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3-11-22蒋乐萍

实用癌症杂志 2013年6期
关键词:脉管肌层盆腔

蒋乐萍

淋巴结转移是宫颈癌的主要转移形式[1]。本研究通过对2007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均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71例宫颈癌患者中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进行研究,探讨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特征及其相关危险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均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71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26~77岁,平均年龄(38.7±4.6)岁;其中年龄<40岁者33例,>40岁者38例;FIGO分期ⅠA期9例,ⅠB期22例,ⅡA期29例,ⅡB期11例;病理类型:鳞癌37例,腺癌24例,腺鳞癌10例;分化程度:高分化13例,中分化25例,低分化33例;肿瘤直径<4 cm者44例,≥4 cm者27例;浸润深度<1/2肌层45例,浸润深度≥1/2肌层26例;有脉管侵犯者31例,无脉管侵犯者40例。

1.2 治疗方法与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均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采用辅助性盆腔外照射治疗;术后所有组织送病理检查。术后积极随访并记录随访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情况

71例宫颈癌患者中有14例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19.7%;转移部位:闭孔组发生 6例(42.9%)、宫旁组发生4例(14.3%)、髂血管组发生2例(7.1%)、腹股沟组发生 1例(7.1%)、腹主动脉旁组发生1例转移,在淋巴结转移部位上差异显著(χ2=17.238,P<0.05)。

2.2 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单因素分析

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SCCAg水平、FIGO分期、病理分型、肌层浸润深度、脉管侵犯、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年龄、手术切缘与淋巴结转移不具相关性(P>0.05),见表1。

表1 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单因素分析(例,%)

2.3 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SCCAg>4 ng/mL、脉管侵犯、FIGO分期、肌层浸润深度以及分化程度5个因素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子宫颈癌扩散的主要途径是直接蔓延和淋巴结转移,而盆腔淋巴结转移是宫颈癌的主要转移途径[2],宫旁、闭孔淋巴结是淋巴结转移最常见位置[3]。宫颈癌的淋巴结转移,一般沿着宫颈旁淋巴管先转移到闭孔、髂内、髂外,然后再转移至髂总淋巴结,当癌瘤浸润到阴道下1/3或外阴时,沿淋巴向转移到腹股沟淋巴结[3]。国内外有大量报道认为子宫颈癌前哨淋巴结以及发生转移的前哨淋巴结均集中于宫旁淋巴结和闭孔淋巴结[4],本研究结果显示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患者中,闭孔区域淋巴结转移构成比为42.9%,与其研究报道相一致。

在淋巴结转移相关性因素研究中,邓浩等通过研究发现宫颈浸润深度≥1/2比浸润深度<1/2发生盆腔孤立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提高2.8倍(P=0.033,OR=2.835),浸润宫颈全层比浸润深度<1/2肌层发生盆腔孤立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提高5.4倍(P=0.026,OR=5.384),认为宫颈管深肌层浸润是淋巴结转移的主要高危因素[5],这是由于宫旁间质血管及淋巴管丰富,因此癌细胞容易沿着淋巴、血管发生转移。Monk通过研究发现当SCCAg的界值为2、4、8 ng/ml时,其对淋巴结转移估计的灵敏度分别为57.9%、45.1%、22.5%,阳性预测价值分别为 51.3%、70.1%、98.9%,当SCCAg>4 ng/ml时,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增加8.4倍,提示以4 ng/ml为界值对判断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有意义[6]。王利君等通过对151例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研究发现肿瘤细胞分化越差淋巴结转移率越高,细胞分化程度为1、2、3级的宫颈癌患者其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6.7%、14.5%、41.2%,细胞分化程度每增高1级,淋巴结转移的概率就增大1.276倍[7]。Sakuragi等通过研究认为对于Ⅰb期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与淋巴管浸润有关,而与年龄、临床分期、病理分化、组织学类型、肿瘤体积无关[8];Peters等通过研究认为临床期别Ⅱa期、脉管侵犯及肿瘤直径>4 cm与宫颈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有关,而肿瘤直径>4 cm是引发宫颈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的最危险因素[9];王菊英等通过研究认为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与肌层浸润深度和淋巴脉管侵犯有关。也有报道认为肿瘤病理类型与淋巴结转移相关,而且腺癌的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鳞癌[10]。杨志玲等通过对脉管浸润和无脉管浸润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的研究,发现脉管浸润组平均淋巴结转移2.47枚,而无浸润组为0.33枚,两者差异显著(P<0.05),提示脉管浸润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11];杨娟等通过研究发现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ⅠB期为 11.3%,ⅡA期为26.4%,ⅡB期为39.3%,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随着临床分期的提高而提高,FIGO分期越晚,肿瘤侵犯周围组织的范围越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就越差,出现早期的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几率就越高[12]。但是对于组织类型及分化程度与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目前仍存在着争议。

