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暗恋桃花源》到《秋瑾》——从两个人物的塑造漫谈创作体会

2013-11-22刘薇

剧影月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秋瑾慈禧太后手帕

■刘薇

这些年我演过不少的话剧,但我觉得给我印象最深的当属《新暗恋桃花源》和《秋瑾》这两部。在这两部剧中,我分别饰演江太太和慈禧太后这两个角色。在当初决定接这两部剧的时候,这两部剧确实都有着很多打动我的地方。首先,这两部剧的团队都非常优秀,赖声川导演和王延松导演都是话剧界的名导,能同他们合作我觉得非常的荣幸。同时我也是一个喜欢挑战自我的人,只有不断同高手“过招”才能让自己获得更高的艺术造诣。这两部话剧都曾进入国家大剧院进行演出,在业内获得了很好的反响。我在其中扮演的两个角色形象反差确实是非常大的。《新暗恋桃花源》中的江太太温柔贤惠,是一个普通的台湾家庭主妇形象,即使在了解丈夫精神出轨的情况之后,仍能默默地付出自己对丈夫的爱,是一个比较悲情的角色;而《秋瑾》中的慈禧太后则是一国之君,手握着大清朝的江山,是万人之上的老佛爷,言语间要表现出皇家的威严。可以说,当时在处理这两个角色的时候我觉得非常吃力。不过每当我想到我身上还流淌着的满族人的鲜血的时候,我就觉得能够有机会来扮演这位历史上地位颇有争议的老祖宗实在是非常难得,尽管这和我以往扮演的角色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是出于自己内心的荣誉感甚至是使命感,我觉得我必须要演好这个角色。接下来,我就从这两个人物的塑造来具体谈一谈我认为话剧表演中需要关注的一些要点。

一.充分的案头准备

首先,我认为演员在接手一部剧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案头准备,对于角色要做好深入的理解。我在准备《新暗恋》的过程中,坚持只看原剧的剧本,在对角色产生疑问的时候直接同赖声川导演探讨。因为我认为,每个版本的《暗恋》都包含着不同演员不同的解读,只有直接同导演交流才能还原江太太本来的样子,在领会这个人物本身形象的基础之上,再融入自己对其的体会与理解,进一步展现给观众,这才是一个演员应有的修养。如果不对角色做好功课,只是简单地模仿以前演员对人物的表现,很可能就会对人物本来形象的理解产生偏差,即使在导演的把关下能够勉强表现出来,也无法达到那种从内心理解角色、融入角色从而对角色拿捏自如的境界,对人物的表现就会变得苍白空洞,现场的表演就不会出彩,也就无法得到观众的认可。

而在准备《秋瑾》中慈禧太后这一角色的过程中,我更是做足了功课。我查阅了书籍中对于慈禧太后日常生活中的记载,力图将这位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女性形象真实地还原给观众。慈禧太后因为注重保养,因此经常口含西洋参片,所以在说话的时候才显得有些含糊,而这曾被很多不了解的人误认为是对下人的轻贱。对八国联军洗劫京城的那一段时间的历史,我着重进行深入研究,希望能把自己放在那个动荡年代的背景下去体会慈禧太后的喜怒哀乐。

二.努力地贴近角色

做好对角色的解读是话剧表演前期准备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仅仅关注于此显然是不够的。我认为,一个拥有非凡天赋的演员,如果没有后天付出的努力与汗水,是绝对无法取得成功的。

为了使话剧有更好的现场感染力,我在排练《新暗恋桃花源》的时候向赖声川导演学习台湾腔,而在拍摄《秋瑾》的时候又向身边北京的朋友学习京腔,可以说费了很大的心血。《秋瑾》中的慈禧太后要穿着满清时代的花盆底鞋,这种鞋子是为过去裹脚的女人准备的,木制的高跟在脚掌中间,稍有不慎就会受伤,为了能够在舞台上灵活地驾驭这双鞋,在排练休息的时候我也坚持穿着它来回走动,虽然很难受,但是这种练习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对于台词语气的拿捏,我更是付出了很大的精力。在《秋瑾》中有一幕戏表现的是慈禧在八国联军洗劫北京后返回京城,这一幕我只有三句台词,可就是这三句台词,却也让我苦恼了很久。因为这几句台词,既要表现出慈禧太后作为一国之君的威严,又要流露出“国破山河在”物是人非的悲凉之感。在排练的过程中,我不断品味自己每一次的演绎,可总是觉得无法达到自己理想中的那种效果。所以在离开排练现场之后,在家我也会反复去练习,早上起来对着镜子练习,给家人准备晚饭的时候可以练习,甚至最后连我还在上小学的儿子都能够熟练背诵出这几句台词:每当我在家用京腔说“北京还是那个北京”的时候,顽皮的儿子就会接上 “紫禁城还是那个紫禁城”这么一句。

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些看起来近乎疯狂的练习,我的演艺事业一定不会走到今天。如果演员都不能对自己要求严格一点,又有什么资格去获取观众的认可?

