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宫颈癌的临床观察

2013-11-22

实用癌症杂志 2013年6期
关键词:根治术宫颈癌辅助

高 琴

宫颈癌是妇科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多采取手术及放化疗联合治疗[1-2]。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在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已经有广泛应用,而且被证实能明显降低肿瘤的负荷及分期,为根治手术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我院在2009年1月-2012年6月期间对收治的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采取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后再行宫颈癌手术治疗,并将其效果与单纯手术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4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入选标准:临床分期均为Ⅰb2~Ⅱb期,未合并有其他恶性肿瘤,肝肾功能正常,无化疗禁忌证,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4×109/L,PLT>8×1010/L,KPS评分>70分。48例入选患者年龄28~71岁,按照治疗方法分组,其中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治疗的患者23例为动脉灌注组,单纯性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25例为根治组。动脉灌注组:年龄平均(42.39±9.41)岁,临床分期Ⅰb2期7例,Ⅱa期9例,Ⅱb期7例;分化程度G1 10例,G2 8例,G3 5例;病理类型鳞癌20例,腺癌3例;肿块最大直径平均(4.12±0.71)cm。根治组:年龄平均(41.96±9.49)岁,临床分期Ⅰb2期9例,Ⅱa期8例,Ⅱb期8例;分化程度G1 9例,G2 9例,G3 7例;病理类型鳞癌21例,腺癌4例;肿块最大直径平均(4.14±0.70)cm。2组患者在年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病理类型及肿块大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

根治组患者直接采取根治术治疗。动脉灌注组采取动脉新辅助化疗后进行宫颈癌根治术治疗。采用Seldinger技术经患者股动脉插管,使用4F Cobra导管深入插入直到双侧子宫动脉的上下行支的分支前约0.5 cm处,插管到位后采用动脉造影检查进一步确定插管位置,显示无误后在子宫动脉内注入化疗药物进行灌注化疗。化疗方案为BVP方案(顺铂+博来霉素+长春新碱),顺铂及博来霉素剂量均为30 mg/m2,长春新碱剂量为2 mg/m2,药物灌注完毕后以1 mm×1 mm的明胶海绵进行栓塞子宫动脉,术毕进行拔管,局部加压止血。患者动脉灌注后卧床制动24 h,同时进行支持对症治疗。患者最少进行2个化疗周期的治疗,每个化疗周期之间间隔14 d,患者如对化疗较为耐受可继续进行第3个周期的化疗,化疗结束后2~3周时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宫颈癌根治术。

1.3 观察指标

采用超声及MRI观察动脉灌注组患者在化疗前后的肿瘤体积大小变化,化疗期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的病理检查结果,淋巴结转移情况。

1.4 化疗疗效评定标准

在完成化疗后2~3周患者行根治术前进行疗效评定,评定标准依据WHO的化疗药物疗效评定标准[3]: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其中CR+PR为化疗有效。

1.5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卡方检验及直接概率法;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检验值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动脉灌注组化疗结果

2.1.1 化疗疗效 完成2个化疗疗程者16例,3个疗程者7例。CR 5例,PR 12例,SD 6例,PD 0例,化疗有效率为73.91%。动脉灌注化疗前肿块最大直径平均(4.12 ±0.71)cm,化疗后为(2.11 ±0.45)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47,P<0.05)。

2.1.2 动脉灌注组化疗不良反应 20例患者化疗后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发生率86.96%;21例出现骨髓抑制,发生率91.30%,均出现在化疗后的第10~14天时,其中Ⅰ度15例,Ⅱ度4例,Ⅲ度2例;3例患者在化疗期间出现发热,发生率13.04%,持续时间为3 d左右。胃肠道反应及发热均经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骨髓抑制经过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恢复正常,可进行下一个疗程化疗。

2.2 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病理结果比较

动脉灌注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淋巴结转移率明显低于根治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病理结果比较

