持的互动。因此,作为互动意义上的社会支持并没有发挥在从自杀意念出现到濒临崩溃做出自杀行为的缓解或阻隔作用。社会支持只是扮演了一种单向的关怀或帮助,它在多数情况没有实现交换和互动。

二、保护性因素

保护性因素是指能够防止自杀行为的适应特性。这些因素包括处理困境的策略及一些能够提高人们面对逆境时不屈不挠精神的因素。

拥有较少适应特性的高职生更有可能选择自杀。发现和运用保护性因素可以帮助处于困境的人们看到希望。保护性因素可以增加人们的希望,降低自杀的风险。

(一)活着的理由

对家庭的责任感,对社会谴责的恐惧,对大学及未来的担忧,对自杀的畏惧以及道德上对自杀行为的反对都被认为是“活着的理由”。因此,也被称为是广义上的保护性因素。让大学生发现活着的理由是防范其自杀的关键所在。个人并非对立于社会关系而存在,必须对自己的行为所影响的群体及后果造成的负面影响负有不可推卸的直接责任,应当担负起履行对人生和社会的应尽的义务。这一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对控制个体自杀起着重要的约束作用。多元文化在当今社会的碰撞融合,社会的转型中多种意识影响,容易打破这种责任感的约束,个体的生命价值观念趋于多元化,在道德和情理层面对生命的约束力随之下降,在高职生群体内化为出现结束自己的生命完全是个人的私事,与他人或群体没有任何关系的观念,这种观念会大大减弱个体自杀时的负罪感和内疚感,增加个体自杀的可能性。因此,探寻活着的理由是对高职生教育的重中之重。

(二)群体支持

群体支持是最重要的保护性因素之一。对高职生而言,群体支持是指他们与家庭、学校和朋友间的情感联系。有证据表明,结交朋友,参加课外活动,拥有强大的社会关系都是重要的保护性因素。高职院校为学生们提供了有关危机处理可寻求帮助的对象:辅导员、任课教师等和心理咨询的机构:心理咨询中心(室),还有一些相关培训或讲座:例如人生和职业规划、如何摆脱沮丧等负面情绪等。学校应该定期为高职生举行有关防范和干预自杀的培训,主要培训对象是学生会成员、住校学生、宿舍管理员及教职工等。内容应当包括如何辨别出有自杀倾向的学生、如何采取行动进行防范和干预等。高职社交活动应当是每个高职生有选择的参与,融入一定的群体社会关系中,寻找合适的交流人群从而形成固定的社交圈子,有助于抑制负面情绪或行为的产生。笔者特别提出,宿舍管理员在防范大学生自杀事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接受分辨和了解高职生思想行为和形成良好的危机处理能力的培训。训练他们能够通过语言、行为及其他警报信息来辨别出有自杀倾向的大学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工作人员在课余时间同学生接触的空白带来的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不了解。笔者所在的院校每学期都将对宿管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并取得较好成效。

(三)心理咨询

寻求心理咨询,对高职生而言是很有帮助的。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建立了大学生心理咨询机构,尝试过的高职生普遍认为心理治疗有帮助。高职生寻求心理咨询的目的大体上可以分为:希望找到可以倾诉的人;寻找更多解决问题的办法;寻求一些新的看待事情的方式。笔者所在学校一直鼓励和有计划地安排学管干部完成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使得他们具备专业的心理咨询能力。入学时学校对全体学生进行SCL-90心理测试,建立高职生心理健康档案,分类跟踪,记录心理变化完整过程,以便密切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有效地解决大学生心理困惑和非病理性心理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干预,专业化,有效性。为防范大学生自杀,学校还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心理健康咨询体系,并使之与强有力的学生服务相结合。

参考文献:

[1]张希跃,张少利.大学生自杀原因分析及高校应对措施[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第4期第27卷.

[2]高正亮,童辉杰.高中生自杀意念的保护性因素:积极心理(乐观)的中介作用[J].社会心理科学,2011,第3期第26卷.

[3]迟松,林文娟.大学生应激事件、个性、社会支持与心境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第19卷第8期.

[4]黄亚萍.美国大学生自杀问题及对我国的启示[J].合肥学院学报,2012,第29卷第1期.

猜你喜欢

自杀风险因素高职生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生就业观教育研究
高职生开展电子竞技运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高职生的学习现状与改善措施
关于高职生换元积分法教学的探索
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风险因素及控制方法
户外俱乐部活动的风险因素识别与分析
对一例因抑郁症有自杀倾向的案例分析
“自杀”的教授
简论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阿根廷检察官“自杀”牵涉四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