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业教育促高职院校学风建设
2013-11-22范莉梅吴加其
范莉梅 吴加其
【摘 要】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这也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优良的学风是提高高职院校办学质量,促进学校稳定发展的保证。本文结合高职院校当前存在的学风建设问题,提出以创业教育这门新兴课程为推手促进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继而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创业教育;学风建设;就业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09 -0125-01
学风,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般解释为:学校的、学术界的或一般学习方面的风气。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学生学习方面的风气。
一、当前形势下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不完善的职业规划,学习目标缺失
学习态度的好坏取决于自身学习目标是否明确。在中小学教育中,学生被灌输的思想是大学就是象征着自由、轻松,大学就是天堂。但是当他们步入大学,他们发现大学生活并不像当年描述的那样美好。部分学生没有提早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失去了高中时期那股强劲的学习动力,自学意识浅薄,学习态度不端正,浪费了美好大学时光。
(二)过于依赖老师,自学能力差
随着大学的扩招步伐的迈进,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化教育阶段迈向了大众化教育的阶段,大学生不再是凤毛麟角,也不再只局限于最拔尖的人才 [1]。例如在高中时期英语、数学课偏科的学生,不懂得通过自学来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在大学学习英语、数学课的时候就会觉得备受煎熬。又如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时候,由于自学能力弱,习惯了高中时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只等着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课堂知识,就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消化这些专业知识。
(三)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业要求低
高校学生的思维能力已经大大提升,但是部分学生还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俗话说,没有学不会的,只有不肯学的。进入大学后,自学时间增多,外界的诸多诱惑令部分学生无法摆脱,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专业学习反而变成了副业。旷课现象时有发生,即使是坐在教室里的学生,有些也是迫于来自任课老师和学习委员的考勤压力,完全是一副例行公事的模样。一旦老师或者学习委员点完名,这部分学生就悄悄地从后门溜出了教室。由于没有意识到知识的系统学习对自己的将来能起到什么作用,“六十分万岁”的思想依然存在。如果大学三年在学校里只是采取“混”的姿态,那么大学毕业后走上的就是“待业”的路;相反,如果学生能普遍形成良好的学风,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凭借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后自然会成为“香馍馍”。
二、创业教育在高校中如火如荼地开展
(一)创业教育的涵义
“创业”一词源于英文entrepreneur,是“企业家”、“创业者”的意思,是指承担风险的创业者,通过寻找和把握商业机会,投入已有的技能知识,配置相关资源,创建新企业,为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为个人和社会创造价值和财富的过程[2]。从狭义上来说,“创业”指自己开办公司。但是“创业”一词还指开拓、开创业绩和成就,换言之,广义的“创业”就是创立自己的事业。
“创业教育”这一概念早在1989年就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面向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研讨会”上就被首次提出。创业教育是对人进行创业意识、素质、技能,以及事业心与开拓意识进行培养的主体性教育活动,是基于挖掘人的主观能动性与潜能基础上的教育变革,换言之,创业教育是为了培养具有开拓性的个人。
(二)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兴起较晚。自1999年,首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成功举行后,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活动蓬勃开展,在高校中掀起了创业的热潮,各种创业组织涌现,全社会都表现出对创业教育的热情和重视。教育部在1999年至2008年间多次下发文件提倡在高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2012年8月,教育部发布《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要求本科院校必须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但在高职院校,创业类课程仍由各院校自行决定是否开设。
三、创业教育推进学风建设思路
(一)设置从入学到毕业的创业教育课程
据了解,许多高职院校将学生的创业教育安排在毕业年级学生中。虽然创业教育的落脚点是促进大学生就业,但其手段和方法是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既包括了专业技能的培养、也包括就业观念的转变、还包括创业心智的培育等等。这部分的内容应该是一个养成过程,不是短时间内速成的[3]。
入学教育是大学教育开始的第一个环节。大学新生是个特殊的群体,在思想特点、心理个性、行为趋向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独特性。大一新生正处于人生定位与理想选择的特殊时期,有接受教育的渴望,在行为表现上易受到引导与暗示,具有极强的可塑性[4]。因此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可以考虑将创业教育从新生入学教育时就开始进行。从入学伊始开始引导新生考虑自己经过大学的学习后要如何开创自己的事业,及早订立自己的奋斗目标,有明确的目标,就能有行动的巨大推动力,为将来走上社会做好铺垫。
(二)建设完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创业教育除了学习相关理论外,更注重的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它对教师的素质与能力要求较高。由于教育部对高职院校是否开设创业类课程没有硬性规定,因此高职院校多将创业课程并入就业指导课中。高职院校大多与周边的企业保持着较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合作单位的企业家们和职业经理往往也是热心教育事业的。如果由他们来担任校外指导教师,采用入校授课和校外带徒结合的方式开展指导,能促使大学生发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不足的部分,知道自己在大学期间还可以为将来的创业做些什么样的准备。最适合开展教学的是有过创业经历哪怕是失败经历的部分专职教师,因为他们不仅掌握着相关的学科专业知识,而且还能够通过自身的经历给予学生更直观、深入的指导。
(三)搭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现代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大学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为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服务,并非仅仅是获得一份工作的“就业式教育”[5]。创业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需要模拟和实践。因此,只有在大量创业实践的支撑下,创业教育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笔者所在的学校于2013年5月建立了校内创业实践基地--创业园,为在校学生和毕业后一年内的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平台。申请者设计项目创业计划书后经答辩进行选拔,入园创业团队可免费使用创业园场地两年,只需要按实际发生额支付少量的水费、电费。目前,入选的创业项目已经全面启动。
参考文献:
[1]顾艳霞,蒋丽芬,王林.当前形势下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难点及对策[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3).
[2]张秀娥.创业管理[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
[3]陈盛.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学生能力培养研究[J].考试周刊,2009(49).
[4]周葵葵.以新生教育促高校学风建设[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12).
[5]冯光伟.论高等师范院校创业教育目标及实现路径[J].当代教育论坛,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