3 讨论

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是1种微创治疗方法,宫颈的血供主要来自于子宫动脉,因此在子宫动脉内进行介入治疗具有解剖基础。有学者通过在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进行灌注化疗或局部栓死治疗[4-5],明显提高了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并且减少了全身化疗用药的不良反应。临床报道显示新辅助化疗对于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肿瘤细胞的活力均有效,因此已经是临床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6-9]。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是宫颈癌治疗中的新辅助化疗与介入治疗结合方法,子宫动脉内注入化疗药物能明显提高肿瘤局部化疗药物浓度,其抗癌效价明显提高,而且化疗药物能直接进入到肿瘤病灶内部,加上化疗术后给予栓塞有利于药物在癌细胞内以原型方式存在,其抗癌效价能发挥到更大效应,而且在术前进行化疗对于微小的淋巴转移病灶有控制其进一步扩散的作用,而且有利于肿瘤病灶的局限化,对于减少术后转移发生率、术后复发率及提高患者生存率均有一定意义。

本研究中通过对23例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进行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结合宫颈癌根治术治疗,并且与25例单纯性宫颈癌根治术的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进行了病理结果对比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行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后患者局部肿瘤明显能得到缩小,其化疗有效率高达73.91%,与临床报道的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有效率接近[7-9],而且在化疗后局部肿块最大直径明显缩小,也进一步表明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起到了控制及缩小肿瘤体积的作用。通过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转移情况,显示动脉灌注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淋巴结转移率明显低于根治组,说明可能动脉灌洗新辅助化疗通过所需肿瘤体积减轻了手术的创伤性,因此缩短了手术时间及减少了术中出血量,而且对术前存在的微小淋巴转移癌细胞进行了杀灭,因此淋巴结转移率相对单纯根治手术患者明显降低。本组研究中深肌层和宫旁浸润率2组无明显不同,与临床报道有所不符[10],其原因也可能与样本量较少等原因有关。化疗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由于要进行动脉穿刺,部分患者还可能发生局部出血、感染等不良反应,本研究中未发生动脉穿刺相关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主要为化疗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其中胃肠道反应发生率86.96%,骨髓抑制发生率91.30%,发热发生率13.04%,骨髓抑制以I度为主,相对较轻,证明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不良反应仍然与全身化疗容易出现的不良反应一致。

综上所述,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可明显缩小肿瘤体积,降低淋巴转移率,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术中出血量,为手术切除创造了条件。

[1]何 菲.宫颈癌的病因学特点研究及治疗新进展〔J〕.福建医药杂志,2012,34(5):137.

[2]杨 露,王泽华.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争议〔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1,12(6):473.

[3]李丽洁,赵 珏.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治疗宫颈癌的87例临床观察〔J〕.肿瘤学杂志,2012,18(5):368.

[4]韩志刚,张国福,谢洁林,等.Ⅰb2~Ⅱa期宫颈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前子宫动脉栓塞化疗及髂内动脉前支干化疗的疗效比较〔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0,19(12):954.

[5]苏成芳.髂内动脉介入化疗在中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研究〔J〕.淮海医药,2011,29(4):324.

[6]宋红林,黄清华,李 力.新辅助介入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价值〔J〕.中国肿瘤临床,2012,39(5):283.

[7]胡金龙,吴令英,李 宁,等.Ⅰb2期和Ⅱa2期子宫颈癌新辅助治疗方式的比较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2,47(6):452.

[8]仇龙山,彭素蓉.宫颈癌术中子宫动脉灌注化疗77例临床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0,25(5):492.

[9]占艳飞.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临床观察〔J〕.实用癌症杂志,2012,27(3):304.

[10]谢 静,王少平.子宫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分析〔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12,34(2):128.

猜你喜欢

根治术宫颈癌辅助
小议灵活构造辅助函数
倒开水辅助装置
中老年女性的宫颈癌预防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减压辅助法制备PPDO
Hepsin及HMGB-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侵袭性相关性分析
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E-cadherin、Ezrin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