表2 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本研究通过对71例宫颈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SCCAg、FIGO分期、病理分型、肌层浸润深度、脉管侵犯、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年龄、手术切缘与淋巴结转移不具相关性(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SCCAg>4 ng/ml、脉管侵犯、FIGO分期、肌层浸润深度以及分化程度5个因素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宫颈癌患者一旦发生淋巴结转移其预后较差,宫颈癌患者的宫颈浸润深度≥肌层1/2、脉管有浸润、临床分期较晚时,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增加,易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在行手术治疗前应充分考虑高危因素的影响,加强术前风险评估,同时术前、术后施以相应的辅助治疗以积极改善预后,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蒋艳萍,曹来英,洛若愚.Treg细胞和IDO在HPV感染相关宫颈疾病组织中表达及意义〔J〕.实用癌症杂志,2012,27(1):32.

[2]蒋艳萍,曹来英,洛若愚.CIN宫颈组织中Treg细胞和Th1/Th2细胞因子的表达及意义〔J〕.实用癌症杂志,2010,25(6):560.

[3]娄咏崴,谷振环.吉林地区、黑龙江地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况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12):2279.

[4]李俊煜.hrHPV联合TCT检测在女性健康体检中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12):2307.

[5]邓 浩,王建六,李小平,等.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J〕.肿瘤预防与治疗,2011,24(5):213.

[6]Monk BJ,Wang J,Im S,et al.Rethinking the use of radiation and chemotherapy after radical hysterectomy:a clinicalpathologic analysis of a Gynecologic Oncology Group/Southwest Oncology Group/Radiation Therapy Oncology Group trial〔J〕.Gynecol Oncol,2005,96(3):721.

[7]王利君,王武亮,毛丽丽,等.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分布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6):38.

[8]Sakuragi N,Satoh C,Takeda N,et al.Incidence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pelvic and paraaortic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patients with StagesⅠB,ⅡA,and ⅡB cervical carcinoma treated with radical hys-terectomy〔J〕.Cancer,1999,85(7):1547.

[9]Peters WR 3rd,Liu PY,Barrett RJ 2nd,et al.Concurrentchemotherapy and pelvic radiation therapy compared with pelvic radiation therapy alone as adjuvant therapy after radical surgery in high-risk early-stage cancer of the cervix〔J〕.J Clin Oncol,2000,18(8):1606.

[10]王菊英,王华伟,周思维,等.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J〕.实用医药杂志,2011,28(1):34.

[11]杨志玲,李 力,陈易华,等.600例不同程度宫颈糜烂患者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况分析〔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2,33(11):134.

[12]杨 娟,肖 兰,杨继洲,等.高危型HPV负载量与宫颈癌前病变发展的相关性〔J〕.实用癌症杂志,2012,27(6):656.

猜你喜欢

脉管肌层盆腔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
右蝶窦脉管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脉管复康片联合复方甘草酸苷和米诺地尔外用治疗斑秃疗效观察
TURBT治疗早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分析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诊治现状及进展
坐骨神经在盆腔出口区的 MR 成像对梨状肌综合征诊断的临床意义
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灌注治疗研究进展
高频电凝与非手术治疗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疗效观察
彩超引导下经直肠行盆腔占位穿刺活检1例
盆腔康颗粒治疗慢性盆腔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