三.巧妙地运用道具

我认为,话剧表演要通过道具传达人物的内心,巧用道具是我常用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在《秋瑾》中演绎慈禧这个角色的时候,慈禧随身用的一条手帕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条手帕慈禧太后平时带在身边,她的情绪与心境能够很好地通过这条手帕体现出来。当太后有什么要求的时候,她只要用手帕捂住嘴,轻轻咳一声,李连英就会心领神会,懂得她的意思;当大臣向她禀报镇压革命党起义失败的时候,她会甩动手帕表达自己的不满;当她得知徐锡麟刺杀安徽总督的时候,她会将手帕摔在桌上,拍案而起,表达自己的愤怒;而她眼看江山断送,大清无力回天的时候,这条手帕又会悄悄滑落到地上,被下人拾起,然后留给太后偷偷地抹眼泪。

我认为,话剧舞台上不应该存在没有意义的道具,每一个道具的存在一定要有其价值。上述慈禧太后的手帕这个例子,我觉得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个道理。

四.全身心地融入角色

作为一名演员,融入角色显然是非常重要的,我承认我也是一个容易入戏很深的人。在《新暗恋》排练的时候,我私下里同赖声川导演开玩笑说演他的戏很折寿,他很是不解,问我为什么,我回答说因为每演一次就会哭一次,常常这样感情波动实在是太折磨人了,赖导听后也哈哈大笑。

我还认为,一个演员不应当只是按照导演的要求来表演角色。在《秋瑾》中饰演慈禧太后的时候,我就和王延松导演就慈禧这个角色展开过讨论。我觉得,不能把慈禧太后完全定位为一个反面角色,应该从一个人,一个女人的角度去进行理解。这位老人虽然和近代中国的耻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是也不应该把江山沦陷的责任完全推给她一个人。国内的改革派要造反,国外的八国联军又蠢蠢欲动,眼看老祖宗打下来的江山就要毁在自己手里,这个老太太的无奈别人无法体会。奈何大清已经腐败到了骨子里,多少年来积累的内忧外患终于在她这一代爆发,而她作为保守派又缺乏做出改变的能力与决心,因此只能无可奈何地看着江山的沦陷。面对被八国联军洗劫后的满目疮痍的紫禁城,她内心有着无尽的酸楚,可在下人面前又不能表现出自己的软弱,失了皇家的样子,这个年过花甲的老太太内心的情感实在是非常复杂,需要设身处地地去体会并表现出来。我对这个角色的想法最终得到了王延松导演的大力肯定,他也同样认为应当更加理性地处理慈禧这一角色。

结语

本人自十九岁加入了哈尔滨儿童艺术剧院,开始了自己的艺术生涯,后来随家人来到杭州,加入了杭州话剧团这个光荣的集体,近三十年来的坚持与拼搏不得不说还是来自于对于表演艺术的热爱。在我看来,每一次演绎新的角色都是一次灵魂的洗礼。虽然每次在准备演出的时候确实非常的辛苦,但是,当舞台上灯光亮起,所有人的目光都注目于我的时候,我就能忘掉周围的所有,融入眼前这个舞台。我能够很自信地感觉到整个舞台都是属于我的,那种自然地融入其中自由驾驭角色的感觉实在是令我非常的陶醉。而每当我的表演能够得到现场观众真诚掌声的时候,那一瞬间我真的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所有的付出与努力都是值得的。我只想说,这么多年来我能够将我最热爱的艺术作为自己的工作,我非常感恩,也非常幸福,希望今后我能继续将自己对话剧的热爱发扬下去,为这门艺术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猜你喜欢

秋瑾慈禧太后手帕
信仰的真与执着——读《秋瑾集》
花花草草染手帕
Painting the Buddha
手帕游戏1、2、3
烧不坏的手帕
京剧武生的机敏
A Study on the Far Wake of Elliptic Cylinders
京剧武生的机敏
秋瑾年谱的几个问题
穿透杯子的手帕