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州市奶牛弓形虫病血清学调查

2013-11-22石冬梅程会昌

中国兽医杂志 2013年9期
关键词:卵囊奶牛场弓形虫

王 军,石冬梅,程会昌,霍 军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动物医学系,河南 郑州450011)

奶牛弓形虫病是由肉孢子科弓形虫属的龚地弓形虫寄生于奶牛的细胞内引起的世界性分布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原虫病。猫及猫科动物是该病的终末宿主,人畜、奶牛和禽类等其他动物为中间宿主,人的感染率很高,特别是对于免疫系统抑制或者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的人群。弓形虫作为一种机会感染因子,可导致怀孕母畜出现流产,奶牛感染弓形虫后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发热、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乃至废绝和流产,严重的会引起死亡,给奶牛养殖业带来直接经济损失。为了掌握郑州市奶牛弓形虫的感染情况,我们对郑州市区奶牛血清800份进行了奶牛弓形虫血清学检测,以期望为奶牛弓形虫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2011年8月~2012年7月,对郑州市奶牛场随机取样共800头奶牛。动物弓形虫IgG抗体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珠海海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出品)。

1.2 试验方法

1.2.1 采血和血清分离 随机收集血样800份,静脉采血后试管摆成斜面放置,室温下待血清析出后收集血清[1],-20℃冰箱中保存备用。

1.2.2 检查方法 按照动物弓形虫IgG抗体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的说明书进行检测。

1.3 统计学方法 资料输入计算机,经核对后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时差异显著,P<0.01差异极显著。

2 结果

2.1 不同来源血清样本弓形虫抗体检测结果 对800份奶牛血清样本进行弓形虫抗体检测,结果如表1。结果表明,800份样本中共检测出弓形虫阳性血清有43份,总阳性率为5.38%,各场阳性率变化幅度较大,在0%~16.25%之间,养犬和养猫的奶牛场阳性率较高,与其他养殖场血清样本弓形虫阳性率差异极显著(P<0.01),检测结果表明,郑州市弓形虫感染较为普遍,不同奶牛场血清样本弓形虫阳性率差异极显著(P<0.01),尤其以养殖小区最为严重。

表1 郑州市不同奶牛场奶牛弓形虫血清抗体检测

2.2 不同年龄段血清样本弓形虫抗体检测结果不同年龄段血清样本弓形虫抗体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得知,奶牛年龄的大小与弓形虫的阳性率有密切的关系。其中0~1岁奶牛弓形虫阳性率占7.14%;2岁奶牛弓形虫阳性率占3.03%;4~6岁奶牛弓形虫阳性率最高,最高可达28.00%;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段血清样本弓形虫阳性率差异极显著(P<0.01),尤以4~6岁的奶牛对弓形虫的易感率最高。

表2 不同年龄段奶牛血清样本弓形虫抗体检测

3 讨论与分析

3.1 通过对郑州市800份奶牛血清样本的弓形虫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共检测出弓形虫阳性血清有43份,总阳性率为5.38%,各场阳性率变化幅度较大,在0%~16.25%之间,不同奶牛场血清样本弓形虫阳性率差异极显著(P<0.01),尤其以养殖小区最为严重,不同奶牛场的弓形虫阳性率不同,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弓形虫阳性率最低,说明养殖场对弓形虫的防疫比较重视,对奶牛的饲养和管理比较到位;养殖小区弓形虫阳性率最高,可能的原因是养殖小区饲养密度增大,奶牛交易比较频繁,奶牛未能正确及时地进行弓形虫的预防和管理,弓形虫通过口、眼、鼻、咽、呼吸道、肠道、皮肤等途径侵入感染牛或是已感染母牛经胎盘感染胎牛,还可以由多种昆虫,蜱、蝇等机械性传播卵囊而造成感染,导致弓形虫的扩散和传播,所以应加强对养殖小区弓形虫的驱除和预防。

3.2 本次血清学调查表明,郑州市不同的奶牛场弓形虫阳性率差异相差很大。其中以养猫和养犬的奶牛场弓形虫阳性率较高,可能的原因是弓形虫生活史中出现5种形态,即滋养体、包囊、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存在于终末宿主犬和猫体内,经3~20d的潜隐期后,可大量排放含有卵囊的粪便,卵囊在中间宿主如奶牛、肉牛、马、猴和狐狸等体内则不仅有无性生殖而且有有性生殖,无性生殖常可造成全身感染,有性生殖仅在终宿主肠黏膜上皮细胞内发育造成局部感染而未发病形成隐性感染。所以,奶牛感染弓形虫与养犬和养猫有密切的关系,感染弓形虫的犬和猫随粪便排出卵囊,卵囊在外界环境中被中间宿主牛、羊等吞食了而感染。因此,建议各奶牛场不养或少养犬猫,如果有养犬和养猫的建议要拴养,并定期进行弓形虫血清学检测,做好环境消毒,以减少该病的发生。

3.3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奶牛的弓形虫进行了抗体检测,从不同年龄段的犬的弓形虫阳性率结果来看,0~2岁奶牛和4~6岁奶牛这两个年龄阶段的奶牛血清中均有弓形虫阳性抗体的检出,说明不同年龄的奶牛对弓形虫具有易感性,但不同年龄段阳性率不同,4~6岁的奶牛阳性率较高,0~2岁奶牛弓形虫阳性率次之,7岁以上的奶牛阳性率为零,各个年龄段血清样本弓形虫阳性率差异极显著(P<0.01)。所以,应加强对0~2岁和4~6岁这两个年龄段奶牛的饲养管理和弓形虫的预防。

3.4 弓形虫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该病既能平行传播,也能垂直传播性疾病,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由于恩庶首先在福建猫、兔等动物体内发现了弓形虫[2]。弓形虫宿主种类比较广泛,大多数的哺乳动物、鸟类和人均可感染发病,携带病原。其传染性高,危害性大,所以要提前做好预防。目前大多数国家为了防止弓形虫传播和蔓延主要采用疫苗防治、其他环境治理和药物治疗等措施。要完善兽医卫生监管制度及奶牛交易管理制度;及时隔离病牛,减少疾病的传播,并进行定期的血清学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防止弓形虫疾病的发生。

[1] 顾有方,王小红,陈会良.奶牛血清弓形虫抗体检测[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2005,18(1):79.

[2] 高存福,康桂英,秦建华,等.河北省猪、奶牛弓形虫病的血清抗体检测[J].中国动物检疫,2005,22(9):39.

猜你喜欢

卵囊奶牛场弓形虫
腰斑宝螺胚胎发育初步研究
猪弓形虫病感染的诊治
奶牛场卫生防疫工作要点
GABARAPL2 在IFN-γ诱导的HeLa 细胞抑制弓形虫生长中发挥重要功能
鸡球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鸡球虫免疫成功要点
黄瓜中有大量弓形虫吗
弓形虫感染让人更想创业?
仔猪球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真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